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军旅情深——山中,难忘那一片军魂永驻的地方

马洪杰

文字、摄影、编制:马洪杰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谨以此文,致敬军旅,致敬战友!缅怀那激情燃烧、光荣的岁月!庆祝八一建军节!</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八百里伏牛山脉,携秦岭之雄威,襟汉淮之波涛,崇山峻岭,神峦奇峰,巍峨挺拔;群山逶迤,沟壑纵横,雄浑壮阔;山峦青翠,树木苍劲,生机勃勃,赫然横亘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海拔2217米的伏牛山主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伏牛山群峰竞秀</span></p> <p class="ql-block">  这一片大山,不但景色壮丽,风光旖旎,物产丰美,历史文化深厚,而且还是藏龙卧虎,群雄逐鹿,定鼎中原的军略要地。因其特殊的地形和地理位置,更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原第二炮兵)数代军人在这里披甲砺剑、铸盾锻矛,打造护国重器,守护祖国安全的威武之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老君山全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网图)</span></p> <p class="ql-block">  而我们在人生最青春年华的岁月里,有幸成为了这其中的一员,在那一座座军歌嘹亮、热血沸腾的军营里,开始了青春无悔的军旅征程。因此,军营也成了让我们成为革命军人的圆梦之地,成了一生都让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真是军旅难忘,情深悠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人和战友王斌、张民参军前都已正式参加工作,入伍后又在同一个新兵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人左一,和修理连的战友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修理连同班的战友</span></p> <p class="ql-block">  人这一生,步履匆匆,历程漫长,当旅途中的脚步踏进了老年的行列中后,时光荏苒、岁月沧桑中很多过往都已模糊不清,或消磨已尽,但却总是有那么一段经历藏在记忆的深处,不管过去了多少年,点点滴滴的片段、清晰的影像还是历历在目,且历久如新。那些情景一次次的在脑海中回放,每每的都让人心绪难平,激情澎发,真是:当年军旅成追忆,往事历历难释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战友王斌和他们连的战友们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新兵连训练后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从军还是少年时,再回已成白头翁。</p><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我们四个同年同地入伍、同一部队的老兵,又一次结伴而行,千里迢迢,奔赴当年老部队的所在地——河南宜阳县张坞镇的上龙村,去寻访当年的足迹,凭吊当年的“战场”,再一次回味感受当年的军营生活,了慰一生难以释怀的军旅情结,再圆军旅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畅游老君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新兵连驻地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战地重游,来到当年的驻防地,放眼望去,群山青翠,树木葱茏,禾苗茁壮,生机盎然,山河更加的风光优美,秀丽宜人,早已不是当年那光秃荒凉的景象,很多地方已经成了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地四十七年前。</p><p class="ql-block"> 当年部队驻防在伏牛山区的一条大山沟里,一条清澈的河流从山谷中穿过,河的两岸分布着团部的司政后机关及直属连队。这是伏牛山脉的万千沟壑中一条普普通通的深山沟,但却是承载着我们的军旅征程、实现军人梦想的地方。那时,虽然山沟两边的山上显得荒凉寂寥,但山谷中却是呈现着雄壮昂扬的氛围,那一座座的军营里不时的传来队列操练的口令声和此起彼伏的嘹亮军歌,路上走着的是军容严整、青春昂扬、朝气蓬勃的战士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网图)</span></p> <p class="ql-block">心中早已成圣地,却是时光尽沧桑。</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又一次来到这里,遍寻整条山沟,但让我们心心念念的营区驻地却已是面貌全非,踪迹难寻。只有当时团部机关的那栋两层小楼(现已成为当地村民的住房)和一段旧院墙以及特务连营房的一小段墙基还在,其它的全都已消失不见,这些成了整个部队曾在此驻防的唯一见证。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唏嘘感叹,真是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岁月无痕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年团司令部和团首长的办公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团部机关驻地的旧围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原特务连总机班的战友张民,只找到了他们连队营房的一小段墙基</span></p> <p class="ql-block">  当年热火朝天、生龙活虎的训练场、各个机关、连队的营区早已变成了当地百姓们的庄稼地、果园和茂密的树林;我们曾集合、操练、开大会、看电影的团部大操场上绿油油的庄稼和果树长势喜人;团卫生队的地基上已建起了一栋栋的居民住宅;特别是位于山坡高处的团后勤处驻地,这里的军人服务社和照相馆曾是我们星期天“逛街”消费的唯一去处,曾是我们心中的“王府井和南京路”,也已变成了层层的果园和田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原团部的大操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原在团后勤处服役的战友商学震,站在已成田园的后勤处原址上,一点也找不到当年的痕迹了</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连队修理连,还有团的其他直属连队如特务连、运输连、道机连、加工连等的营房住地已是片瓦不存,变成了田地、树林和村民的村舍。