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行程是国家美术馆,Covid纪念墙,A&V博物馆,自然博物馆还有海德公园。</p><p class="ql-block">国家美术馆(英语:National Gallery,又译为国家画廊、国立美术馆、国家艺廊等),是一座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北侧的美术馆。成立于1824年,收藏了13世纪中叶至1900年的 2,300 多幅画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术馆是免费的,置身其中,如同穿越时空与绘画大师们直接对话,了解画家作画时的心境。</p><p class="ql-block">梦想着自己住在伦敦,每个周末能够泡在美术馆,想想就开心。</p> <p class="ql-block">在如今这个网络信息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没耐心去欣赏真正的经典艺术了,追求片刻仪式感的人越来越多,愿静下心去欣赏艺术品的人越来越少。在美术馆与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杰作相处一段时光,那种奇妙而充实的体验是网络文章和插图绘本无法带给你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出访英国宫廷的法国大使》(德语:Die Gesandten;英语:The Ambassadors)是一幅德国画家小汉斯·霍尔拜因所创作的油画,约作于1533年,自1890年起收藏。</p><p class="ql-block">他创作于伊丽莎白一世出生当年,包含双人全身肖像,左边是法国在1533年派驻英国大使丁特维尔(Jean de Dinteville),右边是外交官、主教塞尔维(Georges de Selve)。双人全身肖像之间铺着土耳其挂毯的木架分为上下两层。上面一层摆放天文观测和航海的仪器,包含天球仪、圆柱形日晷、四分仪、多面体日晷和转矩,下面一层摆放着地球仪、数学书籍(里面夹着一把象征几何的直角矩)、鲁特琴和马丁·路德赞美诗的唱颂集,这些物品象征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四门学科。也有一些艺术家认为画作分三个层次:天堂(上层架子上的星盘和其他物体),人间(书架和下层架子上的乐器)和死亡(头骨)。</p><p class="ql-block">这幅画作中最著名的图像是底部中心的一个扭曲头骨。该头骨以变形的方式呈现,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风格,也是一个视觉谜题,观众只能从右侧高处或左侧低处清楚的看到一个人类头骨,所以有些人将这幅画挂在楼梯间,当走上楼梯时可以清楚的看到人类头骨。</p> <p class="ql-block">《岩间圣母》是指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两幅画板油画的统称,这两幅画构图基本相同,一幅画作于1483年至1486年,现藏于卢浮宫,另一幅画于1491年至1508年,现在就收藏在英国国家美术馆。</p><p class="ql-block">《岩间圣母》的主题是小施洗者约翰在圣母玛利亚与天使面前参拜基督,达芬奇将他们安顿在幽美神秘的岩石风景间,圣母、孩子和天使直接坐在山岩地上,整个景象充满了诗一样的温情与祥和。</p><p class="ql-block">在伦敦国立美术馆收藏的是第二幅《岩间圣母》是在木板上,第二幅做了一些改动,轮廓显得更为柔和了,还去掉了大天使乌利那意喻不明的指向约翰的动作,而且乌利的面容不再面向观众,而是朝向正在进行的仪式。这幅画中有一处多水而凉爽的野外,幼时的施洗者约翰在圣母的披风蔽荫之下向幼儿的基督礼拜,右边的天使表明了上天对耶稣的呵护。</p> <p class="ql-block">《埋葬》The Entombment</p><p class="ql-block">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1500-1501 </p><p class="ql-block">《埋葬》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可以看到右下角及右上角的岩石空隙都留有空白,还有许多地方还没上色。</p><p class="ql-block">画面描绘了刚被从十字架上放下来的耶稣遗体,被身穿红衣的圣约翰,以及身后亚利马太的约瑟用绷带架起来送去坟墓,左下角跪着抹大拉的玛丽亚,空白处很有可能是为圣母预留的。</p><p class="ql-block">相比大多数画家笔下的耶稣和圣约翰,米开朗琪罗的这幅中,他们的体态非常健硕有力,肌肉轮廓看起来非常强壮,有着雕塑般的质感。</p><p class="ql-block">甚至这幅画到底是不是米开朗琪罗的,尚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他学生的作品或其他画家的效仿之作,也有人推断当时他受邀雕刻《大卫》而搁置了手头的这幅画。