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苏州宗教流传——听丁老师讲历史

郭明蕴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全世界影响十分巨大。了解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及其在世界史上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进程,认清当前的世界形势。</p><p class="ql-block">一.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区别</p><p class="ql-block">犹太教和基督教同宗同源,都起源于古代西亚地区(两河流域及埃及地区),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和共享的宗教元素。</p><p class="ql-block">1.犹太教</p><p class="ql-block">犹太教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之一。其信仰和实践围绕着对唯一真神雅赫维(Yahweh,在基督教中常译为耶和华)的崇拜,以及对摩西律法的遵循。</p><p class="ql-block">《塔纳赫》(Tanakh,即基督教的《旧约圣经》)是犹太教的圣典,包含了律法、历史、诗歌、智慧文学和先知书。《旧约》大多出自以色列先知和其他先哲之手,最初由写于公元前1200至公元前100年的“律法书、先知书、圣文集”三类著作汇编而成。</p><p class="ql-block">《摩西十诫》及《出埃及记》</p><p class="ql-block">早年,以色列人生活的地方遭遇大旱,饥荒连年,而埃及土地丰饶,食物充足,他们就来到埃及谋生,这一待就是几百年。后来以色列人口众多,对埃及人形成了威胁,同时以色列人的宗教信仰又是与埃及人相对立的,这也使埃及人很是不爽,就十分歧视以色列人。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修建了很多庞大的工程,因为民力不足,法老就直接将犹太人当成了奴隶驱使。以色列人不堪忍受,于是在摩西领导下,从埃及出走,前往迦南(巴勒斯坦),那个流着蜜和牛奶的地方。途中,摩西让约书亚到西奈山上背下来两块石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这就是著名的《摩西十诫》。这使以色列人摆脱了被奴役的命运,学会了遵守宗教法规,成为历史上首个尊奉一神宗教的民族。以色列人在过红海的时候,埃及追兵即将赶到,摩西手杖一举,红海马上一分为二,中间出现一片旱地,以色列人顺利渡过红海。接着,摩西手杖又一挥,海水又恢复原样,把埃及追兵淹死了。这个事件《旧约圣经》上为《出埃及记》。</p><p class="ql-block">弥赛亚期待 犹太教徒相信一位救世主(弥赛亚)将会到来,恢复以色列的荣耀并带来世界的和平与正义,但对弥赛亚的具体期待与基督教有所区别。</p><p class="ql-block">犹太教主要在犹太人中间流传,可以说,犹太教是只为自己民族的宗教。</p><p class="ql-block">2.基督教</p><p class="ql-block">耶稣,又称基督。“耶稣”是希伯来文的音译,意思是“神的救恩”,“基督“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救世主”。据《圣经》记载,耶稣是亚伯拉罕(犹太人始祖)的后裔,古希伯来王国的第一任国王——大卫的子孙。他的父亲是木匠约瑟,母亲玛利亚是贞洁的,是受圣灵怀孕,她将生下一个儿子,代表上帝为人类赎罪。一般认为,耶稣大约在公元前7年到公元前4年间出生。他先后招募了十二个门徒跟随他宣讲神国。他还行了许多神迹奇事,如治愈病人、赶走恶鬼、使瞎子看见、使瘸子行走、使死人复活等等。他的名声传遍了整个以色列地区,并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来听他讲道或求医问药。他的行为,很快引起了犹太教领袖和罗马当局的不满,认为他是挑战宗教权威的异端。在公元33年左右,耶稣被捕、审判并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耶稣奇迹般的复活了,并在四十天后在他的门徒和追随者面前升天。</p><p class="ql-block">基督教出现于公元1世纪中叶,是耶稣创立的,最初作为犹太教内部的一个派别,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世界性宗教。基督教是为所有人即整个人类的宗教,主张人人平等。</p><p class="ql-block">基督教认为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是弥赛亚(即救世主),是人类罪恶的赎罪者,是神圣和人性兼具的化身。基督徒崇拜耶稣,并以他为中心进行礼拜、祈祷、传道等活动,他们接受并尊重《旧约》,但更重视《新约》。《新约圣经》又称《四福音书》,包括《马太福音》《约翰福音》《路加福音》《马可福音》,是耶稣门徒马太、约翰和路加(彼得门徒)、马可(保罗门徒)写的,此书介绍了耶稣的生平、教训及其门徒在耶路撒冷建立第一个教会和在地中海传教的情况,可以说是基督徒的圣典。</p><p class="ql-block">基督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基督教是指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即包括了罗马公教、正教、新教三大派,也就是英语中Christianity之意;狭义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新教。</p><p class="ql-block">由于历史原因,在华人中长期以来都习惯只把新教称为基督教。大陆的新教教会也从不称自己为新教,而只称基督教或耶稣教,而将罗马公教称为天主教,正教称为东正教。天主教译名始于明朝,又称公教。在基督宗教的所有公教会中,罗马天主教会的会众是最为庞大的。我国基督徒有3800万,有学者估计可能有1.5亿。</p> <p class="ql-block">二.基督教的圣父、圣子和圣灵</p><p class="ql-block">圣父、圣子和圣灵是基督教三位一体神学的核心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基督教信仰的基础。</p><p class="ql-block">圣父代表上帝的父亲角色,是万物的创造者和支配者,被称为“天父”,强调他对人类的关怀和爱。</p><p class="ql-block">圣子代表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显现形态,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通过他的生命、死亡和复活,为人类赎罪,使人类与上帝和解。</p><p class="ql-block">圣灵代表上帝的灵,是上帝在世间的临在和指引,能够引导人们认识真理和行善事,赐予信徒能力,使他们能够传福音和行异象。