望着那些高大茂密的树林和田里的庄稼,我在想,它们是否知道在它们扎根生长的土地上,曾有一座座军营,曾有一群群生龙活虎、青春昂扬的军人在这里驻扎过?它们应该铭记,曾被军人的汗水滋润,才使这里变成了肥沃的田地,才让它们长成了参天大树,才能一年又一年收获着颗粒饱满的粮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修理连原址</span></p> <p class="ql-block">  经过仔细的反复辨认,我们才找到了当年新兵连训练时住过的营地,就在山谷边上的一条小山沟里。当年光秃秃的十分荒凉,仅在沟口有两户住在窑洞里的老乡居民,现在沟里沟外已是树木葱茏,山沟已被绿色掩盖,已看不出是一条山沟了。那两户老乡也早已搬离了窑洞,在沟口建起了高大的砖瓦楼房,院门高高的耸立,很是气派,完全没有了当年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被绿色完全掩盖的那一条小山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年老乡的窑洞还在,也已荒废</span></p> <p class="ql-block">  顺路走过老乡的家门,在山路边碰到正在干活的老乡,他看见我们走来,好像是早就知道我们的来意,笑嘻嘻的张口就说:又来寻访老部队了?看见他,我也感觉十分的面熟,打过招呼后就忙问道:你是不是一直住在这里?他说是。听说我们从山东过来,他接着说到当年山东的新兵在这里训练时他就在,说和他家公路对面修理连的战士们都很熟,说起连队的情况都能一一道来。一问他还和我同岁,当年修理连和他家是邻居,平时应该是和他经常碰面的,所以才会有印象,我们高兴的在一起叙旧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别过当年的老乡,我们急切地向山上走去,眼前的景象却让我们唏嘘不已。当年上下坡外出、归队和新兵训练时走过的那条小山路已长满了茂密的荆棘灌木。顺着山路爬到半山坡,只见那一孔孔土窑洞虽还在,但已是残破不堪,窑洞已经淤塞过半,有些已经坍塌,有些被茂密的树丛掩盖,洞前的平地也已变成了庄稼地、果林和茂密的灌木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已经坍塌的窑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已被树木遮挡的窑洞</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经过仔细的找寻对比,找到了当年自己曾住过的那一孔窑洞,站在洞前像它敬礼致敬,并拍照留念。山沟两边的这些窑洞曾是我们新兵连的营房,也是当年我们踏入部队后的第一所军营,有近四个月的新兵训练生活是在这里度过的,因此记忆尤为深刻,更是别有牵挂。我自己曾先后三次来过这里,前两次是好多年以前带着家人而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战友王斌、张民找到了当年我们新兵班住过的窑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战友商学震也找到了他们班当年住过的窑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站在我们曾住过的窑洞前,向那一段难忘的时光致敬!</span></p> <p class="ql-block">  永远忘不了当年的那一幕幕情景。1976年底,我们山东滕县籍(现滕州市)应征入伍的150名新兵,换上了崭新的军冬装,在县委党校集合后,胸带大红花,在欢送的锣鼓声中,列队走过长长的街道,挥手与送行的亲友们和家乡告别,踏上了一列黑色的闷罐货运火车,开始了我们的军旅征程。那时的火车真是慢啊,只有五百多公里的路程竟咣咣当当、风尘仆仆的走了一天一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年到滕县征召我们入伍的部队首长,背景是滕县当时曾闻名全国的工艺美术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年我们新兵班的班长(班长都由老部队的老兵担任)在滕县宋代塔前留影,当时的周边还是荒凉一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年我们就是坐着这样的货运闷罐火车被送到部队的</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的傍晚时分,又被军用敞篷卡车送到了这陌生的大山沟里。我们下车背上背包沿着狭窄崎岖的山路走到半山腰,就走进了我们的军营——新兵连的驻地。但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威严庄重的军营,却是一条土山沟两边的山壁上挖出的、高低错落的一孔连着一孔的土窑洞。此时,窑洞里已点上了晃晃幽幽、忽明忽暗的煤油灯,地上是一排用稻草铺就的大通铺。此情此景,惊讶的我们说不出话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的新兵连驻地(入伍后的第一所军营)就是大山谷里的这样一条小山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山坡上的窑洞</span></p> <p class="ql-block">  此刻,凛冽的寒风呼呼的刮着,洞外四周漆黑一片,真有“风萧萧兮洛水寒”的感觉,让人心寒身冷,这给我们的印象反差真的是太大了。这是那个我们所想往的军营吗?我们这些新兵年龄小的十六七岁,大的也不过二十刚出头,虽然那时家里也穷,但在父母的身边都被呵护着,谁也没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在火热的军营生活的感召下,我们都很快地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只想着认真训练,尽快完成一名社会青年向真正军人的转变,早日下到老连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条小山沟就是我们新兵连的驻地,两边的山坡上就是一孔一孔的窑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每一孔窑洞里都住有一个班的战士</span></p> <p class="ql-block">  新兵连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一个班十一个人挤在一孔窑洞里,睡的是大地铺,照明用的是煤油灯,早上起来鼻孔都是黑的;训练场是半山坡上冬季没有农作物、被临时平整出来的庄稼地;受当时的国家经济条件所限,吃的不但油水少,甚至还经常吃不饱饭。