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郭沫若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原是清朝年间是恭王府的马号,1963年至1978年郭沫若在此居住,于1988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更名为“郭沫若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故居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大门坐西朝东,为三间一启式王府大门。大门东侧建有砖砌一字影壁。门内为一座大型庭院,是故居的前院,前院的西南角建有翠珍堂。主体建筑位于庭院北半部,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前院为办公区,后院为生活居住区。郭沫若故居展示了这位诗人、学者兼战士的一生及其在文学、历史、考古、翻译等领域中的成就和为和平运动所作的贡献。这五个烫金大字的匾额是邓颖超同志书写的。</p>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曾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p>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思想家、书法家、政治家。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p> <p class="ql-block"> 1921年,郭沫若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他也因而成为中国西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在五四运动时期,他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来歌颂人民革命,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话剧剧本,鼓舞迷心,事迹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鹳草、孔雀男、高渐离六出历史悲剧作品,其中屈原最受欢迎。郭沫若一生创作大量作品,合集编程郭沫若全集38卷。</p> <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13日,郭沫若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月27日,郭沫若故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