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院的岁月

王国平

最近搬家,偶然发现了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略作修改,以飨读者,希望大家看后一笑。<br>话说大约30年前,我在某国企内上班,单位美其名曰某某研究院,其实什么都不研究,实质上成了上级单位某电力集团安插七大姑八大姨的后院,这些人来了后个个鼻孔朝天,单位里有头有脸的人大部分眼睛很亮,眼头朝上,而我们这些无背景的穷学生几乎所有人懒得搭理,像我这种不想会来事,还想表现独立性的另类,只好一人守着一张很有年头的破桌子,学学英语,看看报纸,工作5年,室主任几乎没有关注过我,我拿着每月一二百元的工资,在外面租着农民的房子,寄人篱下,好在单位有个情报室,其实就是一个图书馆和外文资料室,我大部分时间就消磨在那里,苦苦地寻找出路,翻译一些国外电力及计算机动态,发在本单位的杂志上,每月赚一点贴补家用。<br>单位里分成了几个圈子,一等人是上边有背景的,或大或小;二等人是单位内行政部门有一定实权的,包括转业军人形成的又一个小圈子,加上一些认为已自己已经进入权利边缘的知识分子,地位最底下,最不被人关注的,就是我这种在专业科室工作,被领导认为不是自己人的人,可以定义为:“被遗忘的角落”,这样的生活让人看不到未来。尤其与我大学刚毕业后的工作单位电力物资部门比较,差距不是一点点,这使我心里非常失落,但有什么办法呢,日子还得往前过。 前任的院长把持单位多年,积累了许多问题,最为明显的是青年职工的住房问题,新任院长上来后,大家给予了厚望,单位的住宅楼终于盖起来了,但因和施工单位的矛盾迟迟得不到解决,几栋楼一直处于锁门未交工状态长达数年。这期间,年轻人都翘首以盼着房子,偶尔有房子空出,总是悄悄地分给了别人,又有一天,听说又有一套房子分给了一位比我们年轻好几岁,既无学历又无职称的年轻女性,她的母亲是单位的一位老员工,也是前任院长在任时的风云人物,大家群情激奋,议论纷纷。我实在忍不住,跑去问主管院长,院长答曰:母女两个跑来我这里,哭哭啼啼一上午,你说我不给能行吗?这样的答复,你还能说什么?最可气的是,回到室里,一位老高工,竟然指责我说:咱们室里,除了主任,其他人无权去找院长。而我们一帮有同样诉求的年轻人,群情激昂地约定,下午一起去找上级部门反映问题,结果到了下午,许多人都不来上班了。我领了稀稀拉拉几个人,很快被上级部门三言两语打发了。一个研究院,又着一帮子大学生研究生,但多数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的环境实在让人无语。 这样一晃五年过去了,忽然有一天,过去的老领导,电话通知我:中央下放进出口权给全国157个大型企业集团,我们所在的电力集团也获得了此项权利,上级领导正在安排成立集团所属的进出口公司,系统内招聘人的文件已下发了。问我看到了吗?我多少个日日夜夜盼望的机会来了,但我在单位哪里有看上级文件的权利?我硬着头皮去单位行政办公室,问有无此文件,答曰:有。工作人员拿出文件,让我看了一遍,就急着收回了。文件上明确规定:系统内职工经本单位同意均可报名。我马上去找室主任提出了我的想法,主任五十多岁,平时面上始终带着微笑,维持着自己老大的架势,对大多数职工的事基本上采取一推六二五的办法,这次也不例外,顺势将球踢给了副主任,副主任40多岁,也毕业于名牌大学,只不过在大学上了一年课,就开始了文革闹革命,基本上没学上什么东西,这是他的软肋,他本人是个麻子,大家私下都叫他X麻子。但他有自己的特长,就是能屈能伸脸皮厚,除了面上把主任奉为神灵外,他拉了几个人形成了自己的班底,基本把持了室里的一切;X平时和我不是一路人,互相看着不顺眼,见我递上了申请,他说:我劝你别费神了,这种好事,基本上人家早有安排了,哪里轮的上你啊?我固执地坚持:既然局里有文件,我试一下也无妨。他见我态度坚决,倒也爽快,马上大笔一挥,同意,签上了他的大名。我立即飞奔至二楼院长办公室,将有室里批准的申请递给了刚来任职的新院长。 新院长刚刚从基层电厂调来不到一周,毕竟在基层担任一把手多年,人比较朴实接地气,也没有打官腔,只是说:我刚来你就要走,你先拿回去,我们商量一下。等我刚刚上到五楼,X主任把我喊去,把我手里的申请要过求,在他签名的同意二字前加上了个大大的不字,我急了,说到:你这不是耍流氓吗?他气急败坏地说:都是因为你的事,让刚来的新院长把我在电话里训了一顿。原来在我上楼的功夫,院长打电话给他,问他为什么随随便便就放走一个研究生?给新来的院长留下不好的印象,对X来说是多么不愿意看到的一件事!<br>事情僵在了这里,我怎么办?旁边为数不多的朋友劝我,这次机遇,可遇不可求,一定要志在必得。我也暗下决心,决不能放弃。我每天12点前去院长办公室,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连着三天,最后一天我说:院长您来了,我们看到了希望,确实不该走,但是,您想想,您敢上一两年,组织上很可能提您为副总,您一调走,我们不是又陷入苦海了吗?也许这句话,说到了他心坎上,他微笑了一下,在我的申请上签上了大名。<br>就这样,我一路顺风,报名,参加考试,最终以笔试第一,面试第二的成绩被录取,从此,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br>忽然之间,院子里的人们,主动和我打招呼的多了,脸上也有了笑容,我觉得好奇怪,当然也很开心。就在我已被录用,还未离开的某一天,下班后我带着儿子在院子遛弯,老远看见X副主任推着自行车出来了,为了避免尴尬,我主动带儿子到路边大卡车后边,没想到X推着车绕了一圈,亲切地和我打招呼,整得我有点不知所措,语无伦次,结结巴巴。我的内心说:X,我服你,你做到的,我做不到。<br>室里也没有安排欢送,即便安排,我也毫无兴趣,我的心早已飞走了。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中,我离开了。别了,这令人窒息的荒地,我在这里浪费了5年的青春年华,别了,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图片为当年的工作场景,曾进入变电站测量,曾爬过铁塔,在这个无法展示自己才华的环境中,受了一点人情冷暖,吃了一点苦,冷落和排挤,对我以后的发展,绝对大有好处,从此,我变了。这也为我以后的发展集聚了力量,我虽不喜欢这里,但要感谢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