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上部)

老兵

<p class="ql-block">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七周年。</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p><p class="ql-block">(原名八路军进行曲)</p><p class="ql-block">公木词</p><p class="ql-block">郑律成曲</p> <p class="ql-block">“公木纪念馆”由著名诗人贺敬之题写。</p> <p class="ql-block">公木(1910-1998),原名张永年、张松如,笔名公木,辛集市(原束鹿县)北孟家庄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因组织学生运动、曾两次被捕入狱。“七七事变”后,在延安主编《部队文艺》,创作了《八路军进行曲》等一大批文艺作品,并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1945年奉命加入东北文艺工作团,任东北大学教育长、东北师范大学教务长、鞍钢教育处处长、中国作协沈阳分会秘书长。后调北京任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所长。1961年11月后任吉林大学中文系主任、副校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长、全国《诗经》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为影片《英雄儿女》《怒海轻骑》等创作主题歌曲。</p><p class="ql-block"> 1998年10月30日,公木先生病逝于吉林省长春市。</p><p class="ql-block"> 公木先生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生前曾3次回乡,用日本友人赠予的50万日元在市第一中学设立“薪火奖学金”,又将终身珍藏的3万册图书、资料捐赠家乡,并立遗嘱身后将骨灰安葬故土。家乡人民以最高礼遇接纳了这位“滹沱河的儿子”,修建了公木墓园。</p><p class="ql-block"> 公木如松,永远向着太阳歌唱。</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示。</p> <p class="ql-block">馆内照片</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进行曲,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唱响在解放全中国的各个战场。</p> <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公木(后二排左六)参加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合影。</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示。</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示。</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示。</p> <p class="ql-block">1969年,公木在吉林省舒兰县劳动。</p> <p class="ql-block">1980年中国作家代表团访日。前排左起:巴金,冰心、草明、公木。</p> <p class="ql-block">1980年,中国作家代表团访日期间与日方陪同合影。一排左起:清水正夫、陈喜儒、李小林、吴青、王大军(新华社驻日记者),二排左起:杜鹏程、敖德斯尔、邓友梅、草明、巴金、冰心、公木、艾芜、秋冈家荣、林林。</p> <p class="ql-block">访日期间参观(前排右起:艾芜、公木、日方陪同)。</p> <p class="ql-block">1986年12月,公木(右)和夫人吴翔与郑律成夫人丁雪松(中)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公木和战士在一起交流。</p> <p class="ql-block">公木与解放军战士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1993年给吉林大学中文系研究生解答问题。</p> <p class="ql-block">脍炙人口的《东方红》公木作词。</p> <p class="ql-block">公木为电影《英雄儿女》歌曲‘英雄赞歌’作词。</p> <p class="ql-block">公木与贺敬之合作 为《白毛女》作词。</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示。</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示。</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赞公木语一九四二年五月。</p> <p class="ql-block">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签署命令,将这首歌正式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p> <p class="ql-block">公木手捧着镌刻军歌的纪念牌。</p> <p class="ql-block">军歌词作者,诗人学者教育家张松如(公木)之墓——辛集市人民政府公元一九九九年十月立。</p><p class="ql-block">马杰超向公木先生致敬。</p> <p class="ql-block">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于2009年7月25日建成开馆,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233号(市警备区左耳楼)。</p><p class="ql-block">展馆总面积1350平方米,分为开篇、动荡年代、延安岁月、友谊之旅、情系黑土、时代歌者、根植祖国、结束8个展厅,收藏、展出500余件实物展品和近千张珍贵照片。馆名由乔羽题写。 </p> <p class="ql-block">马杰超在郑律成纪念馆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走进展馆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那雄浑激昂的旋律久久地回荡在耳边,左侧前厅内200英寸的巨幅背投电视里正播放着这首歌的MV。在一座郑律成的半身铜像前,摆满了各界人士敬献的鲜花和花篮,他的夫人、新中国首位驻外女大使丁雪松深情写道:“律成,你的音乐在音乐之城绽放了!”</p> <p class="ql-block">郑律成,1914年8月13日~1976年12月7日),原名郑富恩,出生于朝鲜全罗南道光州。郑律成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作曲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他被誉为“军歌之父”。