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为“承天门”,寓意为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改为现名“天安门”。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此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之后天安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并被设计入国徽。1961年,天安门被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一行四人于2024年7月14日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心中万分喜悦。</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中轴线和长安街的交汇点。天安门由蒯祥设计,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并开始建造,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其名为承天门。后天安门经过多次大小修建,形成现之形制。天安门通高为34.7米,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天安门的主体建筑是城楼。城楼分上下两层,下层是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建高大的朱红色城台,下大上小,呈梯形状。上层是城楼大殿,从城台顶到大殿屋顶高约21.7米。属于典型的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天安门城台由两部分组成。城台下部台基是坚固厚重的汉白玉石须弥座,高出地面1.59米。汉白玉石须弥座台基之上,是由每块24公斤重的巨大城砖加上白灰膏、江米汁灌浆垒砌而成的朱红色实体城台,高约11.41米。天安门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天安门前的华表,也被称为“望柱”,是一对高9.57米、直径0.98米、重20多吨的汉白玉柱子,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这些华表端庄秀丽、庄严肃穆,柱身雕刻有云龙图案,上方横插云板,云板上方为承露盘,承露盘上蹲立着名为“犼”的石质神兽。华表的建造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精美工艺和对龙文化的崇尚。</p> <p class="ql-block">华表的设计和位置不仅是为了美化天安门前的景观,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和象征意义。天安门前的一对石犼面向南方,名为“望君归”,寓意盼望皇帝外出游玩不要久久不归,应快回宫料理国事;而天安门后的华表上的一对石犼面向北方,名为“望君出”,希望皇帝不要一直待在宫内享乐,应常到宫外了解百姓疾苦。这种设计反映了古人希望通过皇帝的行为来体现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华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物,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传承的象征。它们与天安门前的石狮以及两侧的金水桥一起,烘托出皇城的威严气势,与故宫建筑群浑然一体,既展现了艺术上的和谐,又体现了历史的庄重和威严。华表的建造和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标志。</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而且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建筑之一。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向北眺望,首都北京的夜景美不胜收,这种视觉上的震撼让人心潮澎湃。天安门作为祖国的象征,其美丽与庄严让人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变迁,那种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参观天安门城楼的体验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站在天安门广场上,仰望着那雄伟的建筑,心中感慨万千,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天安门前的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国徽庄严雄伟,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强大。</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还是历史的见证,承载了无数的沧桑与记忆。在这里,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看到祖国强大的一面,让人心潮澎湃。参观天安门城楼,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旅行,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历史的回顾,让人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使命感。参观天安门城楼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中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这样的体验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p> <p class="ql-block">光荣啊少先队员!</p> <p class="ql-block">欢迎师友指导!</p><p class="ql-block">祝大家好运连连!开心幸福!</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