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航拍兵团六载 豪饮坎坷艰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汗水浇灌史册 国家记忆留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3下半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兵团画册》航拍纪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b></p><p class="ql-block"> 2023年是大型内蒙古《兵团画册》航拍摄制组最忙的一年,为了挽回三年疫情带来的时间损失,摄制组一行马不停蹄:四月驱车北京天津现场征集扫描照片;七月补拍西部兵团全景;八月包头现场征集扫描照片;九月巴盟、前旗补拍西部兵团全景;十月至十一月补拍乌海兵团全景;十二月补拍十七团各连队全景;十二月底至今年一月初再次驱车天津北京现场征集扫描照片。这篇迟到的美篇就是弥补去年下半年摄制组航拍的记录。</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兵团画册》航拍摄制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8月至9月航拍记录</b></p><p class="ql-block"> 炎热的酷暑三伏刚刚过去,初秋的凉风己渐渐袭来,经过一段时间休整,李新生,乔万锡和張桂英几位古稀老人继7月西部之行,8月包头现场征集扫描照片回来休整后,再次踏上航拍征程,于8月30日下午三点从呼和浩特市出发,自驾赴西部继续补拍航拍兵团VR全景和查阅兵团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 四位七十多岁的兵团老人一路自驾驱车奔波,傍晚时分,抵达乌拉特前旗子辰大酒店入驻。之所以没有早上出发,是考虑到一路长途驱车,若再加上全天拍摄,易使第一天就会让四位老人超强度劳累,不利于后续工作。</p> <p class="ql-block"> 许多战友问起,《兵团画册》摄制组航拍兵团旧址和遗址多年,为何至今还没有拍完?还在继续补拍啊!</p><p class="ql-block">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兵团画册》在拍摄、制作过程中,除在画册里展示师团及部分连队航拍的鸟瞰照片外,还会采用VR技术手段在画册的航拍照片上印刷上全景“二维码”,供战友们用手机扫描观看自己所在师团及部分连队的实景。</p><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在画册里的VR全景里链接各团、连兵团博物馆、陈列馆展厅全景实景;可以链接战友们做的动态的“视频”在画册全景里……这就是为什么航拍摄制组要不辞辛苦的三番五次去补拍兵团VR全景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十二团九连球形全景</b></p><p class="ql-block"> 在此仅将十二团九连VR全景里的“球形”全景进行了截图,为的是方便展示十二团九连周边全方位的地理地貌。</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以十二团九连航拍VR全景为例,大家用手机扫描下图二维码,就可在手机上观看十二团九连VR航拍全景实景,也可二指在屏幕滑动放大和上下左右旋转滑动屏幕观看实景,战友们可以试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补拍十一团连队全景</b></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8月31日),开启了赴西山咀农场(原十一团团部)及下属各分场(连队)旧址的航拍全景与地面拍摄。</p><p class="ql-block"> 西山咀农场位于河套平原东端,乌拉特前旗政府所在地西山咀镇北郊,属城郊型农场,隶属巴彦淖尔市农垦局。该场始建于1954年乌海劳改农场,1969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一团接管,1975年兵团撤销后转制为西山咀农场。农场下设10个农业分场,1个奶牛养殖小区。</p> <p class="ql-block"> 补拍十一团六连全景(西山咀农场六分场场部)。</p> <p class="ql-block"> 经村民了解,有幸拜访到了至今仍留守在十一团六连的太原老知青~穆老师,她是1969年从华北农垦生产建设兵团并入內蒙兵团十一团六连的,后在六连小学校教书直至退休,一辈子献给了乡村的教育事业。都是兵团人,虽不曾相识,却一见如故,格外亲切,相互紧紧握手,像见到亲人一样。</p> <p class="ql-block"> 补拍十一团八连全景(西山咀农场八分场场部)。</p> <p class="ql-block"> 航拍内蒙古全兵团旧址六年,看到许多团和连队的房子都被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了个人,然后用围墙围起来成为私产。十一团八连大礼堂也是被个人买下并圈了起来的,因缺乏维护或是人去房空早已杂草丛生,房顶露檩,残留片瓦,门窗全无,破败不堪。由于礼堂被围,乔万锡战友只好想方设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p> <p class="ql-block"> 航拍十一团九连小学校旧址(西山咀农场九分场)</p> <p class="ql-block"> 补拍十一团一连(西山咀农场一分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补拍十一团一连陈列馆VR全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及新修缮的兵团营房宿舍</b></p><p class="ql-block"> 2019年李新生战友曾与乔万锡战友一起来十一团一连拍摄过,2022年李新生战友又单独驱车来过一次补拍VR全景,这次是第三次来,一是为了补拍一连“垦区暴动曁知青陈列馆”室内VR全景;二是为补拍一连去年又重新维护修缮的兵团宿舍旧址新貌。</p> <p class="ql-block"> 补拍十一团一连兵团陈列展馆室内VR全景。</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十一团一连兵团战士居住的连队营房旧址。去年和今年乌拉特前旗西山咀农场对十一团一连进行了重新的修缮和维护,并在修新的兵团宿舍里布置了老照片展览陈列。</p> <p class="ql-block"> 历经半个世纪,保存依然完好的原汁原味的兵团宿舍木门</p> <p class="ql-block"> 兵团宿舍修缮一新,院内和院外的墙上都重新布置了宣传栏和展示标语。</p> <p class="ql-block"> 航拍原十一团七连旧址(西山咀农场七分场)</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补拍十二团各连队VR全景</b></p><p class="ql-block"> 十二团九连位于新安镇正东方向,北与五连接壤,东面与乌梁素海只隔着一道海堤,四面和康家圪旦、擦处圪旦相邻,南面越过四分渠就是十一团地界。九连离团部不远,在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算是出行比较方便连队。 