</p><p class="ql-block">1933年,郑律成来到中国首都南京参加朝鲜人的抗日革命组织“义烈团”,开始了一边革命,一边学习音乐的生活。1939年,郑律成创作《延安颂》一举成名,并于1939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期创作的《八路军进行曲》被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1950年,郑律成正式加入中国国籍,定居北京。1976年12月7日,郑律成因病去世。 </p><p class="ql-block">2009年,郑律成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 <p class="ql-block">迟浩田题词。</p> <p class="ql-block">王震:怀念郑律成同志~写道:“他是当代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的作曲家,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p> <p class="ql-block">1939年郑律成在延安抗大指挥合唱。</p> <p class="ql-block">金日成1948年签署、颁给郑律成的“褒赏状”,当时的朝鲜语中还有大量汉字,基本意思看懂没有问题。</p> <p class="ql-block">1950年12月郑律成(一排左一)等人换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军装,准备奔赴朝鲜前线。</p> <p class="ql-block">郑律成(前排左二)与朝鲜人民军协奏团访华人员合影</p><p class="ql-block">  1947年,郑律成出任朝鲜人民军俱乐部部长,为朝鲜军民谱写了十余部作品,1948年2月,他创作的《朝鮮人民军进行曲》被定为《朝鮮人民军歌》。</p><p class="ql-block"> 朝鲜独立同盟、义勇队和朝鲜革命军政学校离开延安前的合影(一排中间为怀抱女儿小提的郑律成)。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经周恩来总理和金日成首相批准,郑律成回到中国加入中国国籍。12月,郑律成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创作组再次奔赴朝鲜前线。他冒着枪林弹雨,在前线创作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志愿军十赞》等作品,与魏巍合作创作了《亲爱的军队亲爱的人》。</p><p class="ql-block">  1951年4月,郑律成从朝鲜前线回到中国。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乐团等重要文艺机构担任领导和创作工作。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建设之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群众之中,是他音乐创作的源泉。郑律成创作出一系列歌颂祖国和人民的作品,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面貌。</p> <p class="ql-block">1951年,郑律成(后排中)参加柏林世界青年联欢会。</p> <p class="ql-block">1951年,郑律成(左一)在柏林世界青年联欢节。</p> <p class="ql-block">郑律成(右三)在井冈山。</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p> <p class="ql-block">1956年,郑律成(二排左二)在贵州音乐艺术节。</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p> <p class="ql-block">1956年,郑律成参加青岛全国少年儿童运动会。</p> <p class="ql-block">1957年,郑律成在云南民族地区搜集民歌。</p> <p class="ql-block">《我们多么幸福》入选“百歌颂中华”优秀歌曲纪念牌。</p> <p class="ql-block">《我们多么幸福》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证书。</p> <p class="ql-block">郑律成(左三)在空军部队。</p> <p class="ql-block">郑律成(中)在海军部队。</p> <p class="ql-block">1958年,郑律成(二排右一)随文艺界慰问团在福建前线。</p><p class="ql-block">郑律成热爱人民军队,为我国海陆空各兵种都谱写过歌曲。为了使作品更加贴近士兵生活,他经常下基层连队采风,与战士同吃同住,风趣乐观的他被誉为“不穿军装的战士”。他谱写的军队歌曲有《海军战歌》、《空军战歌》、《海岸哨兵歌》、《常备不解》等等。</p> <p class="ql-block">郑律成(右三)与在华国际友人合影。(左一为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右一为华籍美国人马海德,左三为北京医学院副院长、德国人米勒博士。)</p> <p class="ql-block">乔羽和郑律成合影。</p> <p class="ql-block">乔羽誊写郑律成谱曲的毛主席诗词。</p><p class="ql-block">郑律成与乔羽1958年,郑律成开始为毛主席诗词谱曲,到他1976年逝世前为止,共创作了三十四首歌曲。为了谱写交响合唱《长征》,他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去体验生活;为谱写《沁园春·雪》,他多次冒着风雪登上八达岭长城,领略和体会诗词的意境。他怀着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和对毛主席诗词的深刻理解,专心为毛主席诗词谱曲。作品完成后,由著名词作家乔羽精心抄写、装帧。</p> <p class="ql-block">郑律成(右,朝鲜族)与胡松华(左,满族)合影。</p> <p class="ql-block">郑律成(右)与原空政文化部长黄河(中)、歌唱家魏启贤(左)在莫斯科合影。</p> <p class="ql-block">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签署命令,将这首歌正式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p> <p class="ql-block">在八宝山的追悼会上,王震、廖承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文艺界曹禺、贺敬之、吕骥、乔羽、时乐濛、严良堃、崔嵬、谢添等都来了,各界群众挤满了会场,大家为郑律成送行。哀乐声中,人们的心中同时奏响的还有那首永远的军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悼词给了郑律成很高的评价:郑律成是一个好同志。在延安时期,他的歌达到了高峰。他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革命斗争,做出了很大贡献。