但近四个月紧张、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让我们很快从一名青涩懵懂的社会青年,蜕变成长为了一名坚强合格的军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山坡上的窑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网图)</span></p> <p class="ql-block">  “65式军服”是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后,经中央军委批准装备的制式服装,一身绿军装,配上鲜红的红五星、红领章,大方庄重,简洁朴素,非常鲜明地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色彩和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新兵连训练快要结束时,我们都配戴上了鲜红的帽徽领章,正式成为了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火箭军)部队的一名战士,“一颗红星头上戴(帽徽),革命的红旗挂两边(领章)”,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有了我们的身影,中国军人的名册里也写上了我们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网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六五式军服标准照,网图)</span></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整个社会都崇拜敬仰军人,一顶军帽、一件军装、一个军挎包都成了青年人的向往和追求,军绿色成为最靓的流行色,65式军装被誉为地表最强的时尚装扮。当兵更是成为了青年们崇高的志愿和理想,而要成为光荣的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要经过体检、政审、走访调查等层层关口的选拔才能如愿,可以说是百里挑一。当我们戴上领章帽徽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军人以后,那种激动、自豪和兴奋的心情真的是无以言表。大家都纷纷的到团部的军人服务社去照相留念并寄回家去;那时没有彩照,就委托到城市出差的战友,到地方照相馆给自己的黑白照片去人工描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就是当年青年们梦寐以求的装扮(入伍前的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黑白照片照相馆的师傅人工描的彩</span></p> <p class="ql-block">  新兵连的训练结束以后,我们被分配到了部队的各个连队,而我则分到了山下仅有一步之遥的修理连电工班,从山上的窑洞搬到了河岸边的土毡房里。从此在伏牛山麓,洛水河畔,我们的人生旅途与军营结缘,开始了我们正式的军旅生涯。与军营相伴,也成为了人生中永难磨灭的经历和记忆。部队所驻守的这条大山沟也从此成为了我们的第二故乡,成为一生都难以忘记、长念心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网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山坡上的窑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战友王斌和老连队的战友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每天唱着嘹亮的军歌,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穿着整洁的绿军装,以军人特有的作风和意志,斗志昂扬、激情满怀的进行训练和建设施工,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现代化,默默的奉献着我们的青春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网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战友高士军在操作施工机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人在维修机械电气</span></p> <p class="ql-block">  来到部队,我们远离了亲人和家乡,虽然身处火热的军营,又有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战友相伴,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每一个想家的夜晚,面对黑黢黢的大山沟,眺望着星空和远方,思念的泪水也常常是溢满了眼帘。其实,家里的亲人们又何尝不是在想念我们,时刻在牵挂着我们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战友王斌的父母和本人的母亲结伴来部队探望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  伏牛山山高沟深,当年这里还是偏僻闭塞之地,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当地的老百姓大多一辈子都没走出过这条大山沟,更没有见过汽车,听老兵们说,一九六八年部队刚开进来时,驻地的老百姓甚是惊奇,都围着军车左看右看,看这“怪物”吃的是什么草料,能这么有劲,跑的这么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伏牛山景一瞥</span></p> <p class="ql-block">  老连队的营房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要随着一个个工程建设任务而流动迁移,没有固定的标准化营房,全团除团部机关有一栋两层小楼和几排砖瓦房以外,下面连队住的都很简陋,干打垒、土窑洞、油毡房、简易工棚就是我们的军营。大多数的战友特别是一线施工连队的战友们当兵三五年,都是在那一条山沟的一个山洞里度过,因保密几乎与外界隔绝,每天都是与渣石、钢筋、水泥和机械相伴,被形容为入伍进山,退伍出山的“山顶洞人”。