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马保信

马保信

<p class="ql-block">  我的妈妈,1937 年 4 月 16 日,出生于绥德县辛店乡王家山村。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时代,而妈妈的生命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p><p class="ql-block"> 妈妈从小便是在父母的浓浓宠爱中成长,这份宠爱赋予了她自信与乐观的性格。我妈妈六岁时,便能以画笔描绘出各种精美的花、鱼、鸟、草,八岁时,剪窗花、做针线、干家务等活计便已样样精通。村中的人们对妈妈的巧手称赞有加,皆夸她是难得的奇才。确实,妈妈心灵手巧,十岁时,村里但凡有人需要剪纸绘画,都会来找妈妈帮忙,而妈妈从不推辞。她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用那双灵巧的手为大家创造出美丽的作品。她的热心与善良,让她深受男女老幼的喜爱和尊敬。</p><p class="ql-block"> 后来,妈妈嫁到了邓家楼村,开始了新的人生篇章。在这个新的家庭里,我的妈妈展现出了无比的孝顺和贤惠。她对公婆尊敬有加,关怀备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顾他们的生活。爸爸家中姊妹众多,有八个,家务繁重琐碎,然而妈妈从不抱怨,也从不与他人计较谁干得多谁干得少,更不会因为卖苦力而觉得吃亏。她总是默默地承担起那些最繁重的工作,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为家庭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妈妈和爸爸齐心协力,勤俭持家,尽管日子过得艰辛,但家中始终充满着爱与温暖,洋溢着幸福的味道。一大家子的和睦相处,离不开妈妈的通情达理和从容厚道,她就像家庭中的润滑剂,化解了许多可能产生的矛盾和纷争。</p><p class="ql-block"> 妈妈的心地极其善良,对他人的不幸遭遇充满了同情。每当有乞丐站在门口讨饭时,妈妈总是热情地邀请他们进来坐下,并且毫不犹豫地拿出家里仅有的好东西给予他们。孩子们曾不解地问妈妈:“咱们自己都快揭不开锅了,为什么还要对这些陌生人这么好?”妈妈总是温柔而坚定地回答:“他们太可怜了,咱们再困难也总比他们强一些。”妈妈用她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懂得了善良的价值和意义。</p><p class="ql-block"> 妈妈比舅舅年长十三岁,舅舅的出生让妈妈满心欢喜。她常常回娘家,只为陪伴舅舅玩耍,给他带来无尽的欢乐。妈妈用高粱杆节节扎起,再用纸糊成字明钟,摆在窑后土台上,那看似简陋的自制玩具,却饱含着妈妈对舅舅深深的爱。舅舅每晚临睡前,总是盯着这独特的自鸣钟,兴奋得难以入眠。</p><p class="ql-block"> 妈妈对外婆外爷的孝顺更是让人感动。外婆后来身体时常抱恙,妈妈不是亲自到外婆家悉心伺候,就是把外婆接到自己家中,全心全意地照顾,直到外婆病情好转,再送回娘家。妈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孝道的真谛。她一手操持着两个家,外婆外爷年事已高,舅舅又尚且年幼,她和爸爸不辞辛劳,为了两家的生计奔波忙碌。特别是舅舅在西藏当兵的那些日子里,妈妈几乎常住外婆家,陪伴在外婆外爷身边,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和生活上的照料。她经常写信给舅舅,宽慰他:“不要牵挂家里,父母都好着哩。”在外婆外爷离世之后,妈妈也多次用这样的话语安慰舅舅,让他在远方能够安心服役。</p><p class="ql-block"> 妈妈从未亏欠过外婆外爷,她精心伺候,细心照顾,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外爷曾郑重地叮嘱舅舅:“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她是你的亲姐姐。”外婆也再三嘱咐:“和你姐姐相依为命,是我和你爸最大的心愿。”妈妈为了娘家,为了我们这个家,奉献了自己的全部。</p><p class="ql-block"> 妈妈为了将我们拉扯成人,可谓是历经了千辛万苦。她含辛茹苦,即使身患疾病,也要忍饥挨饿,只为把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我们身上。她从未享受过一天的清闲和舒适,从未向我们索取过任何回报。作为子女,每当回想起妈妈的付出,我们满心都是愧疚。</p><p class="ql-block"> 妈妈的一生,是一部充满爱与奉献的壮丽篇章。她的善良如同春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她的勤劳如同不息的溪流,为家庭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她的坚韧如同屹立不倒的山峰,无论面对怎样的风雨和挫折,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责任和信念。</p><p class="ql-block"> 妈妈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的音容笑貌、言传身教,永远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每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总会想起妈妈那坚定的眼神和鼓励的话语;每当我们想要放弃和退缩时,总会想起妈妈那辛勤劳作的身影和不屈不挠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妈妈,您是我们永远的骄傲,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永恒的灯塔。我们会永远铭记您的付出和爱,传承您的美德和品质,努力让您的精神在我们的生命中延续下去,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我们相信,您在天堂也会为我们感到欣慰和自豪。妈妈,我们永远爱您!</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