光未然的悼诗,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风扫浓阴万里晴,相约共写艳阳春;哪堪魂断昌平路,掷笔捶胸胸若焚。”</p> <p class="ql-block">丁雪松(1918年5月—2011年5月),女,四川巴县人(今重庆市巴南区)人。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p><p class="ql-block">著名作曲家郑律成之妻。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37年8月,重庆妇女救国会成立,任常委。</p><p class="ql-block">1937年11月,经漆鲁鱼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之后,自重庆出发,经成都、西安去延安。</p><p class="ql-block">1938年1月,到达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二大队女生队学习。</p><p class="ql-block">1938年4月,抗大四期开学,先后任四大队女生队区队长、五大队女生队队长。</p><p class="ql-block">1938年在延安任抗大女生队队长</p><p class="ql-block">1938年11月,抗大成立女生大队(八大队)后任一队队长。</p><p class="ql-block">1939年1月,抗大第五期开学,任第五大队女生一队队长。</p><p class="ql-block">1939年7月,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入高级研究班学习,任学生会副主席、俱乐部主任。</p><p class="ql-block">1940年底。中央抽调女大高一班学员四五十人,参加陕甘宁边区选举工作。任绥德、米脂县选举工作团副团长。</p><p class="ql-block">1941年10月,奉调回延安参加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筹备工作。年底调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处任秘书。</p><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与郑律成结婚。</p><p class="ql-block">1944年夏秋,任边区政府调查组组长,并去安塞县搞调查。之后调西北局研究室工作。</p><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经中央批准与郑律成离开延安去平壤,12月到达。</p><p class="ql-block">1946年,随任黄海道委宣传部长郑律成到海州,其间,受金日成委派到设在哈尔滨的中共中央东北局联络工作。</p><p class="ql-block">1947年,任朝鲜劳动党中央侨务委员会秘书长。</p><p class="ql-block">1948年,任北朝鲜华侨联合总会委员长。</p><p class="ql-block">1949年春,任我东北行政委员会驻北朝鲜商业代表团代表。</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前夕,奉命筹建新华社平壤分社并任社长。</p><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与人民日报社记者李庄、英国工人日报社记者阿兰·魏宁顿至汉城采访。7月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建立。商业代表团撤销。</p><p class="ql-block">1950年9-10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并征得金日成同意,与郑律成相继回国。1956年,出席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1958年2月,随史良率领的妇女代表团到科伦坡出席亚非妇女会议。</p><p class="ql-block">1958年4月,国务院外事办公室成立,任秘书组组长。1958年11月,随张茜率领的高层妇女代表团访问柬埔寨、越南。</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随许广平率领的中国妇女代表团访问日本。1971年,调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任秘书长,后任副会长。</p><p class="ql-block">——参加接待过许多重要的外国客人;</p><p class="ql-block">——任中国妇女代表团副团长,参加阿尔巴尼亚全国妇女大会;</p><p class="ql-block">——任中国艺术团副团长赴加勒比海三国访问演出。</p><p class="ql-block">1975年,出席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1977年3-6月,率上海芭蕾舞剧团赴法国、加拿大访问演出。</p><p class="ql-block">1977年9-11月,率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赴北欧五国访问。</p><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出任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p><p class="ql-block">1982年5月,出任中国驻丹麦王国(兼冰岛)特命全权大使。1982年8月,回国参加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1982年11月,回国参加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4年8月,卸任回国。</p><p class="ql-block">1985年3月,参加第六届全国政协会议;参加全国政协代表团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p><p class="ql-block">1986年,以中拉友协副会长身份,率友好代表团访问拉丁美洲六国。</p><p class="ql-block">1987年,参加全国政协代表团访问荷兰。</p><p class="ql-block">1988年,出席第七届全国政协会议。</p><p class="ql-block">1989年,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身份,参加中苏友好积极分子代表团访问前苏联。</p><p class="ql-block">1992年,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祖国阵线之邀,访问朝鲜。</p><p class="ql-block">1996年,应大韩民国国立国乐院邀请去韩国访问,并访郑律成故乡光州。</p><p class="ql-block">2011年5月29日,丁雪松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世,享年93岁。