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西北面,背靠菩山,三面河涌,玉带河贯穿全村,连接狮子洋,交通以陆路为主。是典型的岭南古村落,现保存较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约9000平方米,各式古石桥跨于河上;古塔立于村西南角;祠堂、门楼、牌坊、麻石巷、古树、蚝壳墙等在村中皆可见。南宋绍兴元年(1131)建村,因位于番禺9菩山脚,故称菩山村。明嘉靖年间(1522—1566),因该村依大岭山而建,更名为大岭村 距离莲花山数公里的菩山脚下,就“藏”着一座已有900多年历史的古村——大岭村,这是广州第一个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古村。大岭村是典型的岭南古村落,靠山近水,山清水秀,形成了“菩山环坐后、玉带绕村前”的半月形格局。(玉带河)符合“河流、溪水似金带环绕”的风水观。因水而生,以水为脉。海洋、河、涌、湖、塘,造就了大岭村独特的自然禀赋。其街巷肌理至今保留完好,堪称研究广府文化、岭南文化的“活化石”。 大岭村原名菩山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西北面。邻近村民都爱叫大岭村为"千年古村",因为开村至今已有900多年。据了解,大岭村有陈氏开村和许氏开村两种说法。陈氏原籍江西,第三代孙遗庆公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自南雄珠玑巷迁徙至大岭开村。另有记载:大岭村的开村主为广东始兴郡皇后之父许氏,于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从南雄珠玑巷逃至大岭开村繁衍。 大岭村在广州科举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曾涌现出2名进士3名举人,其中,永思堂(村民俗称花园)一门,自柳源堂二十三世孙陈仲良中了清代举人之后,其后人又出了一个进士,两个举人。如今这个村不只以产出了数量众多的大学生而闻名,而且亦因它分散在小村落中的古塔、祠堂、蚝壳墙等而散发出悠悠的古香。是广州地区目前唯一一个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村。2021年,司法部、民政部命名大岭村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大岭村陈氏大宗祠始建于宋朝,2000年重建,占地300多平方,门前广场1250平方。该祠是为大岭村陈氏开基祖遗庆公而建,在该村有着最为重要的历史及社会地位,陈遗庆高祖陈彦约曾在北宋吋期任南雄州教谕、保昌县尉,祖籍江西省泰和县柳溪乡古井巷,为广州风翔陈氏入粤始祖。陈氏大宗祠堂号“柳源堂”,是要子孙后代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江西柳溪,那儿是大岭陈氏的源头,也就是“郡望”,宗祠大门对联也寓意“柳源”。 大岭村有6条古街道和45条古巷里,村落以一条古街为主轴,旁生里巷,处处与村落水系相通,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合,次一级巷道都与以上几条主要街道垂直而设,形成“鱼骨状”的“大街——小巷”两级交通街巷格局,构成“龙骨状”的街巷格局。 大岭村的古街道有安和大街、西荣大街、升平大街、中兴大街、文明大街、柳源大道等。与大街相正交的是众多的里巷。一般情况下,街道两端都是直通的,则为巷;巷头通大街,巷尾不通,类似北方“死胡同”,则成为“里”。大岭村的里巷名称很有可读性,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里巷文化。大岭村现保存较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约9000平方米。 两塘公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中约街。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是大岭村陈氏八世祖祠。先祖陈两塘,字景新,故名两塘公祠。