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关键的第二步

张智海

<p class="ql-block">拙作《人生的关键一步》作为网文,先在“美篇”推出,后被收入《十八芳华·与武汉同行》一书(罗时汉、叶军主编,武汉出版社2020年出版)。“关键一步”写18岁时家贫失学打零工,为改变命运又去考学,毕业后离开家乡武汉,赴东北投身国家石油工程建设,开启新生活的故事。本文写“关键的第二步”,说的是在外地奋斗二十多年后,经努力迎来重大转折,最终回归故里的过程。两文互为姊妹篇。讲述的是个人际遇,反映的却是世态点滴。</p><p class="ql-block">1987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25个年头,与家人两地分居18年,生活艰难一言难尽,“回家”心切时不我待。那时计划经济年代,干部跨地区跨系统调动,先要有意向性接受单位,个人写申请,所在单位发商调函,对方同意了再送审档案,通过后才发调令,过程繁琐而漫长,想想都叫人发愁。为联系接受单位,年初我致信武汉市委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办公室求助。“落知办”将信批转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春节回汉探亲休假,我应约来到市政总公司(当时在武汉商场后边的滑坡路),邢宝铭总经理亲自接待。寒喧过后邢总说,来我公司工作没问题,要求住房也能解决,但要等;我们很想“走出去”,鉴于你在石油系统从事这方面业务,关系很多,又刚从伊拉克回来,如能给我们带个合作项目是最好。很明白,他是想要“进见礼”。我说这事很难办到,加上不能提供住房,便告退了。事情开头不太顺利。</p><p class="ql-block">隔日,前往万松园路武汉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会晤赵正文总经理。因为外经贸部合作局李晓林局长专门为我向赵总作过推荐。李晓林(1920—2018),山西人,是1937年3月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我借调石油部工作期间与之相识。赵总直白地说,你的情况李局长都讲了,他很看重你的才华,希望你回地方后到外经贸系统工作,来我们公司是较适合的,解决住房有个过程,要有随时外派出国工作的思想准备。想到一出去就是两年,而自已才从国外回来不久,家里困难拖不起,只得婉谢。</p> <p class="ql-block">2009年作者在京看望李晓林(左)</p> <p class="ql-block">接冾两个单位都不行,心里有点犯滴沽,好在还有原中石油系统老领导、后任国家计委施工管理局局长张岳东(1923—1998)关照,他为我致信湖北省计委何永松副主任请帮忙。何永松(1929—2009),安徽人,1944年15岁参加革命,17岁入党,在延安时与田家英共过事。2月2日(兔年正月初五),我来到武昌水果湖省计委宿舍与之相见。落坐后,何主任便热情地说,岳东同志交办的事我会尽力,当问明我的职级为正科级时又说,这就好办了(上了处级就不好安排)。接着他显得很轻松地说,在武汉的工程设计、施工单位,不管是市里的、省里的还是中央的,由你选(一家),我来说话做工作。我说,张局长的意思是要我到省计委。何主任一听这话即面露难色,说这就不好办了,节前省里刚开过会,因省级机构很多超员,关(广富)书记要求严格控编。我说那就不劳何主任了。何主任问那你打算怎么办。我说实在不行就去武汉石油化工厂。何主任说这可是个好单位,你能办到,我还办不到呢!在有些尴尬的气氛中,我告辞了。春节过后,我就回单位石油部第一工程公司(驻地洛阳)上班了。想不到三个月后,意外而惊喜地收到省计委陶文亮处长函告,经报领导研究并协调人事部门,同意你来省计委工作。不用说,这是何主任为了落实岳东同志“交办”,费了很大周折才争取到的结果。而此时我已有了别的“门路”,遂不再“回头”。此是后话。</p> <p class="ql-block">1993年作者与张岳东(左)在武汉</p> <p class="ql-block">回洛阳后,友人听了我与何主任晤见的情况后说,省计委进不了,何不去市建委一试,也许那里更适合你。市建委是市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主管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首脑机关,如能到这里工作那当然好,但谁来帮忙“牵线”呢?