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八.一”建军节——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7周年的光辉节日。谨以此文追忆45年前那场战争,怀念一同决战边关的战友。 1979年2月17日,我国西南边疆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自卫反击战,我有幸参加这场战争,实现了一名军人的梦想和价值。 <p class="ql-block">我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从少年时代起,参军报国就是我追求的光荣梦想。但因为解放战争时期我的父亲曾被国民党军队抓过“壮丁”,致使我们兄弟姐妹也因父亲的“历史问题”而倍受牵连。</p><p class="ql-block"> 参军入伍是我的家庭政治上抬头的唯一希望,也是我当时认为改变自己人生的唯一途径和愿望。然而,家庭“政治”上的不合格,使渴望当兵的我连续三年报名均未如愿。</p> 1975年冬季征兵,21岁的我已经是部队征兵条件的最后年龄;各方面都很好,但村里就是不通过。接兵部队首长得知我的情况后非常同情,以接兵部队的“特权”与地方反复交涉、据理力争,最后使我通过了政治审查,收到了市武装部填发的《入伍通知书》,成为红军团的一员。 当我穿上崭新的绿军装,父亲带着我扬眉吐气走在多年受歧视的村庄里,看到乡亲们羡慕的神情,我内心充满了自豪!接兵部队的三位首长和我们祖孙三代一起来到照相馆,特意给我佩戴上领章帽徽,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全家福”。 <p class="ql-block">我被“选兵”到通信连 成为了一名电台报务员。</p> 我没有辜负亲人的期望和我当兵的初衷,苦练军事技术,积极要求进步,第二年入党,第三年被提升为班长。 1978年初,中越边境形势日益恶化。下半年全团取消干部战士休假,开始扩充兵员,补充战备物资,进入战备训练,部队上上下下弥漫着战争的紧张气氛。12月16日晚10时,我所在的通信连随团离开驻地,军列一路南下,12月20日抵达云南河口南溪驻扎,进行战前动员和训练。<br>激战之前的全团上下 ,干部战士人人剃成光头(便于战伤包扎),同时将自己的血型和姓名写在领章、帽子里及军装内侧(便于牺牲后的辨认)。团里连续几个晚上播放了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战争影片。人人争相递交血书、请战书,参战热情极为高涨。<br>整个部队被即将打仗的气氛所笼罩,,我们已经深深意识到,这次真的要打仗了......。在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我们一个连队的五个同乡战友,来到营房外的一片芭蕉林前,面向家乡,举杯痛饮,盟誓结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当时心情激愤的我朗诵了这首不知是哪位古人的诗篇;我们都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我们相互拜托,我们相互交代后事......<br>次日,军区文化服务队来连队时,为我们5位老乡拍下了“激战之前”的珍贵合影;从此留下了通信连战前结义5兄弟的佳话。 激战之前,我们苦练战场可能用到的一切通信技能。这是我带领的报话班野外训练;副班长张占友给大家做战场抗干扰操作演示。 当时,作为报话班班长的我,配属作战部队最新的电台,负责团前方指挥所和师前方指挥所无线电联络。左右两位战友是我的助手—司少文、曾富荣。 <p class="ql-block">2月16日傍晚时分,部队悄然进入准备发起进攻的冲击出发阵地。我随团首长一行进入工兵早已修好的前方指挥所。</p><p class="ql-block">西线战区作战由11、13、14野战军组成,我们团是13军主攻团。109团前进指挥所:政委-朱建德、团长-刘代奎、付参谋长杨继祖、作训股长余彦章和我。</p> 我所在的109团此次作战方案是友邻部队配合下偷渡红河,出其不意拿下203高地,直接穿插攻打敌方纵深目标。