<p class="ql-block">本周四,首创课堂由赵文华老师主讲“我的创作路--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课堂提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我的参赛之路</p><p class="ql-block">二、楹联参赛实战指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8月1号上午10点</p><p class="ql-block">地址:沈阳首创社区居民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沈阳诗词楹联协会</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30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苦中作乐,歪打正着——我的参赛之路参赛是一件苦差事,它不比平时楹联创作那样随心所欲。参赛做联有诸多方面的限制,参赛之路给人一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觉,特别是你辛辛苦苦撰写而投出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联作却名落孙山,其中的苦楚只有参赛者可知。但如果偶有收获,不只是获奖,哪怕是入选一本书,或是在网络上见到了自己的作品或名字就会津津乐道。甚至有奇迹出现,还会收到一本证书,又或是收到些许奖金,那份欣喜也只有参赛人才能享受。也只有这时参赛者才能体会到劳有所获,物有所值,这才是苦中作乐,所以很多人在这条道路上乐此不疲。记得2014以前,我只是参加过市县两级楹联学会指定的赛事,一年也没有几个,十多年的时间只取得20个奖项,其中等级奖9个,最高奖是一个二等奖。2015年我开始参加全国赛事,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735个,其中等级奖201个。另外,还有镌刻或书写悬挂于全国各地的联作共计35副。多年来,我对参赛悟出了一些体会,也总结了一些方法,今天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所讲这些不一定适合大家,只要有所启示即心满意足。</p> <p class="ql-block">一、参赛之法 </p><p class="ql-block">(一)整理信息,统筹安排。纵观全国联坛,大大小小的赛事不计其数,我们首先要要有所选择,确定哪些可以写,哪些不可以写。一般我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不是各地诗联组织参与的不写,不是面向全国征稿的不写,奖项太少的不写,自己不擅长的征联主题少写。其次,我把当月要参加的楹联征集活动启事统一整理到一个文件夹里,按截稿时间顺序排列,以便根据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创作。再次,我把征联所涉及的地名介绍或景点介绍,通过网络搜集,粘贴到相关的征联启事的文件夹里。最后,搜集前人写过的相同题材的诗联作品也粘贴到相关赛事的文件夹里。</p><p class="ql-block">(二)阅读信息,寻找突破。首先认真阅读征联启事和相关撰写主题的介绍,从而牢牢把握赛事所要求的创作主题,同时也要从中提炼出可能入联的关键词句,以备入联使用。其次,认真阅读前人写过的相同题材的诗联作品从中找到前人创作的“空白点”或“创新点”,从而找出创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最后要切记作品的字数要求、韵律要求和截稿时间。</p><p class="ql-block">(三)精简信息,巧妙布局布局分几个方面,一是确定上下联表现的形式。或上联写景,下联抒情;或上下联分写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上联写虚,下联写实等等,这样就把相关信息分为两个方面,进一步确定哪些信息可用,哪些信息不可用。二是确定上下联的字数和句式,你是想创作几字联,单边采取什么句式等等。</p><p class="ql-block">(四)串联信息,精心创作怎样把精简后的信息按照相关句式串联起来,这就要看作者的遣词造句能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仗运用、修辞运用、领字运用、句中自对运用、虚词运用、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上下联的呼应关系、韵和律的协调、俗和雅的融合、意和境的突出等等。这个过程是创作的核心环节,一定要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国元令主席经常说“术可教而艺不可教”,这需要作者扎实的学力和才气。“立意稳切,用语精准,行文大方”,这些是很多获奖联的共性,同时要在大量的参赛联中脱颖而出,还得有自己的亮点,或发别人未发之机,或通过多变的句式和出众的文采来吸引别人。当然说着容易,做着很难,这需要我们参赛者千锤百炼才能达到的境界。</p><p class="ql-block">(五)反复诵读,不懈修改初稿成型以后,作者要反复诵读,找出平仄失替之处、对仗不实之处、韵律不调之处、不和时宜之处、不和法规之处(要有正能量)以及错别字的识别等等,并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反复修改,直到自己充分满意为止。</p><p class="ql-block">(六)网络检测,改后定稿网络上的楹联平仄检测工具很多,我使用最多的是国粹网的平仄查询工具。检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检测不规则重字,另一方面是检测平仄是否失替以及三平尾和三仄尾,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果以上两个方面有问题,就要修改,切记修改后一定重新进行检测。网络检测还有另一方面需要做的内容,就是把自己的作品百度一下。一般情况,短联要经过这个过程,目的是看自己的作品是否和前人的作品雷同,避免自己的作品有抄袭之嫌。</p><p class="ql-block">(七)填写邮件,谨慎发送这个过程是参赛的最后一个环节,但是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填写邮件时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一方面要核准启事中要求填写的作者信息,有的赛事明确要求信息不全者不予参评。一般赛事必填姓名、地址、邮编、电话,还有的要求填写单位、性别、身份证号,还有的要求填写限制字数的个人简介等。不要填漏,更不要填错,否则前面的所有劳动将会付之东流。另一方面要核准投稿邮箱的字母或数字,一般情况下我是采取复制粘贴的形式,以免打错。</p><p class="ql-block">(八)关注揭晓,比较提高网络上经常看到主办方联系不到获奖者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参赛后经常关注获奖信息,有时甚至要亲自查询,这不但是关注自己的获奖情况和领奖信息,还是自己提高楹联创作水平的过程,通过鉴赏获奖作品,比较自己投稿作品,从中找出差距,从而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p> <p class="ql-block">二、取胜之匙</p><p class="ql-block">(一)广取素材,提炼主题。无论是什么艺术作品,都要体现一个主题思想。对联当然不例外,尤其是征联所要征集的作品。