我想到了高珣同志的秘书小梅。高珣(1921—2018),河南人,1939年入党,南下干部;1975年高任武石化建设指挥长时,我作为参建单位代表,与他工作多有接触,后来任武汉市副市长,小梅是他的秘书。那时我在汉是“上无片瓦”,也是“病急乱投医”,竟写信高市长请求关心。梅秘书告诉我,高市长说你是个好同志,把信批转硚口区,区里以有困难不好办来搪塞。梅秘书又说,你以后有么事,再莫给高市长写信,跟我说。那时民航班机购票是要介绍信的。有一次我在汉要乘机北去,梅秘书就去找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昌荣,为我开了介绍信。这次联系市建委,请他帮忙“牵线”应该是可以的,于是写信与他说了这个意思。</p> <p class="ql-block">2009年在汉口高珣(中)寓所(左为作者,右为张干臣)</p> <p class="ql-block">热心肠的梅秘书还真办事,很快给我回信了,“牵线”已有头绪,建委希望与你当面谈。于是4月下旬我专程回汉,给建委送去了履历材料,还有从公开发表(出版)的近百万字著述中精选的10份文章,这些文章分别刋登于《中国基本建设》《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商报》《湖北财经学院学报》等全国性、省部级报刋和学术期刋上,“敲门砖”用意明显。</p> <p class="ql-block">2024年初作者在当年的梅秘书(右)汉阳家中</p> <p class="ql-block">五一节过后,记得那天是个星期五,我如约来到市府大院建委所在的10号楼,见到了城建党委副书记杜新民。杜书记问了些情况,开门见山说,我们准备把你放到市建筑工程管理局。我听了不做声。杜书记立马补充,这个局也是正规的政府局。我沉凝一下,单刀直入问,建委机关不能安排吗?杜书记说从你的经历看,建管局更合适。我心想,这可是决定去向的关键时刻,于是坚持要求进建委。杜书记脸色有些不好看,说这是我们研究的意见,望你慎重考虑。我仍不放弃,说如果进不了建委,就不麻烦了。杜书记很不高兴地说,你这人怎么这样(不好商量事)!结果不欢而散。我之所以这样硬气,因当时已接到省计委陶处长的信,另外还有武石化作“备选”。虽然有“退路”,但心里还是有些惶然。</p> <p class="ql-block">其后我还真的去了一趟青山武汉石化厂。厂办主任了解来意后说,我厂进人是要指标的,每年的核定指标,主要用于解决本厂职工子弟就业;你在石油部工作过,让部里或中石化给我们打个招呼就行了。这条“路”虽然也是通的,但因家人不愿意而止步。</p> <p class="ql-block">不料几天后事情有了重大转机。城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罗同生打来电话说,经领导再次研究,接纳你到建委机关工作。他还坦率地告诉我,那天杜书记与你谈话后,很生气,说是不是有点本事的人都容易“翘尾巴”?!他又友好地提醒我,以后说话注意点。我唯唯连声</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事情超常规“特办”加速进行。7月中旬,市建委派员(韩云芳、刘莎莎)去洛阳,与我所在单位商调而后带回档案和组织关系。8月中旬,市人事局签发调转令;下旬我就到建委正式上班了。很快分到了住房,戏剧性地成为了杜书记的邻居。</p> <p class="ql-block">1991年2月在市政府办公厅大楼前</p> <p class="ql-block">同一时期与同事在一起。左为肖钢。右为帅一兵。</p> <p class="ql-block">1991年11月那时的工作状态之一</p> <p class="ql-block">同一时期在建委外经处自己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过了些时,罗同生私下里对我说,武汉城建战线工程技术人员成千上万,但像你这样从基层(施工队)干到高层(石油部),从国内干到国外,有理论有实践,又有较高文字水平的却不多,所以领导很看重。</p> <p class="ql-block">1994年在一次活动上。左起罗同生、作者,左4晏剑波。</p> <p class="ql-block">工作调转成功,家庭困难迎刃而解,我也由央企的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变身国家公务员,对建委心怀感激,唯有努力工作报效。