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书院

一叶知秋

<p class="ql-block">  东坡书院,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始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东坡书院坐东北朝西南,院内建筑按三轴线布列,主体建筑均布列于中轴线上,依次为头门、载酒亭、载酒堂、正殿、东西两庑廊,东轴线布列钦帅堂、西轴线布列陈列馆;书院四周构筑围墙,头门前立保护标志牌。东坡书院既是弘扬古代优秀文化遗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又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  截至2016年,东坡书院藏有名家字画400多幅,历代楹联13幅,名匾10块,历代碑刻13通,明代陶器罐1个,元代石雕人1尊。此外,还有古典和近代图书资料等。</p> <p class="ql-block">  绍圣四年(1097),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被谪居海南昌化军(今儋州)。七月的海南,阳光毒辣灼人。已近垂暮之年的苏轼携次子苏过,在一家人的撑扶送别下,跄跄踉踉地来到了海安,在即将渡海时,苏轼老泪纵横,拱手与长子及诸子预作诀别,一家人恸哭于海边悲愤交加,其情凄惨令人感喟。一个闻名于世的大作家,人已六十有二,过了退休的年龄,不仅没有高官厚禄,留守京都,象当今的某些作家那样,弄个副部级待遇,住作家楼,出门有车,反而还要被迫投荒南蛮之岛家离子散。人生混到如此的地步呀,东坡先生心情焉能有不悲愤之情? 想象的到,当时苏大师来到海安渡琼州海峡之前心情的不平与郁闷。遥望这海天茫茫无际、四周环一岛的晚年居住地,苏轼禁不住发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的悲哀慨叹。想着自己近古稀之年即将身处南荒之地,他日何当归北?苏轼不得不给诸子留下:“首当作棺、次当作墓、死则葬海外”的遗嘱。然后,在次子苏过的撑扶下,登上了渡船,渡过了白浪滔滔的琼州海峡,沿着琼西荆剌丛生的小道,向儋州走去。</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考证,东坡是在1097年农历4月被贬海南,7月2日到达昌化军(今儋州中和镇),至1100年6月20日离琼,共在海南生活了近三年。据史记载,东坡先生是从海南的澄迈县老城附近一带的海登岸的。北宋时期的老城附近的海岸,有琼州府唯一的接官亭(那时的海口还是一片沙滩叫白沙津),这个接官亭名叫通潮阁,下面就是海南通往北岸大陆的官方码头。东坡兄上岸后先到琼州府(今府城)报到,然后再去谪居地。按理说东坡先生原来在朝做京官时的级别是副部级,但在惠州贬谪三年有余,其级别早就自然取消了,此次经朝廷下文任命苏先生的职务是“琼州别驾”,其职务相当于现在正县处级调研员,自然就必须先到琼州府正厅级的单位来报道,然后再折回老城,经临高县去昌化军上班。东坡先生沿着琼西一路走来,心情如何?有没有留下诗句来表达内心的凄凉?如果从三年后东坡北归途中又一次来到老城登船过海时留下诗文来看,却可以体会苏大师来回海南时的心绪。东坡先生离琼时自然还是通过通潮阁驿站,也许是感慨万千吧,近七十岁的东坡先生在阁内的厢房内,临窗望海,应海南当地送别的官员的请求,提笔吟诗写到:</p><p class="ql-block">倦客悉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p><p class="ql-block">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p><p class="ql-block">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p><p class="ql-block">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p><p class="ql-block">此诗亦是文学大师苏东坡在海南写下的最后的二首诗之一,标题便是著名的《澄迈驿站通潮阁二首》。从此诗中来看,东坡先生心情还不是很差,且有点留恋海南,如果不是皇上召他回归真想老死海南。可见,东坡先生在海南居住三年后,回归时对海南的感觉的心情与来时有别样之情。其实,人生许多时候对未来的命运的把握都是在冥冥中不可预测的,先知先觉的大师凡间实可少见。东坡先生是大师,是著名的文学大师,然而,人生近古稀之年家离子散被迫贬谪海岛,文人的心绪遇挫而悲愤感叹那是自然的事。</p> <p class="ql-block">  谪居海南,年过花甲的文学大师苏轼,仿佛到了此时此地,才对人生、对仕途才有了些醒悟。穷愁潦倒的生活,反而使他的心情得到了调整。在谪居儋州三年的时光里,他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共写诗一百二十七首、词四首、各种表、赋、颂、碑铬、论文、书信、杂记等一百八十二篇。这时期的作品,已没有了大江东去的奥衍闳深;也不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是在大量的农家生活的纪实中,有了陶渊明似的悠扬自乐的隐逸生活的惬意。苏大师晚年在海南的这种人生观念的转弯,实属不易……</p> <p class="ql-block">  东坡谪居儋州三年,对海南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培养了几个著名的本地学子。结束了海南不出仕子的历史,用现在的话来说开创了海南考官的新局面。</p> <p class="ql-block">  参现儋州东坡书院,激起了我对苏轼的极大兴趣。特地恶补了一些有关他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  公元1036年腊月,一个婴儿降生在四川眉山。这一天没有电闪雷鸣,也没有七彩祥云,普通的如同生命中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但当64年后这个人去世之后,有人说他出生那天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的日子。还有人说,他出生那年,眉山一座原本郁郁葱葱的大山,忽然草木尽枯。人们相信,只有这些神秘又浪漫的传说,才配得上这位旷古奇才。</p> <p class="ql-block">  大宋朝堂的滔天巨浪,一次又一次劈头盖脸打向苏东坡。自20岁之后,他在大半个中国间往复飘零。可贵的是,在经受万千沉浮之后,苏东坡仍然保持一颗燃烧的赤子之心。他用常人难以估量的胸襟,释怀了多少冤屈和折辱。上千年来,他的经历和文字,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超然的人生境界,赢得了无数人的尊敬和喜爱。</p><p class="ql-block"> 文学史上有两位公认的神仙。 一个是大唐的谪仙,一个是大宋的坡仙。不同的是,李白是天上的仙,被贬谪下凡,苏东坡是地上的人,修炼成仙。仙人乘风归去,魂归琼楼玉宇,化身一颗星辰,星光洒落大地。那光柔和温暖,在中国人的心田浸润千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致敬经典</p><p class="ql-block">《江城子·密州出猎》</p><p class="ql-block">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p><p class="ql-block">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p><p class="ql-block">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p><p class="ql-block">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p><p class="ql-block">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p><p class="ql-block">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p> <p class="ql-block">《定风波》</p><p class="ql-block">苏轼</p><p class="ql-block">(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p><p class="ql-block">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p><p class="ql-block">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p><p class="ql-block">一蓑烟雨任平生。</p><p class="ql-block">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p><p class="ql-block">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p><p class="ql-block">也无风雨也无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