<br>团前线指挥所修筑在一个长满芭蕉树的小山包上,河对岸为敌方的230高地。 在极度的紧张中,我 突然听到了红河中有一种异常的声音,我刚要探头去看,被作训股长一把拉住,轻声告诉我,“别紧张,这是我们侦察兵的橡皮舟在偷渡过河”...<br> 这时候,我的心噗噗直跳,要说我不害怕是假的,这时候我除了害怕,更担心我们的侦察兵被对岸的敌人发现怎么办? 突然,河对岸枪声大作,攻打230高地的战斗打响了...爆豆般的枪声、爆炸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枪炮声连成了一片,战士们喊杀声不绝于耳......。 “咣咣咣”身后传来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炮声,我们的加农炮开始发言了,长长炮管在高地上降低角度对着230 高地火力点一阵猛打......, 在我炮火的强烈压制下,工兵部队开始假假设浮桥。二营作为团的主攻营首先通过浮桥开始渡河,我们团前指紧随其后,紧随其快速向前挺进。此时的我,已经没有了半点的惧怕,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接收上级命令和用密语向上级报告的工作中。 我清楚的记得,当时还下着毛毛细雨,我携电台紧随团首长冲出前沿阵地接近河岸。<br>此时230高地还在激战,子弹不时从我们身边掠过,一发发炮弹落在我们身后的橡胶林中爆炸,腾起一道道浓烟;230高地上敌军的高射机枪平射着密集弹雨阻挡着我们前进的道路。<br>我紧随团首长沿着二营开辟的通道冒着炮火向佛拉寨方向推进。 2月17日上午10点钟左右,西线合围老街的战役战斗全面展开,我军各级火箭炮、榴弹炮、加农炮群同时发出巨大的吼声,尤其是火箭炮急促的啸叫声从我们的头顶掠过师令人格外振奋......我们的炮火足足延续了20多分钟;只见敌方阵地一片火海...... 这场边疆反击战2月17日打响,3月6日撤军,共进行了18天。<br>战后我荣立二等战功,立功奖章是这样阐述和评价我在这场战争的表现的:在自卫反击作战中,担任团对师无线电联络;沉着冷静收发翻译各种电报300余份准确无误;积极主动配合首长指挥,协助友临工作,活果断处置各种复杂情况,对作战胜利减少部队伤亡,作出重要贡献。<br>当年,我使用的是我国最新研制的电台,战前给我发了一颗“光荣弹”,人在电台在,必须绝对保证电台的安全。<br>战后有人问我战场上害怕不?我回答是“战斗打响前,我确实感到害怕,但是战场上只要你看到你的战友在流血,在牺牲,你就什么都不怕了,当你全身投入通信保障的工作中,你也就没有时间害怕了”。<br>战场上,我通过上级指挥所传来的密语电报翻译为文字传达给首长,同时把首长请示翻译为密语上传给上级指挥所。<br>实际上,团指挥所和上级还有一条无线电联络渠道,即“八一台”短波电台通道,通过和机要部门的协同完成摩尔斯密码的无线联络,保证团和上级命令的及时和准确传达。<br>这项工作要求“八一台”的报务员和我这个报话员必须高度的专心和细心;上级下达的任何一条命令,密码翻译和密语翻译必须相互印证高度一致,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差错。战场上验证了我接受和上传的300余份电文准确无误; 《立功证书》上记载了我的事迹:“积极主动配合首长指挥,协助友临工作,活果断处置各种复杂情况,对作战胜利减少部队伤亡,作出重要贡献。”<br>在部队内部不同的几本书籍里,也曾刊登这篇“我代团长下命令”的文章,讲述这段真实的故事。<br>2月 23日甘塘总攻开始。在外波河穿插整个过程中,我的电台收发电报最多,也最复杂。中午时分,我们在一个小山包半坡休息,团前指只留下我和几个报话兵。我虽很犯困,但不敢有丝毫的大意,随时保持和师部的网络联系。突然,我收到师部的特急电报:我方一个团的先头部队因不了解战区情况,正沿公路向敌军控制区域开进,上级命令我团二连立即派人,从199高地东侧公路拦住该团人员,以免遭到敌人的伏击。按照作战纪律,调动部队命令必须由团首长下达,但此时指挥所的几位首长都不在,情况十万火急......,当时我也顾不了那么多,当机立断,立即将上级命令下达给二连,使友邻部队的冒进及时被阻止,避免了一次不可估量的人员伤亡。