开始在办公室,但与政研室、史志办混岗,以文秘工作为主。这难不倒我,倒有利于尽快了解情况进入角色。</p> <p class="ql-block">1989年春作者(前左)和同事们</p> <p class="ql-block">上班后接手的第一个任务,是为分管城建的副市长何浣芬(1925—1998)起草在全市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这事原本由市开发总公司承担,却推给建委。我找来文件和材料学习研究,弄通了便一气呵成。会议圆满召开,大家认为何市长今年的讲话很有新意。“开总”为此还给我送来40元辛苦费。</p><p class="ql-block">紧接着,为计划单列市广州会议准备材料。当时初推市场经济。我执笔撰写的《运用商品经济原则指导城市建设》论文,由建委主任带去在会上交流,广受好评。办公室主任喻传亮高兴地拍拍我的肩膀说,伙计,一炮打响啊!</p> <p class="ql-block">2007年一群“老城建”相聚在香港路“滋滋365”。左起陈培生、李子诚、郑仲毓、王建雄、沈永年、彭华良、喻传亮、张智海。</p> <p class="ql-block">建委副主任徐绪沐(1929—2023)将出席中国城科会的年会,要我为他准备论文。听说他要求很高,不合意就“打板子”要你重写,一次不行二次,蛮磨人。我就列了6个题目由他选。徐主任看过后说都好都喜欢,最终选定《应当建立一门城建经济学》,我拟出提纲经他认可再成文,一次就通过了。</p><p class="ql-block">分管村镇建设的副主任石绍昌(1929—2006),带人去武昌县(今江夏区)调研,点名我随行,回来后写成《以供水作为村镇建设的突破口》一文,先在《中国建设报》刋登,后在全国村镇建设工作会议上交流。石主任觉得很有面子。石主任与梅秘书是黄梅老乡,是为我进建委“牵线”的对应人和决策者之一,跟他调研写材料我当然格外上心。</p> <p class="ql-block">日常除了写工作总结,起草文件、报告、讲话稿和其他文书,还参与《武汉市志·城建志》《武汉年鉴》撰稿和承担《中国城市年鉴·武汉篇》写稿,加上事务性工作如会议安排、记录和接待等,总之,紧张而忙碌。这也让我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工作自如得心应手。一年后,建委给了我新的任命,工作转换到业务方面。杜书记高兴地鼓励我说,你干得不错啊!</p> <p class="ql-block">一次,市建委一把手张主任谈起我调入的经过时说,是我去找的何浣芬副市长。我对何市长说,我们要从外地引进一个人,这人情况不错,懂业务,懂技术,懂管理;有实践,有理论,又能写,还在国外工作过,正是建委需要的。何市长听了马上表态“可以嘛!”于是她在书面报告上签了字,所以组织人事部门一路“绿灯”。经张主任这么一说,我才明白市人事局为什么那么快就签发了调转令。</p> <p class="ql-block">1987年我调入市建委时,城建党委书记是宗玉林(1930—2009)。宗书记是1945年10月加入东北民主联军,参加过四平战役的南下干部。他离休后我去看望。谈起当年,我说感谢组织关怀和张主任看重。宗书记说,那年接受你来建委,是城建党委研究决定的。听宗书记这么一说,我才知道人事部门为什么那么下力气去办。</p> <p class="ql-block">宗玉林(前排右6)和市建委离退休人员2006年在马鞍山森林公园。左1为作者。</p> <p class="ql-block">个人工作调动,本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我在这里写了一大篇。因为不能忘却那些给过我可贵关心和帮助的人们。这次工作调动,是我人生关键的又一步,不仅解决了家庭困难,还给我提供了新的更大的施展平台。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此后二十多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我在不同层面的不同岗位上,克己奉公,鞠躬尽瘁,服务家乡建设亊业,先后获评城建战线建功立业共产党员标兵、市优秀党员、首届武汉市模范公务员,以实际行动回报了市建委领导的知遇之恩。(2024.8.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