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大家谈【六十三】

晋城市孙子兵法学术研究会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分享主题</b></p><p class="ql-block">《三国演义》里的孙子兵法</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分享嘉宾</b></p><p class="ql-block">张凯(二营)</p><p class="ql-block">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晋城有限公司工作</p><p class="ql-block">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p><p class="ql-block">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分享时间</b></p><p class="ql-block">2024.8.2 下午16:00</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分享方式</b></p><p class="ql-block">线上,兵法微信群</p> <p class="ql-block">  各位兵友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三国演义》里的孙子兵法。</p><p class="ql-block"> 在学习兵法之前呢,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和《三国演义》有关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的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里的历史演义小说是指根据史实,敷演大义(敷衍的意思是:陈述而加以发挥,表演),在叙事中融进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政治的和道德的评价,此类小说被称为历史演义小说。其特点是:既有史实的依据,又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和创造;既有纪实的成分,又有艺术的想象和虚构。《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小说。</p> <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p><p class="ql-block"> 在介绍《三国演义》时,有这么一句话,“作者罗贯中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今天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就先来看一下和曹操有关的孙子兵法都有哪些内容。)</p> <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通过一句话来看一下《三国演义》中刻画的曹操和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有什么区别。</p><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中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了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呢是理直气壮地说,把曹操刻画成了一个奸险歹毒之人;《三国志》中记载的是,曹操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八个字呢是凄惨,悲怆,怀有善心的说,意思是宁可我辜负别人,不可以别人辜负我。</p><p class="ql-block">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的曹操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语出更靠谱的《后汉书·许劭(shao)列传》中记载的曹操是:“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鲁迅</span>在其演讲中说:“其实,<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span>”(《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毛主席</span>就多次称赞曹操,他留下最著名的评价是“<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span>”(太过相似,英雄相惜)。毛主席还这样评价:“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和发展,是有功的……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司马氏一度完成了统一,主要就是曹操那时打下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异同杂语》记载过曹操爱潜入大宦官家中读书,并点评道:“<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操)博览群书,特好兵法。</span>”这个从曹操彻底平定北方大大小小的几十场战役足以见得。三国中曹操、刘备和孙权相比,我个人觉得曹操是最厉害的,因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操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文学家。</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孙子兵法》的古人评论版有十一个,被称为《十一家注孙子》,其中有一版就是《曹操注孙子兵法》</span>,曹操既是最早的注释者,也是后人公认的版本,流传下来说明其很有价值。