</p><p class="ql-block">圣父、圣子和圣灵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互相支持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神的形象,体现了上帝的全能、全知和全善。</p><p class="ql-block">《马太福音》记载了耶稣在约旦河接受约翰的洗礼,此时发生了几个重要的神迹:耶稣受洗后,从水中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耶稣看见上帝的灵仿佛鸽子降落在他身上。同时,从天上传出了声音:“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这强调了耶稣与上帝之间的亲密关系,耶稣被视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三.基督教的发展</p><p class="ql-block">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先是在西奈旷野里待了四十年,最后终于到达迦南,获得了自由。公元前约1050-1010年(周武王伐纣时期),扫罗统一各部落联盟,建立了以色列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以色列联合王国,开始了从部落联盟向中央集权王国的转变。公元前约1010-970年(西周周康王时期),扫罗女婿大卫被立为王,统一了以色列和犹大两地。在攻占耶布斯(现在的耶路撒冷)后,将王国的都城设在了这里。公元前约970-931年(西周周穆王时期),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建造了圣殿,使其成为以色列宗教生活的中心。在所罗门死后,他的儿子罗波安继位。由于宗教堕落和政治压迫,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分裂成了北方的以色列王国和南方的犹大王国。后来,由于亚述帝国、波斯帝国、罗马帝国的相继兴起、强大,以色列势力日渐式微,最后犹太人被赶到了世界各地,成为无家可归的人,于是萌生了建立国家的念头,这就是犹太复国主义。</p><p class="ql-block">基督教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p><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1至5世纪是基督宗教创立并从以色列传向希腊罗马文化区域的时期,是基督宗教发展的早期阶段。</p><p class="ql-block">这里提一下基督教成为西方很多国家国教的原因。公元312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米尔维亚大战马克森提乌斯,争夺西部统治权。开战前,君士坦丁看到天空中闪耀的火焰十字架,并伴有神奇字迹:以此克敌。据称,君士坦丁作战时,命令士兵在头盔和盾牌上漆上了标志基督教的希腊字母,最终大获全胜。君士坦丁将胜利归功于上帝,自此皈依。313年,发布了“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基督教由此在社会上有了立足之地,为其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奠定了基础。自此之后,君士坦丁利用基督教统一思想、强化皇权,而基督教有了皇帝作为保护伞,发展传播速度也大大加快。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作出决定,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民众不许再信仰希腊罗马多神教,并砸碎希腊的神像,拆掉神庙,从而完成了基督教与帝国政权的结合,使其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逐渐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局面,有时教权甚至大于皇权。</p><p class="ql-block">基督教成为国教后,对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p><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公元332年,君士坦丁一世将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这就悄悄的埋下了东西教会大分裂的伏笔。395年,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基督宗教也开始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1453年东罗马帝国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的进攻下灭亡,这是基督宗教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阶段。</p><p class="ql-block">第三个阶段:基督教从欧洲和地中海沿岸到走向全世界,即从东罗马帝国灭亡开始,渐渐发展到遍布世界各地。</p><p class="ql-block">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p><p class="ql-block">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修缮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为借口,谕令出卖“赎罪券”,说是有罪的人,只要花钱买了“赎罪券”,死后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为了增加销售量,赎罪券教士宣传说:“钱币落入钱柜底响叮当,灵魂瞬间脱离炼狱升天堂。”这样,赎罪券无形中就成了犯罪通行证。</p><p class="ql-block">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德国人)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人,被誉为基督教新教的创立者。当时,天主教会占据欧洲社会的支配地位,马丁·路德对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对信仰的解释产生质疑,开始研究圣经并发现其中许多内容与天主教会的教义不一致。因此,他开始公开质疑天主教会的教义,并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原名《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批评天主教会的种种恶行,并提出了许多改革建议。