2010年11月,公布为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该祠保存较完整,木雕、砖雕和石雕精美,建筑气势磅礴,是番禺区内现存保存较好,规模较大,历史与建筑艺术价值较高的几座祠堂之一,对研究番禺祠堂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实物。 两堂公祠正门开阔,雕梁画栋,以灰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进行装饰。祠堂正门门额题书“两塘公祠”,左右各联“颍川世泽,大岭家风”。 两塘公祠总体本进三楹结构,公祠占地面积1686平方米,座东北向西南。两塘公祠最大特色是,它们的外墙以密密麻麻的蚝壳墙整整齐齐地垒就,墙身高九公尺,墙体厚厚,至少有蚝壳十吨以上,气势宠伟令人赞叹。 大岭村的两塘公祠、朝列大夫祠、永思堂等山墙和围墙仍可看到蚝壳墙。其中两塘公祠的蚝壳墙长约50米,高9米,墙体厚约60厘米,已有600多年历史,依旧坚硬结实。有人估算这面墙要用数百万只蚝壳,堪称广州面积最大单体蚝壳墙。坊间说“千年砖、万年蚝”。建造房屋时,蚝壳墙外表面不施抹灰,蚝壳裸露而突出,内墙用蚝泥、黄泥浆加固和黏合,风干后坚固不倒、遇水不溶。蚝壳是碱性,起到防虫效果,所以,蚝壳屋是不怕白蚁的。 岭南地区蚝壳筑墙的做法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唐代刘恂《岭表录异》记载:“卢亭者,卢循背据广州,既败,余党奔入海岛野居,惟食蚝蛎,垒壳为墙壁。”到了明清时期,蚝壳墙更盛。在广州,现存的蚝壳屋主要分布在番禺区、海珠区等地。番禺枕海而生,保存的蚝壳屋相对集中。番禺区存留蚝壳屋主要分布在石楼大岭村、沙湾古镇、大学城岭南印象园、市桥先锋巷等地。 大岭背靠狮子洋水道,紧挨水上交通要道玉带河,水路便捷再加上有山峰掩护,抗战时期,大岭村曾是广游二支队在禺南的一个活动据点。1939年5月,广游二支队司令吴勤在番禺大石成立俊杰抗日同志社,宣传抗日救国,大岭村是其中一个分社。大岭小学校门前的烈士纪念亭纪念着十四位大岭村英烈,其中六位牺牲于抗战年代。 朝议第曾名永思堂,据族人介绍,并从建筑风格上判断,该堂始建于清代,20世纪90年代重修。该堂是陈柳源堂二十三世孙陈仲良的宅院。陈仲良,字希亮,号罗山,于嘉庆十三年(1808)考取举人,任南阳知府(从四品)。堂内有“爱莲轩”、鱼池、小屋和小桥等,园林建筑设计精致美观,处处成景,对研究番禺古民居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大岭村两塘公祠、朝列大夫祠的蚝壳墙建造于明朝,距今五六百年历史。 显宗祠 龙津桥桥墩两侧的分水脊:位于村西显宗祠门前玉带河上的龙津桥,是番禺最古老的石拱桥。建于康熙年间,是由红色砂砾岩建成的一墩两孔拱桥。桥墩两侧有较罕见的分水脊,既防止船只冲撞,又可减少水对桥体的冲击。 龙津桥是一座古老的桥,建于清康熙年间,由红色砂砾岩砌成,一墩两孔,横跨在玉带河上。是番禺全境现存最古老的红条石砌拱桥,28方红石栏板各刻勒有过海八仙法器、鲤鱼腾跃龙门和莲花荷叶诸般图像,其中桥北侧雕着个双手捧盘、单腿跪献的西方人。西方人入像是当时岭南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在乡土建筑中的反映,说明他们有比较多的接触,并且接受了把西方人形象放在祠堂和桥这么重要的村落建筑上。 龙津桥是番禺最古老的石拱桥,它建于康熙年间,是由红色砂砾岩建成的一墩两孔拱桥.桥墩两侧有较罕见的分水脊,既防止船只冲撞,又可减少对桥体的冲击,十分科学.龙津桥栏板上的明代风格的卷草图案和暗八仙法器图案.其中北侧西端一方栏板,镌有一西洋人形象,作捧盘跪献的姿势! 大岭村的显宗祠门前有两个石鼓墩,其上均镌刻着垂卷发、紧身衣、束马裤、高皮靴、佩长剑的西洋人,村中老人指出,该村在明代已有人任礼部主客清吏司郎,返乡时就在祠堂外立了"送财洋童子"。 陈氏显宗祠又叫“皡夫祖”,俗称“桥头祠”,堂号“凝德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安和街西侧,龙津桥东堍路北。前临玉带河,并有一开阔地,坐东向西。在开阔地左右两侧有五对旗杆夹石,后来建造晒谷场而全部拆除,夹石用作水利工程之用。该祠堂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5),清朝乾隆辛酉年(1741年)重修,是村中保留最完好的古建筑。