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八一•军号声声铸军魂

南鹰68

<p class="ql-block">  福建省宁化县是中央苏区核心区,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宁化人民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走进宁化,高矗的军号雕塑随处可见,宁化人民以英武的军号标志和特有的炽热情怀,追寻与怀念那难忘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 宁化县城中心广场</p> <p class="ql-block"> 宁化县城路口</p> <p class="ql-block"> 宁化县长征出发纪念馆广场</p> <p class="ql-block"> 宁化县淮土镇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年初,我和家人专程从福州来到闽西,在感受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的同时,饶有兴味地参观了宁化县长征出发纪念馆专题展《军号嘹亮-中国红色军号历史陈列》,该展以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为切入点,系统展示军号在人民军队建设中的作用、意义及时代价值,令人耳目一新,深受鼓舞。</p> <p class="ql-block"> 宁化县长征出发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壁塑:军号(展厅前)</p> <p class="ql-block"> 雕塑:军号嘹亮(展厅入口)</p> <p class="ql-block">  号角是中国军号的早期形态,为兽角制作而成的吹奏之物,被广泛应用于战场上的发号施令或振气壮威 ,成为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海螺制作的号角</p> <p class="ql-block"> 牛角制作的号角</p> <p class="ql-block">  军号由号角演变发展而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手中,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激发斗志的旋律;不仅是克敌制胜的战斗武器,更是出奇不意的战术载体。人民军队用信仰铸造了军号,用热血擦亮了军号,用智慧吹响了军号,赋予了军号特殊的内涵与意义。</p> <p class="ql-block">  1927年8月1日,人民军队在嘹亮的军号声中诞生。1928年,中国工农革命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红军初创时期,通信工具十分落后,靠旗语、烟火等方式维持部队联络,因其容易受到天气、环境等的影响,号音联络便逐步从驻地走向战场,成为各级指挥员调动、指挥部队的得力助手。</p> <p class="ql-block">  南昌起义时部队使用的军号(代用品)</p><p class="ql-block"> (现存于通信兵陈列馆) </p> <p class="ql-block"> 红铜打造的军号</p> <p class="ql-block">  红军创建初期,部队沿用的是原国民革命军的号谱。1930年冬,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国工农红军总部着手编写我军自己的号谱。1931年,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并逐渐建立健全了司号制度。</p> <p class="ql-block">  在宁化县长征出发纪念馆内,珍藏着一本1932年印制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它是全国目前唯一一本保存最完整和正规出版印刷的红军军用号谱。这本红军军用号谱为横式小32开本,内页20页,对折成40页,用毛边纸、黑油墨印制而成,封面上印有“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印”等文字。为保密起见,内页曲谱均采用五线谱,收集了红军生活、训练、作战及部队番号、职务等曲谱340多首。这本《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连同号嘴,是由宁化籍老红军罗广茂同志使用、保管并捐献的。</p> <p class="ql-block">  罗广茂珍藏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使用过的号嘴</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p> <p class="ql-block">  1930年,红四军从古田出发途经长汀,在红军的感召下,年仅15岁的罗广茂毅然告别父母,加入红军。罗广茂个头不高,说话却中气十足。部队根据他的特点,把他调到红四军第三纵队任司号员,之后又选派他到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司号大队学习。结业时,学校郑重地发给学员每人一本军号谱,要求他们认识到军号谱的机密性和重要性,要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军号谱。罗广茂先后在红四军、红十二军、红五军团担任司号员,频繁的战斗中,他始终牢记党的嘱托,把军号谱随身珍藏。</p> <p class="ql-block">  1934年,罗广茂在福建连城作战中负伤,进入红军医院治疗。后来,医院被冲散,罗广茂与队伍失去了联系。为避免军号谱落入敌人手里,罗广茂回到老家,将军号谱交给母亲保存,自己则外出打工躲避敌人抓捕。