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幕式的“晚餐”说开去

掬荷听雨

<p class="ql-block">  关于奥运开幕式讨论的热度已经降了下来,开始并未打算参与其中,不过昨天母亲提及了这个话题,索性就写上几句凑凑已经不热的热闹。</p><p class="ql-block"> 这届开幕式我没有完整观看,就看过的若干片段来说,这是一位天马行空的导演,如果单纯从艺术的角度,很钦佩这位导演的想象力。演出进入高潮时晚餐的席面上酒神狄俄尼索斯从天而降,选择呼应《最后的晚餐》并不意外。毕竟在世界艺术史上,这幅作品堪称举足轻重、举世闻名,放在讨论度极高的奥运会上,争议不免随之而来。</p> <p class="ql-block">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谁来做演员。在保守派和宗教人士眼中,此次的参演人员成分太过复杂,严重与基督的戒规相违背,是对教会的粗暴嘲弄。可如果真的全部用宗教人士或者中间人士参演,估计激进人士又会不满,他们会认为自己所代表的人群被排除在外。</p><p class="ql-block"> 据有关报道称,导演托马斯·乔利表示,这个场景的灵感并非来自《最后的晚餐》,而是在描绘奥林匹亚山的神宴。这段话是不是导演本人所说,我没有去考证,不过如果非要说跟《最后的晚餐》没有关系,倒是有点难以服众,毕竟无论从构图还是背景,都可以说跟这幅作品几乎一般无二。我猜导演可能是这么打算的:如果争议不大就说是《最后的晚餐》(起码是默认),如果争议很大就说是奥利匹亚盛宴,毕竟酒神可是十二主神之一。</p><p class="ql-block"> 巴黎奥组委发言人曾在采访时表示,“我认为托马斯·乔利确实尝试庆祝群体包容。如果人们从中感到任何冒犯,我们当然非常抱歉。”在这部分节目中,导演的确是在选择群体性包容,而这种包容,贯穿在开幕式始终,具体体现在哪里,请参看解说员沉默部分。</p> <p class="ql-block">  只要对娱乐圈稍微有点了解的朋友或许都发现了,从东方到西方,这些年存在着大面积审美降级。内娱就不说了,那是资本控制下给咱们看的资本家丑儿子,而在西方则是这种所谓的包容大行其道,有人把这叫做“政治正确”。但凡是有点讨论度的影视作品,里面大多要包括多种族、跨性别者、男同或女同、女权、素食、动物保护,最好再来点残障,力争呈现“多元化”。具体会多元化到什么程度,不妨看几个例子。</p><p class="ql-block"> 首先说美国超模贾里·琼斯,这位大概是目前全美最能体现政治正确的艺人之一:黑人(种族)、身材(够壮够胖,俗称大码)、跨性别者(男变女)、性取向(变性后还喜欢女人,也不知道是图啥),正是这样一位集众多元素于一身的模特,她代言的广告牌矗立在纽约曼哈顿下城的核心街区,当时也引发了不少尖锐的讨论和争议。</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这一位算是个例的话,那么再看看美国小姐选美大赛,作为一项世界知名赛事,这几年选出的是不是美女不好说,甚至选出的都不一定是女性。</p><p class="ql-block"> 在今年阿拉巴马选美现场,23岁的美国女子萨拉·米利肯赢得了冠军,她长成下图这样。评委的评价是:“她很优雅,她很漂亮。”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咬着后槽牙说的这话,但最起码,这位米利肯小姐还是位货真价实的女性。</p><p class="ql-block"> 而2022年新罕布什尔州选出的美国小姐冠军阮·布莱恩,则是一位体重260斤的越南裔彪形大汉。他甚至没有做过变性手术,依旧保持着男性身体构造。只因宣称自己的身份认同是女性,就在叠加了少数族裔、肤色、跨性别者、大码等buff后,在一众真正的美女中脱颖而出。</p> <p class="ql-block">  在这种多元化背景下,体育界也不能独善其身,近年来已经有多场比赛的冠军由跨性别者拿下。虽然不是重量级赛事,但如果任由这个苗头发展,随便哪个男运动员宣传自己是女人,然后打点雌激素,就跑去跟真正的女运动员同台竞技,那以后运动比赛就真没女人什么事了。</p><p class="ql-block"> 这股风潮也在向政界渗透,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去翻一翻部分西方政要的标签。</p> <p class="ql-block">  再重新回到开幕式本身,在历史和时代的双重背景下,在文化、艺术、体育、神话之中,融入现在西方要求的多种群体,不论是不是乔利导演的主动选择,但却是他的唯一选择。至于有人说身披五环旗的女骑手代表地狱死灵、还有人拿出了索多玛城的比喻,这就有些欲加之罪了。</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生长在具有浓郁宗教色彩国家的导演,我个人相信他不会选择在这样的国际盛事中诋毁宗教,因为没有必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