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蝉鸣

诗酒琴棋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傍晚出门散步,路边的花草树木中,蝉鸣声此起彼伏,无意中发现树干低处有两只非常可爱的蝉,便心生不舍,想带回家近距离观察它传说中的蜕变过程。</p><p class="ql-block"> 于是,便小心翼翼地拿回家里,放置在草帽檐上耐心静候。经过一段时间等待以后,终于亲眼目睹了美妙神奇的变化过程,并且用手机拍摄记录下了这一段视频。这就是顽强的生命,这就是华丽的蜕变,这就是传说中的金蝉脱壳。</p><p class="ql-block"> 等蜕变完成以后,我和孩子就把它放回到院子里的大树上:让它回归大自然、高歌绕梁;让婉转悠扬、声声悦耳的鸣叫充满整个炎炎夏日,把美好盛夏的赞歌传递到每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这个视频我采用延时拍摄的手法,完整记录了蝉蜕变的全部过程,敬请观看!) </p> <p class="ql-block">  蝉的一生,富有哲学和象征意义。蝉的蜕变过程,从幼虫到成虫,象征着生命的重生和蜕变,在古代诗词中,蝉翼的出现往往与高洁、清幽、智慧等概念相联系,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哲学的深刻思考。
</p><p class="ql-block"> 袁枚在《所见》写“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牧童骑在黄牛的背上,嘹亮的歌声整个林子里都清晰可闻,想要捕捉正在树上叫的蝉,忽然停下了自己的歌声,从牛背上跳下来安静地站在了树下。表现了一种童趣和自然的生活意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明月当空,清风吹拂,词人将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巧妙地融合,营造了一个清幽的艺术境界。</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写过一首《六月三日夜闻蝉》,“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在这里,蝉鸣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在苏州听到新蝉的呜叫,不禁想到此时洛阳城里自己家中的蝉也在呜叫,思乡之情悄然而生。
</p><p class="ql-block"> 朱熹的《南安道中》中的“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通过蝉和蝉翼的描写,传达了一种高远和清幽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中的“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通过蝉的高洁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智慧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p> <p class="ql-block">  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清廉而高声,是正义正直的代表。
</p><p class="ql-block"> 西汉 · 王褒 《陶壅》:炎火兮万里,过万首兮嶷嶷。济江海兮蝉蜕,绝北梁兮永辞。表达了作者对身心超脱的渴望,像蝉一样蜕壳而去,代表一种超脱和解脱。
</p><p class="ql-block"> 古代文化当中与蝉有关的意象也非常之多。我们常说,薄如蝉翼,形容非常轻薄、透明,古代就有这么一种蝉翼纱。汉朝记载中正式出现丝绸纺织品“素帛蝉”出土汉朝文物也证明了蝉翼纱的存在。到了三国时代,曹丕亲自写,“绢绡白如雪,轻华比蝉翼”蝉翼纱就成了纺织品中轻薄透明的纱的类型。</p> <p class="ql-block"> 与蝉相关的还有,蝉鬓:崔豹 《古今注·杂注》:“魏文帝宫人绝所宠者,有 莫琼树 、薛夜来 、田尚衣、 段巧笑 ,日夕在侧,琼树乃制蝉鬓。缥眇如蝉翼,故曰蝉鬓。”说的是曹丕的宫人梳着像蝉翼一样耸起轻薄的鬓发。这种鬓发后来每朝每代都流行。
</p><p class="ql-block">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蝉娟:最初婵娟的蝉字,应该是像蝉翼纱一样的柔美,后来就指称美女或者一切有灵气和美好的东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