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图/崔海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前 言</span></p><p class="ql-block">附城镇古称“附庸”,是陵川西南重镇,起源西周、繁于唐宋、兴于明清。在陵川、晋城、高平三角之边缘,东南两面接壤河南。这一带丘陵连绵、土地肥沃、盛产五谷杂粮。一年三大集会,附近和河南各县商贾云集互通有无,是山西货和河南货商阜重要交易地。古今皆是交通枢纽,战略要地、兵家必争。新庄村位附城镇东南6公里,村南丈河海拨1千米,短距陡升1百米,使村东西两面悬崖峭壁和崎岖坡陡深沟,南北一条路是古今附城至河南商贸要道和军事关隘。部颁标准运送重装备和兵员的“战备路”,“重丘三级路基8米”的“礼夺”路穿村而过。村村通公路前,县林场在新庄村设一检查站,就把丈河一带乱砍滥伐偷运木材堵截住,今林场在新庄村建有一幢办公楼。新庄村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红色文化底蕴厚重,不断有文章在省、市、县刊物、网站、媒体发表。现介绍主要从三条主线展开,一是“陵高县政府驻新庄村”、二是“情报交通站”、三是“全国著名军旅作家崔家骏”</p> <p class="ql-block">一、陵高县政府驻新庄村</p><p class="ql-block">1943年9月21日黑夜10时,附城村的路宪文带领着“老2团”3个连的八路军129师主力部队,从刚解放的夺火来到新庄村。天不明突然展开对附城凤山日伪据点的攻击,无防备之敌战败逃往陵川县城。22日(农历八月二十三)上午,在附城北街关帝庙前召开祝捷大会,路宪文宣布成立“陵高县政府”(取陵川的“陵”和高平的“高”,组成“陵高县”)并任县长。陵川、高平、晋城当时是日伪占领区,为避敌锋芒,当夜八路军部队和路宪文撤退驻到新庄村。“陵高县政府”寻址新庄村,首先是地理的选择,既可避开附城对敌战前沿,进可攻附城及高平,退可背靠驻夺火的八地委、专署和军分区根据地。二是县长路宪文的姐姐路印枝嫁新庄村崔实保,崔家较富裕能临时给我方提供粮食,崔实保被任命为县民政局局长。县政府成立月余后,各职能部门相继充实,机关驻东、西古庙和村南农户家中便于集中战斗和撤退管理。县政府成立村农协会开展“减租减息”、“扶助农商”恢复群众正常生活;建立区村抗日政权,县长路宪文妻子李希在新庄村发展崔金堆、王疙瘩加入中共党组织,担任了村干部;分化瓦解敌人,登记前县国民党政府官员,愿意抗日者为政府咨议;镇压日伪汉奸和粉碎日伪军扫荡,逐步在新庄、附城一带站稳脚跟并解放了和陵川接壤的高平、晋城部分村镇;陵高县为地委机关和部队筹集了大量粮食、经费和兵员。辖区和活动区从丈河、瑶泉、台北、新庄、附城、西河底,逐步扩展到曹庄、野川底、高平的郭庄、米山、河西、晋城的东王台、巴公、三家店区间,为解放陵川、高平、晋城做出巨大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陵高县政府,原属陵川、高平、晋城管辖之地皆回归。</p> <p class="ql-block">二、武装保卫陵高县政府</p><p class="ql-block">县长路宪文在附城宣告陵高县政府成立后,当夜率部秘密撤驻进新庄村。得知通衢陵川、晋城、高平的三角战略要地失守,驻陵日军连夜组织日伪军占领附城,第二天分两路从北面向新庄村进攻。获知情报,“老2团”副参谋长原岗率主力部队在峰西村东设伏阻击,激战到下午敌未前进一步。胶着之际,路宪文带部分部队绕到敌后包抄,敌发现后急撂下死伤人夺路逃回陵川;不久驻陵日伪军又组织千余人,从东北方向走小路偷袭新庄村,被在玉泉、南村一带活动的路宪文和“老2团”工作队发现,边打边退往岭东村。陵高县委书记李步云和地委书记江明正在此村,听到枪声他们即往新庄村撤退,副参谋长原岗闻讯率部往灰圪堆岭接应。敌到岭东村发现到新庄村还得下一道沟、翻一座岭,怕中埋伏就炮击新庄村,将驻东庙公安局门前岸上的一颗老黄栌树连根劈了一半,敌偷袭不成返回县城;同年12月31日晚上是1943年最后一天的农历腊月“五豆节”,驻峰头的日伪军在万章村汉奸韩维屏的指路下,企图从西北方的东王庄村走小路偷袭新庄村,敌夜间悄悄从河元村小路溜到万章村时,被值夜民兵发现开火报警,激战中5名民兵牺牲,3人被捉,村长韩海玉迅速点燃了汤王岭联防报警信号火堆。