</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罗广茂想将军号谱拿出来交给国家,但母亲年事已高,怎么都想不起来军号谱藏在哪里。直到1974年拆建家中谷仓时,已是花甲之年的罗广茂才发现这本被油纸布包裹、牢牢钉在谷仓底板上的军号谱。第二年,他便将这本号谱连同他的号嘴一起,捐献给了宁化县革命纪念馆,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  “人在号谱在”,一本《军用号谱》,背后是一位老红军几十年守护的信仰和诺言,它承载着将士们听党指挥、闻令而动的使命和纪律,彰显着他们对革命事业的绝对忠诚!</p> <p class="ql-block">  至抗战前夕,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共进行千余次战斗,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和“清剿”,胜利实现战略转移。红军军号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以弱胜强的战斗奇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虚实奇正的红色传奇。</p> <p class="ql-block">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四川所有兵力共10个团20万人,分为六路围攻川陕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以红四军、红三十三军及红九军、红三十军各两个师在东线,打敌第五、六两路。1934年8月,红九军作战科科长周希汉带着军直属队在四川万源县罗文坝地区作战,该部穿插到红二十五师和二十七师中间,随部队一起追歼溃敌,追到一个岔路口,走在前面的二十五师改沿小路东进,直属队仍沿公路向南朝预定集合地点前进。不久,哨兵发现前面有埋伏。此时,后面的二十七师还没上来,军直属队只有500多人,除了号兵连和通信兵外,都是机关干部和勤杂人员。周希汉看到号兵连连长,灵机一动,让号兵连散开,每隔10米一个号兵。战斗打响后,100多把军号一起吹响,红军战士呐喊着冲向敌人,连续四次冲锋,溃败敌人3个团,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红六军团使用的军号(代用品)</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中,随着无线电、电话等现代通信的发展,军号的作战指挥功能逐步弱化。但在广大抗日根据地,形势严峻,敌众我寡,回旋余地小,无法整建制行动,抗日军民便发挥游击战优势,分散作战,以小胜积大胜,以时间换空间,顽强生存,直至最后反攻,创造了四面发号、多处发号、游动发号的军号游击战法。</p> <p class="ql-block">  八路军司号员崔振芳用过的军号 </p><p class="ql-block"> (代用品)</p> <p class="ql-block">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经过4年艰苦作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群众经历了与国民党军进行的140余次较大规模战役,歼灭国民党军800余万,夺取了全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红色军号,奏响了解放的号角。</p> <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作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冲锋号令“联合国军”胆战心惊。志愿军人在军号在,军号在冲锋号就在,冲锋号在,战斗和胜利就在。红色军号,吹出了血性胆略,吹出了军威国威。</p> <p class="ql-block"> 郑起用过的军号(代用品)</p><p class="ql-block"> (现存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军号伴随着战争的诞生而诞生,是军队信息联络、鼓舞军心、实施管理的音响通信工具。自从有了人民军队,就有了红色军号。在波澜壮阔的战争舞台上,红色军号以独特的角色,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历史话剧,创造了一个个叹为观止的红色传奇。</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战争形态的演进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军号的指挥功能逐步弱化,司号制度被取消。2018年10月1日,全军恢复播放作息号;2019年8月1日起,随着全军施行新的司号制度,军号再次在军营响起。军号声声,激励中国军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在对传统的回归中,接过前辈的军号,奏响新时代强军强国的奋进强音。</p> <p class="ql-block">  以司号员身份开始革命生涯,在烽火硝烟中成长为百战将星的开国将领。</p> <p class="ql-block">  激昂军号永难忘,铁马冰河入梦来。中国军号,从大漠孤烟中走来,走过世纪风雨,走出军威国威,回荡在历史长空,响彻在新时代。军号嘹亮,永不消逝。人民军队闻号而起、听令而行、号声不息、奋斗不止的伟大精神必将激励人民军队砥砺成锋,在强军兴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阔步前行!</p> <p class="ql-block">  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