渔场紧邻乌梁素海,乌梁素海是由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水域面293平方干米,蓄水3亿立方米,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有近200多种鸟类和20多种鱼类在此繁衍生息,被誉为“塞外明珠”。50年前这里天蓝水清,飞乌成群,绿树茂盛,波光粼粼的海水与乌拉山交相呼应,构成独特的山水风光。渔场还是这一带少有的富足之地,春天可以捡鸟蛋,夏天能网黄河鲤鱼,秋天收庄稼,冬天可以割芦苇和放牧皆宜,如果当时能搞多种经营,日子肯定要比别的地方好过得多。渔场在兵团接收前是劳改农场的一个中队,与其他劳改农场不同的区别是没有高墙,没有岗楼,也没有禁闭违纪犯人的“小号”,房子使用也不长,应当是刑满释放人员就业的场所。当年在这里,九连迎来杭州、青岛、绍兴等城市青年,先后有500多各地的知青在这块土地上屯垦戍边,亦兵亦农。引自12团《帆起浪留痕》一书。</p> <p class="ql-block"> 2019年我们曾随12团9连的战友们一起来过这里,那时红旗招展,人群鼎沸,石碑与背后的大树相映一体。而这次再来却感觉有些凄凉,大树枯萎,树旁的湖水脏兮兮的,石碑孤零零的显得冷清,也许是已过中午时分村民们吃完午饭在午休的缘故吧。如今的许多新农村里已经没有了年轻人和顽童的喧闹声,缺少了那种久违了的生活气息与生机。</p><p class="ql-block"> 下面的三张图是2019年9月,九连战友回连队场景。</p> <p class="ql-block"> 航拍九连结束己快下午2点,为节省时间和赶路,几位战友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在九连村口的柳树下充饥。</p> <p class="ql-block"> 四年前,我们曾随九连战友来到这里参加了"源”字纪念碑的落成隆重安放仪式,并随同他们回到当年生活的旧居共同回味感受那年那月。</p><p class="ql-block"> 原九连连长乔万锡战友50年前曾在这里劳动生活近十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情感,他曾几次回到故土,看望乡亲们。这次随《兵团画册》航拍摄制组再次回来,时已过午,航拍结束后本不想打扰乡亲们,却依然被午休起来的村民认了出来,热情地叫来其他的几位乡亲与乔万锡夫妇相见,并非要拉着让去家里吃饭,此情此景,格外亲切。</p> <p class="ql-block"> 航拍原十二团四连旧址(新安农场七分场)。</p> <p class="ql-block"> 航拍原十一团二连旧址(西山咀农场二分场)。</p> <p class="ql-block"> 拍摄十二团五连旧址</p> <p class="ql-block"> 航拍原十二团八连(战备连)旧址。</p> <p class="ql-block"> 十二团八连是武装战备连,从1969年战备连组建到1977解散,张桂英战友曾在这里战斗生活劳动了八年。站在曾经住过的老营房门前,反苏修的空降演习、反坦克演习、野营拉练、实弹射击训练、不定时的紧急集合训练以及在盐碱地上耕作的情景历历在目,呈现在眼前,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记忆犹新,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 八年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张桂英和她的战友们将这最珍贵的青春年华全都无私奉献给了这片土地,这里留下了他们青春的印迹。</p> <p class="ql-block"> 张桂英战友走进自己曾住过的房子,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酸楚...她与现在的房东热情交谈拍照,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航拍十二团连队的路上,偶遇发现一处具有兵团风格的房子的村庄,拐进村去一打听,竟然是原二师十九团老七连的旧址(现在是乌梁素海渔场三分场)。</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排房子应该就是二师十九团老七连战士的宿舍旧址。</p> <p class="ql-block"> 航拍十二团六连礼堂和伙房旧址(新安农场六分场)。</p> <p class="ql-block"> 离开十二团六连,到达原十二团十连(现新安农场二分场)拍摄时己近黄昏,大家不顾一天的疲劳,在夕阳映衬下终于完成了对十连地面拍摄及全景鸟瞰的航拍。因天色沉暮,未能继续完成对十二团七连的航拍计划。</p><p class="ql-block"> 至此,马不停蹄,一路奔波,连续驱车八个多小时,完成了对十一团8个连队和十二团(除七连外的)全连旧址全景的航拍计划,返回前旗己是华灯初上。</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补拍十六团兵团陈列馆全景</b></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9月1日,早早从前旗出发,前往牧羊海牧场场部(原二师十六团团部)。 </p><p class="ql-block"> 四年前和三年前李新生战友曾二次为航拍十六团旧址来过,此次再度重来是为了查阅十六团兵团时期历史资料和补拍十六团纪念馆室内的VR全景。</p><p class="ql-block"> 《兵团画册》北京联络站负责人闻建荣战友提前帮我们联系了牧羊海牧场任毅科长。</p> <p class="ql-block"> 当天正逢周六,结果赶上停电,牧场的任毅科长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带我们到尘封己久的库房翻箱倒柜,寻找兵团时期的档案资料。</p><p class="ql-block"> 库房闷热,没有电,也没有窗户,任毅科长便用手机给我们照亮,并帮助我们搬开箱子和柜子查找。几位古稀老人不顾闷热及满脸汗水,看到尘封已久的兵团历史资料如获至宝,赶紧将部分档案资料从黑暗的库房里搬到外面有阳光的房间,一份份仔细查阅和浏览。</p> <p class="ql-block"> 下午继续查阅资料,乔万锡战友因劳累头晕不舒服,李新生战友赶紧取出血压计,可惜停电血压计无法使用,牧场的工作人员又赶紧想办法,将办公用的计算器里的电池取出换上,给乔万锡战友测量,然后让其赶紧休息。在此再次感谢牧羊海牧场的几位工作人员关心和照顾</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刘副场长放弃休息仍亲自陪同并为我们安排了工作餐。</p><p class="ql-block"> 下午继续查阅资料、再次重拍牧羊海牧场VR全景。纪念馆室内展览由于受停电影响,展厅内一片漆黑,不能进行VR全景拍摄,只好在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打开手机闪光灯,在黑暗的展厅内摸索着拍摄展厅的兵团资料。</p><p class="ql-block"> 直到下午五点依然没有来电,只好临时决定驱车至五原县住宿。</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 (周日)再次驱车来到牧羊海牧场(原十六团团部),结果依然继续停电。连续二天,未能对十六团陈列馆室内进行全景补拍非常遗憾!</p><p class="ql-block"> 在十六团兵团陈列馆的台阶上,给李副场长及工作人员用手机展示航拍的VR全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李副场长放弃周日休息,亲自驱车带我们沿着牧羊海环海公路,边走边介绍牧羊海牧场和“王坝海子”今后的发展前景。 </p><p class="ql-block"> 在李副厂长的引领下,来到团部附近的原十六团六连(一分场)进行全景航拍,老礼堂和连部旧址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受连续停电影响,摄制组在十六团已经耽搁二天了,不能再等,最后决定绕道中旗先去临河拍摄其他连队。晚18:00入住临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重拍“屯垦戍边”门楼遗址</b></p><p class="ql-block"> 9月3日重拍二十六团四连“屯垦戍边”门楼是本次行程最重要的计划之一。</p><p class="ql-block"> 四年前,李新生和乔万锡战友在拍摄二十六团团部旧址时,偶然听到一位老农讲:二十六团四连有一个“屯垦戍边”的牌楼还未坍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们当即动身离开二十六团团部,经过近二个小时的寻找终于找到四连,并进行了第一次的拍摄。</p><p class="ql-block"> 那次拍摄并没有航拍VR全景,因为当时还没有这个意识要在画册里植入“航拍VR全景实景的理念。而这一次重返,就是要完成补拍VR全景实景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心里打鼓,已过了四年,四连的“屯垦戍边”牌楼会不会倒塌啊?还存在吗?怀着忐忑的心情早上从临河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寻找,终于又找到了二十六团四连“屯垦戍边”门楼旧址。</p><p class="ql-block"> 汽车在通往四连的颠簸的乡村土路上行驶,远远望去原四连旧址己成一片废墟,房屋基本都倒塌了,四年前还有农家人居住的兵团宿舍的房子和圈为羊圈的房子,如今只剩下部分空着的无人居住的破旧兵团宿舍,以及和四连食堂相连接的连部“屯垦戍边”的大门楼子,上面“屯垦戍边”四个大字仍然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几位战友顾不上感慨,赶紧操起相机和无人机,分别从不同角度将这还算保留的比较完整的四连连部旧址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 四年前,李新生战友与乔万锡战友来到四连时并没有发现在“屯垦戍边”门楼稍远的南面还有大礼堂和当年挖的大渠等遗址。这次肯定要完整的补拍上。</p> <p class="ql-block"> 半个世纪过去,四连战士宿舍的门依然是当年的那扇木门,生锈的锁链和门把手也还如同当年……就好像是在默默地等待着半个世纪前曾经住在这里的主人归来,一诉衷肠……</p> <p class="ql-block"> 六年来,《兵团画册》航拍摄制组跑遍了内蒙古东、西部的六个师、团,而二十六团四连的“屯垦戍边”门楼几个字,则是我们所见到过的保存的比较完整的“屯垦戍边”真迹遗址。其激动感慨之情难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张照片是“屯垦戍边”门楼的侧面,可以看到其侧面支撑已是岌岌可危,如果再不实施抢救保护措施,门楼的坍塌则是早晚的事。当然也不排除会遭到人为的破坏,因为,在我们这次四年后的重返,就已看到四连连部旧址前已被推土机人为的平整成一片空地,具体做什么不知道,也没有能找到人问询一下。</p> <p class="ql-block"> 一口枯干的老井依然存在,旁边紧挨着的是已坍塌的四连礼堂。顿时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将我们带到五十年前......</p> <p class="ql-block"> 走进二十六团四连礼堂,看着这破败不堪已坍塌了的房顶,仿佛看到了昔日四连战友们欢歌笑语的身影和曾经的辉煌……,举起相机拍摄的刹那,眼睛从相机里看到了礼堂最深处的“门洞”,犹如一只深邃的眼睛👁在看着我,心灵就好像突然感应到了“礼堂”那沧桑的眼神与问候:“你们当初为什么说走就都走了呢?!为什么这么多年才来看看我啊?我已老喽!唉!你们也都老了!我还会再见到你们吗?你们还会再来看看我吗?哦!我知道!我知道了!这也许就是我们最后的相见了……”泪润湿了眼睛,相机里的影像变得模糊了……</p><p class="ql-block"> 唉!人老了,情感反而脆弱了!</p> <p class="ql-block"> 张桂英战友站在空旷荒芜的四连废墟上,感慨万千,拿起手机,一边拍摄,一边抒发自己此时此刻心情……</p> <p class="ql-block"> 二十六团四连摄影组整整拍摄了四个小时,这是拍摄所有连队里用时最长、也是最细的。无论是地面拍摄,还是空中航拍,四连的连部、食堂、营房、宿舍、礼堂、粮库以及当年挖的大渠等等我们几乎全都“扫荡”了一遍,这可是战友们曾经的青春记忆啊。 </p> <p class="ql-block"> 常有战友问起:古稀之年却抛家舍业,自费、自驾甘愿吃苦受累,艰辛坎坷数年航拍兵团旧址和编制《兵团画册》,明知赔钱还在干,到底为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为了逐渐衰老的兵团战友我们自己,为了祭奠我们逝去的青春,为了保存这段“国家记忆”的留存。说这些战友们信吗?还是让历史告诉未来吧!</p><p class="ql-block"> 为给二十六团四连的战友们留点念想,摄制组一行在“屯垦戍边”门楼前留影。</p><p class="ql-block"> 拍摄结束,告别四连,回望这片被遗忘的兵团遗址,内心反而平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已经做了我们该做的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15:10分,航拍二十六团五连(狼山农场九分场)全景。</p> <p class="ql-block"> 16:00再次来到二十六团团部(二十六团原为份子地农场,后与狼山农场合并,统归狼山农场)。四年前李新生和乔万锡战友曾经来过这里拍摄,那时同样也没有拍摄VR全景的意识。这次除对小学旧址、团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礼堂、伙房等旧址进行局部补拍外,再补拍全景。这些地方早已都买给私人用做养羊和储存饲料的地方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7:13分,航拍二十二团五连(狼山农场五分场)</p> <p class="ql-block"> 17:45分拍摄二十二团十连(狼山农场六分场)时,遇见了一位曾经在十连的战友,非常热情,夏天住在十连在自家院子里种菜,避暑,冬天进城,很是潇洒。</p><p class="ql-block"> 目前农村几乎每家都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可以种许多蔬菜、庄稼,甚至养牲畜,这也相当于是自留地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无人机遥控屏幕上确定了十连旧址,据这位战友讲,这间带大院子的房子是他当年买下的,每年立夏都会回到十连,院子里种滿了蔬菜和玉米。 </p><p class="ql-block"> 这种生活,好像也是目前大城市里许多兵团战友们奢望的含饴弄孙的老年的田园生活了吧。