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哈尔滨自1896年开埠至今,仅有100多年的历史。100多年来,由于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所经历的不一样发展历程,造就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建筑风貌和饮食文化,这里的异国风情早已被来访的游客所津津乐道。</h3><h3><br></h3><h3>建于1930年的东正教圣母安息教堂钟楼。</h3> <h3> 说到哈尔滨,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穿城而过的松花江。与其他欧洲城市不同,富有想象力的哈尔滨人利用通过市中心的一段江堤,为市民建造了一个亲水公园。公园里不仅积聚了俄式风格的建筑小品,而且还增加了充满生活气息的雕塑,可以说这条独特的沿江风景线是许多哈尔滨人儿时对这座城市最美好的记忆。</h3><h3><br></h3><h3>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防洪纪念塔"</h3> <h3>江畔俄式风格建筑小品之一"观光索道售票处"。</h3> <h3>始建于1930年的俄罗斯风格建筑小品"江畔餐厅"。</h3> <h3>建于1912年的"铁路江上俱乐部"。</h3> <h3>富有生活气息的城市雕塑。</h3> <h3>具有特殊艺术造型的标志性路灯。</h3> <p> 近年来,随着旅游资讯和游客的追捧,哈尔滨索菲亚教堂早已成为这座城市最靓丽的名片。其实除了索菲亚教堂,哈尔滨在历史上共建造了19座东正教教堂。尽管最为著名的圣-尼古拉教堂已在文革期间惨遭厄运,但在哈尔滨人民悉心的保护下,另外一些教堂被基本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如今,这些风格各异的教堂,已成为哈尔滨这座城市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p><p><br></p><p>始建于1907年的拜占庭风格之圣.索菲亚教堂</p> <p>始建于1930年的东正教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它是哈尔滨保存最好的教堂建筑。</p> <p>始建于1914年的基督教德国路德公教堂。</p> <h3>始建于1930年的东正教圣母守护教堂(乌克兰教堂)。</h3> <h3>始建于1907年的俄国外阿穆尔军区的军用教堂,圣.伊维尔教堂。它也是哈尔滨唯一的带有附属建筑的教堂。</h3> <h3>建成于1909年的犹太总会堂(教堂)。</h3> <h3>建于1921年的犹太新会堂(教堂)。现为犹太历史,文化纪念馆。</h3> <h3>建于1922年的鞑靼清真寺。</h3> <h3>建于1908年的东正教圣母安息教堂(教堂顶部的“洋葱头”已被拆毁)。</h3> <h3>补充:始建于1899年的圣--尼古拉教堂(俗称"喇嘛台")。这里曾是哈尔滨东正教的中央教堂。整个建筑为木结构,榫卯连接,使用的木材全部来自加拿大。1966年8月23日,圣-尼古拉教堂被文革中的红卫兵夷为了平地(照片取自网络)</h3> <h3> 与上海的海纳百川不同,哈尔滨的历史建筑多以欧式为主。除了大名鼎鼎中央大街,还有分布在全城不同地点的标志性建筑。正是因为保留了这些老房子,哈尔滨才得以打破了国内"千城一面"的魔咒,使人一眼便可认出它特有的模样。</h3><h3><br></h3><h3>建于1920年的东省铁路管理局局长沃斯特.罗乌莫夫官邸。</h3> <h3>始建于1916年的日本"松浦洋行"旧址。</h3> <h3>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原黑龙江省铁路交涉局总办马忠骏公馆。现为和平邨宾馆一号楼。</h3> <h3>始建于1928年的东省特别行政区图书馆。日伪时期曾被伪哈尔滨警察厅占用。现为东北烈士纪念馆。</h3> <h3>建于1935年的"东亚钱庄"旧址。</h3> <h3>建于1923年的"犹太国民银行"旧址。</h3> <h3>始建于1906年的马迭尔旅馆。"马迭尔"的俄文意思为"摩登"。它曾是当年远东最为豪华的酒店。</h3> <h3>建于1917年的犹太人A.L.奥昆大楼,1936年改为白俄协和银行。</h3> <h3>建于1922年的"万国洋行"旧址。</h3> <h3>始建于1907年的"联谊饭店"旧址。</h3> <h3>始建于1919年的原英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h3>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19年的意大利领事馆旧址</p> <h3>始建于1901年的原中东铁路管理局旅馆。后曾做为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h3> <h3>建于1906年的莫斯科商场。现为黑龙江省博物馆。</h3> <h3>建于1921年的梅耶洛维奇大楼。从属于哈尔滨犹太人活动旧址群。</h3> <h3>创立于1900年的哈尔滨秋林公司。</h3> <h3>建于1919年的白俄林业资本家葛瓦利斯基(波兰裔)的私宅。现为"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h3> <h3>始建于1902年的"俄华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旧址。</h3> <h3>始建于1898年的"中央大街",全长1450米,由86万多块"面包石"铺成。据说这些"面包石"全部由俄罗斯进口,当年每块价值一枚大洋。</h3><h3>今天汇集了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流派(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的中央大街,是哈尔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博览会。</h3> <h3> 为了区别于白俄富商,当年老哈尔滨的民族资本家多将他们的买卖集中在城市的另一端"道外区"。日久天长,这一带就逐渐形成了后来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如今,这些老建筑经过保护性修缮,已开始整体向游客开放。</h3><h3><br></h3><h3>中华巴洛克老街街景。</h3> <h3>老街上中餐厅的门口通常都挂有"幌儿"。"幌儿"的多少表示餐厅规模和菜肴的水准。</h3> <h3>中华巴洛克建筑上最常见的,通往内院的"大门洞"。</h3> <h3>进入"大门洞"后,内院别有洞天。