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应邀到迭部参加一个会议,收获多多,与读者分享。</b></p><p class="ql-block"><b>南京到迭部还是不太方便,早晨一大早离开家打的到机场,然后乘飞机到兰州,再从机场乘城际列车到兰州西,时间个把小时。但是,买票要抢。从兰州西到哈达铺,接近3个小时。会务组从哈达铺接站,约3个小时到迭部开会的地方。此时已经晚上9点。一路崇山峻岭,穿行在当年红军走过的蜿蜒山路上。</b></p><p class="ql-block"><b>披星戴月,足足一天,对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同志来说也是体检。</b></p> <p class="ql-block">兰州西到哈达铺是绿皮车,这种绿皮车的车票是C字头。据说是CR200J型,复兴号,已经不是原来的22型绿皮车了。外面是绿皮,里面很整洁。</p><p class="ql-block">列车行走在崇山峻岭之间,比起东部地区的高铁,像是蜗牛爬坡,大概每小时60公里左右。</p> <p class="ql-block">车内很整洁,兰州西始发。</p> <p class="ql-block">缘分有时是不期而至。</p><p class="ql-block">从兰州西上车,刚刚落座,我看到有三位旅客在我的前排,在他们之间的交流中,隐约感觉他们也可能是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我主动搭话询问,果然是一起参加会的,而且会议就是他们主办的。互通姓名之后,我访问一下度娘,方知眼前这位相貌堂堂的人,是现任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兼)、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赵凌云先生。他曾主政迭部县县长县委书记7年,使迭部的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迈上新台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倾力支持。</p><p class="ql-block">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p><p class="ql-block">找个机会,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哈达铺车站。</p><p class="ql-block">哈达铺镇在红军长征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35年9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两次到达哈达铺,进行了重要的革命活动,如扩红建政工作,是决定红军长征命运的重大决策地,被誉为长征途中的“加油站”。哈达铺不仅为红军提供了重要的补给,而且通过一张旧《大公报》帮助红军找到陕北根据地,对红军和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这次会议非常有特色。国家民委原副主任、著名藏学专家丹珠昂奔教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原副总干事、原甘肃省副省长洛桑灵智多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委主任赵凌云在会议上强调,做好新时代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是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和利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泽于民。</p> <p class="ql-block">与著名藏学专家,原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丹珠昂本教授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与原甘肃省副省长、著名藏学专家洛桑灵智多杰合影留念。他是一位致力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的专家,他的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他曾提出了青藏高原是“中华水塔”、是“五源”等学术见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洛桑灵智多杰比我</span>长3岁,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与甘南融媒体中心尹洛赛主任和清华大学赵丽明教授一起聊天。</p> <p class="ql-block">与迪庆藏族老朋友张国华</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出版的一大批古藏文苯教文献。</p> <p class="ql-block">所有参会者都提供了论文,差不多400页的会议文集,内容丰富,有点爱不释手。</p> <p class="ql-block">接受甘南融媒体中心采访。