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于庆阳”纪念馆开馆了(原创)

宋元家

<p class="ql-block">  7月30日,应大连普兰店区人大原副主任邹本家的邀请,我和老同学德栓、广东、张善等23军69师等老兵,从大连出发前往同益街道参加“战斗英雄于庆阳”纪念馆开馆仪式。</p><p class="ql-block"> 细雨霏霏,思绪缕缕。一路上,我们五个老兵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在小学时代,对我们人生影响最大的两个英雄人物。一个是在城子坦吊桥河勇救落水女儿童的郑春满烈士。1961年5月2日,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在《前进报》上看到了郑春满同志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后,感动得流出了眼泪,郑春满这种见义勇为的英雄行为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本质,我要向他学习,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p><p class="ql-block"> 再一个就是“战斗英雄”于庆阳了,那张“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经典宣传画,曾响彻神州大地,影响了几代人,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1969年,在党的九大会议上,毛主席听了“战斗英雄”孙玉国汇报的珍宝岛战斗情况后,当即号召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b> 于庆阳入伍时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  1972年12月,我们是在这两位英雄精神的影响下,从新金县入伍的,其他同学都穿上了绿军衣,奔向北国边疆。我却穿上水兵服,去了东海前哨。可以说,是郑春满和于庆阳的英雄精神培育我们成长。同时,我们也沾尽了英雄的光。多少年来,每当有人提起郑春满的名字时,我就会展扬地告诉人家说,那个被救上来的小女孩就是我的堂姐啊。 </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当兵那会儿,当有人问我是辽宁哪里人时,刚开始时我还会羞涩回答说新金县,听者却摇着头问它在哪里?这时,接兵班长走来大声说道:“你们知道‘战斗英雄’于庆阳吧,他俩可是一个县的啊。”从此,如果谁再问我老家在哪儿?我就会一脸浩气地答道:“我与‘战斗英雄’于庆阳是同乡啊。”可以说是于庆阳的英雄名字,让我一个从小镇走来的穷孩子有了胆气和志向。</p><p class="ql-block"> 1976年11月,我随潜艇去远航。出航前,官兵们都要写“遗书”,我想起了“战斗英雄”于庆阳,就写下了“生命不息,冲锋不止,学习英雄,潜航万里”的豪言壮语,艇政委看后夸奖我写得很好,还把这段话用在了誓师大会上,并在水下广播中多次播放,用英雄精神来鼓舞士气。30多天后,我艇在于庆阳英雄精神的鼓舞下,圆满完成远航任务,受到了海军的嘉奖。</p><p class="ql-block"> 转业到地方工作后,我曾多次想去于庆阳家乡走一趟,了解和拜谒英雄生长的地方。可是,都因缺少纪念场所而放弃了。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我们从心里感谢当地政府为弘扬正气做了一件好事和善事。虽然有点迟了,但是如果烈士在九泉下有灵的话,他们会安详地闭目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笔者与于庆阳的妹妹于继红在纪念馆合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于继红(右)当兵时的图片</b></p> <p class="ql-block">  大约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地处普兰店北部山区的同益街道,大路旁的“于庆阳纪念馆”标志鲜红夺目。纪念馆的广场上手握冲锋枪的于庆阳雕像肃然起敬。在嘹亮的乐曲声中,当年战场救护于庆阳烈士的连队卫生员李先树从重庆赶来了,于庆阳的妹妹于继红也从济南来了,于庆阳生前所在连第26任指导员邹玉波来了,沈阳军区原23军的老兵们也赶来……大家都集合在了于庆阳雕像,再一次向英雄致敬。</p><p class="ql-block"> 上午十时许,于庆阳纪念馆开馆仪式揭开了帷幕。让与会者感到惊喜的是,刚才还淅淅沥沥下着雨,忽然间雨就停了。村里的一位老太太喃喃地说:“这是俺庆阳在天有灵啊,怕大伙淋着了。”</p><p class="ql-block"> 年已八旬的李先树老前辈,站在老战友的雕像下,激动地讲述了发生在55年前的那场守卫珍宝岛的战争:</p><p class="ql-block"> 1944年,于庆阳出生在新金县同益乡,1963年3月入伍。来到部队后,他的军事技术进步快,很快就当上了侦察兵。他特能吃苦,力气很大,一拳能打出400斤的力量。他意志特别顽强,有一次为战友当陪练,被摔得锁骨骨裂,伤还没全康复,就跟着部队搞野外训练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于庆阳生前所在连第26任指导员邹玉波</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b>于庆阳生前戴过的军棉帽</b></p> <p class="ql-block">  1969年3月,苏军多次向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实施武装入侵,我军被迫发起了自卫还击战。战斗中,于庆阳英勇毙伤了敌军5名。激战中,当于庆阳从战壕中再次端枪跃起,准备向敌军扑过去时,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头部倒地。这时,卫生员李先树扑过来实施紧急包扎。可是,于庆阳却毅然起身,用力一把推开卫生员,扯掉了头上纱布,迈开步伐冲向前,在冰天雪地上留下了最后6个深深的脚印……于庆阳牺牲时年仅25岁,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称号。</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邹玉波指导员讲话,那段饱含热泪,慷慨激昂的讲话,将开馆仪式推向了高潮。