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铁架山—记东北人民解放军4纵36团鞍山铁架山攻坚战

百姓才艺网

<p class="ql-block">百姓才艺网总监制:邵华</p><p class="ql-block">百姓才艺网社区文化频道责任编辑:王君</p> <p class="ql-block">消息来源:原辽宁鞍山民政局副局级干部马驰发布</p> <p class="ql-block">  东北解放战争中,有一支在辽东、辽南地区浴血奋战,与鞍山人民结下深厚情谊的部队,曾三次解放鞍山,被鞍山人民称作“钢都纵队”,她就是后来的41军。该纵所属的12师36团,在1948年解放鞍山期间,率先打响铁架山攻坚战,拉开解放鞍山的序幕,有数百位指战员在这场战斗中流血、牺牲,为解放鞍山谱写出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p><p class="ql-block"> 一、险峻而陡峭的铁架山</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有一座以鞍山解放日命名的大型综合性公园,叫“二一九公园”。园内建有玉佛寺,内有一尊获吉尼斯纪录的世界第一大玉佛。它背靠东部连绵山脉,称作东山,现已打造成“玉佛山风景名胜区”,成为市内健身休闲、旅游观光的著名场所。风景区的东面,还有一座更高的山,东西延长千余米,主峰长约200余米,宽不到50米,海拔297米,山势险要,有的地方坡度达七八十度,形成拱卫鞍山东部的天然屏障。因主峰竖有一高约7米的四脚标高铁架,故称为“铁架山”。</p> <p class="ql-block"> 二、身经百战的36团</p><p class="ql-block"> 四纵12师36团,前身是八路军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独立1团2营,1945年10月挺进东北到达安东(今丹东),11月在大东沟补充兵源扩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3纵5旅16团,后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4纵12师36团。参加过辽东剿匪、血战沙岭、三保本溪、新开岭战役、四保临江和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等战役,战功卓著。在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成为与“塔山英雄团”齐名的“白台山英雄团”。</p><p class="ql-block"> 团长江海,27岁,山东龙口人,四方大脸,身材健硕,是在胶东抗战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指挥员,1947年9月,团长卢仕盛调离,他由副团长升任团长。</p><p class="ql-block"> 团政委潘德表,广东省广州市人,29岁,学生出身,眉清目秀,浓眉大眼,典型的岭南人面目特征,却有着北方人的高挑身材。1938年4月他冒险脱离国民党中央军校奔赴延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新四军5师任团宣传股长,1946年来到东北,任33团副政委、政委,1947年2月调任36团政委。</p><p class="ql-block"> 参谋长宋治平,山东荣成人,37岁,也成长于胶东抗日战场。</p> <p class="ql-block">1948年2月,为夺取冬季攻势的最后胜利,由4纵司令员吴克华统一指挥,打响了辽(阳)鞍(山)战役。6日,经过一天激烈的鏖战,辽阳获得解放。36团作为第二梯队攻入辽阳城,并执行了5天警戒任务,9、10两日的除夕和春节也是在紧张的休整备战中度过的。政委潘德表还抽空在城内一家相馆照了一张半身像,照片中的他身着冬季戎装、头戴一顶我军标配的狗皮帽子,剑眉星目,英气十足。36团指战员,在他极具感染力的广普口音的动员下,战斗情绪十分高昂,高呼着“解放鞍山阶级弟兄”的口号,整装待发。</p><p class="ql-block">三、数次观察地形,战前充分准备</p><p class="ql-block"> 2月11日下午,36团冒着严寒,奉命疾驰南进25公里,于当日黄昏到达鞍山市东北部的判甲炉村夜宿休整。</p><p class="ql-block"> 2月12日,36团接到命令:首先攻克铁架山,保证纵队的观察指挥所顺利开设。团长江海、政委潘德表、参谋长宋治平等先来到铁架山东南方向约3公里的忠新堡村西山观察地形。</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铁架山,已构筑成为鞍山外围的核心工事,守敌是国民党52军25师75团的一个加强营。