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日记一则 七月二十三</p><p class="ql-block"> 赵老师二三事</p><p class="ql-block"> 江春</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小区里见到了赵老师。好长时间没看到她了,她依然是清清爽爽的样子,虽然已是79岁高龄,但依旧端庄精神,腰不弯背不驼。穿着依旧整洁得体,白色上衣配碎花裙子,一头银发光润齐整——一个高雅的老人。</p><p class="ql-block"> 她97岁的高龄老母健在,由保姆照顾。三个孩子,儿子在北京开公司,两个女儿,一个是注册会计师,一个是老师。孙子们也都上学了,如今她哪儿也不去,就自己一个人住在儿女们为她买的房子里,悠哉悠哉地过着自己从心所欲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她年轻时,为了追随丈夫,离开四川老家,去北京工作。30多岁时,丈夫突然病逝,一个人在远离故土亲朋的北京,又要工作,又要拉扯三个年幼的孩子,困难实在太多,单位为了照顾她,便把在四川农村下乡插队的弟弟调到北京,照顾他们一家。弟弟就成了家里真正的男子汉,为他们娘几个撑起一片蓝天。多年以后,弟弟又不幸病逝。她说两次生离死别,弟弟的去世,让她更是痛彻骨髓。如今,她跟我谈起这些过往的时候,已是云淡风轻,好像只是在从容不迫地讲述着故人故事。毕竟,几十年过去,最沉重的往事,也只能被时间的风雨剥蚀得变淡变轻,还能怎样呢?她说小区里的人,书画班的人都不知道她的这些故事,她也不想给别人讲,但不知道为什么却愿意和我聊一聊。她说别人光知道她的孩子们事业有成,知道她从北京退休来到成都老家有一份很高的退休金,知道她写一笔漂亮的瘦金体,画也画得不错,因为她曾经被社区聘请为书画班的授课教师,我和她的相识也是在书画班里。大家对她只有羡慕和尊敬。</p><p class="ql-block"> 我赞赏她!</p><p class="ql-block"> 赞赏她的精致:她精致的梳妆打扮——不像有些老人把自己弄得邋里邋遢,惹人嫌恶。</p><p class="ql-block"> 她精致的房间陈设——她曾邀请我去她家做客,藏书甚多,墙上挂满了字画,充满了书卷气。她说她给自己家写的春联,常常是贴上时间不长,便不翼而飞,也许是被爱好书法的人拿走了。她带着我参观每一个房间,从床铺到书桌,到厨房,到处都收拾得纤尘不染,每一个摆设都恰到好处,让人舒服。</p><p class="ql-block"> 她精致的一日三餐——给自己做饭从不马虎,而是快乐而精心地做每一道菜,注意营养搭配,注意色香味俱全。</p><p class="ql-block"> 她规律规范的生活——早上锻炼,下午练字追剧画画。她说这段时间正在抄写《道德经》,不知不觉两三个小时就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她简单轻松的人际圈,她不像小区里其他老太太一样,就算出门散个步,也要呼朋唤友,三五成群。</p><p class="ql-block"> 她独立自由不依附,但也不固执。她是家里的老大,参加工作早,对家里的贡献很大。她的母亲和弟妹们都住在绵阳。母亲喊她过去一起住,有保姆给她们娘俩做饭,她不去。她对母亲说:“你没事情,我就不来了,我也是老人了”。但是母亲有事情,她一定会跑去绵阳探望;儿女们很孝顺,个个家境优渥,邀她同住,享受天伦之乐,她也不去。但是儿女们邀请她一同旅游个十来八天,亦或逢年过节,亲朋们聚餐,她都欣然前往。</p><p class="ql-block"> 她不卑不亢,磊落坦荡。她说当年一个人的工资供三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虽则艰辛备至,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他们从无抱怨之心,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家庭困窘而感觉低人一头,亦或放松孩子们的学习,她说,当时虽然一分钱恨不得掰开来用,但是遇到特别喜欢的书,她还是要买给孩子们。有朋友在图书馆工作,她就经常借书,毕竟北京的图书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她看书,孩子们学习,家庭学习氛围很好。她是一家事业单位搞财会工作的,她说并没有因为家庭变故而影响工作,常常被评为先进领奖。儿女们上大学时,生活费的支出量力而行,他们只是用勤奋的学习,优秀的成绩来强大自己,使自己尊贵。儿子结婚时,她对儿子说:“有多少钱,办多大事”。儿子婚宴上,亲家盛赞女婿有才有貌,亲家母品德高尚,是女中强人。是呀,跪着的母亲怎么培养出站着的儿子?</p><p class="ql-block"> 她曾告诉我一件事:朋友儿子的公司,因为财务管理不善,出了问题。需要一个有能力又实心实意帮忙的财会人员。朋友找到了她,要是一般的人,便会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但是她想到,他们都交往了一辈子,自己在北京工作时,这个朋友就替她向母亲尽孝,帮了母亲很多很多。她便和女儿谈了这件事,建议女儿去试一试,自己当时虽然已经年逾七十,也前去考察调研,利用自己的财会经验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这次见到她的时候,我问女儿在朋友儿子的工厂干得怎么样?她说干得挺好,把财务上的一切都理顺了,人家也给了女儿很丰厚的待遇,双赢,皆大欢喜。</p><p class="ql-block"> 她随后轻轻叹了一口气,说:“前段时间我那朋友去世了,八十四岁,他儿子通知我的,我就去了一趟绵阳,送老朋友最后一程。”我忍不住说:“你也算有情有义,有始有终。按理说你这么大的年龄就不去参加葬礼了,可你还是去了”</p><p class="ql-block"> 她还给我谈了许多和朋友之间的往事,都是感人至深。我和她讨论我们这一辈人朋友间的相处之道,她说自己的几个孙子很是不理解,都在问她:“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同学同事之间的交往都是很现实,变化很快的,你们老辈人怎么交朋友一交就是一生一世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对此,我和她都感慨万端。</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人生六十多岁以后,父母大多不在了,儿女们也成家立业了,更不需要天天去上班忙工作了,才算有大把时间真正为自己活了。</p><p class="ql-block"> 孔子云:“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p><p class="ql-block"> 老境来临,养好自己的身体,独立、自由,尊从自己内心深处的愿望;不依附,不固执,不超越礼仪规矩。活成赵老师那样,此生亦无憾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