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这里集合出发</p> <p class="ql-block">途经东华门</p> <p class="ql-block">如今东华门外南侧的宫墙也成为了打卡地,特别是玉兰花盛开的时候,这里拍照的人很多</p> <p class="ql-block">故宫角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一座四面凸字形平面组合的多角建筑,屋顶有三层,上层是纵横搭交的歇山顶,由两坡流水的悬山顶与四面坡的庑殿组合而成,因这种屋顶上有九条主要屋脊,所以称做九脊殿。中层采用勾连搭的做法,用四面抱厦的歇山顶环拱中心的屋顶,犹如众星拱月。下层檐为一环半坡顶的腰檐,使上两层的5个屋顶形成一个复合式的整体。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建筑艺术于一身,由于角楼的各部分比例协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成为紫禁城的标志,使人惊奇,赞叹与敬仰。</p> <p class="ql-block">初春筒子河畔</p> <p class="ql-block">太和门广场:太和门前有面积约26000平方米的广场,内金水河自西向东流过。河上横架五座石桥,习称内金水桥。太和门广场左右各设一门,东为昭德门(明代称弘政门),西为贞度门(明代称宣治门);广场两侧还有排列整齐的廊庑,习称东、西朝房,并有协和门(明代称会极门)和熙和门(明代称归极门)东西对峙。</p> <p class="ql-block">自太和门广场向东出协和门,便见海棠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花香袭人</p> <p class="ql-block">文华殿外海棠树林花瓣雨微风中飘摇</p> <p class="ql-block">文华殿看展。文华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因其位于紫禁城东部,并曾一度作为“太子视事之所”,“五行说”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示生长,故太子使用的宫殿屋顶覆绿色琉璃瓦。文华殿初为皇帝常御之便殿,明天顺、成化两朝,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文华殿。后因众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参与政事,嘉靖十五年(1536年)仍改为皇帝便殿,后为明经筵之所,建筑随之改作黄琉璃瓦顶。嘉靖十七年(1538年),在殿后添建了圣济殿。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后,文华殿建筑大都被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重建,其时武英殿尚存,因此“一切规橅殆依明制为之”。乾隆年间,在圣济殿遗址上修建了文渊阁。</p> <p class="ql-block">“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呈现。该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和法国凡尔赛宫殿﹑博物馆及国家园林公共机构(以下简称凡尔赛宫)联合主办。展览以中法两国外交、文化和艺术交流为主题,展现200件文物精品。</p> <p class="ql-block">法国王后玛丽·莱什琴斯卡肖像</p><p class="ql-block">1748年 布面油画让-马克·纳蒂埃</p><p class="ql-block">凡尔赛宫与特里亚农宫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玛丽·莱什琴斯卡为路易十五的王后,画中的王后身着红色天鹅绒连衣裙,头裹黑色薄纱头巾,着装朴素。王后十分喜爱中国艺术,在宫廷内外推广和传播“中国风”,其位于凡尔赛言的私人套房内布置了“中国厅”,后改为“中国人厅”,她还为在华耶稣会传教士的活动提供支持。</p> <p class="ql-block">扮演狄安娜的蓬巴杜夫人</p><p class="ql-block">1746年 布面油画 </p><p class="ql-block">让-马克.纳蒂埃</p><p class="ql-block">凡尔赛宫与特里亚农宫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画中的蓬巴杜夫人被画作狄安娜的形象,非洲豹皮、弓和箭筒彰显她在路易十五时期的受宠与权势。蓬巴杜夫人是“中国风”的爱好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为“中国风”在法国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她拥有许多来自中国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阿黛拉伊德夫人执扇肖像</p><p class="ql-block">1749年 布面油画 </p><p class="ql-block">让马克·纳蒂埃</p><p class="ql-block">凡尔赛宫与特里亚农宫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幅画作展现了阿黛拉伊德夫人执扇的优雅姿态,成为了该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这幅画作不仅展示了阿黛拉伊德夫人的美丽与气质,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东方文化的欣赏与接纳。特别是在凡尔赛宫中,路易十五的王后玛丽·莱什琴斯卡特意设置了一个以中国风格为主题的私人房间,即“中国人厅”,该房间在王后授意下经过两次重新布置,其中便包括了阿黛拉伊德夫人的执扇肖像,展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交流12。</p> <p class="ql-block">花鸟图壁纸</p><p class="ql-block">约1750年 广州</p><p class="ql-block">洛里昂东印度公司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壁纸白底上绘开花的苹果树,上面栖息小鸟。中国壁纸通过法国东印度公司进口到法国,出售给王室成员和巴黎的富人。路易十五、蓬巴杜夫人等王公贵族曾多次为自己的城堡和凡尔赛宫的套房购买此类壁纸,装饰屏风,隔板或壁炉隔热屏。</p> <p class="ql-block">文渊阁,位于北京市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文华殿后,是北京故宫中一座清代皇家藏书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渊阁建成,用于专贮《四库全书》。</p> <p class="ql-block">自太和门广场向西行出熙和门,便见盛开的丁香花,沿路的两旁盛开,花香宜人。</p> <p class="ql-block">图为断虹桥西侧的丁香花丛中</p> <p class="ql-block">这里可见断虹桥望柱上的小石狮子</p> <p class="ql-block">这只护裆小狮子,由于其形象可爱,手捂裆部,萌态十足,被网友配上野史走红网络。</p> <p class="ql-block">休息时一只小鸟落在了身后的宫灯上,好可爱,远远的像是在听我们的聊天</p> <p class="ql-block">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乾清门后的区域是帝后寝宫以及嫔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区域,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正门,在清代是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宁寿门是位于故宫内廷外东路的一座重要建筑,它是宁寿宫区建筑的第二道宫门。</p><p class="ql-block">宁寿门的建设历史悠久,其位置原为明代的一号殿旧址。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该地被建为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期间,宁寿宫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其中宁寿门的制式依照乾清门制度进行改建,门名则沿用了旧称。这座门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皇极殿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是内廷外东路宁寿宫的正殿,作为乾隆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皇极殿座北朝南,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625平方米,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前檐出廊,枋下浑金雕龙雀替。明间,左、右次间设殿门,余各次间下砌槛墙。后檐明、次间辟为殿后门,可达宁寿宫,余各间砌墙。</p> <p class="ql-block">皇极殿殿门的雕刻,高浮雕</p> <p class="ql-block">颐和轩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南有乐寿堂,北为景祺阁,轩与阁之间有穿廊相连,形成工字殿。颐和轩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七年(1802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两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颐和轩不仅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还是故宫博物院中的重要文化遗产。它的设计和建造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美学理念。此外,颐和轩前月台左侧设有日晷,月台通过甬路与乐寿堂相通,甬路两侧各设琉璃花池,展现了古代宫廷建筑的精致和典雅。颐和轩两侧还有游廊连接乐寿堂,廊壁镶嵌着敬胜斋帖石刻,增加了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神武门內附近的宫墙一隅,宫灯和盛开的桃花,是每年春天不可错过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朋友买了双面绣团扇给我作为纪念</p> <p class="ql-block"> 钟粹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钟粹宫,隆庆五年(1571年)改钟粹宫前殿曰兴龙殿,后殿曰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后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多次修葺。清晚期于宫门内添加垂花门、游廊等。 </p> <p class="ql-block">钟粹宫内游廊壁画</p> <p class="ql-block">落满石桌的花瓣,似讲不完故宫的故事,下一个春天又会有多少故事来回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