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与海军战友徐建华聊起军营往事,部队许多回忆将我们的思绪又带回了那热血涌动的激情岁月。当年海岛交通不便带来的烦恼仍记忆犹新,上下岛的诸多艰辛让我们直到今天还是感慨不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徐建华入伍后来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海最前线的浪岗岛,这里是</span>海军岸炮独立第六营驻地。浪岗由人称“三块山”的中块岛、东块岛和西块岛3个岛屿组成,部队驻守的最大中块岛面积仅有0.29平方公里,是舟山驻岛部队中自然环境最恶劣、生活条件最艰苦的岛屿。这里远离大陆,距舟山本岛沈家门有5~6个小时船程,路途远且风浪大,岛上没有居民,不通邮、不通电、不通航。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海中小岛不通航,上岛无路出岛难。要问哪里最烦心,千难万难数浪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解决浪岗不通航问题,水警区在舟山沈家门专门设立了一个浪岗供应站,除要根据浪岗部队需求集中采购食品和日常生活物资,适时上岛补给外,供应站还是浪岗官兵和来队家属临时住宿处,同时也是上岛的集中转运点。图为供应站所在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沈家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浪岗直面公海、外围没有屏障,从太平洋挟风而来的海浪,在浪岗洋面横冲直撞,波涛跌宕,涌流湍急,四季从不停歇,故有渔谚说浪岗“无风三尺浪,有风浪过岗”。执行补给任务的船只大多是登陆艇,其吨位小、吃水浅,遇上风浪摇晃的特别厉害,大多数人会出现强烈的晕船反应,即使是那些年青的岛上官兵,由于没有在舰船上砺练的经历,一些人照样被颠簸的苦不堪言。那些来队探亲的家属,很多来自内陆地区,平时很少乘船,有也是在风平浪静的江河湖泊中,现要在风大浪急的大海上摇晃数个小时,许多人被折磨到彻底崩溃。这可不是一般的头晕恶心,而是搜肠刮肚、翻江倒海般的呕吐,厉害的最后吐出的是杂着血丝的黄胆水。有军嫂回忆说,那种痛苦特别无助,可以用痛不欲生来形容。于是补给船人员,以及抗晕能力较好的同行官兵就多了一项任务,递纸送水忙个不停,还要代看小孩。有军嫂上岛见到爱人时,委屈的说不出一句话,只有眼泪啪哒啪哒地往地面上砸,还有人来过一次后再也不敢来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动容的事情。有一年八月,有一军嫂来部队探亲,到沈家门供应站候船时,由于正值台风季节,等了十多天还是上不了岛。浪岗又不通电话,想联系一下爱人也没办法,白天只能在海边遥望浪岗方向,默默地倾诉着思念之情,并祈愿早日结束这候船煎熬,晚上感到憋屈时也只能偷偷地抹眼泪,最后想想批准的假期已过半,再等两天即使上了岛,下岛时间也没个准,所以只能含泪返回。一路舟车劳顿,千里奔波最后连爱人也没能见上一面,那种无奈,那种酸楚,真是任何语言都难以表达。军嫂回去后讲了自己的经历,大家都唏嘘不已。领导听闻后半信半疑,刚好单位有人到舟山出差,就让其做一了解,结果恰好又遇上台风,他们也被滞留在沈家门一个星期,待客轮开航赶紧返回,否则连他们自己也讲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数年过后,舟山岱山县文化馆听说了此事,他们感动之余,以浪岗驻军军嫂探亲故事为原型,创作了小品《军嫂上岛》,并在200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播出。小品再现了守岛官兵家属千里迢迢来岛探亲,期间遇到大风浪,无法与亲人相见的场景,感动了全国人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岛愁,出岛同样难。浪岗部队担负着战备值勤任务,在岗人数有着严格要求。其他部队人员外出基本当天就可以返回,而浪岗下岛后必须等下一趟补给船,通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归队,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安排下岛。很多战士一、两年才下岛一次,更有人直到临退役时才有下岛机会。岛外的精彩世界虽然有着巨大吸引力,但战士们只能在心里默默憧憬,面对茫茫大海,再多的美好想法也只能望洋兴叹。即使是原先安排好的一些外出计划,也常常会因天气原因而导致改变,如外出学习、开会,常因无法及时报到而被迫取消。有位超期服役老兵和家中商量好了婚期,家里也订好酒店发出了请柬,因为台风出不了岛耽搁了十余天,尽管婚期前一天火急火燎地赶到了家,但已把家里人都快急疯了。家属来队探亲,假期将到时想下岛,由于天气原因被延误,扣工资、作检讨的事也没少发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提到出岛难,徐建华还说起了一件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浪岗驻军除了岸炮六营外,还有一个海军观通站,其担负着对海观察警戒、海区侦查与预警等任务,是东海前哨的“千里眼”和“顺风耳”。1975年8月,正是部队院校招生季,观通站雷达分队有一名战士,因平时表现突出,经单位推荐拟去军校深造。观通站准备好了档案资料,就等有船来时送到水警区,由水警区发往军校报名。图为浪岗观通站站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前几天补给船刚来过,为了不耽误时间,水警区通知了在浪岗附近巡逻的炮艇,返航时将档案带回。浪岗当时还未修建码头,只能用小舢板驳渡。虽然炮艇已尽可能靠近岸边停泊,离岸只有短短一段距离,无奈风浪太大,小舢板刚推出去就被涌浪打回,几次尝试差点倾覆。大家在岸上急得直跺脚,炮艇上的人员看着也是干着急,几步之遥成为了难以逾越的鸿沟。最后档案没有送出,错过了投档报名时间,这名战士也错过了上军校和提干机会,许多人都为他感到惋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为浪岗观通站雷达天线升降机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观通站信号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观通站坑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苍苍,海茫茫,汪洋之中是浪岗;上岛愁,出岛烦,攻艰克难红星闪。珍惜军旅生涯的每一段经历,铭记无悔青春的点点滴滴,留驻负重前行的那份豪情,难忘激情岁月,老兵铭记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