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直以为深圳只是一个小渔村发展而来的年轻城市,没有历史底蕴,没有根脉,就像孙猴子从海边石头缝里赤裸裸蹦出来。然而,这几日我到深圳“八大景之首”的大鹏所城逛了一趟才知道,深圳不但有历史,有根脉,有出处,而且“胎记”保存完好,没有被摩天大楼吞噬,没有被灯红酒绿遮掩,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深圳繁华的现代都市之中。</p><p class="ql-block">大鹏所城,其全名“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可追溯至明洪武二十七年,即公元1394年,为抗击倭寇与海盗而建。当年,广州左卫千户张斌奉命开筑此城,因隔海相望的大鹏山而得名,深圳的发源地亦在此处,因此得别称“鹏城”。</p><p class="ql-block">大鹏所城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东部大鹏镇鹏城村,它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此地曾孕育出二十多位英勇的将军,涌现了赖恩爵、刘起龙、刘黑仔等一批杰出的民族英雄……溯本追源,深圳源自于此,根在此,历史与现代在此完美交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大鹏所城龙年一派新气象</span></p> <p class="ql-block">“三伏金藏暑正隆,火云万里日轮红。”盛夏,在地表温度超过50℃的深圳,我以为人们肯定会蛰伏在空调房里,或躲在阴凉处纳风取凉。可当我在夏风热烈、酷热难耐的中伏,走进青山城郭环绕的大鹏所城时,却惊讶地看见在狭窄曲折、偪仄灼热的青石板小巷里;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灰墙黑瓦老院前,都踊动着头戴遮阳帽,撑着遮阳伞,穿着防晒衣,满头大汗,却兴致勃勃,络绎不绝的游客,和那些身著T恤短裤,脚蹬人字拖,晒得跟非洲人一样乌黑油亮,忙前忙后的原住民……我情不自禁地感叹:深圳人对高温的承受力超乎我的想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火辣三伏天也阻止不了游客的脚步</span></p> <p class="ql-block">在繁华喧嚣的都市呆腻了,我渴望寻找一处依山傍海的宁静角落,让时光倒流,感受历史的韵味。而大鹏所城正是能慰藉我心灵的归宿。它地处大鹏半岛,三面环海,东临大亚湾,与惠州接壤,西抱大鹏湾,遥望香港新界,陆域面积294.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3.22公里,森林覆盖率76%,拥有独特的山海风光。它城堞高耸,极目远眺,可领略山海间的壮丽磅礴景色。</p><p class="ql-block">我憧憬漫步在所城古老的布满苔藓的青石板街道上,两侧是清一色的两层砖木结构老房子,尽管被岁月侵蚀的墙面斑驳陆离,曾经五彩缤纷的窗格门楣黯然褪色,却依然能看出雕工精致的高超工艺;块块古老厚重的青砖黑瓦依旧透出古朴韵味。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庄重肃穆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这里没有被现代文明“污染”,四通八达的古巷里保留着众多的古民居、寺庙、将军府第,它们呈现出明清建筑的独特风格。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故事,透露出祖先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不禁赞叹中华古建筑艺术的精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孩子聚精会神地望着府第古老牌匾</span></p> <p class="ql-block">登上巍峨的城楼,古城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明清建筑群一览无余。这座被誉为“将军村”的古城内,许多将军府第保存完好。明代有武略将军刘钟、徐勋府第;清代有“赖恩爵振威将军第”、“刘起龙将军第”、近代有抗日英雄刘黑仔、戴基故居。还有左堂署遗址、大鹏粮仓、侯王庙、天后宫、赵公祠、参将署等一大批古迹,灿若繁星、𦒉𦒉生辉。 每一座古老建筑都灵魂不泯,都在时间的长河里低语,讲述着过往的辉煌。</p><p class="ql-block">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赖家三代五将的故事。从清朝嘉庆到道光年间,赖家三代出了五位将军,大鹏人把赖氏家族同大名鼎鼎的扬家将相提并论,称“大宋杨家将,大清赖家军”。鸦片战争中,赖恩爵作为林则徐的副将,成功指挥了“九龙海战”,大败英军。为大鹏所城的历史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在所城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军事防御的严谨布局,还能够领略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韵味。我放慢了脚步,细细品味这些古建筑背后的文化深度与人文温度,或许在某个转角,就能与那段尘封的历史不期而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妻戏呼:“相公,喝杯凉茶呼?”</span></p> <p class="ql-block">从明代建所城至今的六百多年,大鹏所城经历了朝代的兴衰,战争的胜败,从辉煌到没落,从屯兵的御所逐步裁撤,变成一个破败的居住区,直到当下渐渐的成为人文历史旅游胜地。这段残留至今的历史遗迹,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特征,见证了历史的变迁。</p><p class="ql-block">在我国18000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上,像大鹏所城这样的海防堡垒有很多,用以抵防倭夷入侵。有诗曰:“故垒东边古炮台,鹏城锁钥一江开。俯瞰商旅锦帆去,雄视蛮夷铁甲来。”其实,我们这个民族数千年来受儒家中庸思想危害不浅,在守疆保土时总是采取消极防守策略,缺乏先发制敌,直捣黄龙的勇气,忘了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从南方漫长海岸线上的一个个古炮台,到北方绵延万里的古长城,概莫如是。</p><p class="ql-block">我国唐代佛教史上有过寒山与拾得两位在佛学、文学上造诣都很深的大师,他俩有段精彩的对话很是耐人寻味。一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p><p class="ql-block">可见,历史上儒、佛、道三家都唆使民众忍让守规,绳趋尺步,循规蹈矩,息事宁人,甚至苟且偷安。这种中庸懦弱的思想迎合了统治阶级维护权力的意愿,却误国误民,遗患千年,使众生丢失了“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不惧风险精神!</p><p class="ql-block">如果当年明清王朝乘强盛之机,渡东海,灭倭寇,平夷巢,还会有后来的“九一八事变”吗?二战结束时,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夲是可以驻兵日夲的,当年若这么做了,日夲还敢像现在这样狂妄自大、野心勃勃吗?可惜当年老蒋把已登上舰船,准备进驻日本的军队,半道又调回到东北打内战去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古城上的红衣大炮虎视海疆</span></p> <p class="ql-block">站在所城古炮楼上,我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既为先辈抗倭守疆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又对当年明清王朝对倭寇海盗作战的不彻底性感到遗憾。今天的中国觉醒了,“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7月25日,历史性的首次!中国战略轰炸机,在阿拉斯加空域自由巡航!“六爷”首次出现在美国周边,这让我这个老军迷大呼过瘾!——冠可往,我亦可往,攻守早就该易形!</p><p class="ql-block">大鹏所城不单单是深圳的后花园,更是一面了解历史的镜子,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英国殖民者的见证者,此地吹响了反帝反侵略的号角,揭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它历经两次鸦片战争的战火洗礼,始终屹立不倒。今日战火已逝,百姓生活回归安居乐业。改革开放后,深圳飞速发展,人们重新认识到大鹏所城的重要性,它虽饱经沧桑,但仍旧傲然挺立,俯瞰着浩瀚的大海,像一名威武雄壮的战士守护着祖国的南大门!</p> 感谢您的阅读与点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4.7.29写于惠州</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