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人民海军诞生地去看看”是我这个老海军心心念念的一个愿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5月2 3日,我和家属(部队对夫人的称谓)来了一场说去就去的行动。经过动车,转车、出租车一番倒腾,用了大半天时间来到了人民海军诞生地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旧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纪念馆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包含“人民海军诞生地旧址”和新馆两部分。人民海军诞生地旧址占地约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由一栋清式两层小楼及数间平房组成。一楼三间房分别为粟裕、张震、张爱萍的卧室兼办公室,楼上为会议室。</span></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9年4月海军诞生50周年之际,在旧址西侧约400米处兴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占地面积 25000平方米。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亲自为纪念馆提写馆名。</span></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退役轰五型轰炸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沿着笔直的“舰桥”走进纪念馆。纪念馆主体建筑外形像军舰,笔直的步道像舰桥直通展厅。展厅运用声、光、电,模型、实物等手段,从“近代沧桑”、“白马建军”、“威震海疆”、“发展壮大”、“鱼水情深”五部分,生动展现了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光辉历程,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馆外广场上陈列了海军退役的轰炸机、直升机、舰炮、反舰导弹等装备。</span></p> <p class="ql-block">原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听、看、问中,我对人民海军的创建有了进一步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1949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提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不久,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就把组建人民海军的重任交给了第三野战军。1949年4月23日,中央军委即令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立即组建海军,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任命张爱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当日下午,张爱萍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三野东路渡江战役指挥部(即人民海军诞生地旧址)主持召开华东军区海军的第一次会议。会上,张爱萍庄严的宣布华东军区海军成立。</span></p> <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批复海军的文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十年后中央军委批复海军,同意以1949年4月2 3日成立华东军区海军的日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成立日期。</span></p> <p class="ql-block">战斗英雄王维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纪念馆丰富翔实的图文史料让我大开眼界,一边听一边看、一边不停的用手机拍照记录,还不时地与讲解员和家属交流感想。“嘿,那不是王大队长吗,没错,就是他!”突然我大声地喊起来,引起了周围观众的惊诧。原来,展栏里发现了曾任我大队长的战斗英雄王维福,一时激动不已。我们大队是担负战斗勤务保障的舰船大队,不仅给前沿小岛输送物资、淡水,还伴随舰艇编队遂行后勤保障,被战友亲切称为“保姆”大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维福是人民海军第一代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1951年6月24日,王维福参加了海军创建初期著名的头门山海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奋勇杀敌,全身多处负伤坚持不下火线直到战斗胜利。先后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四次、三等功五次、四等功三次。1951年10月、11月先后被中央军委、华东军区授予“华东海军一级战斗英雄”,“华东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多次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亲切接见。任我大队长其间多次来到我艇,针对我艇是首长在海上交通工具的特点,反复强调一定要保证安全和做好服务工作。他为人谦虚热情没有架子,从不因其赫赫的战功而居功自傲,深受大队官兵的敬重和爱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完纪念馆又马不停蹄前往“人民海军诞生地旧址”,赶在闭馆前结束了参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到酒店仍处在兴奋之中。纪念馆里的实物、文字、图片,一帧一帧的在脑海里快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民海军初创时期实在太难了。舰艇奇缺。大型舰艇没有,小型舰艇也是廖廖无几。1950年3月,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到刘公岛视察,因没有船只能向当地渔民租。渔民难以置信,你是海军司令员还要租我们的渔船?问者无意却刺痛了萧劲光的心,他非常感慨的对随行人员说,“记下来,1950年3月17日,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租老百姓渔船视察刘公岛!”舰艇老旧。1973年参军时,我们大队还有不少从国民党手里缴获来的老旧舰船,吨位小航速低。有一年,我们大队一艘排水量400吨、参加过二战的美制运水船到上海执行任务。进吴淞口时正赶上退潮,该船以7节(1节= 1·85公里)的最大航速顶着6节的潮流前行,水船几乎处在停滞的状态。海军上海基地吴淞信号台发出信号,警告水船不准在航道中抛锚。可怜的水船回答,我船正在全速前进。从此,这个故事成了我们大队一个令人心酸的笑话。人才匮乏。人民海军初创时期,舰艇上许多重要的技术部门,为国民党旧海军留用人员所把持。而我们的人员大多是从陆军转行过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上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视察人民海军,曾经询问舰上有没有旧海军人员,我们和他们相处的怎样,并告诫要虚心向他们学技术和他们搞好关系。听曾与旧海军人员相处过的老同志说,有的旧海军人员很刁滑,不愿意向我们传授技术,遇到排除故障、修理设备时故意把我们的人支走。好在我们加快人才培养,在不长的时间内取代了旧海军人员。</span></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视察“洛阳”舰</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为海军五艘战舰提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民海军从诞生到发展一直得到了党中央、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 1953年2月,毛泽东同志首次乘海军舰艇顺长江而下,一连为5艘战舰写下“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内容相同的题词。把同样的题词连写5遍,在毛泽东同志的一生中绝无仅有。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也多次视察海军,为海军的发展指明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主席接见海军官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海军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习近平着戎装、登战舰、阅编队,强调在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并发出了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伟大号召。</span></p> <p class="ql-block">钢铁战士麦贤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1950年5月25日人民海军成立后第一次海战(万山海战)以来,75年间经历了1375次战斗,取得击沉击伤敌舰418艘、击落击伤敌机574架、击毙俘虏敌人7500多名的辉煌战绩。 创造出了“海上猛虎精神、”“南沙精神、”“核潜艇精神”等许多特有革命精神,涌现出“战斗英雄”舒积成、“钢铁战士”麦贤得、“海空卫士”王伟、“海上先锋舰”、“水下先锋艇”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span></p> <p class="ql-block">福建舰首次试航成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十年陆军,五十年空军,百年海军。我们仅用七十多年时间使人民海军从“空、潜、快”到航母编队,初步形成体系作战能力;从沿岸近海到远海大洋,逐步发展成为五大兵种齐全、核常兼备的战略性军种。如今,世界各大海大洋都有我们舰队的航迹,护航、军演、撤侨、抢险救灾、送医送药、友好访问等等,彰显着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担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人民海军服役20多年,先后在基地机关、舰艇部队、海军后勤等单位工作。被大风大浪折磨过,也体会过高山岛屿的寂寞与孤独,没有叫过苦,喊过累。那时我们崇尚英雄也争当英雄。部队从上到下都有那么一股子劲,一股不服输的血性劲。人民海军7 5年的辉煌经历,不仅证明了“党的领导听党指挥,”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也证明了一支不畏强敌、敢打必胜有血性的军队,是完成使命任务的重要保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人民海军的武器装备越来越好,但小艇打大舰、“海上拼刺刀”的血性劲,依然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不灭的军魂!</span></p> <p class="ql-block">“海上拚刺刀”的血性劲</p> <p class="ql-block"> *以上图片均来自人民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当代海军》杂志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