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西北甘青环线游记,—(8)敦煌玉门关阳关丹霞景区

杨果

<p class="ql-block">  在敦煌的第三天,我们驱车去了敦煌西部地区的玉门关、阳关和雅丹地质公园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汽车在平坦的公路上行驶,两边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和荒漠,难得见到村庄和绿州。突然发现路边远处有一座发光的高塔很奇特,于是我们停车观赏。只见高高的塔身上“首航高科”十分醒目,塔的上部有一黑色柱体,高塔旁无数条反射光线在空中聚焦,形成类似小太阳的光球照耀在塔上部的黑柱上。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是去年12月才投产不久的敦煌光伏电站。</p><p class="ql-block"> 敦煌光伏电站是国内首个‌百兆瓦激光热发电站,拥有1.2万个镜子,形成一个巨大的向日葵形状,这些镜子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照射到塔上部黑柱上,加热里面的熔盐用来发电。因为熔盐可以进行存储,保留其中的热量,即使没有阳光,罐中上万度的熔盐依旧可以用来发电,是名副其实的高科技绿色环保发电技术。</p> <p class="ql-block">  汽车行驶大约1.5小时以后,我们首先到达位于敦煌市区西北90公里疏勒河边小方盘城的玉门关遗址景区。</p> <p class="ql-block">   玉门关始置于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开通西域道路,设置在河西地区设置了四郡两关,四郡既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和敦煌郡,两关为玉门关和阳关。据传,玉门关的得名是因从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但据资料介绍,设立玉门关和阳关时,玉门关主要用于军事事务的进出关;阳关才是用于民事事务,是各国使臣和客商、货物通关之处。</p> <p class="ql-block">   玉门关地处戈壁荒漠,是西部地区重要边关隘口,位置十分重要。但是这里自然条件恶劣,边塞将士戍边守关和生产生活十分艰难。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和守边将士写下了众多有关玉门关的边塞诗篇,在玉门关遗址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外墙上,镌刻着唐代著名诗人王之焕的《凉州词》,生动的描述了大漠边塞的孤独和凄凉:</p><p class="ql-block"> 黄河远上白云间,</p><p class="ql-block"> 一片孤城万仞山,</p><p class="ql-block"> 羌笛何须怨杨柳,</p><p class="ql-block"> 春风不度玉门关。</p> <p class="ql-block">   景区的边塞诗篇,读起来十分感慨,戍边守边关十分不易,这些不朽的诗篇是边关生活的生动写照。</p> <p class="ql-block">  在游客服务中心博物馆中,有一座东汉时期西域特使班超塑像。</p><p class="ql-block"> 西汉时期,为安定西域,保证丝绸之路畅通,先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壮举。到东汉时期,又有班超带三十三吏士出使西域,安抚西域诸国,恢复丝绸之路为安全之道。班超为开辟和维护丝绸之路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玉门关遗址景区包括小方盘城、河仓城(俗称大方盘城)及汉长城遗址等景点。 </p><p class="ql-block"> 河仓城遗址,又称大方盘城,位于小方盘城以东12公里。城池坐南向北,夯土版筑,东西长约132米,南北宽约17米,残垣最高处6.7米,城内建有仓房,是守军的粮仓和武器库。目前,城池四壁多已颓塌,只有北壁较为完整。</p><p class="ql-block"> 汉长城遗址,位于小方盘城以西约5公里,是敦煌境内现存距离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汉长城。汉长城是汉代河西地区军事防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西汉王朝构建整个北方防御工程的历史缩影。玉门关与阳关相距大约70公里,通过汉长城把两关相连。</p><p class="ql-block"> 在小方盘城景区,每天有定时旅游车去大方盘城和汉长城遗址景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游览了小方盘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根据考古专家确认,玉门关的位置就位于小方盘城遗址处。因此,玉门关也称为小方盘城。据考证,小方盘城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方盘城关城是一座正方形城池,城墙由黄土垒成,墙高约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城墙保存完好。关城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面积633平方米,在西面和北面各开了一道城门。</p> <p class="ql-block">  小方盘城北门景观。</p> <p class="ql-block">  小方盘城池内景。</p> <p class="ql-block">  小方盘城西门景观。</p> <p class="ql-block">  远眺小方盘城外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小方盘城外的洋水海子。</p> <p class="ql-block">  小方盘城外的烽燧遗址。</p> <p class="ql-block">  小方盘城外戈壁大漠景观。</p> <p class="ql-block">  小方盘城的壮观景色。</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玉门关,十分感慨,有小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疏勒河畔小方盘,</p><p class="ql-block"> 荒漠屹立两千年,</p><p class="ql-block"> 塞外戈壁渐变绿</p><p class="ql-block"> 春风悄度玉门关。</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玉门关,我们又去了阳关遗址景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  阳关,西汉时设置,与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的门户,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得名。</p><p class="ql-block"> 阳关遗址景区距敦煌市区约70公里,现存有古阳关遗址、阳关烽燧、阳关古道、寿昌城遗址、汉长城塞墙遗址、汉代渥洼池遗址、西土沟(唐无卤涧)遗址、古墓葬群、古陶窑等汉代时期的众多文物遗迹。