但这些都阻挡不了我们进行国防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没有人后悔来到这里,更没有一人当逃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背景就是我们修理连的营房</span></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几代军人扎根山区,接力传承,无私奉献,硬是在荒凉的深山沟里,劈山开路,遇水架桥,挖石凿壁,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在付出了异常艰巨的努力后,建设起了保卫国家的镇国利器,为国防竖起了铜墙铁壁,谱写出了一曲扬国威、建军强军的雄壮乐章。打造磨砺出的那一座座直指苍穹的利剑,让西方列强从此再也不敢觊觎和侵犯我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网图)</span></p> <p class="ql-block">  八O五一二部队是我们当兵服役的部队,这是一支能吃苦、能战斗、有着光荣优良传统的团队,一九六六年曾出国执行抗美援越的任务,转战越南多地,一九六八年从战场上返回整编归属二炮后,就开进了伏牛山区,承担起了第二炮兵(现火箭军)导弹阵地繁重的工程建设任务。国防重器没有工程建设部队的前期筑巢建设,就不能耸立在发射架上,就形成不了战斗力,也就不能扬威于世。我们部队自归建二炮以来,在偏僻闭塞的大山深处扎营,哪里艰苦哪安家,不惧艰难险阻,建设起了一处又一处让强敌惧怕的战略导弹发射阵地,为第二炮兵(火箭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网图)</span></p> <p class="ql-block">  现在每当看到火箭军那高高耸立的导弹画面,心里就激情澎湃、豪情万丈,因为我们也曾是第二炮兵(火箭军)中的一员,也曾是“强军有我” 的实践者,那里面也有我们的努力和青春奉献,凝聚着我们的汗水和付出,是实打实的负重践行,拼博奋发,这让我们一生都为之自豪和骄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网图)</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说自豪,是因为这军装穿过一次,这钢枪扛过一回;我们说骄傲, 是因为在我们的青春岁月里曾铸就丰碑,为重大的国防建设出过力,流过汗,那昂扬奋进的队伍中留下过我们的身影;我们说无悔,是因为我们的人生中有了这一段绿色军营的磨练,让青春熔进了军旅,让热血铸就了一生的坚强和崇高的军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退役后的战友聚会是对军旅历程的怀念,是战友情的体现、延续和升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战友王斌和老班长等战友游览洛阳龙门</span></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部队生活是非常艰苦的,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工程建设部队,因为国防工程建设的需要,远离城市和人群,常年深居大山。为了改善生活,我们就自己养猪、开荒种菜地,每个连队甚至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小菜园,互相比赛看谁种的好,部队这样艰苦的环境和生活,也培养了我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好品格,那时,一个月6元的津贴费还能省下几元寄回家去。</p><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刻的,是星期天连首长带着我们到河湾里去摸鱼,那鱼可是纯天然纯野生的(那时受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所限,当地山区的百姓基本上不吃鱼),不用钓,不用撒网,下水用手一摸就是几大箩筐,摸上来的鱼又肥又大,回来后就煎炸烹烧的饱餐一顿,那个鲜香美味似乎现在还能体味得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和老班长在我们的小菜园里看青菜长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年修理连的连首长们</span></p> <p class="ql-block">  虽然那时部队生活艰苦,但我们苦中有乐,无怨无悔!“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军人的口号和精神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我们的眼中,艰苦和困难都算不了什么,都是对我们战斗力的提升和坚强意志的一种磨砺。我们呼喊最响的口号就是“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我们明白,人民军队的宗旨就是保国卫民。没有一代又一代军人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何来军队建设的现代化?何来国家的强盛、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  部队这所大熔炉锻炼培养了我们全面的军事技能、军事素养和坚韧顽强的军人品格和作风,把我们从一个初入社会的毛头小伙锤炼成了一名铮铮铁骨的革命军人,把军人的灵魂深深地烙进了我们自己雄性的生命里,使我们以后人生的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曲折艰难,都能够百折不挠,勇往向前,这让我们一生都受益无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和我们班的老班长站在连队前面的河滩上,背景就是当时驻地的面貌</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所在的部队是国防工程建设部队,部队中工作技术门类较为齐全,如测绘勘察、工程设计、建筑施工、机械器材使用维修、交通运输、物质后勤保障等等,很多工作都与地方的经济建设相吻合。