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亘古的历史长河中,原本丰厚的历史,由于传承的割裂,战乱的毁坏,人为的损残,自然的消失,有的变得模糊,有的演绎成抽象,留在历史文献中的只是凤毛麟角。幸而,那遗存下的古迹,通过考古手段, 使已失去的历史记忆,又复活起来。就石刻而言,它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无可替代的历史不朽档案。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代石刻浩繁香萃,资源十分丰富。很多年来,资源一直处于散落、荒弃状态,未能有效保护和利用。</p> <p class="ql-block">《三晋石刻大全》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是有史以来对山西境内所有石刻遗存进行全面整理的大型丛书,这部百余卷的鸿篇巨著的编辑出版,对于传承山西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丛书原则上规划为山西省每县(市、区)一卷,它收录了全省范围内从北魏至当代的全部石刻,收罗之全,史无前例。</p> 翼城县,位于山西省南部,隶属临汾市,因县境东南翔山如鸟舒翼而得名。东邻沁水,西接曲沃,北与浮山、襄汾毗邻,南同烽县、垣曲相连。县境东北部群山环抱,西南部为辽阔平原,渝河贯穿全境,素有“平阳门户,晋南咽喉”之称。县城总面积1170平方千米,辖2乡7镇14个社区,146个行政村,悲人口26万。<br>翼珮历史悠久,7000年前的“枣园文化”印证了枣园人已将历史的车轮推进华夏文明的前夜。上古时期称“唐”,为古尧始封国。西周初年晋国始封于此,翼城为晋国早期都城。秦汉时期,隶属河东郡,县名“绛”,东汉易名绛邑县。北魏熙平二年(517)置北绛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易名翼城县,至今已有1400余年。<br>在浩浩泱泱的历史长河中,翼城境内洒落下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102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分别为大河口遗址、故城遗址、苇沟一北寿城遗址、天马一曲村遗址、曹公四圣宫、武池乔泽庙元代舞楼、南撖东岳庙、城内木石四牌坊、樊店关帝庙;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0处。西阎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隆化镇被命名为“山西历史文化名镇”;西阎镇的古桃园、曹公、西阎、十河、堡子、兴石、大河、古十艮,隆化镇的史伯、尧都、南撖、下石门,唐兴镇的城内,桥上镇的撖庄,隆化镇的青城等15 个村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古桃园、曹公、史伯3村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城内村作为千年县治,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遗迹,村内南十字街被命名为“山西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让这方热土上的石刻遗存异常丰富,虽经历代动乱销磨和风雨剥蚀,仍然保存了数量可观的碑碣及各类石刻,为研究翼城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最为直接可靠的资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挖掘、整理、保护这一历史遗产,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足以无愧先人、造福来者的功业之举。<br> 本书共收录现存碑刻657通,其中南北朝至隋唐时期8通,宋金时期5通,元代11通,明代55通,清代336通,中华民国86通,新中国成立至今110通,纪年不详的46通;佚失碑刻碑文94篇。按类型大体可分为8类:记事碑499通,乡规民约碑12通,墓碑墓志57通,烈士纪念碑38通,匾额楹联80件,题诗题<br>剩类 26件,造像经幢类10件,其他29件。通览如此丰富的碑刻,领略到了唐风音韵的绵延悠长,领略到了<br>古代寺庙文化的繁盛景象,领略到了古人对山水的敬畏以及文化教育的重视,领略到了历代仁人志士为了<br>这方热土的繁荣富庶拼搏奉献的光辉历程。<br>翼城素有“唐尧故地,晋国源头”之称,县境内有许多蕴含唐普文化的地名,与古唐国和晋国相关的匾<br>额石刻俯拾即是。如与古唐国相关的有“陶唐遗风”“世守唐风”“守唐风”“唐风”“唐侯流风”“刘累故里”<br>“丹朱旧迹"等;与晋国和晋国历史人物相关的有“剪桐封国”“桐城”“桐封古庄”“桐封世家”“古避署城”<br>“魏武子古庄”“赵夙故里”“叔带旧封”等,如此众多的蕴含唐晋文化的匾额丛生于此,这在晋南地区,即<br>便是临近的周边县市,亦属绝无仅有,这也印证了翼城自古就是诸侯的领地、屏藩京师的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