</p> <p class="ql-block">丁雪松(后排右三)是重庆救国会成员(1936年)</p><p class="ql-block">1937年底,丁雪松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奔赴延安。1938年1月到达延安,投身革命的洪流。当听到“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的抗大校歌时,丁雪松潸然泪下。她终于走进了抗大。她聆听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博古等人的演讲,还受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教育,军事课程也占相当比重。后来又参加生产自救运动,开荒种地,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学。1939年初,中央作出了加强妇女工作的决定,创办女子大学。丁雪松被分到女大高级班学习,并成为这支英姿飒爽的娘子军的大队长,故又有“女大侠”的绰号。</p> <p class="ql-block">在延安任抗大女生队队长(1938年)。</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p> <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郑律成和丁雪松结婚。</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p> <p class="ql-block">馆内部分照片及实物展。</p> <p class="ql-block">1947年郑律成,丁雪松在平壤合影。</p> <p class="ql-block">郑律成、丁雪松和女儿郑小提合影。</p> <p class="ql-block">丁雪松的外交才干不是一日之间形成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她同丈夫郑律成从朝鲜归来后,就进入外交领域。从中央对外联络部到国务院外办,她先后在王稼祥和周恩来身边工作。多年的革命历练,已铸就了丁雪松钢铁般的意志和融化在血液中的革命信仰。她接待过许多重要的外国客人,其中有不少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如著名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夫人、杜波伊斯夫人、史迪威将军的女儿、加拿大的文幼章、卢森堡的弗朗克、荷兰著名导演伊文斯、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等。她率团或随团出访,足迹遍及亚、欧、北美和拉丁美洲,为祖国赢得了鲜花、荣誉和掌声。</p><p class="ql-block">图为1957年丁雪松在科伦坡参加亚非妇女会议时在海滨留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8年,胡志明主席与访越中国妇女代表团合影。这是胡主席亲笔签名并赠送的合影照片。后排左三是丁雪松。</p> <p class="ql-block">1961年,中国妇女代表团访日,许广平团长(中)会见记者,丁雪松(右一)陪同。</p> <p class="ql-block">197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加拿大友人文幼章夫妇。右二是丁雪松,右一是章文晋、左二是乔冠华。</p> <p class="ql-block">1975年10月,邓颖超(前排左四)接见洛依斯•斯诺夫人(前排左五),左二是丁雪松。</p> <p class="ql-block">1977年丁雪松率芭蕾舞团访问加拿大,左五是丁雪松团长。</p> <p class="ql-block">1977年12月,庆贺路易艾黎80寿辰合影。邓小平前排左五,右一丁雪松。</p> <p class="ql-block">1979年10月1日,丁雪松(中)在中国驻荷兰大使馆举行国庆节招待会上。</p> <p class="ql-block">1979年,荷兰女王朱莉安娜会见王任重副总理(左一)和丁雪松大使(右一)。</p> <p class="ql-block">1982年5月,丹麦侍卫来我国使馆迎接丁雪松大使进宫递交国书。</p> <p class="ql-block">郑律成,丁雪松夫妇在天安门观礼台上。</p> <p class="ql-block">2008年马杰超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祭奠郑律成。</p> <p class="ql-block">1976年前郑律成墓碑碑文:短短几十个字的简介,注明郑律成出生于韩国光州。</p> <p class="ql-block">2011年5月29日,丁雪松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世,享年93岁。</p> <p class="ql-block">2011年丁雪松逝世后与郑律成合墓后重新镌刻的墓碑,并将二人的合影镌印在墓碑上。</p><p class="ql-block"> 著名词人乔羽在“郑律成碑文”中写道:</p><p class="ql-block">“郑律成同志是一位将自己的生命与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结为一体的革命家。人民是不朽的,律成同志的歌曲也是不朽的。抗日战争之初,律成到延安不久便写出了《延安颂》,这首歌曲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儿,迅即从延安飞到各个解放区,飞到全中国,飞到海外各地。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我们的队伍中有一代人便是唱着这首歌,热血沸腾、义无反顾地奔向革命圣地延安的。此后不久便是《八路军进行曲》的出现,有了这部作品,八路军这个伟大的英雄行列从此便有了代表自己的歌曲。中国人民的子弟兵正是唱着这首歌驱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推翻了旧中国,建立了新中国。至今,我们的战士依然是唱着这首歌威震边陲,保卫着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p> <p class="ql-block">郑律成、丁雪松墓碑上的照片,年轻的笑脸。</p> <p class="ql-block">2015年马杰超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祭奠郑律成,丁雪松夫妇。</p> <p class="ql-block">郑律成,丁雪松合葬墓碑碑文:</p><p class="ql-block">人民音乐家郑律成~乔羽</p><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位女大使~唐家璇</p> <p class="ql-block">经典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从来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公木,郑律成创作的红色经典作品将在传承中发扬,在发扬中永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请阅览(下部)军旗跟着党旗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