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朋友,你到过蓬莱阁吗?您见过云雾缭绕,仙气飘飘的海市蜃楼吗?</p> <p class="ql-block">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偎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风景却别致。特别是城北丹崖山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飞的蓬莱阁,更有气势……还记得杨朔的《海市》吗?</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就十分向往蓬莱阁,认为那里可看到内陆看不到的海上仙境。读过杨朔的《海市》,及听了该文的配乐散文之后,文学的魅力让人更增添了对蓬莱阁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在旅游是奢侈的年代,对遥远的蓬莱仙境,只能望尘莫及。之后,也渐渐忘了这个遥远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今天,随风沙行山东之行游览了蓬莱阁,顺遂了这个封存心中多年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七日下午,抵达烟台蓬莱区,去宾馆的途中,看到这里城市建设充斥着中西合璧多元文化风格。对面的几座建筑,中间的是伊斯兰风格穹顶,两旁是西腊和罗马风格。</p> <p class="ql-block">雕塑广场又称八仙过海渡口,传说是八仙聚居之地。雕塑栩栩如生,生动刻画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传奇。导游让我们对号入座猜测八位神仙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雕塑广场后面是广阔的海滨,也是游客喜欢聚集玩耍、拍照留念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所看到远处海上的亭台楼阁是三仙山景区。是以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背景,通过人造景观展现了神话中的仙境。</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离渡口不远的三仙山大酒店,是一座中式古典宫廷式的五星级酒店,以古建筑、古装修、古装饰为主要风格,外观气势磅礴,内部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建筑外形是根据蓬莱仙境中的三仙山打造。所谓三仙山,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蓬莱、方丈、瀛洲,被视为海上漂浮的仙境,是神仙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酒店内是经典繁复的中式装修风格,都是围绕蓬莱仙境做文章。大厅内一个巨大的根雕"八仙过海"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是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房间内装修以故宫坤宁宫为原型,房内家具全部采用珍贵的红木制作,并配以绚丽夺目的扬州漆器和景德镇仿古瓷器。</p> <p class="ql-block">散步时谈到,三仙山不仅是神话,而且在现实中得到了体现。感谢孙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亲身感受神话传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翌日上午八时,全队进入蓬莱阁景区,换了一个当地的美女讲解员,知识丰富,语言流畅。</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像一座水城在丹崖上,往前走有一条护城河,上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座东西走向的五孔石拱桥,称之为登瀛桥,是</span>1995年修建。之前,这里是一座民国时期修建的木桥,叫天桥。</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天桥改为登瀛桥的过程中,还蕴含着一些趣事。这“登瀛”二字隐喻人间登州与仙境瀛洲只有一水之隔。如把“登瀛”二字作动宾结构,即借助此桥,登上瀛洲仙岛。另外,二字与蓬莱诸多的“仙”字避开,不落窠臼俗意。</p> <p class="ql-block">过桥往右,即可进入核心景区丹崖仙境。匾额"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阁时题写。</p> <p class="ql-block">过了蓬莱仙境坊,标志着我们已经踏入了“人间仙境”。随之,参观了弥陀寺,感受古建筑的宁静与庄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来到了龙王宫,这里供奉着海龙王,是祈求航海安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殿内除了供奉着东海龙王敖广的金身坐像,两侧有8名站官。包括巡海夜叉、千里眼、电母、雷公等等。象征着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后殿为龙王的寝宫,内塑龙王及左右嫔妃的金身坐像,东西两侧各有4名侍女。</p> <p class="ql-block">龙王宫不仅是蓬莱阁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游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神话故事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来到天后宫,位于蓬莱阁的“丹崖仙境”牌楼后正中,梁上牌额写了天后宫三个字,门额写了慈阴海宇。