</p> <p class="ql-block">自哈达铺至迭部的路上,我们顺道参观了腊子口纪念馆和腊子口遗址。</p> <p class="ql-block">腊子沟是南北走向由两座山峰拢成的一道石门,整个隘口长约30米,宽仅8米,东西两面是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修路时有部分被破坏),面积约1773平方米。1935年9月16日,中央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在腊子口与国民党军队在此激战一天一夜,即著名的“腊子口战役”。旧址还保留有栈道、雕堡等军事设施。为纪念红军长征和腊子口战役壮举,1980年8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在腊子口南侧修建了“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纪念碑西、南两面刻着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字“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八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自古就是甘川古道之咽喉,藏语音译为“险绝的山道峡口”,这里峰峦陡峭,易守难攻,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河上隘口处横架一座1米多宽的小木桥,把两面山脚的小路连接起来。要进入腊子口,必须经过此桥,周围再无别路。当时甘肃军阀国民党陆军新编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奉蒋介石之命在此设防。红军如不能尽快突破腊子口,就面临被敌人三面合围的危险。9月14日,毛泽东在茨日那村向一方面军二师四团下达了“在三天之内夺取腊子口”的命令,9月16日先期从旺藏寺出发的红二师四团重创国民党驻守部队,继而全面到达腊子口,下午4时即发起试探性攻击。下午5时许,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到达距离腊子口20多里远的黑多寺村亲自指挥战斗,商定采用正面攻击与侧翼袭击相结合的作战方案。政委杨成武指挥四个连正面攻击,团长王开湘率一、二连迂回敌人后方,配合由15名党员组成的敢死队,于1935年9月17日凌晨6时左右全面占领天险腊子口。腊子口战役的胜利,为红军北上打开了最后一道天险,使国民党反动派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彻底破产。</p> <p class="ql-block">据杨成武将军回忆,“腊子口一战,既是长征中少有的硬仗,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腊子口战役是长征最关键一仗,也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其惊险程度完全不输飞夺泸定桥。存亡之际,毛泽东下令,“硬拼不行,必须要智取,可以在‘飞’上面做文章嘛!现在部队全部撤退。”重新部署,满盘皆活,取得胜利。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次惊险的战役,都由红一军团的红四团攻克。</p> <p class="ql-block">在腊子口战役中,有一位17岁贵州苗族人小战士立了大功,战斗结束后,小战士一直没有找到,有人说他牺牲了,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p><p class="ql-block">当时碉堡建立在悬崖峭壁上,靠人力爬上去几乎不可能,就在大家都想不出办法的时候,小战士站了出来,他说自己能够爬上去。他说小时候为了采药,经常要爬很高的山,悬崖峭壁他都能爬上去。他说自己先爬上去,然后扔下一根绳子,这样其他人借助绳子就能爬上去了。为了给云贵川准备一条绳子,战士们把自己的绑腿都解下来系在一起,连同一根竹竿和钩子,一起交给他。</p><p class="ql-block">只见,小战士身手敏捷,很快就爬上了适合的位置,他把绳子扔下来,其它战士也都陆续爬上去,一起向敌人的碉堡扔手榴弹。敌人的碉堡受到破坏,攻击力直接减弱,随后在我军的强攻下连连撤退,最后红军队伍顺利通过腊子口。</p> <p class="ql-block">走出腊子口的九位领导人,自左至右:张闻天,聂荣臻,彭德怀,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李富春,林彪。</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战役得到藏族同胞的大力支持,没有藏族同胞的鼎力相助,就很难有红军北上的胜利。</p><p class="ql-block">“红色土司”杨积庆(1889一1937年),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杨吉庆,字子余,藏名罗桑丹增南杰道吉,系第 19代卓尼土司。公元1509年,其先祖土司旺秀由于功勋卓著受明武宗朱厚照赐名杨洪,准其世袭,因而卓尼土司以杨为姓氏。其辖区包括卓尼、迭部、舟曲等地,下辖48 旗(乡)和16“掌尕”(行政村)。</p><p class="ql-block">1935年9月初,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甘南藏区前夕,蒋介石紧急电令国民党部队的鲁大昌帅部在岷县腊子口堵截北上红军。