这让我们学习和提升了丰富的工作生产技能、技术技能和生活技能,是部队把我们培养锻炼成了一个懂技术、有能力、有干劲、有创造力的人,为我们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网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营部测绘班的战友王斌在做工程测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战友徐道民在做工程水质分析</span></p> <p class="ql-block">  为丰富军营生活,部队经常组织战士们开展文化学习、军体比赛、文艺竞赛、业务技术比武、技术创新、副业生产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技术连队还组织战士们用自身的业务技能支援地方建设,帮助当地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服务地方百姓。这些,都丰富和提升了我们的综合素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连队召开的战士运动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战友赵延亮(左三,原团政治处宣传干事)在指导演唱排的战友们排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任电工班长时和战友一起到驻地村帮助村民维修供电设施,传授电工知识</span></p> <p class="ql-block">  很多战友退役回到地方以后也是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挥自身的技能专长和学习积累的知识,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和翘楚,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展现出了较高的服务社会和为社会贡献的能力。而有些战友则留在了部队,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1978年送战友徐坤侠(中)去军校深造。他是我们滕州籍的这批战友当中唯一的将军,为国防事业奉献了一生,在部队光荣退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战友赵延亮转业到市银行系统工作,成为行业骨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战友徐道民(左二)转业到市建设系统工作,发挥在部队学到的专长,带领员工建设了一处又一处高质量的工程。左一是战友董友军,转业到济宁市公路局担任总工程师,为公路交通事业继续贡献才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战友王斌退役后长期在公安系统工作,为保一方平安做出了突出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本人也因工作突出受到市政府的表彰奖励</span></p> <p class="ql-block">  一朝入军营,一生情难忘。为什么我们从青涩走到了暮年,红尘世事早已看淡,甚至过去了那么多年,军旅情还是那么的浓烈,难以释怀,难以放下?那是因为我们的青春年华和最美好的记忆都留在了那光荣而又火热的岁月里,在人生中留下了一抹绿色的青春;是因为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队列里有我们迈出的步伐,嘹亮的军歌中也有我们发出的声音,军魂早已融进了我们的血液之中。在我们的人生中有一种誓言和使命,叫保家卫国;有一种经历,叫军人生涯;有一种情怀,叫无悔军旅。军旅情长,战友情深,只有亲历才能感受,只有军人才能品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网图)</span></p> <p class="ql-block">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绝大部分的战友,经过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服役期后,从部队复员退役或转业又回到了地方。我本人也是当兵五年后复员回乡,当那一天来临,帽徽领章从军服上被卸下时,心里就像被掏空了一样,那种不舍和难过的情愫瞬间爆发,踏上送行的军车,再一次回望那熟悉的营区和送别的战友,早已是泪流满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送别我们班的退伍战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人和当年修理连一起退伍的战友们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  军旅生涯,不但丰满了我们的人生履历,拥有了一段让我们自豪而又刻骨铭心的过往,赋予了我们遵守纪律、吃苦耐劳、不怕困难、有责任担当、敢于直面人生的意志和信心,而且更让我们结识和拥有了来自祖国各地众多的好兄弟好战友,这都是我们人生中最难得、最宝贵的财富。因此,我们感恩留恋那如火如歌的军营,感念缅怀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感谢怀念曾经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亲如兄弟的好战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战友情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难忘战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曾在七九年底到河北接收新兵,并担任新兵班长,这是新兵训练结束时和班里的新兵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都已走进了人生的暮年,也早已过了再从军服役的年龄,但是,我们保卫祖国的雄心壮志没有减灭,我们军人的灵魂没有丢失,如果祖国需要,我们仍然会听从召唤,再踏征程!“若有战,召必回”,在我们老军人的身上,绝不是一句空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网图)</span></p> <p class="ql-block">  一朝从军行,终生军魂住。军魂留在了那连绵的大山之中,更留在了我们的心中。离开部队,脱下的是军装,不变的是军魂,是军人的情结。青春无愧,青春无悔,人生无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网图)</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有少部分图片为战友提供和网络图片,在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