目前,阳关遗址景区建有阳关博物馆,阳关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唐代著名大诗人王维的不朽诗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千古流传,使我们怀着崇敬和怀念的心情,参观了阳关博物馆、仿阳关关城、阳关烽燧遗址、阳关古道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阳关博物馆建成于2003年,是一个仿汉城堡式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由两关(阳关、玉门关)汉塞陈展厅、丝绸之路陈展厅、阳关研究所、‌汉阙牌楼、‌仿古兵营、阳关都尉府、仿汉阳关关城等部分组成,主要展出古代边关军事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风情。</p> <p class="ql-block">  进入博物馆大门,前面是张骞塑像和汉阙牌楼,道路两侧分别是丝绸之路展厅和两关汉塞展厅。</p> <p class="ql-block">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塑像,气势磅礴,使命辉煌。</p> <p class="ql-block">  两关汉塞展厅。</p> <p class="ql-block">  汉阙牌楼,典型的汉代建筑风格,是博物馆标志性建筑,巍峨壮观,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  太极图和石碑亭。</p> <p class="ql-block">   阳关都尉府。阳关在西汉时期,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代以后随着丝绸之路衰落,阳关逐步被废弃。</p> <p class="ql-block">  都尉府颁发出关文书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仿阳关关城。仿阳关关城是根据《沙州图经》载“古代阳关关城正门,东西廿步,南北廿七步”所复现而成。仿阳关关城简括大气,古朴伟岸,张扬汉家气象,反映历史风貌。</p> <p class="ql-block">  从仿阳关关城可乘景区电瓶车前往对面的石门山,参观游览阳关烽燧。</p> <p class="ql-block">  石门山阳关烽燧始建于汉武帝太初年间(公元前104年—公元前101年)。阳关烽燧采用几层土块一层芦苇的方式层层叠压而筑成。现高4.7米左右,底长宽8—7.5米,顶长宽8—6.8米,攀登烽顶,方园数十里,尽收眼底,故称“阳关耳目”。清代以后,阳关烽燧俗称为“墱墱山烽燧”。</p> <p class="ql-block">  阳关烽燧以其独特的风格已经成为敦煌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石门山的观景亭。</p> <p class="ql-block">  石门山上的“阳关遗址碑”。</p> <p class="ql-block"> 马门山美丽的塞外风光。</p> <p class="ql-block">  阳关大漠风情。</p> <p class="ql-block">  登高远眺,远处的阿尔金山之皑皑白雪,浩瀚戈壁、苍茫大漠的宏阔壮丽景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阳关塞外绿州。</p> <p class="ql-block">  阳关大道。</p> <p class="ql-block">  西出阳关,丝绸古道。</p> <p class="ql-block">  唐代大诗人王维塑像和他的不朽诗篇《渭城曲》石刻碑。</p><p class="ql-block"> 渭城朝雨浥轻尘,</p><p class="ql-block"> 客舍青青柳色新,</p><p class="ql-block"> 劝君更尽一杯酒,</p><p class="ql-block"> 西出阳关无故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阳关边塞诗石刻。</p> <p class="ql-block">  远眺阳关城景观。</p> <p class="ql-block">  阳关遗址仿古兵营景观。</p> <p class="ql-block"> 游阳关感</p><p class="ql-block"> 古关已随历史去,</p><p class="ql-block"> 山丘仅存阳关烽,</p><p class="ql-block"> 昔日商队出关忙,</p><p class="ql-block"> 今朝游客怀古贤。</p> <p class="ql-block">  敦煌雅丹景区是我们当天游览最远的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俗称“敦煌雅丹魔鬼城“”,是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雅丹地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最具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之一”。</p><p class="ql-block">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距敦煌市区168公里的玉门关西北边。景区分南北两区,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8公里,面积398平方公里,主要是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质遗迹。目前,雅丹景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雅丹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建筑造型比较独特,与雅丹地貌环境十分协调。</p> <p class="ql-block">  游客中心购票后,在景区导游的带领下乘观景区光车进入雅丹地貌景区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  雅丹地貌是气候极端干旱区的代表性地貌类型,是约10万年以来风、水为主要营力侵蚀第四季沉积物的结果。主要景观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大型垄岗状、墙壮和塔柱状等雅丹体,它们拟人似物,栩栩如生,成为我国西部名副其实的“魔鬼城”。与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景观相辅相成。</p> <p class="ql-block">  景区雅丹体景观。</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集中连片地分布着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风蚀地貌,最著名的代表有:金狮迎宾、狮身人面、孔雀玉立、西海舰队、神龟出海、雅丹公主、伟人像、雅丹城堡、桃园结义等等。</p> <p class="ql-block">  “孔雀玉立”。</p> <p class="ql-block">  “狮生人面”。</p> <p class="ql-block">  “西海舰队”。</p> <p class="ql-block">  “金狮迎宾”。</p> <p class="ql-block">  “伟人像”。</p> <p class="ql-block">  雅丹地貌造型景观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  敦煌雅丹地貌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造型丰富,高密度集成,是旅游爱和摄影爱好者绝好游览地和摄影景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