</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二十二团种畜连、副业连旧址(狼山农场十一分场)</p> <p class="ql-block"> 18:30左右,几经辗转在路边找到了二十二团十二连的牌子(狼山农场六分场十二连),奇怪的是下了公路找了许久,反而没有路了,此时天色已晚只好返回临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二十二团(狼山农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查阅兵团资料补拍全景</b></p><p class="ql-block"> 9月4日早从临河出发,10点多到二十二团团部(狼山农场),我们先联系了农场领导说明了查阅兵团资料缘由,但因当天农场的上级领导来场部调阅档案资料,所以场领导让我们等到下午3点以后再过来。 离开二十二团团部,我们来到二十二团三连,这里曾经是李新生战友劳动生活战斗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见到二十二团三连(狼山农场三分场)留守复转军人郭长义战友相互热情握手问候,并向他了解三连留守战友的兵二代和兵三代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郭长义战友的儿子和孙子身上流淌着北京知青的血脉,是真正的北京知青的后代。 2022年5月底6月初,郭长义的孙子高烧二十多天不退,生命危急,当时正是全国疫情严控时期,只好雇救护车从巴盟临河医院转院至呼和浩特市内蒙古附属医院……后再雇救护车转院至北京安贞医院进行开胸心脏大手术,呼市、北京、上海、天津、唐山、廊坊、包头、青岛、深圳、保定的三连知青战友和原华北农垦兵团独立九团的北京知青战友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和食品,并帮助联系北京安贞医院手术,这是血浓于水的兵团知青的大爱!是真诚的深深的兵团战友情谊。</p> <p class="ql-block"> 与郭长义战友一家合影留念,前排右二为郭长义战友,前排左一、左二为郭长义战友的儿子、儿媳,后排左一是郭长义战友的孙子,现在虽还不能干重体力活,但是已经完全康复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去的季节正是秋收农活最忙的时候,听说我们来,郭长义战友一家风尘赴赴从农田地里赶了回来,非要请我们去饭店吃午饭,几次推脱,但真情盛情难却,饭后郭长义战友的儿子儿媳就又立刻赶往地里秋收去了。</p><p class="ql-block"> 在此,郭长义战友一家让我代他们向曾经关心和帮助过他们的战友们致以最真挚的深深的问候和感谢!</p><p class="ql-block"> 和郭长义战友一家分手后,我们又回到二十二团团部(狼山农场场部)。</p> <p class="ql-block"> 按照场部领导上午说的时间,我们在场部的院子里等到了下午3点以后来到场部资料室,刚要查阅,进来一位资料室的负责人说兵团档案资料保密,不能查阅……,顿时让我们很是无语!</p><p class="ql-block"> 为了查阅兵团时期的资料,摄制组一行从上午的10点多一直等到下午3点多,整整近五个小时……五个小时啊!</p><p class="ql-block"> 无奈!我们只好临时改变计划,驱车至二十二团一连、二连、三连补拍没有在计划之内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 与二十二团一连老连长(留守复转军人)再次热情握手相见。2019年,李新生战友曾和二十二团一连的程兆平战友来过这里看望老连长,所以老连长一眼就认出了我们,热情相见,握手问候。</p> <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前,二十二团一连的战士们栽种的这颗树,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被当地人称为一连的“神树”,人们都愿意在这颗“神树”下聚集乘凉。老乡们说:看到这颗“神树”就像见到了当年生龙活虎的兵团战士们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李新生战友与老连长在这颗“神树”下合影留念。乔万锡战友抓紧时间记录拍摄日志,张桂英战友与“神树”留影。</p> <p class="ql-block"> 航拍二十二团二连(狼山农场二分场)。</p> <p class="ql-block"> 航拍二十二团三连(狼山农场三分场)全景。</p> <p class="ql-block"> 拍摄完二十二团三连已近黄昏,大家决定驱车去郭长义儿子儿媳妇秋收的地里看看兵二代的生存状况。</p><p class="ql-block"> 地里种的是灯笼椒,原想能有好收成,没成想一半地里的灯笼椒遭病害绝收,剩下的一半地挑出好的送到收购处原本3元多/斤收购但因品相不好,收购处只出1元钱/斤收购,前期的辛苦和投入成本,加上秋收雇人采摘费用,最后没挣到钱反而赔钱。看到留守在农村兵二代的生存状况心里很不是滋味……</p> <p class="ql-block"> 因遭病害致使一半地里的灯笼椒绝收。 </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补拍二十一团(临河农场)全景</b></p><p class="ql-block"> 9月5日,9:25到达原二十一团团部和毗邻的一连、机运连(临河农场场部和一分场、机运连)补拍航拍全景。</p><p class="ql-block"> 原二十一团团部办公室现在已是临河农场一分场的财产。</p><p class="ql-block"> 李新生与乔万锡战友三年前曾经来过临河农场拍摄,这次来也是为了补拍VR全景而来。</p> <p class="ql-block"> 二十一团一连旧址(临河农场一分场)</p> <p class="ql-block"> 拍摄原二十一团机运连旧址,现为农药包装废弃场回收站点。</p> <p class="ql-block"> 10:59分航拍原二十一团四连(临河农场四分场)全景。</p> <p class="ql-block"> 11:20分,在去往磴口的路上,航拍了二十一团五连旧址(临河农场五分场)全景。</p><p class="ql-block"> 七天来,一路马不停蹄拍摄,摄制组的老人们都疲劳困乏,为此,中午13:00入住磴口宾馆休息,主要是为调整身体以利再战。</p><p class="ql-block"> 傍晚,摄影组一行驱车三盛公水利枢纽、三把锁和黄河闸查勘,其主要目的,一是考察明天航拍位置;二是试拍航拍高度与角度;三是确定早上和下午的航拍时间及光线。</p> <p class="ql-block"> 9月6日早7点,秦子敬战友带着摄制组一行来到乌兰布和沙漠原兵团一师“生命之源”的沈乌闸。</p><p class="ql-block"> 沈乌闸(原名沈家河)位于磴口县三盛公水利枢纽西南4公里黄河北岸,始建于清乾隆28年(公元1763年),文革期间改称——东风渠。1961年扩建沈乌干渠分水闸,合渠并口沈乌干渠。1963年,为遏制乌兰布和沙漠东移,包尔套勒盖农场党委书记袁成忠(老红军)带领2万民工开挖穿越乌兰布和沙漠的建设一干渠,并于1964年7月开通,开启了引黄入漠,改造乌兰布和沙漠的新纪元。1969年为内蒙古兵团一师7个团提供水源,2018年沈乌干渠已经形成乌兰布和沙漠主要的生命之源,全长91.8公里,引水流量60立方米/秒,灌溉着87.17万亩耕地。</p><p class="ql-block"> 当天风因太大,无人机刚起飞就被风吹倒,无法航拍。