</h3> <h3>1912年由范永庚先生创立的范永记"饺子馆,是哈尔滨最早提供三鲜风味水饺的餐馆。</h3> <h3> 漫步在众多的历史建筑中,你也许会发现哈尔滨还有一些在其他城市并不多见的,很有特点的钢铁结构建筑。这些建筑的代表除了1926年建设的霁虹桥,1900年建设的松花江滨州铁路桥外,还有现代设计的哈尔滨地铁站等。</h3><h3><br></h3><h3>建于1926年的"霁虹桥"(隶属于中东铁路建筑群)。</h3> <h3>始建于1900年的松花江滨州铁路桥。哈尔滨人也习惯的称它为"老江桥"(照片来自网络)。</h3> <h3>具有明显俄式特点的哈尔滨地铁站</h3> <h3>位于索菲亚教堂一侧的钢结构建筑小品</h3> <h3>哈尔滨街头的钢结构装饰</h3> <h3> 哈尔滨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原有的高等教育基础上建设了多所大学。这些大学的教学楼有些是按前苏联模式设计,有些则采用现代中式风格。凭借着完全不同的建筑特点,这里的大学校园也构成了哈尔滨另一道独特的风景。</h3><h3><br></h3><h3>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楼</h3> <h3>黑龙江大学主楼</h3> <h3>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主楼</h3> <p class="ql-block">东北林业大学主楼</p> <p class="ql-block"> 根据上世纪五十年代签署的"中苏友好条约",前苏联曾帮助中国建设里了一批大型骨干企业。这些当时中国的支柱性产业自然也或多或少的带有前苏联的印记。如今,我们在哈尔滨还会看到一些保留下来的这类建筑,最具代表性的有: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尔滨工人文化宫等。除此之外,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哈尔滨卷烟厂(老巴夺)旧厂房也是不可多得的工业建筑活化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于1957年的哈尔滨工人文化宫(照片来自网络)。</p> <h3>创建于1952年的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是新中国"一五"期间由原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h3> <h3>1904年由波兰裔犹太人"老巴夺"兄弟创建的哈尔滨卷烟厂旧厂房。</h3> <h3> 一座城市因保留了众多的历史建筑而给游客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说明这个城市的规划者和建筑设计师具有超强的远见卓识,同时也反应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在哈尔滨,即便是今天新设计的建筑,仿佛也在按早已约定好的文化脉络,继续进行着传承。对比现代人普遍浮躁的心态,应该说这种坚守是十分难得可贵的。</h3><h3><br></h3><h3>经改建,扩建完成的"哈尔滨火车站"。<br></h3> <h3>2009年7月5日开工建设的哈尔滨西客站(高铁站)。</h3> <h3> 除了历史建筑,哈尔滨的多元文化还体现在这里特殊的饮食风格上。</h3><h3> 在哈尔滨,随处可见味道不错的俄式餐厅。此外,红肠,大列巴,哈啤等更已成为游客到访这座城市的伴手礼。</h3><h3><br></h3><h3>创立于1901年的"塔道斯"西餐厅。</h3> <h3>1925年由俄国人楚吉尔曼创立的"华梅"西餐厅。</h3> <h3>位于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的"马迭尔"西餐厅。</h3> <h3>哈尔滨的最强伴手礼"红肠"。据说是由"立陶宛香肠"改良而成。</h3> <h3>只有老哈尔滨人才懂得买的"奋斗副食店粉肠"</h3> <h3>秋林公司正在销售的俄式主食面包。</h3> <h3>秋林"大列巴"的烤制模型。</h3> <h3> 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热络,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开始来中国淘金。加之受文化环境的影响,哈尔滨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这些俄国人登陆中国的首选之地。</h3><h3> 正是因为增添了这些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以及他们具有异国风情的精彩表演,让哈尔滨这座城市在游客心中的权重又加重了几分。</h3><h3><br></h3><h3>中央大街上的俄罗斯表演团(照片来自网络)</h3> <h3> 中国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过:“保护历史建筑,不是让它返老还童,而是要它延年益寿”。昔日,哈尔滨人凭借着远见卓识为后代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相信年轻一代的哈尔滨人也会保持传承,努力让这座城市魅力永存!</h3> <h3>附一:</h3><h3>画家王焕堤笔下的哈尔滨历史建筑。灵秀的画面仿佛带给我儿时对这座城市的美好记忆。</h3> <p class="ql-block">日本画家笔下的革新街教堂</p> <h3>附二:</h3><h3>摄影家镜头里的哈尔滨历史建筑(照片来自网络)</h3><h3>华灯初上的"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br></h3> <h3>位于博物馆前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h3> <h3>在"伏尔加庄园"内,按1:1比例和原图纸重建的"圣-尼古拉教堂"</h3> <h3>五色光影下"圣-索菲亚教堂"</h3> <h3>雨中的经典建筑</h3> <h3>入夜后的江畔餐厅(刘心胜作品)</h3> <h3>换一个角度看"江上俱乐部"(刘心胜作品)</h3> <h3>鱼眼回眸"江畔餐厅"(刘心胜作品)</h3> <p class="ql-block">笔者在哈尔滨“索菲亚教堂”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哈尔滨风光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