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把个蒙古游记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对这个既邻近又遥远、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若想靠一个美篇系列,把游历几天的感知和收获说清楚,几乎不可能。所以,记个流水账,至少去过哪儿,看了什么,还是可以捋一捋的。</p><p class="ql-block">6天5晚,参观了5座博物馆,依次是:蒙古国家历史博物馆,哈拉和林博物馆,额尔德尼昭博物馆,突厥祖先博物馆和成吉思汗博物馆;两处遗址:万安宫遗址,九姓回鹘碑遗址。以及甘丹寺、成吉思汗骑马雕像纪念馆、特日勒基国家公园等。</p><p class="ql-block">飞离乌兰巴托的航班,是6月16日下午6点多。午后,前往贝加尔湖和打道回府的两路人马,在酒店门前依依惜别!司机驾驶小粉送多一半人去火车站,回国的5位,由导游南仁达*开着他的右舵日式七座车,载着我们前往机场。行一路,聊一路,此时的达导游,更像一位朋友,与我们在机场互道珍重,拥抱作别!</p> <p class="ql-block">乌兰巴托市南北群山连绵,东西草原辽阔,是一座把现代时尚、苏俄风情、中式古建、藏传佛寺与草原元素等形式融为一体的城市,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当是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苏赫巴托广场,又称成吉思汗广场,位于乌兰巴托市中心,用以纪念蒙古人民共和国创始人之一的达木丁·苏赫巴托。原址为寺院宫殿建筑群,蒙古革命后这片“黄宫”被夷为平地。</p> <p class="ql-block">2013年为纪念大蒙古帝国首任大汗,更名成吉思汗广场。但市民仍习惯称苏赫巴托广场,后又改回了原名,真能折腾啊。雕像的碑座上,用回鹘式蒙文刻有碑铭。</p> <p class="ql-block">具有草原风貌的乌兰巴托,因坐落在一处好位置:蒙古高原中部肯特山脉南端、鄂尔浑河支流图拉河畔,有着1300多米较舒适的平均海拔;所以城郊风景秀丽。图为广场中心的喷泉。</p> <p class="ql-block">国家宫在广场北面,是蒙古国政府、议会所在地。1949年,国家宫原址上绿色圆顶的国家大剧院,被一场大火焚毁。1950年代在此建成苏式的“政府大厦”。</p> <p class="ql-block">2005年﹣2006年间,国家宫经过大规模翻修,迁移了苏赫巴托和乔巴山两位领导人的陵墓,安放了成吉思汗、窝阔台、忽必烈、木华黎和博尔术五座雕塑。</p> <p class="ql-block">狭长的乌兰巴托,南北因有巴彦吉如合、博格达汗、青格勒台等山,故向东西草原地带发展。图为广场东侧漂亮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橘红色的欧式建筑,是蒙古国立歌剧舞剧院,位于广场东南方向,1950年12月建成并使用,是专门演出古典及现代歌剧、芭蕾舞、交响乐作品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有柱子的这栋矮楼房,是蒙古文化中心大楼。1988年建成,由前苏联建造并捐赠给蒙古的,用于科学和艺术。大楼A 区内有大型音乐厅。</p> <p class="ql-block">广场西侧据说有市政府办公楼和电信大楼。右边的绿顶三层楼房,不知是政府还是电信楼?待考。左边的两小栋,近景如下。</p> <p class="ql-block">浅色的是蒙古国证券交易所,1991年1月成立;听说以前是个儿童影院。右边绿色的是蒙古Golomt银行,郭勒穆特,蒙古第二大银行。</p> <p class="ql-block">看到JC蜀黍维持秩序,原来这里正在举办亚洲流行音乐和亚洲民间手工艺术节。参展国某斯坦,手机软件译出的地名,不认识!</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另一组建筑。乌兰巴托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城市之一,74%青壮年。满街飘着青春气息,让老龄化城市里来的我等好生羡慕!</p> <p class="ql-block">空地上搭着一些帐篷,没有进去看,猜想应该是提供给民间艺术节参展者的摊位,以展示作品。</p> <p class="ql-block">距离广场几分钟步程,蓝色、像半个月亮一样的大厦,就是我们入住的蓝天大厦酒店,地址是:苏赫巴托区恩赫泰万大道,这下知道了,苏赫巴托区就是市中心!</p> <p class="ql-block">苏赫巴托广场东侧的购物中心,有Gobi专卖店。Gobi是蒙古最大的羊绒制品公司,外套、毛衣,围巾,手套,帽子等,羊绒质量很好,比国内要便宜一半左右。</p> <p class="ql-block">购物中心楼前的两只暖羊羊雕塑。蒙古国盛产优质羊绒自不必说,而疫情期间,蒙古“安达”送给中国湖北和全国抗疫勇士的3万只羊,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百货大楼,和北京王府井那座有些像,导游说是中国上世纪60年代援建的。可那时候正是中国自然灾害时期啊?据说如今中国也在对蒙投资最多的国家之列。</p> <p class="ql-block">商品挺丰富的,展陈也颇有设计感。楼里有间咖啡屋,不买东西,正好进去喝一杯。听说乌兰巴托贫富差距悬殊,普通市民应该是不会到高档商场消费的吧?</p> <p class="ql-block">车拍的临街建筑,这里是不是一座商场?