航拍沈乌闸水利枢纽,是受《兵团画册》北京联络站负责人闻建荣之托和已去世的五团张玉润战友的建议:即《兵团画册》内容里不能缺少兵团水利建设这一篇章。所以航拍沈乌闸和三盛公水利枢纽,是这次出行计划中的最主要的任务之一。</p><p class="ql-block"> 乌审干渠(也称沈乌干渠)直接与黄河相连,沈乌闸(乌审闸)号称万里黄河第一闸。</p><p class="ql-block"> 半个世纪前,兵团时期非常重视水利建设,挖西排干和乌加河水利大会战,其艰苦卓绝,寒冰刺骨,住窝棚铺铺草席之情景至今令兵团战友们记忆犹新。所以,兵团水利建设会是《兵团画册》中的一个重要篇章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天气虽然晴朗,但大风吹的人们衣裤飄鼓,咧咧作响,无法航拍。</p><p class="ql-block"> 秦子敬战友为摄影组一行介绍沈乌闸修建的历史和黄河水走向及沈乌第一闸。</p> <p class="ql-block"> 站在沈乌闸黄河入水口处,思绪仿佛回到了当年水利大会战时的艰苦岁月……</p> <p class="ql-block"> 根据秦子敬战友介绍,黄河大铁桥及“沈乌闸”入水口处位置,对于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及二黄河来说应该属于上游。</p><p class="ql-block"> 所以,确定好无人机航拍位置和航拍走向,以及考虑到太阳光线的影响,对拍好三盛公水利枢纽和沈乌闸水利枢纽非常关键。</p> <p class="ql-block"> 沈乌闸黄河入水口弯处现场,与秦子敬战友探讨和确定航拍“沈乌闸~黄河第一闸”时的拍摄角度,以及无人机航拍走向。</p> <p class="ql-block">沈乌闸出水口</p> <p class="ql-block"> 9月6日,下午依然刮风,风力7级左右,无法航拍。为此,秦子敬战友带我们再次来到磴口县博物馆“兵团知青岁月展”,协助我们查阅展览橱窗里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 9月7日,上午下雨无法航拍,此刻秦子敬战友接到县里打开的电话,通知原兵团180电厂傅莹战友下午15:00点来参观内蒙古兵团博物馆,邀请秦子敬战友陪同参观,于是摄影组一行接上秦子敬战友准时来到兵团博物馆等侯。</p> <p class="ql-block"> 来到兵团博物馆雨已经停了,大家等候到下午四点,没有等到傅莹战友来,但却巧遇到了兵团名人——原十八团机运连白春礼战友(原中国科学院院长)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 大家兴高采烈相互介绍,并被应邀一起坐谈。白春礼战友较详细的问询大型内蒙古《兵团画册》编制情况,以及六年来航拍全内蒙古兵团旧址的壮举完成情况。</p> <p class="ql-block"> 送走白春礼战友,恰好碰上了前来参观的三十二团包头的战友,大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补拍一师三团各连队全景</b></p><p class="ql-block"> 9月8日早从磴口出发奔哈腾套海农场。</p><p class="ql-block"> 受《兵团画册》北京联络站照片资料征集工作负责人三团闻建荣战友之托,摄制组一行将用一整天时间航拍三团各个连队的VR全景。</p><p class="ql-block"> 因7号下雨影响,早上天气依然阴沉,远处雾气较大,航拍透视度受到一定影响。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从磴口出发直奔三团(哈腾套海农场)。</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首先遇到的是三团二连(哈腾套海农场二分场)和四连(四分场),便直接“扫荡”航拍完继续前进。</p> <p class="ql-block"> 哈腾套海农场蒙语之意为“黄河之湾”,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距离巴彦淖尔市45公里,距磴口县38公里,距杭锦后旗49公里,处于临河、磴口、杭后三个城市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显著;</p><p class="ql-block"> 哈腾套海农场始建于1958年,1969年组建为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1975年兵团撤销改为巴盟农管局哈腾套海农场。2013年1月从原巴彦淖尔农垦局划归磴口县,2021年4月改制为公司,划归巴彦淖尔市农垦集团公司,哈腾套海农场设置10个农业分场、</p> <p class="ql-block"> 航拍哈腾套海农场二分场四分场(原一师三团二连四连旧址)。</p> <p class="ql-block"> 航拍完原一师三团二连(哈腾套海农场二分场)和四连(四分场),10点到达三团团部(哈腾套海农场场部)与原工副连老连长石天助、朱利斌战友汇合,农场的窦副书记热情的接待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北京闻建荣战友提前帮助联系了三团石天助和朱利斌战友。朱利斌则是一大早就专程从杭锦后旗开车赶到三团团部(哈腾套海农场)与我们汇合并做向导,一路陪伴,一路介绍三团各连情况,协助航拍。</p> <p class="ql-block"> 在三团工副业连老连长石天助家参观其家里墙上的展示,并到库房观看了他研制的各种工具和当年兵团生产的过滤器等物件。</p> <p class="ql-block"> 在三团礼堂旧址(哈腾套海农场)摄制组一行与农场窦副书记、原工副连老连长石天助夫妇、朱利斌战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三团团部(哈腾套海农场)和一连的航拍图。</p> <p class="ql-block"> 下午朱利斌战友陪同我们先后到三团一连、八连、五连、十连、十一连,以及三团东风渠团结闸航拍。</p><p class="ql-block"> 航拍哈腾套海农场一分场(原三团一连旧址)全景。</p> <p class="ql-block"> 14:30分 航拍三团八连旧址(哈腾套海农场八分场)。</p> <p class="ql-block"> 我国著名喜剧大师陈佩斯,也是咱们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友,并曾在一师三团八连战斗过,这张照片拍摄于1970年5月,是在新建营房前与战友们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朱利斌战友提供</p> <p class="ql-block"> 航拍三团五连旧址(哈腾套海五分)全景。</p> <p class="ql-block"> 航拍三团十连礼堂等旧址(哈腾套海五分场三队)全景。</p> <p class="ql-block"> 航拍哈腾套海三分场(原三团十一连旧址)全景</p> <p class="ql-block"> 航拍哈腾套海七分场(原三团七连旧址)全景</p> <p class="ql-block"> 哈腾套海九分场(原三团九连旧址)</p> <p class="ql-block"> 航拍三团东风渠第七节制闸和三团团结渠。</p> <p class="ql-block"> 河套灌区~东风渠简介。</p> <p class="ql-block"> 与朱利斌战友在一师乌兰布和灌溉水域平面图前合影。</p><p class="ql-block"> 三团各个连队能够顺利拍摄完成,全仰仗于朱利斌战友无私的为摄制组充当向导,从而才使得我们能够在一天之内就基本完成了三团各个连队的拍摄任务。