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传“馫” 至“扇”至美--福师附小四(5)班雏鹰小队开展暑期研学实践活动

王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7月29日上午,水墨传“馫” 至“扇”至美--福安师范附小四(5)班雏鹰小队开展暑期研学实践活动在儿童学园多功能厅展开,本次活动以传统非遗油扇为契机,特邀福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代表人郑鸿生到机关园为学生展示家乡非遗官埔油扇的工艺流程。四(5)班同学和家长共40多人参加了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艺人郑鸿生向学生介绍了油扇的来历、作用和制作工艺。同学们非常专注地倾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官埔油扇盛行于明清年代,至今已有数百年间的历史。而官埔村也是油扇唯一的产地,手工制扇技艺在该村世代传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电风扇没有普及之前,油扇是福安乃其闽东一代民众消夏的必备用品。制作官埔油扇,大致有五道工序,即取料、做扇骨、裱纸、题诗作画、上油并晾干。官埔油扇,扇柄上方的扇面用毛竹做成30°弯曲的扇弧,风力比普通纸扇大2—3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逢端午,娘家都要给女儿“送节”。“送节”礼品中,官埔油扇是必不可少的。“端午节前四五个月,就开始有人来村里订做‘送节’油扇了。”更特别的是还有“蚕丝扇”,买一把只有骨架的油扇,然后把蚕养在上面,蚕吐的丝一层层结在扇架上,就形成了扇面,极为绝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油扇的最后一道工序,将桐油熬熟,用布团蘸着,往画好并晾干的扇身全面彻底地搓揉,搓揉到每一条扇梗和线条都渗透了油才完工。经过上油后,扇面更加亮泽美观,且坚韧不易破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油扇的手柄和扇面有一个弯折的角度,像鸭子的脚蹼,乍一看很怪,但这是福安油扇的“精髓”!这个弯折的角度,相对普通的扇子,摇起来更加省力,扇出来的风也更大。用一次就能感受到它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老艺人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教会同学们如何用竹签编织油扇的骨架,个个认真动手编织,亲手参与其中,获得感爆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油扇作画是今天研学的重头戏,每位同学准备好自己随带的毛笔、水彩画和马克笔,各自施展画画才能,一笔一划细致入微,描绘出许多惟妙惟俏的山水田园图案,漂亮极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每个同学的油扇做出来的图案都不一样,有的荷叶田田,有的瓜果橙橙,有的鱼儿梭梭,有的庭院深深,有的动漫杆杆,形状各异,画面立体逼真,个个都是小画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初步了解,弧形油扇,其实,扇子在设计上,除了考虑用料、图案,其形状也非常关键。 从数学角度看,利用黄金分割比例设计出一把富有美感的油扇,而其扇出风力的大小却与扇面的面积有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传承官埔油扇非遗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对同学们来说也有着重要意义,它是我们祖辈生活的深刻印记和情感纽带,是福安人共同的乡土记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官埔油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获得更多认可。2022年1月“官埔油扇制作技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列入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3月受邀参加福建省艺术馆主办的“福虎迎春非遗献福——2022新春非遗作品展 ”;2022年10月官埔油扇作品《兰花》《竹子》被宁德市博物馆和闽东博物馆永久收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同学们太开心了,每位同学把快乐写在脸上。是因为他们亲历非遗文化福安官埔油扇的制作过程,体验课堂之外的研学实践,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纸油扇,几多清凉”,官埔油扇带来的清凉吹拂过一代又一代福安人。油扇源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 ,它承载了福安人的美好记忆,而这阵阵清风也将吹向油扇传承发展的未来,保护文化遗产,彰显文明中华。</p>

油扇

官埔油

福安

同学

扇面

研学

文化遗产

传承

雏鹰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