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夏四月依然是草长莺飞,雨后的早上还有几分凉意,我和内人乘车前往 仰慕已久的香积寺。 </p><p class="ql-block"> 距西安市中心十七公里的香积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城南,宝刹坐北朝 南, 地势高亢, 南临滈河, 西傍潏河, 北接风景秀丽的樊川,子午大道过其东侧。 这座古刹因一人而兴寺,这个人就是善导大师。大师平生以乞食为生,粗衣淡饭 持戒精严, 而对人慈爱宽恕,被誉为净土宗开宗祖师、弥陀再来。曾受唐高宗诏 请, 为检校僧, 督造洛阳龙门卢舍那大佛 ( 传说卢舍那佛像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 塑造的 ) 及奉先寺。 永隆二年 ( 公元 681 年 ) 三月十四日, 善导大师示寂长安, 神 返净土。 大众悲仰, 闾里空巷, 其弟子怀恽等葬大师遗骸于终南山麓神禾原,立 十三层“崇灵塔 ” , 并于塔旁建香积寺作为永志之所。高宗皇帝及武后常往敬礼, 大兴供养,遂成中国 " 佛教八宗 " 之一 " 净土宗 " 祖庭,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乘车的途中, 我蓦然想起了几年前吟咏过北宋诗人李复的《过香积寺》:</p><p class="ql-block"> “ 迂辙来寻昔岁题, </p><p class="ql-block"> 恍然前世意犹迷。 </p><p class="ql-block"> 荒庭老树半空腹, </p><p class="ql-block"> 坏塔野禽争暮栖。 </p><p class="ql-block"> 晚学尽惊新使节, </p><p class="ql-block"> 残僧时忍旧沙弥。 </p><p class="ql-block"> 松房自出成何事, </p><p class="ql-block"> 二十余年东复西” </p><p class="ql-block"> 李复, 京兆府长安人, 字履中, 世称潏水先生, 神宗元丰二年进士。这首 诗反映了北宋前期在朝廷的支持下,江南佛教发展迅速,当时的古长安号称三 千金世界, 终南百万玉楼台, 曾拥有数以百计的寺院和数以万计的中外僧人, 便出现了“百万狮子吼秦川,三千衲子下江南 ” 的局面, 在这种大环境下, 古 刹香积寺便出现了衰败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这天是四月初八, 恰巧是佛诞节, 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佛教节日之一。寺 中居士男女众多,聚集在大雄宝殿前,排着十路纵队等着进殿拜佛。这时候阳光 普照, 气温也高了起来,但人群没有乱动,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虔诚而有序。从 佛堂传出的诵经之声浑厚而富有节奏,飘洒在空中,萦绕在耳畔。在这里我看到 的是和善恭谦, 感受到的是彬彬有礼, 体味到的是肃然和心静。 </p><p class="ql-block"> 看着面前一个个双手合十的善男信 女, 我佩服他们当下的虔敬, 却无法 知道他们心存善念能持多久,更不知道他们走出寺院后是否还有着修为。我推测, 他们中的大多是来“求佛”的, 求家庭幸福, 老婆孝敬父母;求配偶不出轨, 打 麻将能赢; 求考学通过, 儿女考上重点; 求论文通过, 找个称心如意对象; 求天 降机遇发大财; 求平平安安。 这些人认为, 烧几柱香, 上几个香火钱就是敬佛, 其实那个“功德箱 ” 是庙里放下的,据说有的还是承包给某个人的,真正的菩萨 是不需要钱的。理性的说,人一切祸福皆缘于自己的造作,应该多向内求, 求人 不如求己, 敬畏因果。环顾眼前,在我看来真正朝圣的人并不多,把礼佛当做自 我实践、体现生存价值者在人群中没有几位,把弘扬佛法当做超自我实现的更是 凤毛麟角。 </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典文化历来重内容而轻形式, 在《周易》的 “ 萃 ” 卦和 “ 升 ” 卦 中都有这样的爻辞: “ 孚乃利用禴 ” , 意思是说只要诚心诚意, 祭祀虽然简单, 神灵也会降福。济公的故事广为流传, 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是个真实 的历史人物, 本是南宋的一位高僧, 法号道济和尚。 他性格率真, 颇有逸才;喜 好云游, 出行四方; 常常衣衫不整, 寝食不定; 他采办药石, 治病行医, 解忧解难, 常常灵验;破帽破扇破鞋, 举止似痴若狂, 不受戒律拘束, 嗜好酒肉。 “酒 肉穿肠过, 佛祖心中留 ” 是道济和尚流传下来的一句话,其实还有下句, “世人 若学我, 如同进魔道”。 现如今在香客的行列里出现了不少年轻人的身影,这是好事,只要大家向 善, 社会上就会少些邪恶, 多些和谐。 最令人不齿的是那些“伪善人 ” , “ 口中 念佛, 手上作恶 ” , 这些人在佛那里也是罪加一等。佛教在中国最大的本土化就 是走进了平民百姓的生活,我就是佛,佛心即我心,爱家人、爱朋友、和睦邻里、 敬畏自然就是一种 “ 善 ” ; 不断自我反省、 努力完善、 常怀包容之心就是修行。 就如《不动佛心咒》中所言“以责人之心责己 , 恕己之心恕人 , 便是圣贤。将心比 心 , 以己之心 , 度人之心 , 便是佛心。 ”</p><p class="ql-block"> 信仰代表着一个族群的理想, 象征着一个民族对未来生活的渴望, 因为那 里是人们心灵的一块净土,有着鬼斧神工的辉煌,碧海青天的梦想,进而成为文 化的一部分,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观念。一个伟大的时代其必是具有宽 广的包容度,让不同的行业、形形色色的人都可以得到一种让自己内心比较愉悦 和放松的状态, 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老百姓生活的舒适度。 </p><p class="ql-block"> 戊戌年夏四月初九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