</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们真诚的感谢朱利斌战友为《兵团画册》拍摄工作所付出的辛苦和真挚的战友情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航拍沈乌闸和三盛公水利枢纽</b></p><p class="ql-block"> 9月9日早,5点多似睡非睡中,秦子敬突然来电话,告知今天大晴天,拉开窗帘一看果不其然,顿时睡意全无,马上带上设备下楼开车便走。</p><p class="ql-block"> 6:30分赶到“沈乌闸”航拍地点立即开拍。难得晴天,虽然远处仍有雾气,但还是将带来的几块块电池航拍到电池报警才开车回宾馆。</p><p class="ql-block"> 下图航拍画面左下角为“沈乌闸”,前方为建设渠和一干渠。</p> <p class="ql-block"> 沈乌闸入水口</p> <p class="ql-block"> 黄河经过“沈乌闸”分闸放水,再经“东风渠”和“一干渠”,流向一师七个团和乌兰布和沙漠,浇灌着万亩良田。</p> <p class="ql-block"> 沈乌闸分水闸,分别流入建设渠和一干渠。</p> <p class="ql-block">沈乌干渠简介</p> <p class="ql-block"> 早上航拍完三盛公水利枢纽和沈乌闸后,9:30秦子敬战友听博物馆人讲原兵团180电厂的傅莹战友要来参观,摄制组一行再次来到一师一团兵团博物馆等候,希望能见一见这位兵团出身的知名外交家战友。但等到最后却又接到博物馆负责人的通知,说是傅莹战友来不了。不过我们恰好遇见了二十六团七连参观兵团博物馆的一行战友,兵团战友一家亲,大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白云蓝天,尝试用无人机航拍兵团博物馆雕塑,可惜受风的影响画面不稳。</p> <p class="ql-block"> 难得遇到这么好的白云蓝天风力又小的拍摄天气,下午14:00,再次驱车来到三盛公和“沈乌闸”二处航拍,为的是能够拍摄的更好一些。</p> <p class="ql-block"> <b>再</b><b style="font-size:18px;">次航拍三盛公-沈乌闸水利枢纽</b></p><p class="ql-block"> 鸟瞰图上可看到“二黄河”,兵团三师和二师各连队的广袤的农田全靠它来灌溉。</p> <p class="ql-block"> 站在黄河与沈乌闸入水口处再次航拍。</p> <p class="ql-block"> 三盛公水利枢纽上游的黄河大铁桥。</p> <p class="ql-block"> 从下面鸟瞰图可以看到,沈乌闸是从黄河大铁桥的上游向左挖掘出的沈乌分水闸,主要调控一干渠和东风渠,用来灌溉一师的7个团的乌兰布和良田。</p><p class="ql-block"> 鸟瞰图的右上方,即黄河大铁桥下游的右前方就是三盛公水利枢纽。</p> <p class="ql-block"> 沈乌闸灌溉入水口</p> <p class="ql-block"> 沈乌闸灌溉出水口</p> <p class="ql-block"> 从河套灌区水系分布图可以看出,黄河之水养育浇灌着广袤的河套平原。</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河套灌区简介</p> <p class="ql-block">尝试用无人机航拍同心结三把锁的延时。</p> <p class="ql-block"> 9月10日早,航拍摄制组一行再次从磴口出发,在秦子敬战友引领下专程来到磴口县“生命文化纪念馆”公墓,祭拜了包尔套勒盖农场(原一师五团)老党委书记、治理乌兰布和沙漠一代先驱者袁成忠老红军前辈陵墓。</p><p class="ql-block"> 而后,前往七团、六团航拍,并穿越浩瀚的乌兰布和沙漠到阴山脚下,一路向北,直奔四团十连寻找“礼堂门楼”遗址。</p> <p class="ql-block"> 改造和治理乌兰布和沙漠的一代先驱者袁成忠老前辈(包尔套勒盖农场,原一师五团党委书记)陵墓。</p> <p class="ql-block"> 路上,我们航拍了磴口县二海子填海造渠工程实地。</p><p class="ql-block"> 黄河水原来是过经二海子,再流向兵团一、二、三、四、五、六、七团,由于磴口县大部分土地属于盐碱地,黄河淡水经过二海子后增加了盐分,灌溉的耕地就加大了盐碱化,所以政府决定从二海子之间打两个渠坝,让黄河直接穿越二海子,减少耕地盐碱化。1972年寒冬腊月,各团抽调兵团战士,睡在铺着麦秸的地上,草袋子里装土,砸开冰往水里投,直到渠坝修完为止,艰苦奋战3个月完成了二海子填海造渠工程,让黄河之水直接穿越二海子,为乌兰布和沙漠耕地抵御盐碱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9:34分,在原一师七团团部(那林套海农场场部)与农场薛副书记会合。</p> <p class="ql-block"> 纳林套海农场,原一师七团团部部分旧址。</p> <p class="ql-block"> 七团团部鸟瞰。</p> <p class="ql-block"> 原一师七团四连旧址。</p> <p class="ql-block"> 在拍摄一师七团二连旧址时,发现了一株五十年前兵团战士解鹏燕、冯常存知青于1970年栽种的“知青树”,如今五十四年过去,当年的“知青树”已是茂密参天。它见证了五十年的历史沧桑……</p> <p class="ql-block"> 当年栽种的这颗树,半个世纪的今天树围已达2.63米。</p> <p class="ql-block"> 原七团二连连部和伙房旧址。</p> <p class="ql-block"> 航拍巴音毛道农场(原一师六团八连旧址)全景</p> <p class="ql-block"> 刚进一师六团(巴音毛道农场),就看见以“六团”命名的“六团饭店宴会城”。</p> <p class="ql-block"> 从下图航拍画面,可以看到巴音毛道农场黄色琉璃瓦的四层办公楼和中间白色的兵团旧址车库,以及最后面的六团礼堂旧址。</p> <p class="ql-block"> 原一师六团团部旧址新貌(巴音毛道农場场部)和六团礼堂旧址。</p> <p class="ql-block"> 秦子敬战友现任磴口县关工委内蒙古兵团博物馆"五老战士"工作室付主任,多年来对航拍巜大型内蒙古兵团画册》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帮助,航拍摄制组战友每次来到磴口航拍兵团旧址,几乎都会亲自带路向导,一路陪伴。此次航拍摄制组三进三出磴口,驱车寻找“沈乌闸”、“二海子造渠工程”和一师几个团、连旧址的过程,都是秦子敬战友亲自引领,为航拍摄制组节省了大量时间,少走了许多冤枉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历经周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寻觅四团十连礼堂“门楼”遗址</b></p> <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一位摄影界的朋友从网上发现了一张兵团时期建筑的照片,发了过来,建议兵团画册应该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 照片显示:这是一座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时期留下的四团十连“门楼”遗址,非常值得拍下来。在阴山脚下,一片荒凉戈壁滩上,耸立着一坐历尽沧桑,犹如纪念碑一样的建筑,让人感到一种悲壮和震撼!。