</p> <p class="ql-block">维米尔 Johannes Vermeer 荷兰画家(1632 - 1675)</p><p class="ql-block">维米尔的代表作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p><p class="ql-block">《坐在斯频耐琴前的女子 A Young Woman seated at a Virginal》</p> <p class="ql-block">骑马的查理一世</p><p class="ql-block">Equestrian Portrait of Charles I</p><p class="ql-block">安东尼·凡·戴克 Anthony van Dyck 1637-1638 </p><p class="ql-block">安东尼·凡·戴克是「安特卫普学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被认为是水彩画和蚀刻画的创始人。</p><p class="ql-block">他为英国皇室创作有大量高质量的肖像,查理一世对他的才华颇为欣赏,被聘为宫廷首席画家,为其绘制了超过四十幅肖像。</p><p class="ql-block">不同于大多宫廷画师,凡·戴克的绘画并不会刻意去营造威严、庄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氛,相反,他笔下的国王看起来十分亲民,轻松优雅,神情悠哉富有生活情趣。</p> <p class="ql-block">伦伯朗</p><p class="ql-block">34岁自画像</p><p class="ql-block">可惜借出去展览了</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现在网上什么都有,在家临摹不更舒服吗?</p><p class="ql-block">其实现场临摹的感觉是临摹网上画作无法取代的,就像手机拍照和相机📷拍照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枪决皇帝马克西米连(The Execution of Emperor Maximilian)是爱德华·马奈于1867年至1869年创作的一系列画作,</p><p class="ql-block">1867—1868在英国的国家画廊,藏着一张并不完整的画作。这些碎片先是被单独展出,直至1992年才按照最初的样子拼合在一起,它就是法国印象派大师马奈从1867年10月开始创作的《枪决马克西米连皇帝》。描绘了短命的墨西哥第二帝国的皇帝马西米连诺一世被行刑队处决的情景。画面中,由六名士兵组成的执行队正在射击墨西哥皇帝马克西米连的将军托马斯·梅希亚,根据当时的报导,枪决时,他站在马克西米连的右侧。可惜画作的这一部分现已失踪。我们只能在剩下的部分中,看到马克西米连皇帝的左手。他紧握着米格尔·米拉蒙将军。</p><p class="ql-block">1883年,也就是马奈去世那年,他突然将国家画廊所藏的画作最左边的托马斯·梅希亚和马克西米连的大部分切了下来。是因为不满意二人的形象?还是马奈对这起事件的判断又有了新的立场?他把谜底永远留给了后人去慢慢找寻。</p> <p class="ql-block">扬·范艾克的《阿诺菲尼的婚礼》约作于1434年,自1842年起收藏</p><p class="ql-block">《阿诺菲尼的婚礼》(Arnolfini Portrait),又名《阿尔诺非尼夫妇》又名《阿诺菲尼的肖像》,</p><p class="ql-block">画家于镜上方位置签名:"Jan van Eyck was here."画中人都脱了鞋,代表圣洁,暗示正进行神圣仪式,即结婚。画中女人头戴白头纱,亦暗示正在结婚。只有一枝蜡烛,就代表了上帝。橙代表了财富,亦是代表神圣的。小狗则代表忠诚,借此为婚姻祝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荷兰画家昆汀.马西斯的《丑陋的公爵夫人》</p><p class="ql-block">被称为史上最丑的肖像画,也可以称呼它为《一个老女人的肖像》。</p><p class="ql-block">这幅画以丑出名,而且丑得人尽皆知,也是因为她丑得如此有特色,一时间昆汀·马西斯获得了极大的关注,红极一时。</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看到画中公爵夫人,额头高高凸起,脸庞宽大,骨骼粗大,雌雄莫辨,干瘪的脸庞上毫无光彩,一双棕色的眼睛嵌在凹陷的眼眶中,像一只臭烘烘的棕熊。而画面中唯一能体现出她女性身份的地方便是她的胸部,但是,无论是她的身体还是脸上都爬满了密密的皱纹,甚至嘴唇萎缩,像是牙齿已经全部掉光,毫无美感。毫无疑问,她已经年迈,但是讽刺的是,她的手中还拿着一朵干瘪的玫瑰,仿佛在像谁求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术馆里不只有老年人里临摹,年轻人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乔瓦尼·贝利尼的《总督列奥那多·罗列丹肖像画》约作于1501-1504年,自1844年起收藏</p><p class="ql-block">Portrait of Doge Leonardo Loredan</p><p class="ql-block">乔凡尼·贝利尼与他的父亲和兄长,是「威尼斯画派」的奠基者。他早期以蛋彩作画为主,后来极力推崇油画技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这幅《列奥纳多·洛雷丹总督肖像》被视为他的艺术极品。