</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正殿供奉着妈祖,是海上保护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妈祖卧室的床头有一位丫鬟执扇站立,墙上一个巨大的"寿"字,旁一幅对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刘禹锡诗中句。</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前有一个戏楼,上一副长联“乐奏钧天潮汐声中喧岛屿,宫开碣石笙歌队里彻蓬瀛”,是对戏楼的真实写照。传统上,这戏台是庙会演戏的地方,戏台面对天后宫是要演戏给妈祖看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戏台前的坪内,有两块巨石,导游说摸一摸可以沾仙气,身心健康快乐。于是,很多人都尝试摸一摸。</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院内有棵老槐树,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相传,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和吕洞宾在此下棋,怎料烈日当空。为了遮阴,铁拐李从宝葫芦里取出一粒树种,撒在地下,霎时间就长出了这颗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由于是仙人种的仙树,所以长盛不衰。</p> <p class="ql-block">院内有几面墙壁嵌了名人题刻。如图,是爱国将领冯玉祥所题“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既是对戚继光的尊崇,也是对后世的激励。</p> <p class="ql-block">有面墙壁嵌入一个奇怪的草书,不解释认不出来。原来这是陈抟写的一个"寿"字,会认草书的可看出,这个寿字包含了寿、富、佛、林四字。含义可能是,长寿与大自然、富有及慈悲有关。</p> <p class="ql-block">北墙外壁嵌有"海不扬波"是山东巡抚托浑布所写。据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托浑布来到蓬莱督办海防。当他登阁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挥笔写下了“海不扬波”四个字,表达了他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境。然而,历史却与他开了一个玩笑。在甲午战争中,日舰一发炮弹击中了“不”字,使得“海不扬波”变成了“海扬波”。最终,“不”字被修补,图中能看出痕迹。</p> <p class="ql-block">但“海不扬波”四个大字依然成为了蓬莱阁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记录了清朝时期中国面临的外部威胁和内部挑战。<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蓬莱阁至少有三个地方写了"海不扬波",是希望和平之意。</span></p> <p class="ql-block">随之,来到了主体建筑蓬莱阁,雄居丹崖之顶,两侧有观澜亭、宾日楼、避风亭、卧碑亭、姜公祠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门额牌匾"蓬莱阁"是清朝书法家铁保手书。三个大字雄浑有力,风格苍郁饱满,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成为了蓬莱阁的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两旁柱上对联"常称香港通海客,且指蓬莱会神仙"有趣。另外,阁内悬挂了浴日沐月、登阁成仙等横匾,还有诸多石碑,记述历朝历代重修重建阁之事。</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主阁是一座两层的木结构楼阁,位于丹崖山上,是蓬莱阁建筑群的核心部分。它始建于1061年北宋,至今已近千年,仍保持北宋原貌,没有经过重建。</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因其“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而闻名,被誉为“人间仙境”。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p> <p class="ql-block">登上二楼,已是丹崖山极北,下面就是茫茫大海。一条青石道悬崖而建,沿道一排灰墙古屋,列于蓬莱阁两边,面向大海,依次为澄碧轩、避风亭、卧碑亭、苏公祠等等。</p> <p class="ql-block">楼上崖边有高过胸部的青砖墙护围,在此留影难选角度,何况游客太多。</p> <p class="ql-block">从围墙阙口望远,苍穹浩海,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此刻: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p> <p class="ql-block">登上高阁,确有超凡脱俗,飘然若仙之感。阁上有一幅楹联:九千仞天,登梯得路;三万里海,破浪乘风。道尽了高阁之气势。</p> <p class="ql-block">避风亭是一座非常奇特的建筑物,它坐南朝北,面对苍茫大海,立于陡峭的悬崖绝壁之上,三面没有窗户,而面对大海的北面门窗却全敞着。但是不管外面刮什么风,风力有多大,在亭内只闻“风声满楼”,却丝毫感觉不到有风。</p> <p class="ql-block">亭内有历代名人诗词题诗。明登莱巡抚袁可立撰写的《观海市诗》石刻,是记录海市的重要文献,为海天增色。</p> <p class="ql-block">苏公祠是为了纪念北宋苏东坡而建。苏曾被调任登州太守,仅在任五日,便又召回京城。在任期间,他向朝廷上书建议加强登州海防建设,并建议撤销食盐入关专用,减轻百姓负担。至明代,百姓念其功德集资修建了苏公祠。