从此这张照片便深深印在心里,并发誓要找到它并拍下来。</p><p class="ql-block"> 为此,2021年和2022年在疫情期间曾二次冒险去寻找拍摄,可惜因疫情防控太严格没有找到,无功而返。于是这次2023年9月10日下午14:40在航拍完六团团部全景后,继续踏上寻找四团十连“礼堂”门楼的征程,期望并发誓这次必须要找到。</p> <p class="ql-block"> 磴口县西面的阴山山脉链接着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磴口县,杭锦后旗。沿山拥有巴彦淖尔地区主要的旅游胜地傲仑布拉格大峡谷、人根峰、神母峰、阿贵庙、鸡鹿塞。为发展当地旅游业,一条崭新的省道“沿山公路”在紧张的施工中。所以在前往四团十连的路上,不时的遇到封路指示牌,摄制组一行不得不连续绕道前行,沙土、便道、搓板路扬起的尘土使车成了“土车”,为减轻车的重量防止“趴窝”,一行人员不时下车,步行穿越沙窝。 </p> <p class="ql-block"> 开车一路向北,穿越了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杭锦后旗境内,至阴山脚下。由于新建道路没有标志和多处封路与修路,致使我们绕道30多公里,路上几乎遇不到人,只好边走边看找人问路,好在最后遇到二位当地放羊牧民,经其指点,几经周折才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阴山脚下的窄路,10公里左右的坑洼石子搓板土路,像要把车颠散,车速虽已降到15迈依然颠簸不断。远远望去,看不到任何高于地面的建筑和连队遗址,心里忐忑不安,莫非不是这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午17:00直到车子开到阴山脚下,才看到有户人家,房子外面院子铺着青砖地面。车尚未停稳,六条暴怒的烈犬突然冲着我们狂犬奔来,围着车不断跳起和狂叫,让人胆战心惊。因无法下车,只好打开车窗询问从屋里走出来的满脸警惕的户主,他说这里就是十连,我们问:那怎么没有看到“礼堂门楼”呢?他说前二年政府治理环境,门楼已被政府拆除推平了。我们有些将信将疑,如此荒凉的戈壁滩,一座历经半个世纪的历史遗迹怎么就能影响到环境了呢?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掉转车头回返寻找,才看到四团十连遗址已是一片空地,而那座我们朝思暮想期盼的十连礼堂门楼早已荡然无存。</p><p class="ql-block"> 拿出手机,找到摄影朋友发的四团十连“礼堂门楼”照片,大家站在废墟上反复与现场实景进行位置比对,最后确定了该位置就是十连的“礼堂门楼遗址”。</p> <p class="ql-block"> 秦子敬、乔万锡、李新生战友反复确认礼堂旧遗址位置。</p> <p class="ql-block"> 四团十连,是2000年前汉代秦始皇抵抗匈奴,靠近鸡鹿塞最前沿的一个连队,是在一片荒凉的位置兴建的连队,四面没有树木,可想,当时连队的生活环境有多么艰难。</p> <p class="ql-block"> “礼堂门楼”遗址前面,一排破败不堪的房子,里面装满了羊吃的干草,看房子格局与结构,大家判断应该是当年十连战士的宿舍,两排宿舍和后墙石头根基已是残垣断壁。原以为四团十连的礼堂门楼遗址能够完整的保留下,从而给这一片荒凉的戈壁滩带来一絲人文生机,让沧桑雄浑的纪念碑“礼堂门楼”耸立永久,谁成想,这碍不着谁的已有半个多世纪的“礼堂门楼”竟也难逃厄运被推平,看着眼前遗址惨状,摄制组一行人无不感到伤感和痛心!</p><p class="ql-block"> 据山脚下的牧民说是被政府规划治理而推平的,但奇怪的是我们找遍了周边方圆近百米,也没有发现被推平的礼堂门楼的青砖残骸垃圾……?</p> <p class="ql-block"> 夕阳照射在我们的身上,形成长长的倒影。为了永远记载四团十连礼堂遗址,《兵团画册》摄制组一行战友分别站在礼堂遗址的四个根基和礼堂大门仅剩下的一小块水泥地上,为无人机垂直航拍做指引标记,航拍了一张难以忘怀的镜头。</p><p class="ql-block"> 苍凉的阴山脚下那片荒凉戈壁滩上,那座犹如纪念碑一样雄浑沧桑的十连礼堂门楼遗址已不复存在了,战友们心中的那份念想也已被破坏殆尽,那今后还会再有人来吗?!…… </p><p class="ql-block"> 拍摄完成,没有人再说话,好像都在想着什么……我们怀着默默的伤感和失望离开了这里……不会再来了!再回望一眼十连遗址算是永远的告别!</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返回磴口,偶遇四团三连</b></p><p class="ql-block"> 18:30分,返回磴口的途中,夕阳照射在行驶的车上,仿佛给车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盔甲,耀眼而美丽。</p><p class="ql-block"> 尽管一天来已疲惫不堪,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手握方向盘紧盯前方。突然在公路的右侧,远远望去,一处具有明显兵团风格的房子的村庄映入了眼帘,莫非发现了“新大陆”?……放慢车速到跟前细看,竟是原一师四团三连(太阳庙农场三分场),这意外的惊喜和偶遇,顿时让昏昏欲睡的一行战友来了精神!马上开车下公路进村。</p><p class="ql-block"> 这里自夸一下,六年多航拍兵团旧址的经历,练就了一双识别兵团遗址的锐眼。</p> <p class="ql-block"> 四团三连(三分场)留守老职工热情邀请我们进屋并切开西瓜招待我们。</p><p class="ql-block"> 交谈中得知,三连许多兵团的老房子都保留了下来,大礼堂、食堂、营房虽然都已废弃和倒塌状态,但仍能看出当年的格局。奇怪的是当年内蒙古政府的十个全覆盖政策竟然没有覆盖到这里?从而才使得四团三连的村庄格局依然保留着兵团时期的风貌,亲切而沧桑,古朴而衰败。</p><p class="ql-block"> 返回磴口已是晚上20点多了。</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摄制组认真细致的记录工作</b></p><p class="ql-block"> 为准确无误记录每日航拍进程,乔万锡和张桂英战友每到一地,就详细记录下拍摄的时间、地点、拍摄内容等,这些记录为后续的照片标注、分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记录,古稀之年的我们是很难记起来曾经拍摄的是哪里。</p> <p class="ql-block"> 一般农场和分场的水泥电线杆都会有地点位置标记,为确保拍摄地址准确无误,张桂英战友每到一地,都会将电线杆标注的位置拍下来,这为后续核对文字记录和照片拍摄时间记录,以及航拍位置的确定帮助极大。</p><p class="ql-block"> 因为,从2016年内蒙古实行十个全覆盖政策后,几乎所有连队的房顶子上都覆盖了蓝色或红色金属板,从高空航拍看几乎辨认不出来是哪个连队,回到家里整理航拍照片特别容易出错。乔万锡和张桂英战友的细致工作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磴口“头道桥”火车站拍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9月11日,早8:37分我们从磴口出发再次前往乌拉特前旗进行补拍。8:56高速路上,接到《兵团画册》北京联络站照片资料征集责人闻建荣战友的电话,希望摄制组能够拍摄一下“头道桥火车站”,当年兵团战友回家探亲,很多都是从这个车站往返。