敌怕被赶来的我军歼灭,烧了民兵房逃回了峰头据点。三次偷袭不成,一化妆成要饭间谍到新庄村侦察,民兵活捉后搜不到证据,只好放了,不久日本轰炸机从新庄村东北方向来轰炸陵高县政府,炸塌东庙公安局驻地东屋3间,在西庙政府办公区院内,炸伤村民崔海保,炸县政府时炸弹稍迟落在村南高脊岭山上,炸了一个大坑。为保卫陵高县政府,副参谋长原岗和武委会主任苏枫编了一套快速传递消息的红旗、消息树、冒烟火堆等信号,村村互联互防并经常更换,确保了陵高县政府工作人员正常安全工作。</p> <p class="ql-block">三、冀南银行“陵高县支行”</p><p class="ql-block">陵高县进驻新庄村,除了武装斗争粉碎日伪军扫荡外,为迅速安定群众恢复经济,冀南银行“陵高县支行”随陵高县政府进驻新庄村。冀南银行是我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于1939年10月15日在山西黎城小寨村成立的。支行在新庄村居村中一独户2间楼房,南山墙二楼修八字形石梯方便装卸,室内有储钱地库。支行为在辖区使用冀南币,禁止国民党、日伪币钞流通,成立了20多个信用合作社给群众兑换伪钞。将收回的伪钞到敌占区购回各种生活物资,使“死钱变活”;低息发放扶助农、副业贷款,让群众修缮住房、购种子及生活用品;合作社收购荆条、罗头、䦆把、药材、柏油等副业产品现金结算,增加农民收入;兑换民间铜、银、金等珠宝首饰上交总行。“陵高县支行”的这些做法深得民心,对困难时期的生产自救、支援前线抗战和活跃革命老区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战胜利后撤销了陵高县政府,冀南银行“陵高县支行”也随之撤销。</p> <p class="ql-block">四、安置五名老红军</p><p class="ql-block"> 陵高县政府驻新庄村期间,保卫县政府开展各方面工作和反日伪军扫荡的战斗部队,是出身老红军的八路军129师“老二团”副参谋长原岗率领的3个主力连。129师原班底是红军“四方面军”,故四川籍人较多,在两过雪山、草地和诸多战斗后,许多人年老生病或伤残不能再随军征战。县长路宪文就在附城一带选择孤寡妇女和她们结婚生活,时不足百户的新庄村就安置了5名红军,分别是:朱德顺,婚后生一女嫁附城西街,其去世葬新庄村;李增荣,婚后收一养子,去世葬新庄村,留有红军伤残荣退“荣誉证”;老范(村人的尊称不知其实名),“老二团”战士,老家解放后携新庄村妻返故乡;老赵(村人的尊称不知其实名),“老二团”某连班长,解放后给老家写信寻亲,被侄儿赵红毛得知,寻到新庄村,其妻不愿意随去,侄儿将其独领回故乡;王庆红,1958年新庄村结婚妻亡,独返故乡。</p> <p class="ql-block">五、“窑洞”秘密情报交通站</p><p class="ql-block">1937年“七七事变”八路军进驻山西抗日,延安社会部敌工部在平顺县寺头村秘密设立了太行区“第一情报组”。情报组经平顺、壶关、陵川的杨村、附城、丈河、夺火到河南辉县有一条秘密交通线,新庄村地处附城至河南古商贸驿站必经之道,在村南“窑洞”设立了情报站,代号“窑洞”,是传递密件、情报和护送过境干部的秘密情报交通站。曾护送陵川第一任共产党县长王耿人和卫队安全撤至河南,完成了许多艰难任务。隐蔽战线同志的情报对敌打击是致命的,对党的贡献是巨大的,过的是刀口舔血日子,因而牺牲是极其惨烈的。1940年山西“十二月事变”,为维护国共合作抗日局面,陵川我党政军机关和党员撤至平顺县石城山区。八路军交通员委福顺回他老家“窑洞”情报站,通知站长委银肉、交通员其父委银聚和王四肉撤退时,被国民党组织的暗杀团包围在窑洞,其父委银聚、母亲苏黑女当场被敌人砍下头颅牺牲,委银肉、委福顺、王四肉被绑至村南数里的“后南垛”岭上用石头砸死后,又刀砍肢解尸体。</p> <p class="ql-block">六、“上铺 ”秘密情报交通站</p><p class="ql-block">1940年“太南撤军”时新庄村“窑洞”情报交通站被敌捣毁,我“敌工部”急调被敌在监狱拷打至残、不能撤往平顺的地下党员、陵川礼义平川人李漫西,到新庄村恢复情报交通站并任站长。李漫西到任后,在名叫上铺的房间挂牌“新庄村留人小店 ”开张“营业 ”,代号“上铺 ”。1943年4月日寇扫荡陵川国民党27军战败,许多溃兵往河南逃跑,情报站用各种办法将其携带的大量武器弹药留下,藏匿于新庄村“龙王洞”中,当年秋天八路军收复夺火,情报站将武器上交给我八军分区。