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草原漫游(二)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从骑马场出来,导游又带领我们马不停蹄地驱车来到另一个让我今生难忘的大自然景区——越野车穿越白桦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所谓穿越白桦林,就是大家在山下,五个人为一组,换乘越野车去山上玩儿。八台准备好的越野车依次列好阵容,大家纷纷跳上车一个个像整装待发的战士,一声令下,越野车像离弦的箭一样,沿着一条左侧是白桦林,右侧是开满油菜花的狭窄土路,向山顶直冲上去。十多分钟的路程,风驰电掣的车速,刺激又过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朋友,当你感到生活诸多不顺,工作感到压力时,不妨来此地游玩儿一下,站在山顶上的你会情不自禁地打开双手,对着空旷的草原大声呐喊,顷刻间你会感觉很减压。然后极眸远眺,又会让你心情无比舒畅。广袤的草原上,一坡坡金灿灿的油菜花海连接着灰绿色的大块麦田,开满白色花朵的马铃薯基地与远方弯曲的河流四面八方遥相呼应,像彩虹一样镶嵌在平畴一样的绿毯之上。我在心里由衷地发出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寻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七月的草原,午后烈日如火,但此刻的山顶上却清凉无比,习习的夏风吹拂在身上让人感觉心里特别舒畅。早已等候多时的两个身着蒙族服装的姑娘和小伙打开音箱,悠扬的马头琴宛如一股荡气回肠的清泉萦绕在山顶。婀娜多姿的蒙族姑娘在蒙族小伙粗狂豪放的歌声中翩翩起舞。大家自发地组织起来,打起节拍踩着欢快的节奏,手拉手跳起了舞蹈,气氛空前热烈。导游美女一边烘托气氛,一边趁机发了个航拍,把美好温馨的一刻记录成永恒。虽然游客都是来自东丰境内,但多数人彼此并不熟悉。这场欢乐的游戏,一下子就拉近了老哥老姐妹们之间的距离,彼此不再感到陌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游戏结束后,导游给大家半小时时间去花海拍照。因为是自拍杆拍照,所以我和小妹选了个油菜花稀疏的地方,把自拍杆调好角度放到前边,取下遥控器,在花海里留下了一张张今生难忘的镜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夕阳西下,结束了一天的愉快旅行,回到额尔古纳市安营扎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今晚住地的宾馆有三车外地游客,大家同时在宾馆用餐。热情好客的蒙族兄弟用最尊贵招待客人的方式,为我们这些远方的每个团队备下一只烤全羊。吃烤全羊之前,按蒙古人的礼节,需要完成一个庄重的开羊仪式——就是每个地方的团队要选出一对能喝酒的男女,换上蒙族服装,“扮演”王爷和王妃。上台后,先有蒙族姑娘向王爷王妃献上一条象征吉祥的蓝色哈达,再由蒙族小伙引领,完成祭酒仪式。即用手指点酒轻弹:先敬天、后敬地、中间敬神灵。之后,按照程序每个王妃亲自操刀,从羊背上划个十字,寓意十全十美。王爷接过刀从羊腿上割下一块羊肉一分为二,先取一块递给自己心爱的王妃品尝,然后王妃拿起第二块肉在送到王爷的嘴里品尝。仪式进行中,蒙族姑娘小伙载歌载舞烘托气氛,游客们纷纷掏出手机录下了这珍贵又温馨的场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仪式结束后,各地导游高高兴兴地领回自己团队的烤全羊,在悠扬的马头琴声中大家举杯共饮,一起品尝美味。晚餐中除了烤全羊还配了几个小菜,进餐中,蒙族姑娘小伙手拿麦克来到台下,在游客中继续为大家唱歌助兴,场面颇具民族特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草原的夜来得很晚,待到九点多钟才暮色低垂。晚餐结束之后,宾馆的接待人员在院子里给大家安排了一场盛况空前的篝火晚会。此时三伙游客混在一起,快乐不分你我,幸福大家共享。烟花璀璨篝火通明,陌生的面孔,熟悉的旋律。大家互相拉起手来欢呼雀跃地围着广场旋转冲刺,会跳迪斯高的男女不分老少在中间与蒙古姑娘小伙互动,尽情地跳啊唱啊,呐喊声口哨声此起彼伏。