为此,我们立即调整导航指引,下高速,于9:15分到达头道桥火车站。</p><p class="ql-block"> 头道桥火车站大门紧闭,根本不让外人进去,敲门也没用,等待过程恰好遇到二位进站检修设备的师傅,里面才开门,在乔万锡战友不停的解释和交涉下,终于同意我们进去,并在站长视线范围之内支上三脚架准备进行拍摄。由于车站停着一列火车挡住了铁路视线,致使拍摄角度受限,不过这已是很不错了,在此也顺便感谢头道桥火车站站长为我们按快门拍的合影照!</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头道桥”火车站直奔乌拉特前旗,补拍来时没有来得及拍摄的十二团七连和十四团团部全景。</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航拍七连巧遇“神医”</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12:30分到达二师十二团七连(新安农场七分场),听村民介绍,村里还住着一位较有名气的天津下乡老知青莫大姐,也是当地一位名医,村民有病都找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天下知青是一家,张桂英战友本就是天津知青,更是想看看这位老乡,我们一行便一同前往拜访。虽然莫大姐身体不适卧床,但其一家人依然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莫大姐1965年下乡插队,从小学医,至今还能背诵“汤头歌”等,后在五原县医院工作,其父当年也是天津的名医,莫家医、药当年在天津很出名,至今“莫家清宁丸”在天津也是有名的。</span></p> <p class="ql-block"> 自驾航拍兵团六载,劳累成疾,身体不适症状诸多,就想让莫大姐看看,同是知青自然亲切。刚要诉说病情,莫大姐的女儿说:我母亲看病不问诊,只号脉观相就说出你的病情。看来今天真是有幸遇到只靠号脉就诊断的神医了。</p><p class="ql-block"> 莫大姐号完脉直接说出病状,顿时让我惊叹不已!自我感觉说对了90%,而且莫大姐仅开了四味中药治疗。若在现代城市医院,有谁遇见过不问诊,单靠号脉就诊断出你的病情的好大夫吗?太稀少了,好像都是先问你哪里不舒服,再号脉,然后给你开出一大堆的中药。</p><p class="ql-block"> 可谁能想到,在乌拉特前旗这偏僻的村庄十二团七连,竟然还隐身埋名着一位名医高人!……这要是在城市,怎么也要门庭若市挤破门了吧,可莫大姐超然世外,让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 经常有战友问起:为什么不航拍我们连队呢?其实不然,全兵团六个师、团,加上兵团直属、师团直属,以及连队和兵团工矿企业就近千,若都航拍那要何年何月完成啊,光是寻找各连队的旧址就是一项头疼的技术活。加之鉴于《兵团画册》篇幅所限,只能是路过遇到了就“捎带”拍摄了,除非是具有非常明显的兵团痕迹和保留旧址较完整的连队才会专程去拍摄。再有,就是积极为《兵团画册》组织征集照片资料稿件的团和连,以及能够有自愿亲自带路为航拍摄制组当向导的战友引导,才会航拍完整个团的连队(比如:34团、12团、14团、17团、3团等)。</p><p class="ql-block"> 离开十二团七连,便直接驱车至原十四团团部(苏独仑农场场部)补拍航拍全景。</p> <p class="ql-block"> 十多天马不停蹄的连续驱车和拍摄,几位古稀兵团老人的身体透支严重,极度劳累,精神状态疲惫不堪,不同程度的都出现了不适症状,为此决定立即返程回呼。</p><p class="ql-block"> 15:37分离开苏独仑农场,因疲劳不敢开的太快,途经乌拉特前旗和包头于晚上20:20分安全返回呼和浩特,用时整整五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历时13天,几位古稀兵团老战士其顽强意志与毅力不减当年,上高速,下国道,走土路、闯沙窝、跑搓板路,马不停蹄,一路靠导航和战友向导,穿梭奔波在通往寻找兵团旧址的乡镇公路上。</p><p class="ql-block"> 每天早上吃点自备早餐,带上设备匆匆上路,中午没有地方休息,焙子咸菜香肠充饥,都是连续工作、拍片、赶路。</p><p class="ql-block"> 13天总计行程2260公里,完成补拍团部、连队旧址及陈列馆VR全景总合计64处,收获滿滿。</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三位老战友李新生和乔万锡、张桂英夫妇,不畏艰难和古稀之龄,追寻青春足迹,航拍兵团历史印迹,航拍团部及连队旧址全景,场部(团部)查阅资料,到详实记录每天行程,相互配合默契,充实有序,井井有条,不辞辛苦,忘我工作,其精神令人动容,其目的就是想尽最大努力留存下兵团这段“国家记忆”,给兵团战友们自己,给后人,给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p><p class="ql-block"> <b>兵团战士是一张永不褪色的名片。</b></p><p class="ql-block"><b> 兵团精神永存!</b></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31日完成</p><p class="ql-block"> 文字:李新生、润无声</p><p class="ql-block"> 图片视频:</p><p class="ql-block"> 润无声、李新生、乔万锡、</p><p class="ql-block"> 张桂英、秦子敬、朱利斌</p><p class="ql-block"> 文字校对、补充、修改 :</p><p class="ql-block"> 秦子敬、张桂英、闻建荣、</p><p class="ql-block"> 李新生、润无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美篇因诸多原因迟至一年发出,在此特向关心《兵团画册》编制工作的战友们致以真诚的歉意!</p><p class="ql-block"><b>通 知:</b>家里保存有兵团时期老照片,还没有给《兵团画册》投稿的战友们,希望尽快投稿,让老照片为历史存证。</p><p class="ql-block"><b>《兵团画册》照片资料</b></p><p class="ql-block"><b> 总联系人总汇总人:</b>李新生</p><p class="ql-block"> 电 话:13947118588(微信同号)</p><p class="ql-block"> 邮 箱:13947118588@163.com</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型内蒙古《兵团画册》编辑委员会热烈祝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传承兵团精神 守望祖国北疆</b></p><p class="ql-block"><b> 纪念中国人们解放军原北京军区</b></p><p class="ql-block"><b>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55周年二师</b></p><p class="ql-block"><b>(乌拉特前)兵团战士(知青)返乡活动 </b></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20px;">圆满成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