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凉晚会

梓涛

盛夏高温连连,整日蜗居卧室孵空调,待久了人恹恹的没精神。傍晚去厨房弄吃的,一打开门,热浪扑面而来,仿佛一脚踏进了桑拿房。<div>盛夏的餐食,怎么简单怎么来,反正没什么胃口。我正在弄冷面时,窗外飘来一段沪剧说唱。谁家音响开这么大声?细听其中还夹杂着噪杂的人声,是在搞活动吗?</div> 立刻来了精神,换了衣服下楼,循声而去,来到小区门口的广场,这里聚集了好多人。临时搭建的简易戏台上,两个演员正在唱沪剧段子,一旁还有几个演员侯着。天气这么炎热,难为他们都穿着长袖马褂的戏服,脸上还画着浓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礼赞二十大 讴歌新时代”2024年岳阳街道小区文艺巡演</b></font></h3> 演员在台上认真地表演,观众们在台下看得也很投入。 对着戏台坐着的几排观众,蓝色的塑料凳子,可能是巡演队带来的,也或许是居委会提供的。 我钻进人群里拍照。 更多的观众,站着观看。 站得高,看得远。想看得清楚,索性站上石凳观看。 我饶有兴趣,围着广场走了一圈。 这边本该是儿童爱玩耍的器具,今日却不见一人,孩子们也都去观看表演了。 往日傍晚,这边坐着不少老人,今日少见人影,也去看演出了。 尽管今天上海地区的最高气温超过38度,但是居民们被节目吸引,纷纷走出了家门,来看送到小区里的演出。 想起2001年刚搬到该小区不久,曾写过一篇《乘凉晚会》小文,当时的心情,跟今日如出一辙。便找了出来,一并贴上。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乘凉晚会</b></h1> 晚餐后坐电脑前,伴随着阵阵清风、缕缕欢笑、段段乐声,从敞开的窗户一起飘了进来。往外张望,薄暮中,老人、夫妇、孩子们,络绎不绝地朝小区大门口涌去。好奇心促使我也下了楼,循声寻觅。<br>  小区门外的露天休闲广场上,音响里正播放着欢快的歌曲,约有上百人聚合在那。老人在健身器上边舒展腿脚,边拉家常闲谈;小孩在儿童玩耍的器材旁追逐嬉戏;一对对男男女女正翩翩起舞;路人也伫足观望,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吟吟的。<br>  好一派乘凉晚会的风情,久违了!<br>  记忆中不由闪现出孩提时的夏夜乘凉情景。<br>  那时我家住在一个有几十户人家的大杂院里。每天傍晚时分,我早早地拿一把蒲扇,搬个小矮凳,翘首期盼夜幕快快降临。<br>  等母亲忙完家务,擦干净了刚吃罢晚饭的小餐桌,点上粗纸蚊香,摆上炒制的葵花籽、黑黑的西瓜籽,在潮来花淡淡香气的熏染下,以及虫鸣声声的催促中,宝蓝色的天穹终于拉开了夜的帷幕。<br>  乘凉晚会在此时也拉开了序幕。<br>  先听大人们轮流讲故事。阿婆讲得最多的是田螺姑娘、牛郎织女的故事,我总是百听不厌,每次随着情节或欢笑或落泪。老伯伯喜欢讲述七侠五义包青天等气势恢弘的侠义忠胆人物故事。<br>  接下来便是严奶奶的拿手越剧了。严奶奶的嘴瘪瘪的,一颗牙齿也没有了,可是她的嗓音却依然柔美,高音时,会停顿一下,吸上几口气,然后把余音拖得很长。<br>  轮到儿童表演节目,大多是唱首歌或念段歌谣。那时几乎都是多子女家庭,整个大院里有好多的孩子,其中就数雪儿的声音最为甜美了,大人小孩都喜欢雪儿的独唱,常常在热烈的掌声和胡琴的伴奏下,她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苍白清瘦的模样,留一根长至腰际的黑黑粗粗辫子,清脆响亮地唱了一首又一首。她扮演京剧《红灯记》的李铁梅,也会唱《美丽的好瓦娜》《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很好听的歌曲。<br>  总是在夜深意犹未尽中结束,然后躺在露天竹榻上。此时万物俱寂,童年的夏天,在这一刻才显得安宁,遥望着满天的繁星,吮吸着清冽的露水,回想着晚会的情景,在凉风习习中渐渐入睡,梦境亦是欢快无比的。 <br>  自从大院夷为平地,鳞次栉比的高楼拔地而起,我家也搬入楼房,入住多年跟同一栋楼的邻居仍不相识。每天蜗居在装修现代的房子里,与电视电脑为伴,心灵日渐变得狭窄潮湿。以为再也回不去有乘凉晚会的睦邻时代了,不曾想到,今晚的情景仿佛在我的内心豁然开了一方小窗,顷刻铺满了童年时代稚嫩新鲜的月光,让我重温了久违的欢娱。<br>  一片赏心悦目的绿地,一条五彩鹅卵石的甬道,一块令人惬意向往的去处,促使小区的居民从钢筋水泥的围城中走了出来,从防盗门,防盗窗的桎梏中挣脱了出来,暂别呼呼作响的空调,卸下冷漠的包装,松弛绷紧的脸部表情,舒缓紧张的神经,抛却了机心,大家在一起悠闲踱步,互相交流,沐自然之风,享人间温馨。孩子们则任情嬉戏,欢声笑语,摆脱了独生子女孤独不合群的现象。<br>  置身于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乘凉晚会中,我感动无言。祈祷永远保持下去,相信不久的一天,祖先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亦会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