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澳新军团日活动~观察新西兰【8】

雨田争鸣

<p class="ql-block">受英国控制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组成的军团简称澳新军团,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4月25日,澳新军团首次登陆土耳其爱琴海加利波利半岛,因指挥错误战役惨败。资料记载,50万人的澳新军团,有10万人战死,伤25万人。为纪念这一天,每年4月25日,成为澳新两国重要的国家纪念日即“澳新军团日”。</p> <p class="ql-block">奥克兰西区翰德森(Henderson )车站对面墙上,有幅一次世界大战澳新军团士兵上前线的图。查了墙上英文RSA缩写,全文是:Returned Services Association,是退伍老兵协会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RSA成立于1916年,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返回的澳新军团成员组成。目前,它不仅仅为退伍军人及家属服务,也服务社会退休人员。RSA在新西兰<span style="font-size:18px;">社会地位很高。它</span>提出的宗旨是:“记住和关怀所有为新西兰服务而受到影响的人”。</p> <p class="ql-block">在奥克兰北岸德文波特镇的街边,一扇红门上也有RSA的缩写。</p> <p class="ql-block">好奇心驱使走进门,楼梯两侧挂着军人老照片,上有老兵姓名、年龄、军衔、阵亡地点等信息。</p> <p class="ql-block">德文波特是奥克兰最早的居住区,加入澳新兵团的老兵自然不少,墙上的遗照固然就很多。</p> <p class="ql-block">两块没相片的牌匾挂在一间大房间外,记载了3名近十年过世的军人。房间正中间有军旗,几个老年妇女在学跳舞。</p> <p class="ql-block">德文波特镇RSA红门对面,街旁立着一尊士兵纪念碑,碑上刻有一战中阵亡的德文波特军人。在新西兰,凡有军人雕塑,附近定会有RSA。</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的RSA组织到处都有,城市较大社区、远离城市的乡镇,RAS无处不在。图为在南岛基督城至特卡波湖途中小镇上拍的RSA。</p> <p class="ql-block">从到处竖立士兵雕塑看,社会对离世、在世老兵的尊敬程度可见一斑。图为南岛皇后镇格林诺奇小镇的雕塑,碑上的逝者,都是格林诺奇人。</p> <p class="ql-block">南岛皇后镇皇后花园一战纪念门,碑上刻着的逝者,都是皇后镇的居民。</p> <p class="ql-block">在奥克兰Torbay(托尔贝)海滩边,树立的纪念碑下的碑文内容是“以免我们忘记”。</p> <p class="ql-block">托尔贝海滩街道中间,RSA人员在布置纪念“澳新军团日”活动场地,此时离活动日还有十天。</p> <p class="ql-block">RSA无疑是新西兰澳新军团日纪念活动的参与者或组织者。图为待组装的十字架和红色绢花。</p> <p class="ql-block">奥克兰著名的使命湾海滩通向居民区的街道上,悬挂着“以免我们忘记”的横幅,两侧电杆上也挂上了带有红圈标记、黑灰色的宣传旗。</p> <p class="ql-block">南岛白石城奥马鲁的纪念碑庄严肃穆。每年4月25日黎明,这里会和全国一样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黎明时分象征着 1915年的这天澳新兵团的首次登陆。</p> <p class="ql-block">铜制雕像栩栩如生,温馨而庄重。澳新军团日是公共假日,大部分商店都关门歇业。</p> <p class="ql-block">每年这一天,除在家度假外,很多新西兰人会自发参加澳新军团日的纪念活动。首都惠灵顿及奥克兰战争纪念馆,都会在凌晨举办国家层面的纪念活动。</p> <p class="ql-block">图为坐落在奥克兰中央公园内博物馆门前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新西兰每个城镇都会以自己的方式纪念澳新军团日,包括拂晓仪式、参观战争期间遗留的文物资料,聆听战争历史讲座等活动。图为南岛丹尼丁市著名陡坡街区的纪念拱门。</p> <p class="ql-block">图为奥克兰西区翰德森附近社区的RSA ,门前树上系着澳新军团日纪念活动特有的红色花朵标志。</p> <p class="ql-block">小小石碑前插了很多十字架,每个十字架悬挂着一朵红花。这些布置说明这里会在澳新军团日那天,会举办庄严而反思的纪念活动。</p> <p class="ql-block">奥克兰中央公园,巨大的绿芸芸操场风景如画。奥克兰博物馆坐落在东面高坡上。一片树林下也有阵亡老兵的墓碑。</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门前高大的战争纪念碑面向市中心。草坪上已插上了矩形白色十字架,俨然为举办澳新军团日纪念活动做好了准备。</p> <p class="ql-block">每个十字架上有已故阵亡将士的名字,红色的虞美人花朵插在十字架下面。有人把小红花当成罂粟花,其实这是误解。在十字架下插上小红花的起源,是首一战广为流传的诗歌,名字叫《在法兰德斯战场》。加拿大军医约翰麦克雷中校,战场上目睹22岁战友牺牲,心生悲恸写下了这首诗:在法兰德斯战场,</p><p class="ql-block">虞美人迎风开放,</p><p class="ql-block">开放在十字架之间,</p><p class="ql-block">一排排一行行标示我们断魂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是2023年12月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战争纪念馆内拍的虞美人,那时正直春季,花茎上带有白色的小绒刺,而罂粟花茎上是没有绒刺的。</p> <p class="ql-block">4月的奥克兰恰逢秋季,没有鲜活的虞美人。新西兰各地的RSA通常会在纪念日的前一周,向市民出售这种红色的绢花,算是贴补RSA活动的经费。</p> <p class="ql-block">十字架矩阵最前面的说明牌上的内容有很多信息。比如,今年是首次纪念包括二战以来新西兰在历次战争中阵亡将士。</p> <p class="ql-block">通过翻译软件知道了:白色的“新西兰士兵—上帝知道的”十字架,代表着成千上万没有坟墓的人。</p> <p class="ql-block">战争纪念馆再现了新西兰军人参加的所有战争的残酷和悲壮,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战争,阵亡者是军人,悲痛者是亲人,这里能感受到呼唤和平,远离战争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岛国新西兰本土没发生过和他国之间的战争,但新西兰军人无奈代替英国或跟随美国参加过南非战争,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及越南战争等多场战争。