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亲戚带着她的朋友从遥远的国度来北京,想看看五朝古都的历史和建筑。北京到处都散落着底蕴深厚的历史遗迹,他们选了雍和宫。我也是有二三十年没去了。昨晚下了一点雨,可上午还是那么热。大家还是一起约了同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雍和宫始建于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也是目前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活动中心。雍和宫黄瓦红墙,规格等同于紫禁城皇宫。这是因为雍正皇帝在这里生活,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雍和宫是清朝的康熙皇帝赏赐给他第四个儿子爱新觉罗胤禛的府邸,后来康熙皇帝加封他为和硕雍亲王,这座府邸就成了雍亲王府。到雍正继位,入住紫禁城,雍正对他从小长大的地方十分怀念,闲暇时经常来雍和宫娱乐。雍正三年(1725年),将雍亲王府的一半作为行宫,另一半改为黄教上院,始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乾隆皇帝弘历继位后,在1744年把雍和宫改成藏传佛教的喇嘛庙,并将其变成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的中心。这所以要改成喇嘛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为了祭奠父亲。在此供奉雍正的影像,请来喇嘛念经为其超度亡灵并照管寺庙。更重要的是清朝时期广大地域属于藏蒙地区,为国土的完整与安宁,要加强对少数民族的联系。当时的蒙藏两族都信奉喇嘛教,其中尤以藏传佛教格鲁派,也就是黄教为主。而把雍和宫改成黄教上院,一能够加强与藏蒙两地大量的高僧与宗教人士沟通,还可加强和藏蒙民族的联系与团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雍和宫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整个建筑布局院落从南向北渐次缩小,而殿宇则依次升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南面是雍和宫的牌楼院,有东、西、北三座牌楼,每座上都有匾额,均为乾隆皇帝御笔。匾额内容寓意深邃,体现乾隆皇帝治国安邦理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东侧牌楼原来是雍和宫旧时的入口,面东匾额“四衢净闢”,警示来雍和宫的人心存崇敬,这里的四方之地要安静恭敬;面西的匾额“慈隆寶業”,指雍和宫承寄佛教典籍大藏贝叶经以示慈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西侧牌楼现在是雍和宫的入口,牌楼紧邻大街。面西匾额:“十地圓通”,指大乘佛教修行的十个层次,按字面理解“圓”为圆满之意;“通”有共同、通达之意,乾隆皇帝很重视“十”这个吉数,表达了祈愿蒙满藏汉民族和谐融通、国泰民安的政治愿望。面东匾额“福衍金沙”,世俗的寓意为幸福美满生活如金沙江一样绵长不断,按佛教更有深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北侧牌楼坐北朝南,三间四柱九顶,透雕的龙凤,是雍和宫中轴线上的主牌楼,也是参观雍和宫的起点。面南匾额:“環海尊親”,指海内共同尊敬雍和宫,也传达出《四书·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理念。面北匾额:“羣生仁寿”,祝愿众生仁厚长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通过牌楼往北,就看到一条长152m的通道,这就是撵道。撵道是由方砖铺成的,是前往雍和宫的必经之路,这里曾经是皇帝走的路,同时这里也是著名的银杏大道,在深秋时节年到两侧满地都是金黄色的一片落叶,一眼望去满地金黄,很是绚烂夺目。走在其中沙沙作响,有一种漫步在黄金长廊的感觉。可惜现在节气不对,不过绿树成荫也是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道的尽头就是昭泰门,这才是雍和宫的正门。中间为一间正门,两侧各有一旁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进了昭泰门,东边是钟楼,西边是鼓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鼓楼前有一口大铜锅,此锅重达8吨之多,是在腊八节煮腊八粥用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鼓楼和钟楼的北面,东西各有一座重檐八角攒尖顶的碑亭,亭内石碑上是御制《雍和宫碑文》,碑文中主要是乾隆回顾了雍和宫的历史,说明将行宫改为寺庙的原由,饱含深情的回忆了他和父亲在雍王府生活的12年岁月。