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凉皮承载的生计

叮咚

<p class="ql-block">  每个炎炎夏季,我都会不辞辛苦地来个“老鼠掀门帘―露一小手”,即做凉皮。这个制作过程虽繁琐但享用过程很惬意的美食,是七月流火的上佳祛暑选择。每当一盘亮盈盈、颤巍巍的凉皮,混搭着红色的胡萝卜和绿色的黄瓜及香菜这样的绝配呈现在面前时,那种舍我其谁的成就感和欲罢不能的舌尖上的冲动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早年为了供几个孩子读书,父母做过各种小买卖,其中包括卖凉皮。别人吃凉皮是为了消暑,而我们做凉皮却是为了生计。每天晚上,家里都会做好次日蒸凉皮的准备工作,第二天的五更父母就会起床烧火开始蒸,十点左右母亲便会推着简易的木板车出摊儿。</p> <p class="ql-block">  蒸凉皮的操作过程需要非常精细,因为这关系到凉皮是否筋道、是否均匀、是否适口。每张凉皮需蒸三至五分钟,前一张凉皮的出锅需和下一张入锅前的准备做到无缝衔接,才能保证在最短的时间里蒸完当天的凉皮量。上世纪80年代,做凉皮还是以纯手工为主,而且多是一张一张蒸,不像如今因为家电的广泛应用使凉皮制作变得简单而快捷。</p> <p class="ql-block">  我家的凉皮从来不愁卖,因为给的量大,做得薄厚均匀、软硬相宜,味料调配合适,所以天天卖个精光。那时候生活条件差,夏天屋里生火太热,就在院子里搭了一间低矮的小厨房。上大学的每个暑假,我都会帮着家里蒸凉皮。蒸凉皮需要大火,父亲就架上“鼓风机”,在“鼓风机”的强劲助力下,厨房就变得更加闷热。伴随着炽热的火烤,汗水便顺着我的裤腿溲溲往下流。那时候即便辛苦,我也从来没有怨言,因为家里孩子多,念书、生活都需要花钱,做个小本买卖,生活便不至于太拮据。特别是听到母亲说人家都夸我家的凉皮好吃,我从心底里还有种自豪感。每当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心里既舒坦又欣慰。</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老家宁夏石嘴山大武口的凉皮早已成为网红和城市名片,我的家也早已过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但一盘凉皮承载过的生计依然令人难忘。我把自己制作的凉皮拍照留存,并在很长一段时间作为自己的微信头像,纪念曾经的艰苦生活和奋斗经历,感恩今天的美好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