一个赛事涉及素材浩如烟海,要懂得取舍,善于取舍。最能突出主题的素材要取,反之则舍。</p><p class="ql-block">(二)不落窠臼,以新动人。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楹联的发展亦是如此。要想使自己的作品出类拔萃,最主要的是作品的创新。如果离开创新,楹联就没有鲜活的生命力,所以楹联的创作必须解放思想,走不断创新的路子。但创新不是罗列词汇,更不能走上生造词的误区。</p><p class="ql-block">(三)平里出奇,俗中见雅。对联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在对联创作时,要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紧密结合,“俗中见雅;平里藏奇”。用平实的语句表达深刻的道理,用俗词创造雅意,这才是高水平。当然楹联不能太俗,有的联俗不可耐,但如果一味地追求雅,而忽略了楹联的大众性,这两者皆不可取。(四)善用修辞,意境至上。写联就必须先感动自己,然后方可感动别人。在写作手法上,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尽量使联句鲜活起来。立意贵在新、奇。杜绝太直白,要写出意境美,这样才能打动人心。</p><p class="ql-block">(五)切时切地,特色突出。写联特别是写参赛联,特别要突出特色,不要写“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作品,要切时切地切景,要抓住主办方的真实想法,把最能表现征联主题的要素入联。(六)深挖思想,以理服人。有的赛事主题需要作者去深刻挖掘其思想和要义,谁挖掘的深刻,把握的精准,谁就能脱颖而出。</p> <p class="ql-block">三、获奖之感</p><p class="ql-block">(一)以平常的心态去参赛——得失随心要参赛必须要有一个平常的心态,艺术创作就是一个修养身心的过程,“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代表一个人的修养。经常参加征联比赛,免不了有高奏凯歌的时候,也有全军覆没的时候。毋庸讳言,少数联赛确实存在评委徇私舞弊的情况,也存在因评委的水平不高,而导致评审结果不尽人意的,甚至有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赛事,但这毕竟是少数。当今的征联活动,可以说绝大部分是公平、公正的。在网络上,曾看到一些联友在自己没有获奖的情况下,便大发牢骚,甚至无端攻击主办方和评委,抑或联友之间,大发口水战。我觉得这些言行都是不可取的。(二)以学习的精神去参赛——赛学相长参赛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我们知道只要参赛就要给自己提高要求,就要向高标准看齐,就要拿出浑身解数,没获奖就要和获奖的作品进行认真比较,就要被好的获奖作品所折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参赛,这个过程不断循环往复,作者的楹联水平会在不知不觉中飞跃。反之,不参赛就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创作的激情得不到宣泄,创作的眼界也得不到拓展。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楹联创作水平一般的作者经过一个阶段的参赛,楹联创作水平直线上升。(三)以辩证的眼光去参赛——歪打正着其实参赛是一回事,获奖又是另一回事,我认为获奖除了有作品质量作保障外,还有运气的成分,我们常说参赛的过程就是撞大运的过程,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也代表了一些赛事的走向。有时自我感觉良好的联作,却连围都入不了。有的联自己没觉得特别好,却有意外之喜。有的不入围的作品,稍加改动后投于别处却能获奖,且获大奖,可谓是歪打正着。正如刘太品会长所言“就如竞技体育一样,征联是在特定规则内施展才华的特殊形式,其结果与作者的水平有关,也与作者把握题材的能力有关,甚至与作者把握评委思路的能力以及把握其他作者创作思路的能力也有关,所以就某一作者而言,获得高奖的未必是他所投稿件中最好的作品;就同一题材而言,获得高奖的未必在各个方面都高于获得低奖的作品。总而言之,虽然任何评奖结果都是集体评议与综合衡量最终达成的一种妥协,但大奖作品必定有其显而易见的长处。”(四)以持久的毅力去参赛——历久弥新楹联创作贵在坚持,楹联参赛也要贵在坚持,想要一蹴而就绝不可能,获奖也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有的人参加几个赛事,没有获奖就前功尽弃,偃旗息鼓,这不可取,要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在失败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才能有获奖的可能,所说“久久为功”就是这个道理。有的人可能说自己冗事缠身,没有时间创作,我觉得这还是推辞,我们知道楹联是所有文学艺术上最小的一门艺术学科,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可以创作,楹联创作要发挥雷锋的钉子精神,要有挤劲和钻劲。(五)以廉洁的心境去参赛——激浊扬清不要为了获奖而刻意揣摩主办方的意图,迎合评委的口味,那样就失去了创作的本真,作品也会变味。另一方面参赛者要洁身自好,不当“联抄公”。“联抄公”不只是一个人的道德问题,也是一个人的人品问题,“联抄公”无疑是可耻的。虽说不少征联启事中都明确严禁抄袭,有关网站、报刊也曾对一些抄袭行为给予了曝光,但抄袭现象仍屡禁不止。当今联坛有几个比较出名的“联抄公” ,他们贪图名利,不惜屡屡铤而走险,其丑陋行径,遭到了广大联友的唾弃</p> <p class="ql-block">简介:赵文华,1964年8月生,辽宁省建平县人。系建平县楹联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朝阳市楹联家协会宣传研究会副会长、沈阳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中国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撰写的诗词、楹联作品在全国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700余次,部分楹联作品在全国各景区景点悬挂。著有诗联作品集《文海撷华》。</p> <p class="ql-block">国学课堂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学课堂》是沈阳诗词楹联协会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打造的一个线下诗词文化交流平台,这个平台为我们辽沈地区诗词同仁提供了面对面沟通、学习的机会,本课堂定期有客座老师为我们讲解关于诗词曲赋以及楹联等多方面的知识,每月开课两次,具体课时会在群里发布通知,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参与,共同学习,多多创作,期待每一位诗词爱好者都能在我们沈阳诗词楹联协会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国学课堂诗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组稿:晨慧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