威尼斯总督的身后是一片带有渐变的蓝色背景,背景光线的处理,与人物面部和服饰上的光泽贴合得非常自然。仔细看人物脸部、衣服与背景融合的部分,几乎看不到刻意勾勒的描边,整个轮廓非常自然地过渡到环境中。</p> <p class="ql-block">委拉斯开兹 Diego Velázquez (1599 - 1660)</p><p class="ql-block">《镜前的维纳斯 The Toilet of Venus ('The Rokeby Venus')》</p><p class="ql-block">可惜也被借走啦!</p> <p class="ql-block">画廊自带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枣红马》是英国画家乔治·斯塔布斯(George Stubbs)于1762年左右创作的油画。</p><p class="ql-block">好一匹奔腾洒脱的骏马,似乎要从墙上跳跃出来,从远处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这是自学成才的英国画家乔治·斯塔布斯 (George Stubbs) 的代表作《Whistlejacket,1762》,也是马的名字,因为这真是一匹顶级阿拉伯良种赛马,当时属于英国的一位侯爵和首相。画中的骏马逼真传神,惟妙惟肖,充分显示了画家对马匹身体结构的研究和了解,以及细致生动的绘画技巧。专长画马的斯塔布斯在当时的英国只能算是二流画家,直到二十世纪中叶,他的艺术终于迎来迟到百年的重视和欣赏,作品价格也一路翻高,国家美术馆收购这幅画花费了一千一百万英镑,那可是1997年,现在的价格无法估量。</p> <p class="ql-block">透纳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p><p class="ql-block">《雨,蒸汽和速度——西部大铁路Rain, Steam, and Speed - The Great Western Railway》</p><p class="ql-block">1844</p><p class="ql-block">描绘火车在机车的雾气和蒸汽中,行驶在泰晤士河上的一座桥梁</p> <p class="ql-block">Water-Lilies</p><p class="ql-block">睡莲是莫奈的一系列油画,这些画作描绘了在吉维尼家中的花园,是他生命最后三十年艺术创作的主要焦点,许多作品都是在莫奈患白内障时画的。</p> <p class="ql-block">慕名而来</p> <p class="ql-block">梵高的《麦田与柏树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没有鲜明色彩的对比,取而代之的是曲线所构成的扭动形体。油画中那随风摇晃的柏树犹如擅动的灵魂,在大地和天空之间飞舞,那是灵魂深处的呼喊,那是对生活的渴望,那是对现实的无奈和悲痛欲绝。</p><p class="ql-block">它所表达的主题就是生命与力量,充满压抑不住的、激动和热情,他经常运用飞舞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来抒发这种激情。</p><p class="ql-block">在这幅画里道路旁的柏树就像黑色的火焰,这些卷曲着的线条相互扭结着窜向天空。柏树旁是一片金色耀眼的麦田,它是太阳的色彩,生命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凡高在短短十年时间里, 创作了超过2000幅画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向日葵》是荷兰画家梵高绘画的一系列静物油画。当中有2幅绘有15朵向日葵,1幅绘有14朵向日葵,另有两幅绘有12朵向日葵。画家1888年8月在法国南部阿尔勒绘画了第一幅15朵的《向日葵》(藏于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和第一幅12朵的《向日葵》(藏于德国慕尼黑新美术馆),其余的作品在翌年1月绘成。全部作品都画在93 × 72 公分(37" × 28")的帆布上。1887年他另外在巴黎绘画了一套四幅的向日葵静物画。</p> <p class="ql-block">荷兰画家文森·梵高的油画《田野里犁地的农夫》,在1889年夏末完成,距离梵高的去世仅一年。据悉,1889年5月8日,梵高在牧师塞勒斯的陪同下来到圣雷米收容庇护所,他平静地向医生讲述自己犯病的状况以登记入院信息。根据梵高自己的描述,医生诊断梵高的痛苦是因为患有癫痫,并伴有急性精神错乱和幻觉。应该讲,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病魔使梵高陷入了不确定的悲伤,他感觉自己被困于收容所失去了希望,并希望早日离开。在这期间,梵高根据布拉班特省青年时代的回忆和普罗旺斯景观画了一系列草图,这些小草图的无穷变化,似乎反应了他内心的不安。也大约在这期间,梵高画下了极具色彩表现力的《田野里犁地的农夫》。从中可以看出,这件作品无疑是梵高晚期重要之作。</p> <p class="ql-block">相比静物画中标志性的向日葵、鸢尾花、玫瑰、杏花,英国国家美术馆收藏的这幅梵高的《双蟹( Two Crabs )》显得颇有些默默无闻,绘于1889年,在他自杀的前一年,可谓其艺术生涯最后时期的作品了。</p><p class="ql-block">根据画作一侧的介绍,梵高在当年1月从阿尔勒出院后,重拾画笔,创作了一系列静物画,其中就包括螃蟹。 