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夕习俗谈</p><p class="ql-block">文/田家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农历七月七日,谓之“七夕",民间传说是天上织女牛郎一年一度会面的日子。又传说这天天下的喜鹊都飞上天去天河搭鹊桥让织女牛郎跨“桥"会面。</p><p class="ql-block"> 最早关于七夕佳节的记载,出现在纪元六世纪时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里。该记里一共记载了民间三十六条民俗活动。在谈到七月七日时说:“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諴。陈瓜果于庭院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有符应。"</p><p class="ql-block"> 无论城镇乡村,七夕夜有陈瓜果祭拜牛女双星的习俗。少女、少妇们几个人一伙约好了在谁家主办,大家分摊采购祭品,于主办家庭院摆好贡品,大家轮流在桌前对天上双星焚香叩拜,并且默念自己期盼的心事一一少女不外乎希望自己长得漂亮或嫁一个如意郎君,少妇则希望自己婚姻幸福、家庭和睦,早生贵子。</p><p class="ql-block"> 七夕这天还有乞巧的游戏。所谓乞巧即七夕时让妇女把买回家的彩线,用特制的“乞巧针"来回穿过它的针孔。穿得快的人就表示乞得巧了。针是妇女缝纫时的必备工具,在七夕这天穿针乞巧,自然和织女有着密切关系。这个习俗由来已久,元人陶宗仪在《元氏掖庭记》里,就说七夕时宫女们登上高台,各用五彩丝线穿“九尾针",比赛看谁先穿完九个针孔。先穿过的人便是“得巧",迟的人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把事先讲好的赌注,赠给最快的得巧者。</p><p class="ql-block"> 明清以后,更流行“丢巧针"的游戏。方法是在七夕这天上午,拿一碗水曝晒日中,顷刻之间,水面便产生一层薄膜,此时把平日缝衣或绣花的针投入碗中,针便会浮在水面上。丢针的妇女便全神贯注地看水底的针影,如果成云物花朵鸟兽之影,或细直如针形者,便是“乞得巧"了。如果水底针影粗如槌,或弯曲不成形者,就表示丢针的妇女是个“拙妇"。</p><p class="ql-block"> 总之,七夕的种种习俗,大多属于妇女的活动。她们不外乎祈求自己美貌,能有一双巧手,获得如意郎君或早生贵子。然而这些都是期望而已,难道这天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时真的会给你带来如此希望么?!</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