</p> <p class="ql-block">在即将离开登州之际,苏轼终是有幸在蓬莱阁上看到了令人神往的海市蜃楼奇观,欣喜之余,他便写下了著名的《海市诗》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p> <p class="ql-block">海市究竟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杨朔《海市》中的描述吧!听见有人喊:出海市了。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都藏到哪儿去了,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满山都是古松古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带渔村……</p> <p class="ql-block">山峦时时变化着,一会山头上幻出一座宝塔,一会山洼里又现出一座城市,市上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像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慢慢消下去,越来越淡,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岛屿又在海上重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随后,从丹崖顶端下来,游览了丹崖西边海天一色等景点。可以看到左边山崖一个亭子,是正打造的新景点。</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所在的丹崖山西侧,突入海中的岬角,便是田横山。关于田横山的来由,有一段悲壮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202年,齐王田横为了逃避汉将韩信的追杀,带领五百壮士东赴胶东,并在田横山筑寨为营。后来,田横不愿臣服于刘邦,选择自刎身亡。他的五百壮士在得知田横的死讯后,高唱葬歌,随后跳海相继自尽,以示忠心。</p> <p class="ql-block">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田横及其壮士们的忠诚和气节,也成为了田横山得名的由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群忠肝义胆之士,将此山命名为“田横山”,并修建了栈道和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田横山不仅因其历史故事而闻名,还因为它是黄海和渤海的天然分界线而备受关注。田横山与旅顺老铁山之间的连线构成了渤海与黄海的天然分界线,成为了一道独特的地理景观。</p> <p class="ql-block">城墙右下临海的坪里有一块石碑写了四个草字"水天一色",没有题款,不知何人何时所写。</p> <p class="ql-block">青砖围杆太高,看不到海景,于是开心爬到宽厚的围墙上和一位仙女摆弄玩起了穿越。不知仙女何方神圣?</p> <p class="ql-block">凭栏处,可见上下天光,海天一色。海边有一个石头栈桥伸到了海中,而海上有几艏汽艇在驰骋……</p> <p class="ql-block">海边错落的礁石上是拍照的好地方,风景如画,如同仙境。</p> <p class="ql-block">三仙山上踏浪来,不知仙姑欲何往?</p> <p class="ql-block">返回蓬莱阁东边,这里有一个观澜亭,是观海揽景之佳地,于此凭栏观海,蓬莱胜景一望无际,水城全貌和海滨一线景致尽收眼下。</p> <p class="ql-block">从东端观澜亭下蓬莱阁主楼,居高临下可拍到蓬莱水城一域,但看不到海上的三仙山景区。</p> <p class="ql-block">蓬莱水城又称“备倭城”,原是北宋防御契丹入侵的刀鱼寨旧址。</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九年(1376年)为防倭寇改建水城,停泊船舰,操练水师。抗倭名将戚继光曾镇守于此。</p> <p class="ql-block">水城内外建有码头、水师营地、炮台、水闸、护城河等军事设施,形成了严密的海上防御体系。欧想指挥晓红开炮击沉海上日舰,但晓红却掏出了相机……令人吃惊顿足</p> <p class="ql-block">过水城,从三清宫下,忽听得下面管弦乐奏,仙乐平升。</p> <p class="ql-block">啊,原来我们来到了人间仙境。只见那片林子里仙女如云,正在与游客打招呼。欧说,我们赶紧去沾点仙气吧。</p> <p class="ql-block">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p> <p class="ql-block">日暖风轻,燕剪花飞舞;琼宫卧客,纷纷下俗尘。</p> <p class="ql-block">蓬莱幻境声名远,水色山光映碧天。海市蜃楼留魅影,沸扬今古是八仙。正和仙女们打得火热,八仙过来凑热闹。</p> <p class="ql-block">出人间仙境之时,导游说,大家即从仙境出,要通天达地,豁然开朗,忘掉一切忧愁烦恼,要<span style="font-size:18px;">仰天大笑走出去……于是大家不需酝酿,一个个笑逐颜开。</span></p> <p class="ql-block">哈哈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p> <p class="ql-block">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p> <p class="ql-block">从蓬莱阁出来,我们没有看到海市蜃楼、人间仙境的奇观。只碰到了现代仙女和八仙人物。正所谓,欲从海上觅仙迹,令人可望不可攀。</p> <p class="ql-block">引用杨朔的《海市》作为美篇结束语吧!朋友,如果你到我的故乡蓬莱去看海市蜃楼,时令不巧,看不见也不必失望,我倒劝你去看看这真实的海市,比起那缥缈的幻景还要新奇,还要有意思得多呢。</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蓬莱仙境、海市蜃楼在哪里呢?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和生活中,就在你我一路走过的视野中。(弈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