日寇占领陵川后,为加强敌后斗争力量,组织上让已撤退到平顺的李漫西儿子李海水到情报站担任路北交通员。李海水和太行区情报总站接头人是“平顺情报站”的李贵达(全国劳模李顺达的弟弟)。他多次逢凶化吉完成任务。1944年3月21日,在执行任务夜宿杨村古庙,被已经恐吓后的和尚告密,野川底日伪军捉住他后,用刺刀将他双手刺透,穿上铁丝绑在马鞍上拖往野川底据点。他两脚磨的露出白骨,拖了30多里,血也洒了30多里。严刑拷打拒不投降,敌割了他舌头押到山岭后,用刀砍掉他双手、双脚分尸后让日本狼狗吞吃灭迹。1945年4月10日陵川解放后,李漫西带着孙子李天仁回平川村生活。2005年清明节,任长治市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的李天仁到新庄村寻访爷爷李漫西和父亲李海水革命遗址与业绩,写有回忆录。</p> <p class="ql-block">七、“中华英烈网”在册烈士</p><p class="ql-block"> 崔成锁 1920年出生,1943年陵高政府驻新庄村时参加八路军,在“县公安队”看守监狱犯人。后调八路军129师“老二团”,随部参加保卫“陵高县政府”作战,参加过丰西、东王庄、岭东阻击战和解放陵川县城等战斗,从战士逐步升为连长。1945年7月在进攻解放新乡时带队副团长牺牲,他“代理副团长”突袭日寇装甲阻击阵地,被多辆装甲车包围、追击、碾压牺牲。</p><p class="ql-block"> 崔有保 出生日不详,陵高县政府驻新庄村时参加了129师“老二团”,1947年7月解放河南沁阳县时,因城高11.5米、宽6.5米,护城河宽12米、深2.5米,还有炮台、碉堡、鹿寨、铁丝网、雷区,易守难攻。在激烈攻城战斗中,不幸被地雷炸伤,他兜着露出的肠子攻击,牺牲在进攻路上。</p><p class="ql-block"> 崔丑孩 1924年出生,陵高县政府驻新庄村时参加了129师“老二团”。1948年淮海战役他所在的76团进攻大王庄,和黄维的“老虎团”绞杀在一起,逐街、逐屋争夺,一场血战过后,“老虎团”被逐出大王庄,在最后围剿黄维兵团战斗中牺牲。</p><p class="ql-block"> 崔银堆 1921年出生,陵高政府驻新庄村时担任村民兵队长,在对敌作战和保卫陵高县政府安全中,机智、勇敢、灵活,县长路宪文、县武委会主任苏枫,让他担任了陵高县政府武委会属下的“民兵部”部长。1947年带领民兵参加解放河南焦作战斗中牺牲。</p> <p class="ql-block">八、全国著名军旅作家崔家骏简介</p><p class="ql-block"> 崔家骏小名崔喜顺,1927年出生在一个农耕暨官宦家庭,其父崔实保担任过国民党陵川县政府司法科录士,其母路印枝附城河东村人,是陵高县县长路宪文的姐姐。陵高县政府驻新庄村时,崔实保拥护抗日出任县政府“咨议室”参议,其家庭殷实给我方提供经费和粮食,被任命为县民政科科长,土改时划为“开明绅士”成份。1938年崔家骏11岁参加“陵川抗日孩子宣传队”,在晋城演出时,穿上八路军军装成八路军总部“太行山剧团”演员;自学编写、导演的文艺节目经常在部队演出,逐步担任剧本作家和剧团团长,笔名肖矛;随部队参加过淮海、渡江、解放中南、大西南战役;创作的战地通讯经常被新华社向全国广播和在《新华日报》刊载;参加抗美援朝任15军文工团团长和3兵团文工队队长。参加上甘岭战役撰写了数万字战地日记,是电影《上甘岭》、《雷锋》、《在战斗里成长》等剧本编剧,被拍成电影在全国上映;在宣传学雷锋活动时任沈阳军区文化部创作组长大校军衔,撰写《雷锋的故事》分别由《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各省日报和地方报纸刊载,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发行,至今还有出版社转载。任长春警备区副政委,师级干部,1999年4月5日在长春因病去世,享年72岁,骨灰回新庄村安葬。</p> <p class="ql-block">九、陵川“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村</p><p class="ql-block">新庄村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合11.25平方公里),古语称是“骑在山岭上的村”,先辈以地形垦出919亩农田,49个地名分布在26道沟、20条岭、3面坡。