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丰《会昌劝农》赏析

春子

<p class="ql-block">□邢春 许世阳 潘丽珍</p> <p class="ql-block">  会昌地处江西省东南部,武夷山余脉西麓,南岭余脉北端,东邻福建、南靠广东,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建县。境内地形以丘陵为主,水路纵横、沟壑错杂,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着浓厚的红色文化、源远的绿色文化、独特的客家文化、灿烂的古色文化和淳朴的好人文化。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途经会昌大地,或咏或叹,留下了一大批诗意盎然的佳作。在众多关联会昌的古诗词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南宋曾丰创作的“会昌系列”诗文。这些诗文在《全宋诗》第三十部中,也是会昌荟萃人文中最“辞直理性”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曾丰(1142年—1224年),字幼度,号樽斋,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桥西人。系“唐宋八大家”曾巩的同宗,南宋知名理学家、文学家、诗人。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曾丰进士及第,授永州教授。曾丰中进士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为官,而是寓居临安。他一面拜谒大臣谋求进身,一面吟咏山水,增广交游。直到淳熙七年(1180年),他才得以出任赣县丞,历任赣县县丞署理会昌知县,义宁、浦城县令,广东经略司曹,德庆知府,湖南参帅,朝散大夫等职。嘉泰四年(1204年),被罢职回乡。 </p><p class="ql-block">  曾丰生平好学,博览群书,以文章名噪一时。政事之余,醉心诗文创作。归乡后,筑室“樽斋”,以此为号。晚年无意仕进,以诗酒自娱,四方来求诗文者经常满座。他在故里开办西山书院,致力教学和研究,求学于门下者众多,著有《缘督集》40卷。今存诗551首,存文162篇。 </p><p class="ql-block">  民以食为天,国以土为本。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命脉。历朝历代还颁布了系列法令以促进农业发展。宋神宗时期推行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明神宗时期全面推行“一条鞭法”,清康雍时期废除“人丁税”,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政策。农耕文明的高度繁荣在宋代,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施也相当完备,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朝廷专门增设了“劝农使”这一全新官职,负责劝课农桑,帮助农业发展。文武百官上至转运使、提点刑狱,下至知州、通判、知县,普遍兼衔劝农,业绩同步纳入吏部考核,要求州县长官必须以“劝农事”为重。 </p><p class="ql-block">  淳熙九年(1182年)秋,曾丰与会昌结缘。他以赣县县丞署理会昌知县的身份从赣县来到会昌。次年春,正值会昌大旱,农作物受干旱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刚来会昌不久的曾丰为解民瘼,亲自前往距县城南约60公里的盘古山祈雨,旱情得以缓解,百姓大喜。在盘古山,曾丰被眼前的丹霞美景震撼到了,只见山峦叠嶂,峰石林立,景色壮丽。曾丰对盘古山因何得名感到好奇,于是不顾攀爬的劳累,进到山顶的浮屠宫,询问主持僧人法义,但法义也说不出所以然。于是,曾丰自己作了个猜测:“余为言为盘古,混沌时,神人所为立天地者,天地立矣,心不有其功,一归之太空,是山今云。然窃意后人思盘古之功,因而其名志之欤?虽涉传疑,以讹传讹不失本始。”盘古山海拔约480米,整个山形似磨盘,周长5公里,直径1.5公里,四壁峭立,西南面只有一条凿石蹬道直达山顶,给曾丰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用游记的形式把这次登盘古山的过程撰写成《盘古山记》,形象地描绘了盘古山的陡峭险峻及攀登的感受:“南方之山,衡为宗。自衡袤而南稍东为大余,袤而北又稍东为盘古。其地介闽、粤,故吴上游,今隶赣。余为赣承,进取计左矣,犹幸并缘得赏。所谓盘古者,久之未偶也。逢人谈胜,致中为热。”“凡百里山皆童,惟盘古若鬅鬙然,望之青葱突兀。始蹈背而上,其势逶迤,高不觉其为数百仞也。即之松萝参天,上匽盖如蟠蝌。其东西崖壁立,尝试投石焉,一茶顷始至下。或徙倚而俯仰也,目勇若蜚,足怯将坠,徜徉徘徊不忍舍而去。去矣,犹数步一回首,其得我叹赏如此。”</p><p class="ql-block">  曾丰在往来盘古山途中还深入乡间地头了解春耕情况,到屋场邀请地方宗族长老座谈,帮助解决害农之困,劝谕百姓尽心务农。并提笔写下《会昌劝农》一诗。《会昌劝农》是一首七言律诗,曾丰用通俗的语言把“勤者天之道,百事之门,惟勤则无不胜”的道理告诉给百姓。 </p><p class="ql-block">   会昌劝农</p><p class="ql-block">  官不劝农农亦耕,诏书那可废常行。</p><p class="ql-block">  烟霞自避旌旗色,鱼鸟相疑金鼓声。</p><p class="ql-block">  蝶急岂遑追梦觉,鸠闲犹强管阴晴。</p><p class="ql-block">  忙中偷得须臾暇,聊借江山答太平。</p><p class="ql-block">  “官不劝农农亦耕,诏书那可废常行。”</p><p class="ql-block">这两句诗强调了宋代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宋代是农耕社会,历代统治者都采取以农为本的政策,通过诏书等方式不断强调农耕的重要性。这里的“官不劝农农亦耕”表达了一个普遍现象,即使官员不特意去劝导农民耕作,农民也会自发地耕作,因为农业是他们生活的根本。</p><p class="ql-block">  “烟霞自避旌旗色,鱼鸟相疑金鼓声。”</p><p class="ql-block">这两句诗以生动的话语描绘了农忙时劝农官员下乡劝农的场面:官员的出行队伍旌旗飘扬、金鼓齐鸣,又用拟人手法写烟霞为之避让,鱼鸟为之惊疑,不仅突出了古代官府对劝农活动的重视,也从侧面表现出会昌当地风气淳朴,对于外来的人和事物感到陌生与疑惑。 </p><p class="ql-block">  “蝶急岂遑追梦觉,鸠闲犹强管阴晴。”这两句诗以蝴蝶和鸠鸟为喻,写蝴蝶忙于采蜜,无暇顾及追梦;鸠鸟则悠闲地关注着天气变化(斑鸠不停地鸣叫预示降雨,因而古人认为斑鸠可以预测天气),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这一联表达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关注与重视,忙于农事无暇顾及其他,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p><p class="ql-block">  “忙中偷得须臾暇,聊借江山答太平。”这两句诗写农民们在忙碌的农业生产中,偶尔也能偷得片刻闲暇,欣赏这美好的江山景色。作者通过这一侧面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太平的赞美之情。 </p><p class="ql-block">  曾丰的《会昌劝农》不仅是一首赞美农业生产的诗歌,更体现了宋代社会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通过描绘农事活动的繁忙和热闹,以及诗人在其中的感受和体验,展现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农民生活的忙碌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安定的赞美、感激之情。</p> <p class="ql-block">作者:春子,原名邢春,江西省赣州市作协会员,曾供职于会昌县委宣传部。追求用文字表述心情,在文字与灵魂的对话中,感悟人生,收获感动。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学习强国》《江西日报》《赣南日报》《赣南社会科学》《东莞日报》《今朝》《散文网》《诗者》《岚山文艺》《文化信丰》《南康文艺》《赣水源》等文学刊物。赣州路开文化文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