马丁·路德的改革运动挑战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并在宗教和科学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革。</p> <p class="ql-block">四.基督教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一)积极方面</p><p class="ql-block">1.自由平等</p><p class="ql-block">提出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号召:人的生命、自由和尊严高于一切,促使了以生命、自由和尊严为首要的文明律法;</p><p class="ql-block">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反对杀婴、弃婴、堕胎、自杀,人体献祭等陋习,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p><p class="ql-block">在教会的反对和影响下,一些国家逐步放弃了野蛮的角斗表演(比如:古罗马斗兽)。</p><p class="ql-block">2.婚姻神圣</p><p class="ql-block">教会赋子婚姻的神圣性,反对一夫多妻制,促成一夫一妻制的形成;</p><p class="ql-block">教会第一个反对买卖婚姻,世界上首次提倡婚姻自由选择:</p><p class="ql-block">婚礼中那段耳熟能详的证婚誓言,便起首于基督教。</p><p class="ql-block">3.慈善机构与现代福利制度</p><p class="ql-block">教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钱库(公元1世纪中叶);</p><p class="ql-block">教会重视对孤儿的关心爱护,提倡收养孤儿、关爱孤儿,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孤儿院(3、4世纪);</p><p class="ql-block">教会提出对残疾人的帮助和关爱,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助残机构(公元321年);</p><p class="ql-block">教会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国家福利制度建议,并第一个成立援助团体(公元2-3世纪);</p><p class="ql-block">呼吁对老人的关爱,在世界上创立第一所养老院(5世纪);</p><p class="ql-block">教会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病人服务机构——医院,创立“红十字会”。染成红色的十字架,成为救赎的象征。</p><p class="ql-block">4.促进文化教育事业</p><p class="ql-block">在全世界首次提出“义务教育”,促成当权者对民众赋有教育的义务;</p><p class="ql-block">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1782年);</p><p class="ql-block">开设了世界第一所聋哑人教育机构(1775年);</p><p class="ql-block">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大学(1088年);</p><p class="ql-block">美国182所大学有92%是教会或基督徒创办的。蒸名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海得堡大学等,都起源于基督教信仰。</p><p class="ql-block">5.在文化方面,基督教对于音乐、绘画、建筑等领域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基督教音乐包括圣歌、赞美诗等,这些音乐作品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在绘画领域,基督教题材的作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后的晚餐》等。而在建筑领域,教堂建筑也成为了欧洲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西班牙的圣家族大教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等。</p><p class="ql-block">还有很多方面的文化现象都出自基督教,如:</p><p class="ql-block">纪元(公元,以耶稣降生为起点);星期制(七日一休假来自旧约);</p><p class="ql-block">格里历(就是今日的阳历历法,1582年由教宗格里高里十三世制定);</p><p class="ql-block">世界各国的红十字会组织(为十六世纪圣加米禄首创);</p><p class="ql-block">音乐上用的五线谱源于十二世纪左右的葛雷果圣歌;</p><p class="ql-block">汉语拼音由传教士利玛窦用拉丁文字母编订……</p><p class="ql-block">此外,圣经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全世界赞美耶稣的诗歌多到无法统计。</p><p class="ql-block">圣经在世界上影响如此之大,我们不妨把它当作一部世界史、一部文学著作来读,因为不懂圣经,就读不懂很多政治、经济、哲学、文学方面的书。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昆山石牌中小学教师曾经集中学习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记得在第二章第十七段中,列宁一方面阐明无产阶级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中的领导作用,一方面指出以叛徒考茨基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者出卖革命原则:“现在占统治地位的机会主义却把工人的党教育成为一群脱离群众而代表工资优厚的工人的人物,只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苟且偷安”,为了一碗红豆汤而出卖了自己的长子权,也就是不担当反对资产阶级的人民的革命领袖。”(《列宁选集》第三卷)这里的红豆汤和长子权就出自圣经故事。以扫和雅各是以撒和利百加的双胞胎儿子,以扫是长子,雅各是弟弟。以扫为了一碗红豆汤把长子权出卖给了雅各,后来又认为是雅各骗去了他的继承权,便怀恨在心,计划在父亲以撒去世之后杀死雅各报仇。后来两人和好如初。这个故事强调了人性的贪婪和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可能会让人做出意想不到的决定,甚至牺牲自己的长远利益。