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简介</p><p class="ql-block"> 拙政园,于明正徳八年(1513年),是由解官回乡的御史王献臣筹建的私家花园。据传是由好友王徵明设计的。建造历史16年(其中设计6年)。借用西晋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作为园林命名。之后屡易其主32位,并且经历了多次更迭和修复。</p><p class="ql-block"> 此园,建筑物稀疏错落,有堂、楼、亭、轩、榭等31处景。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亭榭精美,花木茂盛,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园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各具韵味。有田园归居的生活,隐藏着主人的初衷(东园);有山水映衬的柔美,蕴含着大明的疏朗(中园);有建筑设计的风貌,彰显着清朝的精致(西园)。</p><p class="ql-block"> 文物遗存:匾额45块,对联22副,门额砖刻18块。大多出自名家之手,题对典雅,书法精妙,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二、欣赏</p><p class="ql-block"> 拙政园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p><p class="ql-block"> 让我从设计巧思和时空穿越的视觉,带你走进拙政园吧!</p><p class="ql-block"> (一)设计巧思 创造奇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抑景(又叫障景)。穿过兰学堂,前面有一座假山,叫做缀云峰,把东园的景色挡住了一大半。这种造园手法叫做“抑景”,也叫“障景”。就像家里的屏风一样,不能让外面的人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 2、漏景。东园和中园之间有道围墙,有许多花窗,可以透过它们隐约看到对面的东西,像蕾丝一样的效果,这就叫“漏景”。</p> <p class="ql-block"> 3、借景。(1)穿过门洞就到了中花园了,这里是拙政园的标志性景观。中国园林中最经典的借景就在这里,前面是舒展的水面,远处是苏州古城的标志~北寺塔,它仿佛是建在园内一样,而是被借过来了,完美融合。(2)在香洲里有一面镜子,反衬着对岸倚玉轩一带的景物,这个靠镜子来反射的手法,也叫做“借景”。</p> <p class="ql-block"> 4、对景。中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是主人的客厅,大门口对面有三个亭子,左起叫荷风四面亭,中间叫雪香云蔚亭,右边叫待霜亭,外形差不多,互相成对,所以叫“对景”。</p> <p class="ql-block"> 5、叠景。远看“与谁同坐轩”的屋顶,像一把打开的折扇🪭,前面的屋檐部分如扇面,后面的屋顶部分如扇头,其实是两个建筑,这种手法叫做“叠景”。</p> <p class="ql-block"> 6、隔景。枇杷园前面的门洞,叫“隔景”。一堵非常灵动的云墙和如满月般的月洞门,起到了一个分隔空间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7、框景。“嘉实亭”白墙为纸,山石翠竹为画,这叫“框景”。“嘉实亭”与”雪香云蔚亭”形成一组“对景”。</p><p class="ql-block"> 拙政园,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园林之母”?它运用了如此多的造园艺术,这些技术一直被后面的园林所学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普及一下园林中常见的建筑知识</span></p> <p class="ql-block"> (二)时空穿越,亭台楼廊 </p><p class="ql-block"> 我早早来到拙政园大门,进去后,有两个小门,一个叫“入胜”,另一个叫“通幽”,我选择了就近的通幽门进入园内。</p> <p class="ql-block"> 穿过“兰雪堂”,顿足欣赏它的窗花,像冰裂开一样,所以叫做“冰裂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寒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窗上还有小梅花,寓意着春天就要来了。其名取自李白的诗句,意为清香、高洁的厅堂。</p> <p class="ql-block"> 沿着鹅卵石的羊肠小道,来到东园和西园之间的围墙,墙上有许多花窗。在苏州园林中有多达108种花𥦬入选世界遗产。花窗采用雕刻工艺,有砖雕和石雕,以花卉和吉祥图案为主。在闲逛中,隔着窗户窥视发现惊人一幕~漏窗之美。一窗一景,最风雅。</p> <p class="ql-block"> 踏进“梧竹幽居亭”,真可谓是一亭观四季。北边有青翠的竹子,代表春景;西边面对着夏季的荷花池和翠柳;南边的白墙和白皮松,代表秋季;东边可以看到漏窗和红灯笼,象征着冬景。其绝妙之处,在于四周的白墙开了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从不同视角欣赏它的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进入了中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主人的客厅。造型简单,风格高雅,雕刻精美,全部是落地的玻璃窗,四面的景物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 远香堂边上是倚玉轩,里面有块灵璧石,长得像一只貔貅,触手清凉。每天享受着游客们的抚摸,浑身柔润光滑,轻击微叩,如同磬音,清脆悦耳。灵璧石是中国四大观赏石之一,另外三个叫太湖石、英石和昆石,多用于园林的造景中。</p> <p class="ql-block"> 走出来就隔水看“香洲”,如船行建筑(涵盖了园林的七种建筑)。临水荷花台;前舱为四方亭;中舱为轩(半墙上连续的窗棂);船尾为榭;两层起楼;底下为阁;整体为舫。</p><p class="ql-block"> 看见“香洲”才爱上“石舫”。“香洲”,用的屈原笔下的“芳舟”的典故,由文徵明题写。</p><p class="ql-block"> 站在荷花台前,回眸看见“小飞虹”上款款走来衣着飘飘的小姐姐,好像在说,今天园里来了位什么都不懂的现代人,东瞧瞧西看看,还好没有乱发表评论。</p> <p class="ql-block"> 来到“见山楼”,在这里我只想介绍“见山楼”的“明瓦”。古代没有玻璃,其窗是用蚌壳磨出的瓦,叫“明瓦”。冬暖夏凉还透光,也能过滤紫外线,使室内家具不会褪色及损伤。但是这种技术已经失传了,取而代之的是工业革命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 进入西园的长廊,叫做波形廊。是中园和西园的分界线,它高低起伏,左右曲折,窗有动感。是苏州所有长廊里的经典之作,也是苏州唯一一条在水上的长廊。</p> <p class="ql-block"> “ 卅六鸳鸯馆”,在光绪年间,是由大盐商张履谦所建。馆内分为两部分,中间是用扇雕花进行分隔。一边是男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一边是女主和来宾女眷会晤的地方。馆内顶棚采用拱型设计,既弯曲美观,又利用屋顶反射声音,增强余音袅绕。四个角落都是随耳室,用来让演员换装和琴师弹琴。室内窗棂采用海棠菱花图案,所嵌玻璃蓝白相间,光影、色彩效果,非常漂亮。这种玻璃是从欧洲采购而来的。楹额是清代状元洪钧的“墨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停靠在三面环水的“与谁同坐轩”,似曾相识,是东坡,是明月,是清风带我来过。</p><p class="ql-block"> “与谁同坐轩”~取意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中的诗句,它依水而筑,桌凳门窗均为扇形,小巧精雅,悠然静谧。表达出孤芳自赏,只与明月清风为伍,表现出孤高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好像是女主人邀请来的客人,穿行在拙政园的亭台楼榭中。犹如刘老老进了大观园,在好奇心驱使下,想了解园中的那些事。精美的建筑,配上典雅的题对,诗中的意喻诠释了主人的心境,可谓是相互成就吧。拙政园的窗含四时景和一步一景以及一画一诗一世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像自己有一瞬间的穿越,我真的与几百年前的小姐姐在园内游玩吗?她们乌发半挽,眉眼盈盈,衣着飘飘,她们就是园内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拙政园,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样子,久久不想离开。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提高了审美的能力。回家吧,打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