团长回到指挥所,我立即作了汇报。团长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表扬我灵活果断地处置突发情况,有高度的责任心。<br>战后这一“报话兵代团长下命令”的故事被记着者刊登在不同报刊杂志,使“我代团长下命令”故事广为流传。 109团主攻营营长张启祥的故事<br>战前张启祥是司令部的炮兵股股长,1.8的大高个,大家都叫他“张老炮”,战前下命令到二营担任主攻营营长。<br>2月17日,主攻营抢先渡过红河,向敌纵深穿插。营部不幸踩响地雷致使多人受伤。张营长侥幸没有受伤,所以特别小心,致使部队行走特别缓慢,为此还收到团首长的指责,同时命令一营重新开辟通路。<br>但越小心越要出事!二营指挥所在前进中突然遭到敌方高射机枪的扫射,张营长腰部 受伤,造成全身瘫痪,卧床一躺就是43年!<br>这是2017年,我们通信连一行到张营长家中去看望我们的老英雄,当年的“张老炮”紧紧握住当年战友李建华的双手久久不愿松开...... 2022年2月16日,张营长在他参战44周年纪念日,离开了和他生死与共的战友。<div>当年一同战斗的战友到铜梁送我们的张营长最后一程。</div> 我的同乡战友—等功臣师光军烈士的故事<br>作为这场战争的亲历者,多年来一致缠绕在我心头的就是外波河穿插阻击战。因为我同年入伍乡友和同班战友,都参加了这场战斗,并且我的乡友二营六连九班长师光军就牺牲在这里。师光军战友生前憨厚的笑脸,淳朴的家乡语音时常呈现在我的梦境...... 2019年2月17日,我们这些参战老兵到南疆屏边烈士陵园祭奠英烈。当年带领师光军冲过外波河,看着他中弹牺牲的二营六连副连长杜金榜,在师光军墓前失声痛哭:“四十年了......我的战友啊我的兄弟......”<br>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div>据当年副连长杜金榜介绍:师光军原本是炊事班班长,战前坚决要求到战斗班排去,战场上总是冲在最前面,外波河战斗更是如此,是连队最勇敢不怕死的班长之一。战后荣立一等功。<br></div> 光军啊!我们好战友我们的好兄弟!三门峡的战友永远不会忘记你!<div>今年八一前夕,一同入伍的冯军战友到师光军墓前代表三门峡战友祭奠!</div> “英雄侦察查班”和一支苏式冲锋枪的故事<br>上图激战之前整装待发准备偷渡过河的侦察二班,领头的是我的三门峡同乡战友班长刘豫峡。<div>下图我团外波河战斗中侦察二班缴获的一支苏式冲锋枪。</div><div>下面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侦查二班和这支冲锋枪的故事。<br></div> <p class="ql-block">2月 23日西部战区甘塘总攻开始。在我军猛烈打击下,甘塘敌军345师全线溃败。24晚根据上级指示,团首长命令侦察排带领二营火速穿插至外波河一带,阻敌退路全歼敌345师。</p><p class="ql-block">为保证顺利将二营带至外波河,团司令部命侦查参谋曹庚寅亲自带领侦查二班执行这项任务。疾行一晚,次日天麻麻亮,已穿插至敌军纵深地区外波河一带,走在队伍最前面的班长刘豫峡在晨雾朦胧中突然发现不到十米处敌人有一敌方士兵举枪向他们射击;反应极快的班长刘豫峡向身后的曹参谋和报话兵李圣杰大喊一声“散开”,同时扣动手中冲锋枪扳机,对方应声倒地。他们上前打开死者手中枪支,发现对方在中弹倒下之前也已扣动扳机,但是子弹瞎火,第一发子弹后壳已经被撞针装击凹陷进去;</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大家看到的这支苏式冲锋枪,装弹35发,射速每分钟600发;不敢想象,假如不是瞎火,这一梭子打出来将是一个什么后果......;这可把我们的侦察兵一个个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当时,李圣杰说,“班长,我们命大福大,全靠这支枪“保佑”,就让我背着它来保佑咱们平安吧”,所以这支苏式冲锋枪到战斗结束一直由我们的报话兵战友李圣杰携带。</p><p class="ql-block">上左图为外波河激战后侦察二班和司令部侦察参谋曹庚寅合影;右上图为一直保障侦察二班无线电联络的同班战友李圣杰(78年参加13军军事大比武时我与李圣杰的合影)。