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无为寺

馨香一瓣

<p class="ql-block">无为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苍山兰峰之麓,曾为大理国时期的皇家寺院,始建于唐朝中期,明清时期又多次复修扩建。无为寺,寺庙为东西向,由大门、过厅大殿、南北厢房所组成,救疫泉、香杉树、玉磬碑、月衔桥、晒经坡、驻跸台、翠华楼、阁老岩等“无为八景”。无为寺是大理历史上的一座名声显赫、特色独具的佛教名寺,具有浓厚的历史意义,见证多个朝代更替。</p> <p class="ql-block">2013年10月23日,无为寺被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月念桥:月念桥桥下有潭,潭下舍月。故名。</p> <p class="ql-block">练功台</p> <p class="ql-block">唐杉古香杉树高约24米,离地一米处的树围约7.1米,树龄大约1300年左右。</p> <p class="ql-block">无为寺始建于唐代,明清时期又多次复修扩建。明朝统一后,明太祖朱元璋赦免大理段氏, 大理段氏总管段功之女段宝姬在无为寺畔建兰苑隐居。</p> <p class="ql-block">民国八年(1919年),云南状元袁嘉谷和文人李根源分别在寺后的石壁上镌刻了“中和伟育”和“磅礴排界”的石刻大字。</p> <p class="ql-block">药师殿药师殿在无为寺后侧,每年大年初三,无为寺还举办“药师佛”庙会。大理国时期,无为寺曾是大理国的“太医院”,这里汇聚了天下名医。</p> <p class="ql-block">寺庙为东西向,由大门、过厅大殿、南北厢房所组成。救疫泉、香杉树、玉磬碑、月衔桥、晒经坡、驻跸台、翠华楼、阁老岩等“无为八景”</p> <p class="ql-block">明钟</p> <p class="ql-block">中国东晋末,是地为白子国,佛学由印缅东传即创建此寺,中经蒙段屡行重修,至元忽必烈氏由吐蕃经略云南,驻兵于此,又踵事增华之,定名无为寺( 无城南感通寺齐名)。别建驻跸台、翠华楼焉。洪武初,傅(友德)、沐(英)、蓝(玉)三公即平滇,明太祖封其弟五子朱梗为汝南藩王,驻大理,建玉磬碑于寺侧,其北有王妃墓[俗讹白王坟]。嘉靖时四川杨慎常游其地,邑人李元阳因自卜墓其北,或传为疑冢。前清咸丰初,寺因回变被毁,光绪戊戌年乃新建如今式,旧刊有“驻跸永怀元世祖,壮怀空忆汝南王”联语,额悬无为寺为临川李瑞清书,逼肖卫碑信远世名笔也。</p> <p class="ql-block">救疫泉在历史上曾经无数次救了大理国的瘟疫。南诏国时期,每逢瘟疫横行,大理人会来到无为寺,用救疫泉水煮寺前香杉树叶饮用,服用的人病症多痊愈,因此大理国王段素隆为这口泉水立碑“救疫泉”。驻跸台在历史上元忽必烈驻兵于此为台以瞭望。翠华楼即驻跸处,楼久废,寺僧姑以其前楼名之,今仍不存。</p> <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日是玉皇大帝圣诞,当地白族群众都要在寺中办庙会,俗名“松花会”,赶庙会的群众云涌寺中,会期持续10多天。</p> <p class="ql-block">无为寺是大理历史上的一座名声显赫、特色独具的佛教名寺,具有浓厚的历史意义,见证多个朝代更替。</p> <p class="ql-block">晒经坡晒经坡是传说唐僧取经路过此地,曾在这里晒经书。玉罄碑在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汝南王朱有枥居大理期间,曾在无为寺听经学法,并写了篇《无为寺记》,刻在玉磬碑上。阁老岩阁老岩即老鹰岩。</p> <p class="ql-block">无为寺位于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苍山兰峰之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