大家忘记一天的旅行疲劳,玩得不亦乐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草原漫游(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按着既定路线,来草原的第二天早上先去呼伦贝尔又一著名景点——186彩带河,下午向满洲里进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途中漫游中俄最美边境线,观赏额尔古纳到满洲里一路的自然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路上,美女导游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了呼伦贝尔的地理环境,矿产资源,并指着窗外遍布的风力发电,无比自豪地向我们讲解草原上风力发电对祖国的贡献。说北京天安门上的四盏长明灯其中有一盏灯就是草原风力发电供上去的。她告诉我们186是指从我国北疆线到景点的路程为186公里,彩带河是指额尔古纳河,也是中俄边境的界河,因此景点就以186彩带河命名。待会上去站在观景台上可以一眼望两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行进途中游览了几个小型景点,到达186彩带河时已临近中午。坐缆车上山,个人须付费15元,午饭在景点内自行解决,大家取到门票后抓紧时间结伴上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86彩带河和别的景区一样,各种风味小吃、冷饮应有尽有,叫卖声不绝于耳,其中生意最好的当属天蓝色哈达的销售量。各种自费的小型游乐场所随处可见,往来游客摩肩接踵。一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在山顶上游揽拍照,尽情领略中俄边境的异国风光!手扶防护栏向西俯瞰,山下蜿蜒九曲的彩带河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着五彩缤纷的光辉,如同舞者手中挥舞的彩带,飘逸飞扬,又似画家笔下描绘的长卷梦幻而神秘。收回目光,眼前漂浮的白云好似能触手可及。回首北方极目远眺,是连绵起伏的俄罗斯山脉。一马平川的草地上有几条白亮亮的河流隐隐约约蜿蜒在沼泽与苇丛之间。山坡下有一个小镇和几处零散游动的牧群。虽然俄乌战火还在燃烧,面前的这片土地却是那样的安宁与祥和。如果你想近距离看看俄罗斯小镇的清晰景观,可以花钱租观景台上的望远镜。可此时的观景台早已人山人海,别说午餐座位,就是等待滑草的游客在凉棚里已排得满满的了。因为这是亚洲最长的滑草坡道,坡度大约45度角。从上至下滑行,潇洒自如地如同一只在空中飞翔的鸟儿一般,几百米的坡道凌空而下,仅需要一分钟多的时间。在旅途中感知神奇,在生命中体会奇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租服装拍照时间上来不及,就是想在明码标价的石碑前留个影都是不可能的了,想花钱你都排不上号。我和小妹先在写有186彩带河字样的标志牌前排队合个影,又去观景台的围栏上拍了几个镜头之后便穿过一段幽长的木栈道,去彩带河东边的制高点处去观赏另一个景点——庄重又神密的“敖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提到“敖包”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敖包相会》的那首歌。其实所谓“敖包”就是用石头堆砌的形状类似蒙古包的圆锥形土堆,中间插一捆树枝,树枝向下边的石头上扯着一圈彩旗。“敖包”的大小取决于石头的多少。祈福的人们在石头上系满了蓝色的哈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说起敖包,导游美女在车上还给我们科普了一下敖包相会的故事:说是很早以前,草原上有一对相爱的青年,因爱情受阻,在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相约来到敖包旁海誓山盟,向对方倾诉衷肠,后来在敖包的庇佑下两人爱情得偿所愿。人们出于对敖包的敬重,便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首歌。史料上记载,敖包的作用原本是用来标记道路和界碑的,不知怎的,人们慢慢地把对“敖包”的敬畏演绎成了祭祀山神、路神,祈祷丰收及家人平安的美好象征。像这样的“敖包”草原上比比皆是,每当路过有“敖包”的地方,人们都会下马参拜,为自己讨一个吉祥的寓意。