他动情地说:“今天,是1969年7月30日,中央军委授予于庆阳“战斗英雄”称号55周年,也是于庆阳纪念馆开馆的日子。在此,我代表全连战友向英雄敬礼,向英雄家乡人民致敬……”普兰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傅小昇,区委常委、区人武部政委吕永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振一,区政府副区长梁宏刚,区政协副主席张胜涛,同益街道党工委书记邹旭,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晓龙及社会各界群众200多人参加了开馆仪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当年在战场救护于庆阳的卫生员李先树讲话</b></p> <p class="ql-block">  于庆阳纪念馆位于同益街道风景秀丽的老帽山下,由庆阳小学旧址改建。占地1140平方米,内设庆阳馆和旗帜馆,馆内共设有展板85块、军装、日记等遗物10余件、展出锦旗18面、收集各类图书30余册、征订《珍宝岛之战》百图百字文连环图册50余本。庆阳馆分为三个展区,以时间顺序为轴,通过文字、图片、遗物、影像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于庆阳“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英雄事迹。</p><p class="ql-block"> 开馆仪式结束后,我与英雄的妹妹于继红聊了起来。于大姐是济南军区司令部门诊部退休大校军医,听说家乡要建于庆阳纪念馆,她出资捐赠了这座雕像。</p><p class="ql-block"> 于大姐回忆说,哥哥于庆阳在牺牲前,曾写过一份《保证书》,其实就是一份钢铁誓言般的遗书:“如果我牺牲了,就让我的弟弟继续接过我的枪,为埋葬帝、修、反而战斗到底;如果父母要问我,就说我为保卫毛主席,为人类解放做了一点点应该做的事;如果他们想念我,就请他们多想想吃人的旧社会里穷人受的苦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b>于庆阳的母亲王金荣照片</b></p> <p class="ql-block">  噩耗传来后,母亲王金荣来到了部队。当首长、连队战士陪同她走进烈士灵棚时,排长告诉说:“于妈妈,庆阳同志在这里,请您先看看儿子的遗容吧。”可是,母亲脸色严肃而刚强地说:“不,这些保卫祖国的战士,都是我的好孩子。”母亲没有先去看自己儿子的遗容,而最先来到陈绍光烈士遗体前,掏出手绢,轻轻地给烈士擦红五星。接着,她又逐一为其他烈士擦红领章……最后,才来到儿子的遗体旁。战士们走向前安慰说:“于妈妈,庆阳同志牺牲了,我们都是您的儿子。”这时,母亲问部队首长说:“庆阳生前是不是向前冲着牺牲的?”班长抱来一大叠书和日记本,对母亲说:“于妈妈,这是庆阳同志生前读过的毛主席著作和书籍,还有他的日记本。”母亲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向首长说:“我牺牲了一个儿子,再送来两个,伟大的长城上少了一块钢砖,再补上两块,要像庆阳那样,‘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最后,她还把从家乡带来的21个苹果,送给哨所的战士们。</p><p class="ql-block"> 临走前,首长征求意见说,是否将于庆阳的遗体送回家乡安葬,母亲坚决地说:“我儿子是在保卫领土的战斗中牺牲了,就让他安葬在生前战斗的土地上,永守边疆吧。”这一举动,感动了在场的官兵。第二年八月,为继承烈士遗志,弟弟于庆忠和妹妹于继红来到部队入伍了。当年的《解放军画报》还登载了兄妹俩当兵后的大彩照。</p> <p class="ql-block"><b>  于庆阳立功喜报和“革命烈士证书”</b></p> <p class="ql-block">  让人振奋的是,这个情节后来被军旅作家宋学武写进了短篇小说《妈妈!敬礼》(《海燕》1982年第9期)中,荣获了1982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受此影响,在新近出版反映潜艇兵生活的长篇小说《蓝鲸兵魂》第六章“魂归故里”一节中,笔者还专门写入了有关“战斗英雄”于庆阳方面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最后,于大姐感慨地说:“我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是她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不愧为是英雄的母亲。2020年2月29日,母亲王金荣与世长辞,享年103岁。记得出殡那天清早,天空像是收起了一把伞,骤然放晴了。此时,“日头佛”尚未露脸,东方天际溢满橘红色晨曦。邻居们私语道:“这老太太,修得真好。”是的,母亲一生的修行,没有给英雄儿子丢脸,化作邻居们的口碑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于庆阳的弟弟于庆忠(左)在学习射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祖国的神圣领土 — 珍宝岛</b></p> <p class="ql-block">  1969年珍宝岛反击战后,全国都张贴《生命不息,冲锋不止》这幅宣传画,很多人都记得画中冲锋的战士于庆阳,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后面的卫生兵叫李先树。李先树在枪林弹雨中救护伤员,后来被苏军机枪扫中左腿,幸亏没有骨折。他荣立了三等功,1986年营职转业。这次,李老前辈不顾年迈从重庆来到烈士的家乡,参加昔日战友纪念馆开馆仪式,令人敬佩。闲聊中,笔者询问李老前辈说,“生命不息,冲锋不止”这句豪言壮语的来由时,他回忆说,这是当时的师政治部主任,也是以前的团政委张为理,在整理于庆阳事迹材料时总结出来的一句话。那副经典的宣传画,是出自军区一个画家之手,由于当时不宜提倡突出个人,所以就落款为集体创作了。</p><p class="ql-block"> 当得知李先树退休后,每月只有5000多元养老金时,有人关心地问他现在生活的怎么了?老前辈却掰着手指头,笑呵呵地说:“于庆阳已牺牲了55年了,可是我现在还活着,吃不愁穿不愁,我知足啊。”听后,我向老前辈敬了一个军礼,他不愧为是“战斗英雄”于庆阳的战友,他们是共和国最值得尊敬的一代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参加于庆阳纪念馆开馆仪式的领导和来宾</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