《双蟹》的内容很简单,一只正面的与另一只仰着的螃蟹(按照介绍里的说法,很可能是同一只螃蟹的正面与背面)横陈画面,除此之外,并无他物,仰着的螃蟹,似在苦苦挣扎,却无法翻身,也许这螃蟹描绘的就是画家自己吧。</p> <p class="ql-block">《梵高的椅子》出自世界著名画家梵高</p><p class="ql-block">《梵高的椅子》Vincent's Chair with His Pipe,是1888年梵高创作的一幅油画,充满了孤寂的气氛。</p><p class="ql-block">“椅子摆在斜线的地板上, 那上面放着他一刻不离的烟斗和烟丝, 可是椅子上和周围都没有人, 他大概已经意识到高更将要离去, 而自己又要陷于没有欢乐也没有争论的孤独境地。这幅画所传达出来的悲凉情绪是如此之浓, 以致令人从中体会出凡·高孤寂落寞的眼神。因而, 这把椅子也可以说是凡·高自画像的一种。</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p><p class="ql-block">水果盘,瓶子和小提琴</p><p class="ql-block">我只看到了小提琴🎻</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母性》</p><p class="ql-block">母性中人物的肉体再次人性化,其绘画技巧表现得非常高超,特别是由于使用了白色粉彩的点缀达到了极佳的亮度。这种活生生的肉体与没有表情的脸形成了鲜明对比,其中黑色圆眼的醒目目光充满了对边缘世界的笼罩性冷漠和无奈,母亲用她那不成比例的大手为她的孩子挡住了严寒的冬天。</p> <p class="ql-block">乔治·秀拉的《阿尼埃尔浴场》</p><p class="ql-block">是后印象派画家乔治·修拉于1884年在法国完成的布面油画作品,是其大型作品中的杰作之一。画作描绘的是宁静的巴黎郊区、塞纳河边景色。当时修拉年仅24岁,当年他曾向巴黎沙龙请求展出此画,但遭到拒绝。这幅画在画家死后才出名。</p> <p class="ql-block">我不懂画,不过通过做这篇游记学习到很多,旅游的意义真的是多方面的。</p><p class="ql-block">如果有误请见谅。</p> <p class="ql-block">美术馆为临摹画作的人准备的贴心小凳子</p> <p class="ql-block">纪念品玲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特拉法加广场是伦敦交通的中心枢纽,查令十字车站即位于其附近,有巴士及五条地铁线经此。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伦敦乃至全英国人民聚集庆祝除夕夜、圣诞节及其他节日,和举行政治示威的场地。我们路过那天就是有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广场最突出的标志是南端的纳尔逊纪念柱,高53米。此碑纪念着拿破仑战争中的海军上将,英国民族英雄霍雷肖·纳尔逊。柱顶是将军的铜像。柱底四周是四只巨型铜狮。柱基四周是记念拿破仑战争各次战役的浮雕。广场中部是两个花形喷水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唐宁街10号(10 Downing Street),位于英国首都伦敦威斯敏斯特城威斯敏斯特区白厅旁的唐宁街,一所乔治时代建筑。传统上是首席财政大臣的官邸,但自从1905年此职由英国首相兼领后,就成为今日普遍认为的英国首相官邸。其设计朴实的黑色木门,缀上白色的阿拉伯数字“10”,成为了人所共知的标记。</p><p class="ql-block">唐宁街10号除了是首相的官邸和首相的办公厅外,首相的秘书、助理和顾问都在首相官邸内工作。首相每天都会在唐宁街10号与阁僚和智囊制定政策,而一般的机要部门如国会、财政部和外务部距唐宁街10号也只有数分钟的路程,所以首相很容易便能够取得情报和联系。另外,君主所居住的白金汉宫就在附近,好让首相定期前往白金汉宫向君主汇报政事。首相官邸内有不同的会议室和晚宴厅,首相常常在那里接见社会各界和各国领导人。因此,唐宁街10号象征英国政府的中枢,也是英国政治的权力核心之一。</p> <p class="ql-block">门口卫兵💂</p><p class="ql-block">跟马🐴和卫兵拍照的游客非常非常多,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位女同胞的胳膊被马咬伤啦!所以拍照时千万小心。</p> <p class="ql-block">再次路过大本钟</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过桥到泰晤士河东岸</p> <p class="ql-block">情侣们总是希望将爱情牢牢锁住</p> <p class="ql-block">从威斯敏斯特桥上就可以看到对面的 National Covid Memorial Wall 国家 Covid 纪念墙</p> <p class="ql-block">伦敦国家 Covid 纪念墙是由志愿者绘制的公共壁画,旨在纪念英国 COVID-19 大流行的受害者。该壁画于 2021 年 3 月开始,沿着泰晤士河南岸延伸超过三分之一英里(五百米),位于威斯敏斯特宫对面。</p> <p class="ql-block">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三年。