</p><p class="ql-block">5.促进社会进步</p><p class="ql-block">目前全球公认的发达国家共有18个,其中17个都是以基督文明为主导的国家,即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典、丹麦、挪威、芬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奥地利、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p><p class="ql-block">据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宗教》2003第2期的报道:“自1901至1996年,共评出诺贝尔奖各项得主639人,其中,信仰基督教的有596人,占93.2%;犹太教8人;佛教8人;伊斯兰教的4人;印度教的2人;不信仰宗教或宗教信仰淡漠者共21人。</p><p class="ql-block">(二)负面影响</p><p class="ql-block">1.挑起战争,十字军东征</p><p class="ql-block">2.思想压制:</p><p class="ql-block">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衣钵,认为信仰某种官方建立的教义才有希望获得拯救,而其他人注定要沉沦。在科学问题上,基督教认为那是上帝的权力与义务,凡人触碰它们,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有罪的。13~19世纪的宗教事务裁判所就是处理异端的裁判所,专门监禁和杀害思想家、科学家。如意大利思想家、科学家布鲁诺就因为信奉日心说,主张宗教改革,宣扬泛神论而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世纪西班牙医生、解剖学家弥贵尔·塞尔维特提出了血液在肺部循环的理论(被后人称为“塞尔维特循环”),被天主教徒与基督教徒视为异端邪说,于1553年在日内瓦被烧死在火刑柱上。他的所有著作也同他一起上了火刑场,通通被烧毁。而首先提出“日心说”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一直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直到去世前两年,他的《天体运行论》才正式出版。而意大利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那个发明自由落体定律的伽利略,因为他的日心说等理论与基督教的教义相悖,被宗教事务裁判所判为有罪,遭终身软禁,不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1979年,罗马教廷为他平反昭雪。</p><p class="ql-block">3.经济剥削:</p><p class="ql-block">教会广占地产。据统计中世纪西欧各国约三有分之一的土地供教会支配,掌握在大主教、主教和修道院长手中。</p><p class="ql-block">中世纪的教会还规定俗人应该缴纳“什一税”,即把收获的十分之一交给教会。如果是粮食称作“大什一税”;水果蔬菜称“小什一税”。此外教会还有一些敛财的手段,如兜售赎罪券。</p><p class="ql-block">4.社会生活的控制</p><p class="ql-block">中世纪西欧的宗教生活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教会所确定的“七项圣礼”(圣礼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非一时一刻就确定的)。大约在13世纪初确定了七项圣礼的内容:</p><p class="ql-block">a.洗礼:婴儿接受的入教仪式;</p><p class="ql-block">b.坚振:到成年后某一时段在举行一次坚定信仰的礼仪;</p><p class="ql-block">c.忏悔礼:由教徒向神父秘密的告知对上帝犯下的一些罪;</p><p class="ql-block">d.圣餐礼:《新约》中最后的晚餐的故事。耶稣把面饼和葡萄酒分给众徒,讲这就是我的身体和血液,贡献出来。到了中世纪就出现了“变体说”,这些面饼和酒就转变为基督的身体和血液,为了使众人得到拯救;</p><p class="ql-block">e.终傅礼:教徒临终或病危时由神职人员主持的仪式;</p><p class="ql-block">f.神品礼:神职人员就职仪式;</p><p class="ql-block">g.婚配礼:信徒的婚礼要在教堂中由神职人员主持。</p><p class="ql-block">中世纪西欧信徒的宗教生活不仅仅局限于“七礼”(宗教生活最集中的体现),此外还有圣物崇拜、朝觐圣城等。</p> <p class="ql-block">五.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p><p class="ql-block">1.第一次 唐朝时“景教”的传入。</p><p class="ql-block">2.第二次 元朝的“也里可温”的发展。</p><p class="ql-block">3.第三次 明末清初天主教的传入。</p><p class="ql-block">这里介绍一下利玛窦,一位对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做出了贡献的意大利传教士。</p><p class="ql-block">利玛窦(Matteo Ricci)在1582年(明万历十年)来中国,在中国传教长达28年,是早期来华传教士之一。利玛窦在华期间,不仅致力于传播天主教,还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如天文、地理、数学等,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他与人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等著作,为中国带来了西方科学的启蒙。他的工作对中国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中西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的桥梁。</p><p class="ql-block">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一月,利玛窦曾到苏州小住,自此苏州始闻天主教教义。</p><p class="ql-block">基督教在华的第一次重大教难——南京教难</p><p class="ql-block">利玛窦去世后,仇教人士便参劾教士,最终万历帝下谕放逐教士出国,使基督教的传播一度陷于停顿。明朝后期,教士们因精通历算,终得以重回中国,恢复地位。</p><p class="ql-block">4.基督教会第四次来华传播是在鸦片战争前后,其在华真正立足是凭着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p><p class="ql-block">5.