现代孙子兵法研究学者普遍认为,如果其他人描述的有矛盾、不清楚,还是以曹操说的为准,因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操是真正作为将领带兵打仗、作为丞相算于庙堂之上的人。</span>曹操自己的兵书《孟德新书》现已失传,但考证派认为大概率存在过。</p><p class="ql-block"> 那么,在戏剧里面曹操为什么是白脸?首先皇帝就不允许曹操是红脸,因为被曹操挟持的人就是皇帝,皇帝不允许在自己的统治期间出现曹操这种人,封建社会的帝王需要下面人的愚忠,加强自己的统治,而且在封建社会,唱戏的重要收入并不在老百姓身上,而是富户,富户为了巴结王公大臣,就会请他们听戏,在王公大臣面前曹操只能唱白脸。</p> <p class="ql-block">  《孙子兵法》第一篇就讲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将者,智信仁勇严也</span>”。那么,接下来咱们就结合咱们的兵法来看一下<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操的“智信仁勇严”</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操智</span>的方面有哪些表现呢,兵法里的智就是指是否<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足智多谋</span>。</p><p class="ql-block"> 何进调兵进京城诛杀宦官,曹操就出主意,杀几个宦官,用京城的警察就行了,何必调动地方部队呢,结果何进不听,坚持要调董卓进京,结果消息泄露,何进被宦官围住割了脑袋。这件事就体现了曹操的智。</p><p class="ql-block"> 曹操智的方面太多了,可以说,《三国演义》以及真实的三国历史中,只要有涉及曹操部分的事件,绝大多数都会体现曹操是一个极具智慧的人。由于时间原因,这里就不展开说了。</p><p class="ql-block"> 不过曹操智的方面也有失败的地方,例如大将典韦和长子曹昂的战死,就是曹操精神松懈所造成的,历史学家就分析过,如果曹操的长子曹昂没有战死,顺利接班的话,魏国有可能一统天下,不过,如果终究是如果,历史是无法改写的。</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操信</span>的方面有哪些表现呢,兵法里的信就是指<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赏罚有信</span>。</p><p class="ql-block"> 曹操大败袁绍之后,准备北伐攻打乌桓和辽东的时候,有几位将领反对过这次出兵,认为这是一次孤军作战,很可能会失败。而曹操却执意要出兵北伐,魏军在北伐途中遇到不好的天气,又被敌人埋伏,在严重缺水断粮的情况下,只好忍痛杀掉几千匹战马借以充饥。最后也是曹操亲临指挥作战,才取得了胜利。曹操在此次战役的庆功宴上,就问是哪几位将领劝自己不要北伐的,并且大大奖赏了他们。从那以后,众将士对曹操这种秉公无私,赏罚分明的做法无不赞赏。</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操仁</span>的方面有哪些表现呢,兵法里的仁就是指是否<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爱护部将</span>。</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曹操本人就是个特别爱惜人才的领导,我个人觉得,领导对下属的爱护,更应该体现在心灵感受上的爱护。</p><p class="ql-block"> 一看曹操<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关羽的爱护</span>,曹操抓了关羽后,立马封他为将,并赏赐很多金银珠宝,甚至将吕布的赤兔马都送给了关羽。关羽斩颜良之后,曹操又上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并赏赐了很多好东西。</p><p class="ql-block"> 二看曹操<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张辽、陈宫的爱护</span>,白门楼是吕布的葬身之地,无论是真实历史上,还是三国演义中,吕布这个人都是最厉害的武将,可惜这个人人品不行,最终也没有成就什么大的功业,所以在单位里面遇到这种能力很强,人品不行的人,尽量不要深交,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白门楼上吕布被擒杀,张辽被擒后并没求曹操不要杀自己,反而骂吕布是贪生怕死之辈,曹操看到张辽忠贞不屈,加之关羽等人的求情,就放过了张辽。对于陈宫这个人,曹操是又爱又恨,具体的故事,由于时间有限,这里就不过多的说了,陈宫和张辽不一样,陈宫在吕布战败后,一心求死,无一点生还之意,曹操虽然斩了陈宫,却令手下将陈宫老母送于许都养老。在三国演义里面,我个人除了最喜欢曹操之外,第二个喜欢的就是陈宫了,武将里面我也是特别喜欢张辽的,但是我个人经常在想,张辽不是一开始就跟着曹操的,也和曹操对着干过,最后却投降于曹操,并建立了旷世之功,还因功成为魏国五虎将之首,陈宫也是曹操在刺杀董卓失败之后,解救过曹操并追随过曹操的人,但后来却一直帮助吕布对付曹操,吕布战败后,却宁死不愿投降于曹操,最后并未建立像样的功业,就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就凭借陈宫的智慧,如果能像张辽一样追随曹操,同样一定能建立旷世之功。我喜欢的这两个人的结局,一直困扰着我,如果我生在三国,我应该向他们两个里面的哪个学习。<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各位兵友们,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怎样的人生?</span></p> <p class="ql-block">  三看曹操<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张郃的爱护</span>,张郃向曹操投降的时候,曹操亲自出营门迎接,令张郃深受感动,古语有云“士为知己者死”,这大概就是张郃死心塌地跟随曹操的原因了吧。员工给老板干活,不就图个心里高兴吗?!