匾额是明万历甲辰(1604)进士,巡按御史王命璇题书。 "显宗祠",是陈氏九世祖祠,占地1632平方米,匾额是明万历甲辰(1604)进士,巡按御史王命璇题书。该祠为三进两天井结构,头门四层莲花斗拱,山墙有砖雕,梁柱以木雕装饰,在缠枝花图案中穿插有鱼、虾、蟹等。永思堂,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南阳府知府陈仲良的私宅庭园,建于清道光丁未(1847),仿南阳府二堂格式,神厅居中,左右两廊,天井左侧为花园。 大岭村也是一个科举之乡,历史上出过1个状元、1个探花、34个进士、53个举人和100多个九品以上的官员。在大岭村内,这些寓意深刻的景点名字也映射了大岭村的文运昌盛。 因依山面水,大岭村除了有许多的土特产和风味小吃,状元饺、萝卜糕、走地鸡、莲藕火腩等几十种美食外还有凤眼果、荔枝、白蔗、霸王花、乌榄等特色作物。由于地处咸淡水交界水域,出产的水产也极其鲜美,有河蚬、蟛蜞、鲫鱼、鲻鱼等。 龙津桥边的大魁阁塔,始建于清光绪甲申(1884),砖塔麻石基座,青砖塔壁,底层门额"作镇菩山"为清咸丰九年己未科探花,礼部左侍郎,顺德人李文田所题。二层南面窗额"司命司忠"则由清道光三十年庚午科榜眼、翰林院编修,大岭村人许其光题书。三层窗额"日月齐光"由同治十年金玉状元梁耀枢书。门前石阶四级,瓦顶前檐13行,向上减缩成6角攒尖瓦顶,卷翘脊,塔刹顶竖绿色琉璃宝葫芦。塔内各层铺设木楼板,有木梯盘旋可上 下午4时,来到莲花山西门旁约几十米远的广州雅阁璞邸酒店。酒店隐匿于莲花山脚一处优雅庭院内,是现代都市里的静谧之所,这里的园林设计为现代岭南园林建筑,依山傍水,亲近自然。一眼看去便知是闲雅静谧之处,欲有进入一松筋骨的意念。 酒店的小火车 办理入住手续后,乘坐小火车上山到房间。 坐在小火车观看沿途风光,别有风味,对面山上就是酒店房间。 小火车从停车场的“擎天柱”站穿越绿意盎然的园林,途经户外园林露天游泳池,远观白色教堂建筑。一路缓慢上坡,伴隨着小火车汽笛的轰鸣,经过静月台茶室迎客松,到达经点站“莲花山”站。 酒店设计为现代岭南园林建筑风格,依山傍水,亲近自然,不仅有各种豪华雅致客房还有璞·素餐厅、会议室、户外泳池、茶室、儿童娱乐区域、咖啡厅等功能配套,置身禅意生活空间里,享受管家式贴心服务,充分感受东方文化的静谧优雅。 酒店环境很好,像一个公园园林,有泳池和汤泉。还有图书馆、餐厅、徤身房,各栋之间有连廊链接,室内的摆设和园林设计都非常讲究,很有禅意。 推门入户,中式禅意的格调扑面而来,一段温柔缱绻的云时光就此展开。 莲花山雅阁璞邸酒店拥有云修、云隐、云禅、云邸、星空、亲子、静台别墅等各类客房共45间(套)。还有各种大小会议室、国学茶室、户外草坪等不同功能的会议空间。 酒店大门 松月生夜凉,<div> 风泉满清听。</div><div> -----唐 · 孟浩然</div> 夜晚的寂静中,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渐渐松弛了人们的身心。两旁的树影婆娑,与清风共舞,尽显柔情。枝头上的鸟儿早已入梦,只留几声梦呓,散落在夜色中。 月到天心处,<div> 风来水面时。</div><div> 一般清意味,</div><div> 料得少人知。</div><div> -----宋 · 邵雍</div> 云舒云卷,<div> 山野依旧。</div><div> 无外之境,</div><div> 余生缓缓。</div> 置身莲花山静谧优雅的大自然怀抱,沉浸于酒店的禅意生活空间里,感受东方文化与国学器物带来的品味和追求。 莲花山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广东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是访古、赏花、度假之首选。与家人一起感受莲花山的自然美景,南海观音祈福,莲花禅寺、莲花塔庄严肃穆,赏雄伟劲拔,伟大的“石雕古迹”莲花山古采石场。300多年前的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地语篇中,赞莲花山为"牂牁大洋之捍门,南越封疆之华表,一郡风水之所系。 望海观音宝像碑文"引慈航以庇桑梓,施甘露而润粟榆,保居者安,护行者顺,佑善者昌,启愚者蒙,普众生缘开因果,渡信士普结菩提"记述了观音菩萨普渡众生的要义。