</p> <p class="ql-block">该壁画由大约 240,000 颗红色和粉红色的心组成,每一颗代表英国因COVID-19 离世者的名字。都是家属亲手写上去的,其目的是让每颗心“单独手绘;完全独特,就像我们失去的亲人一样”。</p> <p class="ql-block">丘吉尔</p> <p class="ql-block">花丛中的西敏寺</p> <p class="ql-block">住在伦敦的松小美</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是位于英国伦敦白金汉宫对面的一座大型纪念碑和雕塑组合,建于1911年。 纪念碑的基座由2300吨汉白玉构成。 纪念碑的中心是主碑,底部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大型汉白玉坐像和正义和真理天使的雕像。 顶端是鎏金的胜利女神和两个侍从像。</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女王</p> <p class="ql-block">白金汉宫</p> <p class="ql-block">大门上的装饰都透着皇味,哈哈😄。</p> <p class="ql-block">也许是日本🗾领事馆</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哈罗德百货公司</p> <p class="ql-block">英国特色</p> <p class="ql-block">这个就是著名的龙虾卷,好吃,小贵。</p> <p class="ql-block">金箔可吃</p> <p class="ql-block">一看就是男装店</p> <p class="ql-block">香水柜台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1880年,大英博物馆将文物与自然历史类藏品(生物标本、化石等)分离,馆内主要收藏文物,而自然历史类藏品则转入其分馆——位于伦敦南肯辛顿的自然史博物馆。该分馆成立于1881年,是大英博物馆的首个分支机构。</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的达尔文雕像</p> <p class="ql-block">入口不会错过</p> <p class="ql-block">绿矿石,会出很多漂亮首饰。</p> <p class="ql-block">海洋“巨兽”蓝鲸。</p><p class="ql-block">悬挂在半空的蓝鲸模型长25米,它以俯冲姿势迎来送往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p><p class="ql-block">自然历史博物馆1881年开馆,1891年馆方以250英镑的价格把这条在爱尔兰东南部维克斯福德海滩搁浅蓝鲸请进馆,经处理后,1935年向公众展出。</p><p class="ql-block">负责给蓝鲸搬家的专家指出,单单是搬迁过程就是极好的科研机会,因为蓝鲸的每一根骨头都要扫描、拆卸、再组装,科学家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研究,或者用3D打印机打出部件的模型。</p><p class="ql-block">蓝鲸升入正厅后,将担负起引领馆方的“三大叙事”,涵盖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今日地球生命的多样化,以及人类对地球的管理维护的可持续性。</p><p class="ql-block">这是因为蓝鲸在这三大领域都有发言权,尤其是最后一项。由于滥捕滥杀,蓝鲸一度濒临灭绝,<span style="font-size:18px;">仅存上百头。</span>1960年代国际社会发布了禁捕令,使得现在它们的数量已经恢复到 20000 头。</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英语: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是位于英国伦敦的工艺美术、装置及应用艺术的博物馆,成立于1852年。1899年,维多利亚女王为博物馆的侧厅举行奠基礼时,将博物馆正式更名为V&A,以纪念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馆藏以欧洲展品居多,但也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伊斯兰世界等的艺术和设计收藏,展品大部分陈列在南肯辛顿的主楼或伦敦东区的童年博物馆(Museum of Childhood)中。</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这个玻璃海藻吊灯DALE CHIHULY CHANDELIER,一定要打卡,它是由美国著名玻璃艺术大师戴尔.奇胡利( Dale Chihuly )为了V&A 博物馆特地打造。玻璃吊灯是由许多独立的吹制玻璃组成,利用黄、蓝、绿三色的吹制玻璃织作而诞生的艺术品。奇胡利大师的作品风格就是这种仿如海怪的奇幻造型,让玻璃艺术增添许多栩栩如生的律动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女生的梦想之地就是珠宝屋,这个展厅收藏的都是女王的珠宝首饰,3000多件藏品。