鲁大昌要当地吐司杨吉庆配合。但是杨吉庆虚张声势,遮人耳目,在崔古仓开仓放粮。同时对流落迭部的红军战士进行了秘密保护。杨土司下达书面指示说,千万不要抗击,尽快派年轻力壮强汉抢修大拉沟悬崖栈道,尼傲峡木桥,严禁向过往红军放冷枪,让红军顺利通过。当红军到达时,仓管把粮仓打开,供红军取食。为红军顺利越境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过境环境</p><p class="ql-block">红军两次长征过迭部,鲁大昌把腊子口战役失利的责任,全部推卸到杨土司身上,于1937年8月25日策动“博峪事变”,杨积庆和其长子杨琨、长媳、孙女等七人,因支援红军长征,惨遭杀害,献出宝贵生命,凝聚了一曲汉藏一家亲的生命礼赞。1950年10 月,中央慰问团来到甘南,带来了周总理给杨积庆后人的感谢信和赠送的礼物及纪念品,深谢杨土司当年对红军的援助之情。感谢信及礼物由其子杨复兴收纳后捐给政府。</p><p class="ql-block">因此,杨积庆被称为“红色土司”。</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军印,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b></p><p class="ql-block">1935 年红军途经迭部时,在杨土司的暗中支持下,红军在崔谷仓得到重要的粮食补给。时任红军总供给部长的林伯渠,当时在崔谷仓留下买粮用的苏区货币,并写了一张盖有大印的单据,交给仓官妻子。由于处理其他事务,不慎将大印遗失。</p><p class="ql-block">1989 年夏天,迭部县电尕镇麻古村村民安高在翻修房屋时从屋顶发现了该枚印章并上交至县博物馆收藏。</p><p class="ql-block">印重 245克,印面直径10.5厘米,印台高1.8厘米,柄方形(1.5厘米 x1.5 厘米),柄长9.7厘米。印面有0.2厘米宽的边沿。</p><p class="ql-block">印呈圆形,有印面、印台和印柄组成。边沿内是一圈用两颗五角星隔开的隶书文字,上部文字较小,内容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字样;下部文字较大,为“财政人民委员”字样。文字圈内有细线圈,圈内麦穗与谷穗相接,环抱地球。麦穗与谷穗中间以稍小的五角星相隔,地球的经纬线和南北极圈之上是由铁锤和镰刀组成的党徽。</p> <p class="ql-block">迭山千峰雪。</p> <p class="ql-block"><b>红军突破腊子口后,毛泽东回望迭山万千峰峦,写下他著名的《七律·长征》。</b></p> <p class="ql-block">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毛泽东的鸿篇巨制。他多次书写《七律·长征》。我特别喜欢他“1962年1月12日为孩子书”的这一幅,行云流水中能体会到一位古稀之年的父亲,对孩子们的一种牵肠挂肚的绵绵爱意。这在毛主席的书法中极为少见。</p> <p class="ql-block">今年会议期间,我们与会专家学者专程冒雨参观茨日那毛泽东旧居。</p><p class="ql-block">旧居位于旺藏乡政府驻地东南茨日那村中心处。1935年9月13日到15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中央红军一方面军经过旺藏作短暂休整,大部队在旺藏寺进行修整,毛泽东及警卫当时就住在这幢小木楼里,并在这里向红四团下达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将俄界会议旧址、茨日那毛泽东旧居、腊子口战役旧址三点合一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热情的藏族同胞早早为我们准备了花样繁多的当地水果。</p> <p class="ql-block">旧居是1911年建的一个小院,院内有一栋坐北朝南二层藏式平顶小木楼。</p> <p class="ql-block">我在毛泽东旧居的炕前,深深三鞠躬。在贵宾留言簿上恭恭敬敬写上: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 <p class="ql-block">老百姓都知道老人家嗜香烟,在毛主席的卧室床沿,放置了好多香烟水果和哈达。</p> <p class="ql-block">《辣子情缘》大型铜雕,在茨日那村口。藏族同胞知道毛主席喜欢吃辣子,特意送来一大串辣椒,为毛主席献上洁白的哈达。</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旧居,至今保持原貌。对毛主席住过的这间百年老屋子,现在由桑洁一家尽心并无偿维护着,从桑洁的爷爷浪次力到桑洁的父亲阿措,再到50多岁的桑洁……“再过一百年,这百岁土房子照样会好好地,看护好毛主席住过的屋子,宣传长征精神,我家会一代代传下去。”桑洁告诉我。 </p><p class="ql-block">桑洁看护旧居,供游人瞻仰,不收一分钱。去年我曾来过,告别故居时,我看到桑洁简朴的住所和依偎在他身旁的小孙子,感慨万千。朴实的藏族同胞,几代人的执着坚守,令人感动,我当时通过微信转给桑洁1000元钱,感谢他们一家,为中国老百姓守护毛主席旧居。这次与会人员来此参观,当大家了解到桑杰的大爱善举之后,好多人通过微信扫码默默为桑杰家人捐钱。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老百姓对毛主席的感恩是真心的。