</p> 战后侦察二班被军区授予“侦察英雄班”,班长刘玉峡和报话兵李圣杰均荣立二等功。 <div>时隔那场战争40年后,2018年12月30日,我们参战老兵再次回到通信连(部队改编后,现在是某合成旅通信连),观摩如今通信连的装备和表演,鸟枪换炮,完全是想象不到的现代高科技装备。<br></div><div>昔日通信连的同班战友在今日的通信连营房合影。<br>当年战场保障分队安排,左数起:兰红(团预备队三营);陶强、洪有强(主攻营二营);吴伟(一营尖刀连);李三圣(配属高机连);张志学(后勤);我(对师无线电联络);黄学品(团对各分队主台);陈永华(后勤)。<br></div><div><br></div><div>这里我给大家讲几个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br></div><div><br></div><div>出师不利,参战第一天就负伤的陶强、洪有强战友。<br>2月17日凌晨我们团在工兵架设的浮桥渡过红河后,以2营为先头营,在岸边雷区中开辟了一条通路,沿河岸向佛拉寨方向推进。由于通路狭窄,营指挥所行动时踩响了地雷;洪有强、陶强腿部炸伤,我们经过时,抬伤员民工还没有过河,他们正在自行包扎伤口,他们俩半躺在沟豪里向我们行礼,我也向他们回了礼,什么都没有说就分手了;</div><div>这时由于二营营部踩地雷致使人员受伤,所以大家特别小心,致使前速度特别缓慢。团首长命令1营另外开辟一条通道向前穿插。3营最后渡河,为团预备队。<br></div> 报话兵兰红改制电台天线保障指挥所隐蔽的故事<br>2月17日二营营部遭敌人袭击致使营长受伤,全团通报,要求各分队加强指挥所保护,严防此类被袭击事件发生。<br>2月18日,三营指挥所同样受到对方高射机枪猛烈袭击......整个指挥所人员趴在掩体中不敢抬头,当时在三营的吴付团长,对兰红讲,“兰红呀,我是不是受伤了”,兰红一看吴付团长穿的雨衣腰部穿了个洞,但没有伤到身体;吴付团长感受到了高射机枪子弹穿过的热流,误认为自己被打中受伤。<br>事后,兰红在想,为什么敌人的机枪总是扫射我们的指挥所呢?他认真检查指挥所的隐蔽情况,发现无论指挥所如何隐蔽,但使用的电台天线辐射叶总是暴露在掩体外,会不会是电台的天线惹的祸。聪明报话员兰红将电台固定天线改装为“软天线”(即用架线兵的被复线连接在发射柱头和辐射叶之间,把辐射叶隐藏摆放),这一做法被推广后,使各级指挥更加有力、通信保障更加有效、指挥所、电台和报话员更加隐蔽。 战后,我带领的报话班荣立集体一等功;我个人荣立二等功;这是同班战友和团司令部以及连队首长的合影。 我作为这场战争的亲历者、幸存者,对这场战争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记忆里留下了太多的惊心动魄的汤面,定格了太多的战友们在战场难忘的身影...... 2019年2月17日,战争40周年纪念日。我和连队战友一行,来到当年109团战斗战打响的地方——云南河口洞坪瓦窑渡口,向当地老乡打听瓦窑渡口的具体位置,找寻当年战斗遗迹,回想当年激战的情景。 在当年的瓦窑渡口拍一张合影,一同追溯那难忘的激战岁月;<br>我们的背后就是当年战斗打响打下的第一个高地——230高地。 40年前,就是在这里—南溪水果农场,在战斗打响前夕;我们一个连队的五个同乡战友,面向家乡,举杯痛饮,盟誓结拜;<br>今天重返南疆的其中三兄弟再次在南溪水果农场当年结拜的芭蕉林前合影。 当年通信连战前结义的五兄弟,今年4月终于在在老家三门峡相聚。<div>斗转星移,岁月轮回,那场战争已经结束几十年了;再次回想亲历的那场血与火的战争和曾在一起的生死战友,心有节,但情无憾。<br></div><div>愿牺牲的战友安息!祝健在的战友新福安康!战友情谊永垂不朽!</div><div>(影视资料来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其所有照片均为原创)</div><div> </div><div> 2024年7月31日于重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