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湘江的风 追五星的光——长沙 韶山行

微雨盈萍🍀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26日,我们准备好行囊,一起出发去长沙,韶山。老卫是主席的铁粉,去韶山是他梦寐以求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老卫在火车上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到达长沙</p> <p class="ql-block">酒店稍作休息,七点半出发韶山</p> <p class="ql-block">韶山,位于湘乡、宁乡、湘潭交界处,距长沙市120公里。</p><p class="ql-block">韶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韶山是一个出伟人的地方;韶山是一个人人敬仰的地方。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生于斯,长于斯。亲临韶山,你才能切身体验到那山、那水所带给人心灵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浏阳河,弯过了九道湾,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啊,出了个毛主席,领导人民得解放,啊衣呀衣子喂……”。听着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我们一行人,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主席的故乡——韶山。</p> <p class="ql-block">韶山,一个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怀揣着对这片土地的好奇与向往,我们亲身体验这里的历史、文化、景点和美食。</p> <p class="ql-block">韶山,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人们心中的一块圣地,一个神圣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七月的韶山万木葱郁,七月的韶山游人如织。</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铜像广场。</p><p class="ql-block">广场周围苍松翠柏环绕,一派郁郁葱葱。身着中山装的毛主席神采奕奕,手握书卷,微笑地目视着来往的人们。</p><p class="ql-block">悠然想起那句话:今逢盛世,如您所愿!</p><p class="ql-block">铜像高大伟岸,金光闪闪。铜像高10.1米,寓意新中国的诞生。</p><p class="ql-block">在广场上瞻仰、缅怀的人很多:有坐在轮椅中的耄耋老人;也有雪染双鬓的长者相携、相约而来;还有中年人、青年人,或一群群,或一对对;擎旗蜂拥而至的旅游团队……</p> <p class="ql-block">敬献花篮仪式。由两人抬着花篮,走向毛主席铜像;献花者跟随其后,毕恭毕敬地把花篮安放在铜像基座周围。所有人都深情地向毛主席铜像鞠躬致敬,场面气氛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敬献花篮的仪式一个接一个,排队等候的人很多。</p> <p class="ql-block">铜像广场离毛主席故居不远。穿过广场,走上一段光明大道,再经过一条小路,就到了毛主席故居。</p> <p class="ql-block">看这步伐👍</p> <p class="ql-block">专门拍了这样一组照片,只为说明心情决定一切,心情好什么都不是事</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故居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背依青山,面临碧水,确实是一方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前有池塘照</p><p class="ql-block">后有青山靠</p><p class="ql-block">左右两边山环抱</p> <p class="ql-block">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p><p class="ql-block">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 </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自17岁离开这里,到长沙读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一别32年,直到1959年才第一次抽空回故乡省亲扫墓。</p> <p class="ql-block">韶山,这座位于湖南省的小城,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景点和美食而吸引着众多游客。</p> <p class="ql-block">韶山是毛泽东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典故。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故居,感受到了他曾经生活过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韶山景区还有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图书馆、毛泽东诗词碑林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看到巨石上镌刻着的八个大字——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不由地使人唤起对毛主席的敬仰、敬佩、感念和感激之情。</p> <p class="ql-block">白天看的演出,很震撼,但视觉效果不是很好</p> <p class="ql-block">韶山之行,心随风动,梦回红色岁月</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韶山旅游一直排在全国前列,每天前去瞻仰毛主席故居的人群络绎不绝。我想我从老卫的心愿里找到了答案。而他的心愿恰恰印合了广大老百姓的心愿,这正是韶山旅游经久不衰的原因——主席不在了,但生养过他的韶山还在,那一方土,那几间房,便成了千千万万的人民的精神家园和情感寄托地。而每一位去韶山的人,无不对他老人家饱含感恩、崇敬、怀念之心,虔诚得如同朝圣。</p> <p class="ql-block">“吹湘江的风,追五星的光”</p><p class="ql-block">橘子洲头 </p> <p class="ql-block">暴雨挡不住前行的步伐,只为从远方而来赴一面之约。</p> <p class="ql-block">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湘江中心,原面积约17公顷,景区整体开发陆地面积达91.64公顷,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中面积最大的沙洲,被誉为“中国第一洲”,由南至北,横贯江心,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十多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p> <p class="ql-block">学习《沁园春 长沙》,感受毛主席对青春年少时代的怀念和对革命事业的豪情壮志。</p><p class="ql-block">沁园春·长沙</p><p class="ql-block">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p><p class="ql-block">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p><p class="ql-block">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p> <p class="ql-block">两首诗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古老的街巷, 每一块青石板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让你沉醉于历史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 一个现在还在招生的千年学府</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这座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古老学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湖南长沙的一张历史名片。</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以其古朴的建筑、浓郁的历史氛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走进书院,你会被眼前的古树参天、绿草如茵的景色所吸引,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古代。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树叶都充满了历史的味道,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p> 古木参天、浓荫蔽日 <p class="ql-block">长沙的夜晚,焕发出别样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街头巷尾,小吃飘香,人声鼎沸。</p> <p class="ql-block">步行街扫街,感受人浪模式</p> <p class="ql-block">来一杯奶茶,告诉自己来过长沙。</p> <p class="ql-block">灯火通明、绮丽动人</p> <p class="ql-block">湖南博物院,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湖南博物院有展厅面积为2.7万平方米,有馆藏文物18万余件,尤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2008年5月18日,湖南博物院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7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分别为年龄约35岁的全身坐姿版和50岁左右的头部形象</p> <p class="ql-block">看不懂</p> <p class="ql-block">商代晚期文物,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通高38.5厘米,约1958-1959年于宁乡县(今宁乡市)黄材镇胜溪村出土。</p><p class="ql-block">大禾人面纹方鼎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口部略大于底部,两耳直立,四柱状足,足上部有兽面纹,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p><p class="ql-block">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p> <p class="ql-block">“皿而全”铜方罍</p><p class="ql-block">商代(前1600-前1046年)文物,1919年桃源县水田乡茅山峪出土,通高88厘米,口长26.1厘米,口宽21.6厘米,器盖铸有“皿而全作父己尊彝”八字铭文,器身则铸有“皿作父己尊彝”六字铭文。整器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造型庄重高峻,被誉为“方罍之王”,是中国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此器于1919年出土于桃源,器身曾流失海外近百年,2014年洽购回国入藏湖南博物院,得以盖身合一,完罍归湘。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皿方罍</p> <p class="ql-block">带着微笑出发,带着故事回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