东亭碑文为汉文、满文、西亭碑文为蒙文、藏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往北为天王殿,又称雍和门,殿原为王府的宫门,后改建为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王殿前面供有布袋和尚,背后是降魔韦陀。两侧是四大天王塑像。 天王殿前的青铜狮子,造型生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布袋和尚相传为弥勒菩萨的化身,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因“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这和尚又名“契此”。和尚体肥腹大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韦陀菩萨是佛教的大菩萨之一,手持金刚降魔杵,是护法神。韦陀塑像有三种形式,各寺不同。如果韦陀的降魔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的降魔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的降魔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过了雍和门,院中依次有铜鼎、御碑亭、铜须弥山、嘛呢杆和主殿雍和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御碑亭又名四体碑亭。亭内立有一四方碑,上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写的《喇嘛说》。1788年至1792年,乾隆两次命清军进藏,击退入侵的廓尔喀军。是时,为稳定西藏政局,乾隆除命驻藏大臣妥立“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外,亲撰《喇嘛说》,刻碑立于雍和宫,以宣诏天下,活佛转世,金瓶掣签,永为定制。时至今日,这座石碑已成为我国领土完整的铁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铜须弥山是雍和宫内的一宝,建在椭圆形汉白玉石座上的石池中,高1.5米。须弥山是梵文Sumeru的音译,意译为“妙高”。它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据说是世界的中心。佛经认为,世界的最底层是风轮,其上是水轮,再上是地轮。地轮之上有九山八海,须弥山就在这山海之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雍和宫殿中供奉着三尊佛像。正中央供奉的是主持现在世界的释迦摩尼,其左右分别是他的两大弟子阿难和迦叶。西边供奉的是主持过去的燃灯佛,东边供奉的是主持未来的弥勒佛。三座佛像代表三个世界的概念,因此称为三世佛。这三座佛像的底座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莲花座,而是雕有狮子大象的须弥座。这是最高等级的设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大殿东北角供奉着由白檀木雕刻而成的观世音菩萨立象,西北角供奉着弥勒佛立象。两面山墙前的宝座上端坐着十八罗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殿前院中两庑是“四学殿”。东面为密宗殿和药师殿,西面为讲经殿和时轮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再往北为永佑殿,原为王府正寝殿,后殿因供奉雍正帝影像而改名为“神御殿”,乾隆九年(1744)行宫改建寺庙后,改为今名。永佑是永远保佑先帝亡灵之意。永佑殿是“明五暗十”构造,即外面看是五间房子,实际上是两个五间合并在一起改建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是三尊高2.35米的佛像,系檀木雕制,中为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左为药师佛,右为狮吼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出永佑殿后门,就入法轮殿院落。法轮殿为举行法事的场所,建筑平面呈十字形,面阔七间。这座殿是汉藏文化交融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殿内正中巨大的莲花台上端坐一尊高6.1米的铜制佛像,面带微笑,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这尊铜像塑于1924年,耗资20万银元,历时两年才完成。殿顶四边各有一黄筒瓦悬山顶天窗,使得白天阳光都能照到佛像。