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中期刚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文革的影响还很深,所以学校那时不追求升学率,更没有什么区统考和分数大排队,因此,教学的压力并不大,师范学校学的那点知识倒也够用。每天上班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维持课堂纪律和谋划着如何对付“个别生”身上,天天有处理不完的因学生调皮捣蛋造成的“各种案件”。好在那时的家长都很给力,什么时候找家长,基本上都和老师一个立场,甚至有的家长还说:“老师您放心,孩子交给您,该说就说,该管就管,您要是气急了,骂两句、打两下都没事”!</p><p class="ql-block"> 但随着全国教育形势和教学秩序逐渐好转和稳定,学校开始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对教师和教育教学均有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这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这些年轻教师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开始恶补文化课,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读夜校、上补习班、考大专、报本科,努力获取各种文凭,提高学历层次,开始走上“还账”之路,一路走来坎坎坷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不懈努力,1985年我获得了大专学历,1990年取得了本科学历,后来又完成了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即使是这样,也还不算完成任务,我们这特殊的一代人,还要在边努力工作进修的同时,边应对名目繁多的各种考试、测试、达标、认证,以及继续教育进修、五年规划普法学习取证(俗称“二五普法、三五普法……)和职称评定的英语考试,外加普通话测试……真是五花八门、林林总总,好像每天都在备考和考试的路上,俨然一副要将上学时在学业上欠的账一下子全部都要还清,真是“先出发上路,再一路修修补补”这一路走的好不艰难!</p> <p class="ql-block"> 记得八十年代后期,计算机开始进入各个单位的办公系统,仅管只是现在看来非常原始的“286”,但在当时也是宝贝,也是高科技!大家被时代的浪潮裹挟着,开始努力在工作实践中尝试学习使用计算机,我也自学了五笔字型输入法,天天对准键盘练手法,照着字根表背字根,到现在都还能熟练地背出字根表:王旁青头戋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至今还能自如地使用五笔字型输入法书写文章。计算机发展的很快,不但渐渐普及到每位教师人手一台,而且还从最初的286很快升级到386、486,以致后来的奔腾机。Dos系统也被后来的Win95所替代。当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能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以后,国家教育部和市人事部考试中心在教职工中开展了计算机四个模块的考试,要求人人过关。四个模块即:Widows操作系统、Word文档、Exoel制表和演示文稿操作。这些内容虽然我们天天接触和使用,但要应对考试还得参加培训,我本觉得这些内容没问题,已经很熟练了,可是谁想到平时使用最多的Word却让我摔了跤,这个模块竟然不及格,其它三项不天天用的倒是一次全过。真是“大意失荆州”啊,好不懊恼!没办法,只能回炉再补考,真的是伤神费力,好在最终拿到合格证!</p> <p class="ql-block"> 最让我终身难忘的“还账”考试还不是计算机,而是职称评定时的英语考试!当年不少同龄人面对高级职称评定的时候,都因外语考试打了退堂鼓,因此影响了参评高级职称的年限。</p><p class="ql-block"> 外语考试的内容是许国璋一册,要说并不难,但对于我们这些初中毕业生来讲着实是不小的困难,特别像我这个“戴帽中学”毕业的学生就更是难上加难!上补习班时,老师讲了半天我竟找不到是哪一页,每一篇看着都像天书。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但由于基础太差和考试时的“认死理”结果只差两分没有通过,事后还和自己较劲,竟表示就是高级职称不要了也不去补考!要不是校长和同事们的劝说,真的要和当时破格申报的高级职称擦肩而过了。现在想起来,真的是要感谢他们!</p><p class="ql-block"> 现在和同事聊起过去的往事,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特别是那些年到处参加考试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翻看着当年那一大摞各式各样的考试证书、合格证、毕业证,真是觉得沉甸甸的,里面记载的不仅仅是考试的成绩,更是我们奋斗的青春、是我们坎坷人生路的见证,是我们的努力和我们的心血!</p><p class="ql-block"> 我从1975年参加工作到2011年退休,在这不同寻常的36年间,总感觉自己知识的储备不够充足,知识的大库里不是缺这就是少那,一路都在苦苦寻觅,不断积累。俗话说“欠账是一定要还的”,即使这个账不是我们自己要借的,但欠账的滋味不好受,还账的经历更艰辛,好在我们都坚持过来了,我们这一代个个都是好样的,为当年的我们点赞,也要为现在的我们点赞!记住昨天,过好今天,珍惜当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