在蒙期间,我们的主要行程都在博物馆和遗址,没能逛逛商场超市菜市场啥的,也是个遗憾。</p> <p class="ql-block">家乐福?我只进过两次服务区内的超市,蒙图标价动辄成千上万,买点东西挺吓人。回京信用卡还款,原来没花多少钱,看来物价还算便宜。</p> <p class="ql-block">乌兰巴托的街道,宽展整齐。参观成吉思汗博物馆后,前往购物中心,经过一座街心花园。以举国之力打造的首都,确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街心花园一景。听说由于工业以及冬季取暖的燃烧废气,乌兰巴托空气污染曾经比较严重,没有草原上那么美的云天。好在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治理力度也在不断增强。</p> <p class="ql-block">花园里有座雕塑,没认出是啥,更不解其意。碑文用老蒙文书写,台基上的符号,有点像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古人留下的神秘画符。</p> <p class="ql-block">扫拍成吉思汗博物馆对面的建筑。乌兰巴托还有博格达汗宫博物馆、乔金扎玛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12家展馆,各有特色。但时间有限,未能多观。</p> <p class="ql-block">看见一座教堂。蒙古人主要信奉喇嘛教,即藏传佛教。少数人信奉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所以也可以见到教堂。</p> <p class="ql-block">一个十字路口,车辆横七竖八。距离中国边界718公里、人口密度世界最低、但集中着全国近一半人口的乌兰巴托,堵起车来一点儿也不输北京。</p> <p class="ql-block">隔着绿化带,都能看到马路上首尾相连的车流,一辆红色的公交车只拍到一半,路边似是公交车站。可惜天天有“小粉”坐,没有机会体验一下乌兰巴托的公共交通。</p> <p class="ql-block">房子外立面上有广告。乌兰巴托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煤和石油。全国大部分企业设在这里,以轻工业、建筑材料、金属材料和食品工业为主。</p> <p class="ql-block">这两幅比较夸张。我们到访时正值6月,是乌兰巴托最好的季节,气候十分宜人,正像这广告画,让人喜兴!但听说这里冬季漫长,最冷时可达摄氏零下四十度。</p> <p class="ql-block">当年前苏联帮助建设的城市街区,加上招牌上的“俄文字母”,看起来也太俄化了吧?恍惚是俄罗斯某地的街道。路边的电线蛛网一样,破坏了市容的整洁。</p> <p class="ql-block">车拍的这幢房子,导游说是华侨建的。据悉,蒙古近年来已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偏低收入国家之列,人均GDP约6000美元。目前蒙古有华侨华人10万左右。</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一栋典型的苏式建筑。中俄两个边境线漫长的大号邻国,把蒙古像饺子馅一样包在中间,连个出口都没有,且经济模式比较单一,传统方式发展受局限,需要以开拓精神,寻找新的思路。</p> <p class="ql-block">乌兰巴托一处街景,可爱的小房子后面正在造高楼。据说乌市有长达7、8个月的严寒期,50%的居民还住平房和蒙古包,靠煤火取暖。我们经历过的人,都知道烧煤烧柴的严冬,有多么不便。</p> <p class="ql-block">这是乌兰巴托市区的一片民宅,普通蒙古人,即使生活在首都,也会比较艰辛吧?对于仍然居住在蒙古包和低矮平房的市民来说,政府“2030年左右让70%的人住进公寓”的计划,无疑是个希望。</p> <p class="ql-block">去机场路上的车拍,问了导游得知此为公务用房。乌兰巴托一些政府机构将会迁到西部郊区,以减轻市中心的压力。都说蒙古建设速度缓慢,乌兰巴托理当做个表率!</p> <p class="ql-block">见过真正的乌兰巴托之夜后,那旋律一直在耳边回响。越是多听几遍,越会有一种心动的感觉。那木汗,那木汗;你远在天边却近在我眼前!乌兰巴特林屋德西,那木汗,那木汗!</p> <p class="ql-block">全体团友在哈拉和林额尔德尼昭的合影!未侵肖像权吧?如当事人有觉不妥,请申明以便撤换。再见,乌兰巴托;再见,张老师和小朋友们!</p> <p class="ql-block">后记:蒙古游记系列,是我写游记以来最劳神的一次。由于不可能在游览中记住所有内容和细节,需要把现场讲解、亲身感受和参考资料结合起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才可对所见所闻有比较客观的记录。主要参考内容,除了纸质书籍文献,还有网络平台的信息。因不同史料说法存异、翻译差别、以及本人理解认知所限,辑文难免出错。首先,音译汉字的写法就比较乱,同一名词,多种译法。经过对照,取舍,至少在这组文字里,人名地名是统一的。再者,有朋友问及:对于经历漫长的战争较量与分聚离合、曾在同一版图下的两国历史纠葛,该如何评说?我想,一个游记而已,如丘而止。不过我会继续汲取信息,对文中欠准之处,及时补充和修正。也希望了解其详的朋友予以指教!所附图片除注明出处者,均为本尊手机所拍。图片的清晰度本可略好些,由于非美篇会员不支持高清,所以文中所有配图,质量均打折扣,还望看官情恕理遣!(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