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渡一渠

王国平

<p class="ql-block">突然有了一点小兴致,西街散步去。</p><p class="ql-block">我这人一向很少有散步的习惯,这并非一件好事。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不是没有一定道理的。</p><p class="ql-block">“你去不去的,渡一渠。”宗伦哥在前面都快有点不耐烦了。我拍了拍大肚皮,从门前的摇椅上飞身跃起。</p><p class="ql-block">散步自然得去渡一渠了,渡一渠是西街的一道风景。大约两公里长的河道,沿岸是整齐亮丽的护栏和砼板护坡,顺着河渠各有一道青石板路,站在“双栖桥”上,只见一处处生态浮岛郁郁葱葱,赏心悦目。</p><p class="ql-block">从西街的门户“黄桃记”石雕牌向南走,有一条蜿蜒曲折的鹅卵石路,这边的青石板路被高高的美人蕉分隔住了,不过踮起脚来还是望得见往来的踪影,听得见盈盈笑语。</p><p class="ql-block">这时想起儿时的记忆来了,我们去周家湾棉花田里捡莲子、揪苦瓜,要跨过一条水沟。我记得窄小的地方轻轻一跃就过去了,那就是眼前的这条渡一渠。</p><p class="ql-block">不过以前哪里够得上“渠”的叫法,只是田块之间的分界线而已。这许多年的开挖扩宽、护坡铺栈,昔日的水沟已经蝶变成风帘翠柳、锦绣旖旎的一幅美丽乡村画卷。</p><p class="ql-block">夕阳像刚退了一把柴火,空气还是燥热的要命,这是大暑节气后的一个傍晚。渡一渠西边高高的香樟树上知了拼命地唱着忐忑,几只麻雀横掠视野,越过渡一渠,飞进那片桃林里去了。</p><p class="ql-block">不觉走到“青山绿水”,“中国黄桃小镇”六个大字耀眼夺目。“我们还是过桥绕回去吧,这腿走久了膝盖骨受不了。”宗伦哥既然说了,我只能依着他踏上三六大道折回。</p><p class="ql-block">“三”是三湖的三,“六”是六合垸的六,这是一条通往勤劳致富的康庄大道。夕阳的余晖洒在金黄色的桃林里,放眼望去,一颗颗黄桃缀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p><p class="ql-block">说来适巧,上半个月防汛,下半个月抗旱。“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每年七月的下半个月滴雨不见,都不说40℃高温了。而这种气候正好是桃农们所期望的,黄桃糖份值就高,果香脆口,果肉金黄,圆润饱满,“黄、大、圆、甜、脆、香”便成了锦绣黄桃特有的地标产品。</p><p class="ql-block">每年黄桃开园都是七月底,今年普遍比往年要早些。渡一渠西边的三六大道已经有桃农在出货了,分拣、装箱、打包,忙的不亦乐乎,桃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p><p class="ql-block">外地的朋友问我,三湖的黄桃成熟了没有。我说,7月30日黄桃品鉴会,你来吧,我在三湖等你,不见不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