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在2005年的一次,老娘、弟妹聊天场景。</p> <p class="ql-block">2010年~2020年十年间的母子变化。</p> <p>子曰:四十不惑。</p><p> 你在四十岁周岁生日有什么感受吗?我记得2002年12月24日晚上下班,刚我回到家里放下包,电话响了,我拿起电话“喂”了一声。“儿子,今天是你的生日”电话那一头,传出高兴的声音。本来忘记了,才想起今天是我的生日,就脱口而出“老娘,四十年前给您添麻烦了”。电话那头,怎么没有了任何声音,静静的……许久之后传来略带哭泣的声音,“儿子啊,你长大”......这一句简短的话,觉得母亲的伟大与无私,也让我觉得”不惑”的真正含义,懂得感恩,懂得关心……</p><p> 原本有事没事,找点“由头”征求她老人家的成功经验。她老是说不必征求她的意见,其实只是希望她能有参与感和存在感。询问各类人生经验“你觉得这辈子,最成功的事是什么事?”,“六十岁和二十岁想法有什么差异”,“你年轻的时候想成为怎样的人,当时最想干什么?”,“假如重新年轻开始,你会…”</p><p> 无论自己年龄多大,只要有父母健在,就会有觉得自己总个是孩子。关心自己的母亲,这样让我们自己更年轻,让他们健康长寿地幸福生活,也为我们自己建立生活的榜样与信心。</p> <p>“四十不惑”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孔子说,即子曰:“<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b>”</p> <p>百度知识</p><p>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p><p>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p><p>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p><p><br></p><p> 三十而立,是说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p><p> 四十不惑,是三十而立的下一个阶段,四十不惑,是说用自己的原则在经历许多的人和事后,对自己的原则不惑,而不是说对什么都不疑 惑,如果都不疑惑那就成为神人了。</p><p> 五十知天命,也不是所谓的宿命论,而是明白所谓命运,现在的一切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因此就应不怨天、不尤人。</p><p> 六十而耳顺,是说这个时候,能明白是非,好的坏的自己能辨别。</p><p>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到了七十岁时的时候,你在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成熟,做事的时候就基本不会犯错,而不是说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