</p><p class="ql-block"> 四看曹操<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敌将赵云的爱护</span>,赵云长坂坡单骑(qi)救主,七进七出,赵云确实厉害,如果不是曹操看赵云勇猛无比,下令不许杀赵云,我相信,用一排弓弩就可以射杀赵云吧。</p><p class="ql-block"> 五看曹操<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许褚的爱护</span>,通过许褚和赵云单挑,可以看出许褚这个人战力也是相当的厉害的,许褚呢智慧不太够,但对曹操忠心耿耿。许攸是官渡之战中曹操的首功之臣,都被许褚砍了,其实许褚是做了众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也解决了曹操最头疼的事,包括许褚砍了一个曹操略微喜欢的女人,曹操都只是吓唬了许褚一下,并没有真正的惩罚许褚。<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许褚的故事,告诉大家,只要对领导忠心,犯点小错误,领导是不会追究的;当然,这样的领导必须是像曹操一样的领导,遇到像袁绍一样的领导,估计许褚这样的将军也没有什么好下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操勇</span>的方面有哪些表现呢?兵法里的勇就是指是否<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勇敢果断</span>。</p><p class="ql-block"> 董卓进京以后,胡作非为,王允手下的文武百官,只知道喝酒骂娘,想不出任何有效的刺杀董卓的方法,只有他们看不起的“宦官之后”曹操向王允借了七星宝刀,去刺杀董卓。虽然刺董失败了,却体现了曹操的勇。</p><p class="ql-block"> 另外,十三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只有曹操和孙坚的部队坚持追击,其他诸侯都持观望态度,以至于董卓逃脱,才有了后来曹操说的那句“竖子,不足与谋”。这件事也说明了曹操是一个很勇敢的将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操严</span>的方面有哪些表现呢,兵法里的严就是指是否<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军纪严明</span>。</p><p class="ql-block"> 曹操<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割发代首</span>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曹操采纳了谋士枣祗(zhi)(一声)“屯田”的建议,要求人人都爱护庄稼,严禁毁坏麦田,违者杀头。然而曹操在一次行军打仗的时候,自己的战马不小心踩了庄家,曹操自己割了自己的头发代替了自己的砍头之罪。有人就会问,割了个头发算什么样的惩罚,也没啥大不了的。但是,割发在古代可是一件大事,《孝经·开宗明义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这就是不能随便割发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里,我想说的是,领导制定了规矩,任何人都要严格执行,领导如果不小心触犯了规定,装样子也要惩罚自己一下,要记住手下总有聪明人会替你想办法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为员工来说,一定要有能够替领导解决各种复杂困难的能力,这样才能得到重用。</span></p><p class="ql-block"> 上面谈到郭嘉这个人,最著名的就是郭嘉给曹操献上的击败袁绍的十胜十败论,还有就是流传的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史书上称郭嘉“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但就是这么一个青年才俊,死的时候年仅三十八岁。为什么这里要单独谈郭嘉呢,我是想奉劝各位男士,千万不可“纵欲过度”,不然的话,就会走郭嘉的老路。</p> <p class="ql-block">  《孙子兵法》的第二篇《<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战篇</span>》,提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因粮于敌,以战养战</span>”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战略思想</span>。在《作战篇》中,主要强调了所有作战用兵的基本要素: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此,在作战中要重视钱粮物资保障,要尽量避免长时间的消耗战,和长途运输装备和物资。要善于取得敌国的资源,为己所用,包括但不限于钱粮,还有人员,装备,把缴获的资源及时补充到己方的阵营,并妥善的应用,尽快形成战斗力,孙子认为这是好的办法,也是取胜之道。为将者一定要知道长期的,旷日持久的战事,会消耗本国的政治,经济资源,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提出役不再籍(指兵员不搞第二次征集),粮不三载(指出征运送粮食时,第一次随军运粮至敌境,以后就因粮于敌,待到军队凯旋回国时,再运第二次粮食至国境迎接,不搞第三次运粮),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保障策略。古代战争长时间的长距离的运输,损耗是非常巨大,提出了在敌国开展战争补充,既能给自己低成本的物资补充,也同时消耗敌人的作战资本。《孙子兵法》本篇最后提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兵贵胜,不贵久</span>。这些道理,作为掌握人民生死,国家安危存亡的人,就是将帅们,掌握国家战争资源的人,一定要了解,重视,谨慎从事。</p><p class="ql-block"> 打仗,打的是钱粮,拿破仑就曾经说过,战争的第一要素是钱,第二要素还是钱,第三依然是钱。而历史上很多战例,一方本来局面占优,最后却因为钱粮不济,功败垂成。