不仅如此,人们还会为“敖包”添上几块石头或几捧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站在神秘的“敖包”前边,我和小妹也按导游的指点,双目微闭,左手五指并拢放在胸前,右手摸着敖包上的哈达,随着人流,无比虔诚地由左向右转三圈,边转边在心中默默许愿,不管灵与不灵,入乡随俗嘛,大家也都纷纷照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结束了168彩带河的游览,下午我们沿中俄最美边境线来到一个叫“哈萨尔蒙古圣地”的景区,在这里大家可尽情领略蒙古族风情,了解牧民的生活习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进入景区,大门两侧一边各有两位骑着马的蒙古兄弟列队迎接我们这些远方的游客。女主人则如同美女导游和我们初次见面时一样,平端着酒碗,右手放在左肩下方微微颔首,对我们恭敬地说了一句蒙语“赛音百努”。之后女主人开始向我们传授敬奉长生天的喝酒方法。首先斟满一小杯酒放在左手平端胸前,用右手的无名指沾一下酒与拇指相碰向天空轻轻弹一下,表示先敬天,再沾一下酒向地轻轻弹一下,是敬地,再沾一下酒点一下自己的脑门儿,表示敬神灵。这时两边骑马的蒙族兄弟从马上跳下来,女主人双手端起酒杯轻轻抿一小口,整个仪式就完成了——这就是蒙族人迎接远方客人的方式叫“下马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游客们依次按照女主人教的方法接过酒杯敬完长生天之后方可随女主人进入景区参观她们的蒙古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景区内场地很宽敞,西侧有几匹骆驼拉着象花轿一样的小车,小车里坐着游客,转圈游玩,骆驼拉车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北边并排有几个蓝白相间的蒙古包,每个蒙古包的女主人都在热情地接待分给她们的游客。蒙古包的门框很低,女主人叫我们进门时不可以踩踏门槛,否则会不吉利的。这是我第一次进入牧民的蒙古包,毡房里边和我想象的有些出入,地面没有锦绣图案的地毯,而是东北装修风格用的木质地板。没有窗户,光线却很充足,因为蒙古包吊顶用的材质类似一种半透明的塑料。整个毡房的举架为钢筋结构从里边看一目了然。一块类似舞台上序幕的拉帘把卧室遮挡得严严实实,看不见里边的摆设。外间就如我们东北的客厅,圆形宽敞的大厅中间放一个小茶几,前面呈半圆放两排接待游客的小凳子。纵观整个房间除了充足的光线,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好似又不太恰当,因为我发现房间的围墙上除了有一圈挂有生活物品的线绳之外,还有一件与之反差极大的家用电器——空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女主人小巧玲珑,精明干练,谈吐之间感觉应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蒙族少妇,她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向我们娓娓讲述了马背上这个民族的悠久历史,婚嫁习俗,儿童教育等大家关心的话题。又向我们阐述了草原牧场的分布与牧民的收入状况,以及政府部门对牧产品产业链的销售和开发旅游业的双项扶持,给牧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善等等。听完女主人的讲述我由衷地惊叹,在东北农村,我们每个农民平均只能分上两亩农田,而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生活的每个牧民竟能分到上千亩的牧场。一般每户牧民家都有几十至上百头的牛羊,由此可见草原的面积是多么的幅员辽阔,还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草原上的牛羊别看外表瘦弱其身体却是很强壮的,因为这些牲畜长年饲用的牧草除了是纯绿色之外,牧草中还含有50多种中草药成份,且从不喂任何含有添加剂的饲料。所以草原上牛羊骆驼所产的奶和肉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就如同我们农村自家养的土鸡一样。这次草原之行受益匪浅,不光游览了草原的山河美景,还增长了不少知识。(精彩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