图为战争纪念馆内存档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将士的名册。</p> <p class="ql-block">阵亡将士有男有女,有英籍新西兰人也有本土毛利人,也有从太平洋岛国移民来的“岛民”。</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没有人工讲解,但提供了一些战争影视资料。</p> <p class="ql-block">观众还可用耳麦了解战争历史中的人和事。</p> <p class="ql-block">图为1943年在马来西亚缴获的日军武器,新西兰记录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p> <p class="ql-block">图为展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的图片。二战后,澳新军团开始跟随美国步调,参加过越南、朝鲜和阿富汗战争。</p> <p class="ql-block">在奥克兰北岸德文波特北头山下的海军博物馆,也有新西兰海军参加过的战争展览。</p> <p class="ql-block">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西兰军人返回奥克兰时,大街上欢迎场面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2024面4月25日早上8点,再一次来到奥克兰中央公园,跟着布满秋霜草地上的足印急步走向战争纪念碑,想观看由官方组织的澳新军团日纪念活动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白色十字架已经用栏杆围住,人们默默地敬勉祭拜。</p> <p class="ql-block">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官方的纪念活动已经结束。纪念碑中部平台上摆满了与会人士敬献的小红花。纪念仪式上除了澳新的国旗,也会插上当年对手土耳其的国旗,体现平等与和解。</p> <p class="ql-block">阵亡将士的亲属用不同方式表达追忆和哀思。</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下方的台阶上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环,有的花环里还有逝者家人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抓拍了一张爷孙俩碑前的合影,胸前挂着勋章的爷爷笑看刚入伍的孙子,军人的职责在传承。</p> <p class="ql-block">很多胸挂勋章的老兵陆续从博物馆走出。</p> <p class="ql-block">这位老兵在家人的陪伴下坐在石凳上休息,欣然答应给他拍照。</p> <p class="ql-block">还有的老兵穿上戎装参加活动,闲暇时也会低头刷手机。</p> <p class="ql-block">看着大草坪上身着海军制服军人准备乘车离开的背影,为没能观看到官方举办的节日纪念活动有点小遗憾。</p> <p class="ql-block">打算离开中央公园,又不甘心地回头望,大草坪中央的树林下有聚集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去看,是附近的RSA在树林下的墓碑旁,正在组织小型的澳新军团日纪念活动。真是赶早不如赶巧。</p> <p class="ql-block">墓碑不高,两侧约有三四十人站立着,主持者是一位脱帽的军官。</p> <p class="ql-block">一队军人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了过来,里面还有一名女兵。</p> <p class="ql-block">跟随队伍的是名身着英式方格红裙的老兵,一名英式军队中才有的风笛手。英国军队里的风笛手是辅助兵种,属英式军事文化传统,类似于我国陆军的司号员。</p> <p class="ql-block">部队冲锋时,风笛手会用行动和笛声鼓舞士气,是最危险的兵种。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共有2500名风笛手,其中500多人阵亡。</p> <p class="ql-block">现役军人在墓碑前列队后,纪念活动开始。</p> <p class="ql-block">先是一名年青女子朗诵致词。</p> <p class="ql-block">之后是集体默哀。年过花甲,白发苍苍,精神奕奕,佩戴勋章,头顶军帽,身着简装的老兵,个个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参加人员除退伍老兵、现役军人外,还有战争中捐躯的亲人,也有附近的居民和游客。一名年轻军官怀抱幼童,领着妻子也站在人群中。</p> <p class="ql-block">小号手、风笛手站在离人群略远的山坡上,低头肃立。</p> <p class="ql-block">风笛手开始吹奏,现场上空仿佛刮起英格兰的风。</p> <p class="ql-block">随着悠扬凄凉的风笛乐调,那位年轻军官作为已故军人家属的代表,向墓碑敬献插着红花的花圈。</p> <p class="ql-block">大家的目光随着移动的花圈,表情凝重。</p> <p class="ql-block">左胸上佩戴勋章和红花的是退役或现役军人,若勋章或红花佩戴在右胸上则是已故军人的亲属。</p> <p class="ql-block">胸前挂满了勋章的指挥官开始宣读嘉奖令。</p> <p class="ql-block">收到奖章的是队列里面的士兵,这是荣誉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指挥官拿起了军杖,欣慰地看着授勋的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当年迈的小号手吹起军号时,澳新军团日纪念活动仪式宣告结束。悠悠号声传遍四方,像是传告天上的亡灵,“以免我们忘记”!</p> <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后,人们自发地围拢在墓碑旁,有的鞠躬献花,有的聆听老兵们讲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学习和继承以“勇气、同志情谊和同情心”等品质为特征的澳新军团精神,已成了新西兰人的文化传统。这一天,在首都惠灵顿各国驻新西兰使领馆也会有代表出席纪念活动。</p> <p class="ql-block">这样一个纪念日,就是让人们记住那些曾经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安宁生活的人,让人们知道战争残酷性。要维护和平,不要战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