最大地块西岭有3.8亩(农业学大寨时,起高垫低号称有5亩),大部分梯田呈前低后高的直棱坡状,部分地后塄是石头圪针坡。春天往下担粪,秋天往上挑粮,野猪、野鼠等遭害。十年九旱,常受雹灾、山坡种地,庄稼牛毛样,出的吃奶力,年年闹粮荒,自然条件恶劣,平均亩产常在2百多斤左右。1968年下半年开始组织专业队“学大寨”治理农田,将山坡的活石头和打炮眼、炸石头加高地塄、加厚活土层建水平海绵田,署寒雨雪无阻。1971年9月县学大寨经验交流会上,新庄村党支部的典型发言说:“三年来,新庄村坚持了专业队长年干,冬春发动群众干,晴天分散干,雨天突击干,后塄刨完荊疙瘩,边头淘净小杏叶,薄地剖肠刨腹还上土,塌塄挨根彻底垒起来。硬是以大寨人的精神,实现三年无塌塄,建成725亩水平梯田。三年学大寨,第一年战胜旱灾亩产404斤,两年学大寨战胜雹灾亩产515斤,三年学大寨战胜洪灾,亩产渴望800斤。两年交售国家粮食30万斤,超额完成国家任务18万斤”。从1968年夏天开始到1972年夏天,为期4年的学大寨运动,新庄群众真是吃了苦中苦,受了罪中罪。陵川县将新庄村树为先进典型村,组织全县各机关、村干部到现场参观;县组织的学大寨经验交流会、表彰会、整风鼓劲会在新庄村召开;各村墙上写的标语是:“学大寨,赶新庄,社社队队都达纲”;县委副书记吉维善、县武装部副部长王怀明、机关抽调的干部长期住村蹲点;县武装部将民兵集训、教育局教师放假、学生学农都到新庄训练和参加建设大寨田劳动;1973年新庄村参加了晋东南地区,在长治召开的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那时陵川有线广播、《陵川小报》、《晋东南报》、《山西日报》常有新庄的典型报道和照片,那时新庄村真是“广播有声,报纸有影”。</p> <p class="ql-block">十、天津、陵川插队知青</p><p class="ql-block">1970年5月陵川县接收了来自“天津市”的170名插队知青,新庄村当时是陵川县学大寨出名的“先进典型村”,有15名知青安置到村,他(她)们是:李开原、李宏岐、李宝、刘庆余、刘五生、刘子明、高仲杰、时二远、安鸿才、刘大江、李美福、林慧敏、赵桂英、张义新、王建荣。当月30日他们乘汽车到新庄村时,村民敲锣打鼓举横标欢迎。男女各挤住2间民房、点煤油、露天厕所、集体灶早晚不变“老三样”饭,从开始激动想象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及远大前途遐想,被现实和劳累双重打击,他们曾流泪想家。出工不知苗和草,摘上青皮核桃咬,拔麦苗当韭菜、摘土豆疙瘩当果子,闹了不少笑话。憨厚村民对他们热情关爱,容忍他们的“无知”,耐心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庄村的日常生活。组织他们演节目、给来村参观的当讲解员、村治安巡逻员。在村2年半的时间里,他们用平车拉石头、打炮眼炸石头、手搬肩扛石头修边垒塄;异株授粉育优良种子;刨树坑、运水管;各种农活都亲历或干过,就是没有和其它知青点上的知青一样去打群架、偷东西。高仲杰当过村小学代课老师,刘大江被推荐和考核到长治文工团,安鸿才被推荐为“积极分子”,并在村上加入共青团组织。她在县组织的知青表彰会上受表彰和介绍事迹,在县有线广播站录音谈学习心得,成陵川家喻户晓的先进人物。经县知青办推荐、组织部政审和本人文化考试,安鸿才被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录取,后调上海宝钢集团任高级职称的工程师。安洪才回新庄“探家”,给养殖户崔贵昌资助5万元,修缮红色文化旧址捐款2万元;刘五生回村搞了几年特种养殖;高仲杰来新庄村及附城一带购上核桃、药材等销往天津。1977年又有陵川籍知青7人安置到新庄村,他们是:赵建国、路和平、李水宝、段全红、崔跃进、管英庆、毕晋奎。其中赵建国担任过村团支部书记,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庄村应征入伍,在北京某部队提干,回乡探亲时给新庄村孤寡老人,困难户送面粉、大米、油等,给两户遗属各送慰问金1000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