</p><p class="ql-block">这个由戒指组成的圆环耀眼夺目。</p> <p class="ql-block">宝石林</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女王的蓝宝石钻石冠冕</p> <p class="ql-block">雕塑厅里以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最为著名。这是在1857 年由托斯卡尼公爵送给维多利亚女王的礼物,真正的大卫像在意大利佛罗伦斯,此处的大卫像为再制品。大卫雕像是大家来到V&A博物馆必看的一个雕刻作品,更是许多现代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来源。</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值得欣赏的雕塑品就是意大利的图拉直柱再制品。真迹现存于意大利,这是当年由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所建立,为了纪念他征服古城达西亚,特地请工匠制作石柱并雕刻着在他当时罗马和达西亚征战成功时的实况。</p> <p class="ql-block">海德公园(英语:Hyde Park)位于英国伦敦中心的威斯敏斯特城,是伦敦最大的皇家庭园,该公园被九曲湖及长湖分为两部分。一边是肯辛顿花园,一边是海德公园。</p><p class="ql-block">1536年,亨利八世得到了这块土地,并将其用作狩猎场。1637年,公园对公众开放。18世纪初,在卡罗琳王后的指导下,公园进行了多项重要改造。这一时期,海德公园内发生了多场决斗,常常有王室成员参与其中。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在此举行。</p><p class="ql-block">自19世纪起,海德公园便成为人们举行各种演讲、政治集会等群众活动的场所。从1872年开始,公园内著名的演说者之角常有自由演说和辩论,改革联盟、宪章运动、妇女参政论者、反战联盟都曾在此举行抗议。20世纪末,该公园以举办大型免费摇滚音乐会而闻名,平克·弗洛伊德、滚石乐队和皇后乐队等音乐团体都曾在此演出。</p> <p class="ql-block">看景的苍鹭</p> <p class="ql-block">九曲湖里很多美丽的白天鹅</p> <p class="ql-block">小宝宝卧在妈妈的背上,舒服,温暖又安全。</p> <p class="ql-block">远处还有一只黑天鹅</p> <p class="ql-block">海德公园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p><p class="ql-block">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自2004年对外开放以来,一直是英国最备受瞩目的公共资助项目之一。该项目吸引了数百万游客,赢得一系列国际奖项,现已成为伦敦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这个设计基于戴安娜王妃的包容和亲近的高贵品质,表达了“敞开双臂——怀抱”的概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伦敦海德公园的“演讲角”Speakers' Corner,从19世纪起活跃至今。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让所有人自由发表观点的地方;马克思、乔治·奥威尔、丘吉尔等巨匠都曾在这里发表演讲,成就了这个小小角落的传奇。</p><p class="ql-block">本来从海德公园坐车回酒店很方便,结果体验到了伦敦公交的不靠谱,等了几趟车,司机都说只开两站地,最后饥寒交迫下往酒店走,还好找到地铁。</p> <p class="ql-block">晚上照例川阳楼解决晚饭。老板太讲究了,看我们点了饺子,给我们上了盘蒜,家乡味道一下子回来啦!</p> <p class="ql-block">超市里的鲜榨橙汁,太好喝了。</p><p class="ql-block">来一瓶,回酒店,回味今日期待明天。</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4o4cxgz" target="_blank">西、北欧之行→第一天,出发,抵达</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4v37w55" target="_blank">西、北欧之行→第二天,温莎城堡</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2n6bar" target="_blank">西、北欧之行→第三天,特种兵</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9nd48d" target="_blank">西、北欧之旅→第四天,遇到国王</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d980b7" target="_blank">西、北欧之行→第五天,大英博物馆历史课,歌剧之夜</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