</p> <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知道<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操</span>作为乱世英雄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开创(首次规模化)<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屯田制</span>。《三国志》记载了他自己的表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于是,任用民众、军队开荒的屯田制就此规模化应用,稳定了曹魏集团的社会稳定、军队补给。甚至,<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后来成为了一笔重要的中央财政收入</span>。</p><p class="ql-block"> 曹魏重视农业的另一实证,是其大力兴修水利,其工程的规模和数量在三国中首屈一指。如233年,关中一带辟建渠道,兴修水库,一举改造了三千多顷盐碱地,所获使国库大为充实。再如曹魏在河南的水利工程,其成果使粮食产量倍增。</p><p class="ql-block"> 所以,曹操在赤壁大败以后,说了句什么话呢:“胜败”乃兵家常事,北方仍为我所据,几十万兵马尚存,他日在重振旗鼓,来日再战,必胜(这句话也体现了曹操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广阔胸襟</span>,值得大家学习)!</p><p class="ql-block">这句话就包含着魏国粮草方面的优势,就是三国时期魏国是领土最辽阔的国家,曹魏在三国之中占据最大地区,盘踞中原一带,而且这一地区人口也是最多。加上曹操最重视农业,垦荒的面积最广,这也正是当时三国中以曹魏实力最强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上面提到的“兵贵胜,不贵久”,曹操又是怎么做的呢?</p><p class="ql-block"> 曹操为巩固势力消灭二袁即蹋顿,于公元207年率大军亲征乌桓。由于人马辎重太多,行军速度大减。谋士郭嘉对曹操说:“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而难以趋利,不如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备。”曹操接受了他的意见,亲率几千精兵,日夜兼程,在崎岖的山路里行军五百多里,突然出现在距蹋顿老巢仅一百里的白狼山与蹋顿的几万名骑兵遭遇。曹操见蹋顿的人马不整,决定出击。大将张辽与许褚、于禁、许晃兵分四路,奋力急攻。张辽斩蹋顿于马下,其余人都投降了。二袁得到蹋顿阵亡的消息,立刻带兵逃出乌桓,投奔辽东公孙康,然而不久便被公孙康设计杀死。</p><p class="ql-block"> 曹操利用袁氏兄弟的内讧,先杀袁谭,后杀袁尚袁熙,用到的兵法就是“<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乱而取之</span>”。</p><p class="ql-block"> 由于三国的历史比较长,里面的人物也比较多,由于时间有限,我今天就先和大家分享曹操和孙子兵法的故事,以后如果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三国中其他人和孙子兵法的故事吧,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嘉宾点评(三营 金建峰)</b></p><p class="ql-block"> 感谢张凯老师的分享,今天他用大量篇幅讲了曹操与《孙子兵法》的关系,我首先想到的也是曹操对《孙子兵法》的点评。曹操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喜欢《孙子兵法》的人,他在给《孙子兵法》写的序里写道:“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意思是“我读过的兵书和战史很多了,孙武所著的兵法写得很深刻了。”</p><p class="ql-block"> 张凯老师今天围绕曹操这个人物结合《孙子兵法》谈了为将五德“智信仁勇严”的知识。随后他以谈到了《作战篇》中粮草的使用以及“兵贵胜,不贵久”的战略思想。从分享中可见张凯兵友对《三国演义》的喜爱以及知识积累的功底。</p><p class="ql-block"> 借此机会我也顺着张凯兵友的话题再谈一下《作战篇》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作战篇》是建立在《始计篇》的前提之下,从用兵对国家经济实力的依赖关系阐明“兵贵胜,不贵久”的重要原则,一是指出用兵打仗需要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因而在用兵前必须从军队数量、武器、车马等方面做充分准备,不可以轻易用兵;二是指出用兵出征既有能拓展或保卫领土的一面,又有人员伤亡、财力消耗的有害的一面,只有深刻了解用兵之害的人才能真正了解用兵之利;三是指出了凡是善于用兵的人总是能兼顾到从战略上不使用兵时间持续很长,以免造成国家财力枯竭,策略上重视从敌国补充物资供给,大大节省本国经济实力的消耗;四是不仅要重视从敌国补充粮食还要从敌军中补充武器和兵员。</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我方应该已经是“多算胜”了,因为“少算不胜”肯定是不能发动战争的。即使是已经比敌人强了,《作战篇》一开始还是告诉大家要打仗是要花好多钱的,可能一花钱,你就从“多算胜”变成“少算不胜”了。所以还是告诉你尽量不要打仗。如果真要打,怎么是判断方法呢?是“兵贵胜,不贵久”吗?我认为,《作战篇》里另一句话说得好,叫“胜敌而益强”,就是告诉你,如果打赢了,结果是自己的“算”也减少了,是得不偿失的,必须是“算”增加了才行。 </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也希望各位兵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像曹操一样,要不断努力,让自己的“算”不断增加,切不可为了一时的胜利,而越“算”越“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