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Beijing Opera)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遍及全国各地。</p><p class="ql-block"> 早在清代乾隆年,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p><p class="ql-block"> 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也作“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京剧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打击乐伴奏为主(鼓板、大锣、铙钹、小锣)。</p> <p class="ql-block"> 京胡,又称胡琴,是一种拉弦乐器,是京剧音乐艺术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京剧的形成和声腔发展的重要标志。京胡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其浓郁的中国特色、独特的韵味、精湛的演奏技巧以及在京剧中的重要作用。京胡是京剧乐队伴奏文场的"主脑"与"灵魂",是与京剧血肉相连,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 胡琴的曲牌不少是从昆曲的笛子或唢呐曲牌移用,这一现象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 《小开门》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笛子曲,它源自晋剧,是晋剧音乐独奏的代表曲牌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首曲子不仅在晋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广泛用于抒情的戏剧情节,或更衣、写信、打扫拜贺、上朝以及皇帝、皇后上场等场面。伴随着明快蹬达的鼓板声,晋胡、笛子与三弦交织谐鸣,铺叙出悠扬动听、行云流水般的旋律。这首曲子在气息控制以及节奏技能方面有着质的变化,如《小拜门》。</p> <p class="ql-block"> 《万年欢》,词牌名,又名“万年欢慢”“断湘弦”等。以押平韵者以王安礼词《万年欢·雅出群芳》为正体,双调九十八字,前段九句五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押仄韵者以晁补之词《万年欢·寄韵次膺叔》为正体,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另有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九句、五平韵;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一叶韵,后段九句两平韵、三叶韵等变体九种。代表作品有《万年欢·北陆风回》等。</p> <p class="ql-block"> 《柳摇金》是一首具有丰富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的作品,它不仅在明代由陆采创作,而且在京剧和潮州音乐中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和用途。</p><p class="ql-block"> 在京剧中,《柳摇金》被视为唢呐清曲牌,主要用于吹台,也就是在戏剧开演前的幕前曲。它被用于召唤观众进入剧场,通过唢呐的吹奏来营造氛围。此外,《柳摇金》在京剧中的使用还包括地方高级官员列队远迎钦差的场面,如《草桥关》中铫期出城迎接马武、杜茂、岑彭时的过场。</p> <p class="ql-block">《山坡羊》,又名“山坡里羊”“苏武持节”。北曲属中吕宫,以张可久《山坡羊·酒友》为正体,十一句,押九韵,或每句入韵。南曲属商调,以沈璟《山坡羊·学取刘伶不戒》为正体,十一句,押十一韵。代表作品有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乔吉【中吕】《山坡羊·寄兴》、唐寅【商调】《山坡羊·嫩绿芭蕉庭院》等。</p> <p class="ql-block"> 《川拨棹》(拨、棹指桨和船)《川拨棹》是一个曲牌名,常与《玉胞肚》、《玉交枝》等组合使用,可叠用。 它不仅在曲艺中有所应用,还在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如罗贯中创作的《川拨棹·长朝殿列尊席》、沈璟创作的《川拨棹·回头望》、尚仲贤创作的《川拨棹·听元帅说原因》、施惠创作的《川拨棹·男儿赎药》以及梁辰鱼创作的《川拨棹·英雄泪滴春江波浪底》等。</p> <p class="ql-block"> 《傍妆台》曲牌是一种南曲牌名,属于仙吕宫,常用于小令,具有九句六韵的格式,其中第三、四、五、六、七、八句需要对仗。 这个曲牌名最早见于明李开先的《傍妆台》小令百首中。它不仅在南曲中出现,还被张维良先生改编成乐曲,由《傍妆台》《耍孩儿》《苏州歌》和《清江引》四个曲牌连缀而成,《傍妆台》还被改编成唢呐曲牌,其曲调经过加花发展,显得更为流畅优美,如在《贵妃醉酒》剧中的运用。民间丝竹乐曲《花梆子》《东方赞》《小磨房》《海青歌》。</p> <p class="ql-block"> 《八板》又名《老八板》用于舞蹈场面,《八板》又称老八板,是京剧中的一种胡琴曲牌,源自民间小曲,具有活泼流畅的曲调和强烈的节奏跳跃性,常用于伴奏舞蹈动作。</p><p class="ql-block"> 《八板》在京剧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多用于活泼轻松的舞蹈场面。例如,在《红娘》中的扑蝶场景(使用西皮),以及《桑园寄子》中的绑子场景(使用二黄),都运用了《八板》这一曲牌。此外,京剧中的板腔体也是中国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黄梅戏板腔体的主调平词,以其旋律平缓、长于叙述的特点而命名。</p> <p class="ql-block"> 《八岔》是从八个曲牌里选出八个乐句,音调与四平调相近,故多用于四平调或二黄原板的前面。如《梅龙镇》、《问樵闹府》等剧。京胡二黄八岔是一种京胡曲牌,用于表现戏曲中人物的情感和场景的氛围。其中,“二黄”指的是京剧中的二黄调。全曲由八句组成。经常用于唱[四平调]的戏中,以配合表演动作。如京胡二黄八岔是一种京胡曲牌,用于表现戏曲中人物的情感和场景的氛围。其中,“二黄”指的是京剧中的二黄调,全曲由八句组成。经常用于唱[四平调]的戏中,以配合表演动作。如《梅龙镇》李凤姐摆酒一折。</p> <p class="ql-block"> 在京剧中,锣鼓伴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用于节奏的掌控,还用于情感的表达和舞台气氛的营造</p><p class="ql-block"> “干牌子”是演奏术语。将原有歌唱曲牌,改唱为念,用锣鼓伴奏,或者将念白也去掉,仅保留锣鼓伴奏,成为一种锣鼓点子。干牌子又名干念牌子,以锣鼓的音响节奏来衬托干念台词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 《扑灯蛾》是一种特殊的念白形式,它以锣鼓引导念白,通过扪击大鼓、大钹、小锣为节拍,将念白嵌于节拍之中,形成一种紧打慢念的状态,从而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念白效果。 </p> <p class="ql-block"> 《四边静》是京剧中的一种曲牌,属于干牌子,即原本可以唱的曲牌后来改为念白,去其曲调,仅保留锣鼓伴奏部分,用以衬托念白台词的节奏。 这种曲牌主要用于配合舞台上特定的身段动作,有时也会去掉念白,仅以锣鼓节奏来配合。在京剧表演中,《四边静》等干牌子曲牌通过锣鼓的音响节奏来衬托干念台词的节奏,为表演增添节奏感和动态感,从而更好地烘托舞台气氛,配合演员表演。</p><p class="ql-block"> 《金钱花》,《金钱花·听得锣鼓声喧》是明代诗人徐复祚创作的一首曲。这首曲反映了作者对戏曲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通过描绘锣鼓声喧的场景,展现了戏曲表演的热闹和生动。这首曲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戏曲的热爱和推崇,也反映了明代戏曲艺术的繁荣和发展。通过对锣鼓声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戏曲表演的热烈氛围和艺术魅力,是明代戏曲文化的一个重要见证。</p><p class="ql-block">京剧的传承还有助于保护和弘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全球化背景下,京剧的传承对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具有重要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