现代时期</p><p class="ql-block">(1)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基督教</p><p class="ql-block">A.发展 </p><p class="ql-block"> 1949年进入社会变革之中,1950年签名运动标志“三自革新运动”开始(自治、自养、自传),这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举动。</p><p class="ql-block">B.衰落</p><p class="ql-block">1957年极左路线冲击,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导致这一运动走向了揭发、批判教内右派分子的错误道路,使一批爱国基督教人士被错划为右派,精神和生活都受到了极大打击。1966年文化大革命使原本已经“左”倾的路线走向了极端,基督教被推向了毁灭的边缘,党的宗教政策和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受到了无情践踏。</p><p class="ql-block">(2)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p><p class="ql-block">信徒人数不断增加,据估计,当前中国的基督教徒人数在1亿左右,是建国初期的百倍以上。社会作用不断增大:缓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教徒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选择起了积极作用,对教徒的生活及精神状态起了积极的调节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社会新秩序的构建和社会的重新整合。</p><p class="ql-block">发展的原因第一,宗教信仰自由、政治环境宽松民主,价值观念变迁,基督教成为切近西方文明,追求自我实现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第二,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保障无着,基督教信仰成为弱势群体抵御心理压力的屏障。</p><p class="ql-block">第三,社会道德滑坡、官僚腐败泛滥,基督教信仰启动了民众心中的道德资源。经历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充分洗礼的基督教,肯定现世生活和人生的意义,鼓励信徒投身社会,勤奋工作,创造财富,简朴生活。它主张平等、自由、宽容,更容易被民众所接受。</p><p class="ql-block">六.苏州的基督教传播情况</p><p class="ql-block">基督教在苏州的始创年份大约是1850年。这一时期,基督教开始传入苏州,并在清后期得到发展。到了清末民初,基督教进一步向城郊传布,至民国35年(1946年),苏州的基督教已经涵盖了多种教派和组织形式,基督教在苏州逐渐扎根并发展,成为当地宗教生活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与全国一样,苏州的基督教也在反右斗争中,在文化大革命中,因受沉重打击而衰微,而今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人民有了信仰的自由,基督教教堂修缮或重建,教民的宗教活动得到保护而正常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使徒堂在苏州城内养育巷,由美籍传教士杜步西创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是苏州历史上最早的基督教堂之一。杜步西去世后,他的太太和儿子杜翰西继续在这里工作。</p><p class="ql-block">1920年翻建了教堂,并命名“思杜堂”,有追思杜步西之意。1951年更名为使徒堂。</p> <p class="ql-block">圣约翰堂所处的这片土地旧称天赐庄,始建于</p><p class="ql-block">1881年(清光绪七年),是美南监理会在苏州创建的第一座教堂。</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初,苏州的基督徒人数增加,到1915年,监理会拆除了首堂,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积</p><p class="ql-block">1855平方米,有800座位的西式教堂,并为纪念卫理公会的创始人约翰·卫斯理而改名为圣约翰堂。同一图纸、同一结构的圣约翰堂全世界还有两所,一所在美国,一所在日本。</p> <p class="ql-block">独墅湖教堂</p><p class="ql-block">照片采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园区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照片采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与约翰堂毗邻的博习医院,是1883年(清光绪九年)美国传教士兰华德及其妹婿柏乐文创建的。柏乐文是这所私立教会医院的第一任院长。柏乐文们带来了当时十分先进的X光机和先进的医学技术,这在医疗条件尚比较落后的苏州是十分难得的。</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美国监理会在苏州创办了一所教会学校,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为当时落后的中国培养了不少人才。东吴大学旧址是中国少有的保存较完整、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建筑群,其漂亮的西欧风格外形,错落有致的布局,至今仍令人眼目清亮。2013年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东吴大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结论:</p><p class="ql-block">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基督教应该继续发扬它的长处,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p><p class="ql-block">基督教在中国的影响逐渐扩大,我们也要正视这股影响力,积极引导它的发展,使其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本文根据丁老师的讲课整理而成,有些照片由丁老师提供。感谢丁老师精彩的讲课,感谢组织者卢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