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欣赏.第30首登庐山

申随章

<h1>第30首:</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七律.登庐山</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1959年7月1日)</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span></h1><h1><br></h1><h5>注释:</h5><h5>1.庐山:江西九江市南。相传在公元前600多年周定王时期(东周,公元前606年,姬瑜继位,称周定王),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隐居在山上。周定王派人访邀,却只在他们住的地方看到一栋草庐,人去庐在。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称“庐山”,也叫“匡山”或“匡庐”。</h5><h5>2.九派:指长江在武汉到九江一带所汇合的一些支流。泛指长江中游地区。与《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的“九派”意同。</h5><h5>3.黄鹤: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武昌西黄鹤矶上,始建于三国孙吴时期。这里代表武汉三镇(武昌、汉阳、汉口)。</h5><h5>4.三吴:因三国孙吴起,从东晋始,主要指吴郡、吴兴、会稽三个郡。泛指长江下游江南地区。</h5><h5>5.陶令:晋代诗人陶渊明,寻阳郡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东晋末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曾做过彭泽令(今江西湖口县),故称陶令。有代表作《桃花源记》。</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浅析:</p><p class="ql-block">这首诗写于庐山会议前夕。毛主席针对当时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冷眼向洋”“热风吹雨”,决心“自力更生”地建设新中国,也绝对相信“人定胜天”,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中国人民勤劳的双手实现“超英赶美”总目标,让中国人民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日子。作者不无幽默地问陶令何处去?陶令的桃花源里能耕田吗?以显现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社会。</p><p class="ql-block">决心可嘉,赤心可鉴!但狂热的自信和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违背,还是给“人定胜天”作了反面注脚。</p><p class="ql-block">这时“大跃进”运动已经进行了一年,即1958年开始的全国在经济建设中开展的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主要特征的群众运动,这项运动开展以来,出现了全国性的急功冒进、浮夸虚假之风,经验教训惨重。而国际方面共产国际的大家庭也出现了问题,“波匈事件”更是给共产国际斯大林后时代提出了严峻挑战,全世界各国的共产党组织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中苏关系开始出现分歧。共产党人、毛主席的高度自信心及强烈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极度高涨。确立了“大干快上,鼓足干劲,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p><p class="ql-block">这次的庐山会议,1959年7月2日~15日,会议的议题是总结党的总路线执行情况,7月14日,彭德怀针对当时的客观存在的问题,给毛主席写了一份信,陈述他对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的意见。7月23日,毛主席在大会上讲话,认为彭德怀的信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向党进攻,是右倾机会主义的纲领。使会议形势急转直下,由纠“左”变为反“右”,中央决定立即召开八届八中全会。8月2日~16日,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召开,史称“庐山会议”(第一次庐山会议)。会议议题:一是针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周等进行批判;二是讨论调整1959年经济计划指标。会议决议:</p><p class="ql-block">《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p><p class="ql-block">《关于撤销黄克诚同志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决定》</p><p class="ql-block">《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p><p class="ql-block">《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公报》</p><p class="ql-block">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蓬勃向上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了转折,阶级斗争高悬,从这一年算起,中国进入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动乱18年(1959年~1976年)。这十八年,是二战后中国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拉的更大了......</p><p class="ql-block">就诗情而言,可以有“上天揽月”“下海捉鳖”气概,但在革命道路上、建设新中国的经济政策上,还是不能违背经济规律的。</p><p class="ql-block">总之,中国从这一年开始,进入了狂热的个人崇拜的阶级斗争为纲的运动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精神的力量大于物质。</p><p class="ql-block">2024.7.31</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接见第三世界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大干快上,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与第三世界的青年朋友在一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