殿顶及天窗顶各建有一藏族风格的镏金宝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佛像背后有紫檀木雕成的五百罗汉山,是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整个山体由紫檀木雕刻而成,层峦叠嶂、阁塔错落;五百个用金、银、铜、铁、锡铸制的罗汉置身其间;讲演佛法的、降龙伏虎的、乘鹤飞升的,或坐或卧,或醉或思,或笑或痴,姿势生动,神态各异,造型逼真,雕技精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殿内东西壁还有以释迦牟尼为题材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戒台楼位于法轮殿西侧,系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帝为迎六世班禅进京为己祝寿、受戒而建;班禅楼位于法轮殿东侧,最初是供奉药师佛的法坛称药师楼,六世班禅进京时以此处为住所,楼因之得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殿前的东西配殿,分别为额椅殿(医学殿)和宁阿殿(数学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法轮殿北面便是万福阁。万福阁是雍和宫寺庙建筑群中北端最高的建筑。高25米,上、中、下各层面阔、进深均为五间。上铺黄琉璃瓦,重檐重楼,上层为重昂五踩斗栱,和玺彩画,正中匾为“圆观并应”;中层为重昂五踩斗栱,和玺彩画,四周带廊及护栏板,正中匾为“净域慧因”;下层为单翘单昂斗栱,和玺彩画,前后三出陛,正中悬雕龙华带匾,上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万福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阁内供奉着木雕迈达拉佛(弥勒站像),地面以上高18米,地下8米,总高26米,由整棵白檀木雕刻而成,总重约100吨,是中国最大的独木雕像,为七世达赖喇嘛的进贡礼品。大佛虽历经200年沧桑,至今木质坚硬,完好无损,充分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木雕工艺和文物保护上的高超水平。木雕迈达拉佛也是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1990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独木雕刻佛像世界之最。法轮殿的两侧墙壁上,有讲述佛祖故事的壁画《释迦源流图》和甘珠尔经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万福阁两旁是永康阁和延绥阁。两座楼阁有有飞廊与主阁连接,峥嵘崔嵬,宛如仙宫楼阙,具有辽金时代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另一尊木雕三绝金丝楠木佛龛,在万佛阁前东配殿昭佛楼内,昭佛楼又称照佛阁,二层小楼,是乾隆生母钮钴录氏的佛堂。佛堂佛龛供释迦牟尼水纹衣立像,左右迦叶、阿难两弟子侍立。佛龛是金丝楠木制作,雕刻九十九条龙,形象生动,工艺精湛。佛龛从地面直达楼顶,高踞上下两屋空间,分内外三层。夕照时,佛像肃然而立,脑后的黄铜镜镶嵌在围屏式的背光之中。这背光以黄铜镜为中心,向四周蔓延,沿着围屏绕成一圈,与长明灯相辉映,照得佛堂一片明亮。佛龛由两根金色蟠龙柱支撑,横梁金皮贴木,上面雕有99条龙环绕其中,采用透雕手法,有的昂首探爪,有的扶摇直上,条条栩栩如生。只可惜楼门没开只开了窗户,只好尽量伸头进去观看。照片照不全,只好在网上借了一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万福阁北为绥成殿,是雍和宫中路最北端的建筑,建于乾隆9年(公元1744年),面阔七间,殿前有月台与万福阁相连。殿中供奉白伞盖佛母像。此像三头六臂,额头中间有眼睛。手持法器。在藏族地区。大白伞盖佛母叫都噶,意思就是白色。她有着很大的威力,能放大光明。以白净大慈悲遍布法界,庇护一切众生。大白伞盖佛母是佛的母亲,因为佛经上说佛由法生,法就是母。因此大白伞盖佛母就是佛法的象征。佛母西侧供奉白度母像,东侧供奉绿度母像。殿西端供奉五位古印度高僧学者像,东端供奉五位格鲁派祖师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雍和宫是一座具有浓厚藏传佛教特色的建筑群,各个殿堂都载着丰富的传说和故事。比如雍和门殿,传说当年康熙帝在此殿前种植了一棵柏树,祈求国家长治久安。人们相信,在此殿祈福可以实现心愿。还有雍和宫殿祈福求财;永佑殿祈福驱邪消灾;法轮殿祈福事业顺利有成;万福阁祈福转运平安;观音洞祈福姻缘子嗣;绥成殿祈福吉祥如意。这些故事和传说不仅展现了藏传佛教的独特魅力,也寄托了信徒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年节人们常常排长队到此祈福,大家相信,在此烧上三炷香可以顺心如意,心想事成。</p><p class="ql-block"> 盛夏炎日高照,于香烟缭绕的殿阁宫宇中游览,在熙熙攘攘的老少信众中穿梭,领略着人们对美好生活企盼的心情,度过和远来的亲朋美好的时光。脑子里想起诗句:“经历沧桑尘世过,万千心愿任天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