宝像前方有一对麒麟神兽,分别刻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值得一提的是,观音宝像落成至今,台风极少在珠江入海口一带登陆。每逢民间节日,例如观音诞、观音开库、重阳节和每月初一、十五,来自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善男信女蜂拥而至,顶礼膜拜,香火旺盛。 望海观音宝像由何厚铧先生首倡,何贤社会福利基金会及各方善信襄助,莲花山旅游区筹建,高40.88米,用120吨铜铸成,外贴180两纯金箔,于1994年落成,是目前箔金观音铜立像的世界之最。霞披狮海、光泽南天,香火旺盛。 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莲花又名荷花,古称芙蓉,是真、善、美的象征。每年6-8月份莲花山旅游区都会举办莲花旅游文化节,吸引了广大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近年来,莲花山从国内外引进各类莲花品种并成功培育,太空莲、古代莲、中日友谊莲、王莲、大洒锦、香水莲、冬荷等珍稀品种相继落户莲花山,现有400多种莲花在莲花旅游文化节期间展出。莲花文化长廊、莲花主题的文艺节目、互动游戏等,更深层次地推动古老而又传统的"莲"文化、"和"文化 荷花历来被佛教尊为神圣净洁之花,并且极力宣传并倡导学习荷花的这种清白、圣洁的精神。除此之外,周敦颐在名篇《爱莲说》中也明确表达了自己对荷花的喜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具有"花中君子"的美誉。 荷花即青莲,青莲与“清廉”谐音,因此荷花也被用以比喻为官清正,不与人同流合污,这主要是指在仕途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宋〕周敦颐 传奇三石-----莲花山上,粗犷而又不失秀美的莲花石居中(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的座台为莲花),左有远古洪荒时海水冲蚀形成的狮子石(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座骑为狮子),右有南越先民采石而成的白象岩(普贤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座骑为白象)。位于莲花山南麓的莲花石古朴秀丽、鲜艳红润,酷似盛开的莲花,莲花山也因此而得名。 数百年来,莲花石与读书郎、观音显灵莲花石等故事在当地口口相传。 莲花禅寺原名观音阁,是供奉观音菩萨的殿堂,古香古色,气势恢宏。内有神态各异、材质不同的各种观音像,有僧人常驻。 南天门这一景原是一处大大的砺石山,后经石工们经年累月一锤一凿的开采,辟出了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因要开出左右两边深深的石塘,便在这隔断东西的巨大石墙下凿出一个宽十余米、高六七米的大洞造成一道石门,而石门上依旧绿草青青、林木葱茏,这里还留有黄子厚老先生写的苍劲有力的“南天门”三个字手笔,与南天门气势恢宏的这一景相得益彰。传说,八仙每年云游四方时,如要聚集都必在这南天门互相等候。 莲花是佛门众菩萨的坐台,佛门是清修的地方,容不得有一丝多余的想法,莲花是佛门的圣花,所以,就有了神圣的含义。 关于莲花山名称的由来,这里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南海有一条孽龙,在珠江口兴风作浪,莲花山时常淹没田地,颠覆舟船,沿岸居民饱受其害。适逢南海观音云游此地,眼见孽龙为祸,生灵涂炭,便大发慈悲,于是将其乘坐的莲花掷向水中,镇住孽龙。这朵莲花则化为巨石,永镇山中,成了今日莲花山南天门边的莲花石,莲花山由此得名。是广东省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国内仅见的"人工丹霞"奇迹。 <p class="ql-block">时间:2023年8月18-19日</p><p class="ql-block">地点:广州</p><p class="ql-block">图文:红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