</p><p class="ql-block">去年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今年见到又见到桑杰,格外亲切。他执意给我装了二十几个自己院子里结的小苹果。</p><p class="ql-block">同样是握手告别,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这次在迭部巧遇一位著名企业家,班玛道杰,他是地地道道的迭部人,是甘南全域旅游集团的(拉卜楞网城)董事长,公司以互联网+文化旅游助力家乡发展,让世界了解甘南,让甘南走向世界。我们参观了他创办的扎尕那青稞酒厂。</p> <p class="ql-block">与班总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青稞</p> <p class="ql-block">酒的好坏全在酒曲。这里的酒曲是用108种包括藏区珍贵中草药,熬制48个小时,再由年轻女性揉制而成。酒曲操作是不准男士靠近的。</p> <p class="ql-block">参观酒曲车间,酒香弥漫。</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了用一千多年来最传统的青稞酒酿造工艺制作。</p> <p class="ql-block">品尝69°青稞原浆酒,穿肠而过,爽歪歪,酒是好东西啊!</p> <p class="ql-block">扎朶那青稞酒厂的展览室。</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住在一个藏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我到一个地方喜欢转转,居住地旁边有一个藏寨,依山旁水,绿树掩映,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五星红旗。</p> <p class="ql-block">云雾缭绕,实在漂亮。</p> <p class="ql-block">寨子里瓜果飘香,满树的杏子,伸手摘一个,一点也不酸。</p> <p class="ql-block">有的枸杞已经红了。</p> <p class="ql-block">花比手大</p> <p class="ql-block">甘南来过几次了,去年我曾走马观花洛克公路,扎尕那。英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曾在日记中说道:“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它将会成为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所有观光者的胜地。”</p><p class="ql-block">这次主要是应邀参加学术会议,没有机会出去走走,选择几张以往来甘南的图片,权做记忆。</p> <p class="ql-block">远眺拉卜楞寺</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小瑞士的郎木寺。</p> <p class="ql-block">桑科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玛曲黄河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与儿子在天下黄河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尕海</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到一个地方品尝美食。这个藏式肉肠,里面内容非常丰富,酥酥软软。</p> <p class="ql-block">藏区的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黄丸,挤出的是太太口服液。</p><p class="ql-block">羊肉味道鲜美。</p> <p class="ql-block">各式点心</p> <p class="ql-block">美食让人回味无穷。第一次品尝<span style="font-size:18px;">蕨麻猪肉。</span></p><p class="ql-block">迭部蕨麻猪,又称迭部藏猪、迭部藏香猪,因采食一种名为蕨麻(人参果)的植物而得名,是迭部藏族先民由野猪驯化而来,主产区位于迭部县境内海拔2000米至4000米之间的高山峡谷地带。是一种体型矮小的古老猪种,嘴筒长、直,呈锥形,四肢长短适中,被毛浓密、粗长,纯黑者居多、12月龄体重平均22kg,耐寒、耐强烈日光照射,反应灵敏,合群性好。迭部蕨麻猪因长年放牧,采食蕨麻、车前子、野苜蓿、青杠子、羊肚菌、冬虫夏草、贝母、野山参等优质牧草和珍贵藏中药材,其肉质脂肪沉积量低、多汁、嫩度好,必须氨基酸含量高,富含钙、锌、硒等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是唯一具有碳酸酐酶的猪,不仅使用价值高,而且具有强心、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血压、抑制癌细胞生长、抗衰老、抗疲劳等药理活性,被誉为“高原山珍”、“森林与草原间飘动的黑色珍珠”。</p> <p class="ql-block">记忆流年,诗意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