这股敌人,正是新开岭战役中被4纵歼灭的号称“千里驹”25师侥幸漏网的一部分逃敌,全部的美式装备,战斗力仍然强悍。驻守鞍山的25师,也是以75团为主体拼凑而重新组建的。敌军在这里对日伪时期残留的火炮阵地进行加固改造,又利用漫山犬牙交错的花岗岩石,在主峰及左、右、后方均筑有防御工事,鹿砦严密围绕,在南坡半山腰还筑有一个突出的大地堡,封锁上山道路。周边密布形成火力交叉网的暗火力点,构成一个完整而坚固的防御体系。为了加强防御,还砍伐了山坡的树木,又利用山上贮水池储存的水浇成冰坡,给我军进攻造成了更大的困难。</p><p class="ql-block"> 2月13日,我军向南移至忠新堡村。为了迅速拿下这座坚固的工事,纵队派出纵队炮团和炮司炮4团同时跟进,再次对这座地形颇为复杂、防御工事坚固隐秘的天然屏障进行观察。</p><p class="ql-block"> 2月14日,团指挥员又一次观察地形。这天潘德表在战中日记里写道:“这是第三次去看铁架山地形,作战以来这还是第一次,算是执行林总(林彪)战术思想……”对于攻坚作战,其(林彪)战术思想之一是:攻击准备时间要超过战斗整个时间。仔细观察好地形,选取最佳进攻路线,做好充分准备,是我军攻坚克敌的重要经验。</p><p class="ql-block"> 2月15日晚,突击部队抵进前沿阵地,包围了铁架山。</p><p class="ql-block"> 团决定由2营担任主攻,并组织2营长王希信、教导员庄培久及连队干部到实地进行了详细观察,选取最佳进攻路线。2营区分任务是:5、6连主攻铁架山主峰,4连攻取东山头(今有一残留炮台)敌人一个排的独立守备点。一个炮营予以支援,配有榴弹炮、野炮,这是36团打仗以来第一次得到大口径火炮的支援。</p> <p class="ql-block">  天公不作美。2月16日拂晓前,一场鹅毛大雪覆盖了整个铁架山,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山上的工事及攻击路线被遮掩得严严实实,很难分辨。</p><p class="ql-block">四、山陡坡滑,暗火力点密布,首次进攻严重受阻</p><p class="ql-block"> 上午8时,我军按原定计划打响战斗,开始向铁架山攻击,炮弹发发打到山顶,摧毁了部分工事。此时南坡积雪已开始融化,与上面的冰面融为“冰泥”,异常泞滑,北坡积雪达半米深,更是无法行进。5连、6连指战员刨冰窝、架人梯,冒着枪林弹雨,前赴后继向铁架山主峰冲击,进攻中发现山腰间突然冒出多个暗火力点,与我军炮火形成死角。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第一次攻击仍然攻克了半山腰大地堡的一个隐蔽部,战士们继续在陡峭的冰坡上攀爬,行动异常艰难。</p> <p class="ql-block">  部队继续向主峰攻击,被敌多个暗火力点交叉阻击,伤亡很大。爬到山上的战士们脚下支撑不住,顺着冰雪交融的冰坡滑到沟底。这时敌人侧射重机枪开火,密集的火力压得我2营的4挺掩护的重机枪无法射击,甚至谁都无法接近机枪阵地。敌人开始与我争夺半山腰那个突出部的阵地。</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敌人从山上下来一个班,被我双管高射机枪击退,敌死伤4人,其余爬回山顶。第二次,又下来3个敌人争夺大地堡,并企图捕捉我2名坚守地堡的战士,又被当场击毙。</p> <p class="ql-block">  冲上主峰,必须从陡峭的冰坡上攀爬上去。5连干部带领突击队冒着横飞的炮火开始了绝壁攀爬。正当突击队爬上主峰的时候,守敌几个隐藏的火力点突然开火,指导员陈春、副连长胡玉春等相继壮烈牺牲。该连副指导员张万年(后任国家军委副主席、上将)亲眼看到这一切,怒火满腔,回头大声命令作为预备队的3排:“机枪掩护,3排跟我上!”便带领3排迂回到冰崖的另一侧,避开了国民党军火力的打击,开始搭人梯向崖顶上攀爬。刚爬到山顶,又被敌人发现,子弹泼水式地打压过来。张万年刚要发起冲锋,一发子弹击中了他的右脚脚踝,他一个趔趄,顺着山坡滚落下来,昏死过去。</p> <p class="ql-block">  攻击中,6连伤亡也较大,连长刘俊卿、指导员王学贤先后牺牲。2营营长王希信等众多人负伤。</p><p class="ql-block"> 天到中午,敌人隐蔽的火力点还不断向我射击,我2营在敌人强大火力控制下,为减少伤亡,暂停止了继续攻击。 </p><p class="ql-block"> 五、把山炮当机枪用,终于拿下主峰</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进攻受挫,团长江海决定3营9连跟进投入战斗,由铁架山西南角发起攻击。9连在向山上运动时,又被敌暗火力点的轻重机枪火力侧射,在半山腰压得抬不起头。看来,不打掉这些暗火力点,部队是无法冲上主峰的。</p><p class="ql-block"> 战斗胶着之时,12师师长江燮元匆匆赶到江海的指挥位置,一脸怒气地问道:“江海,你还能不能攻下来?如果不行就换34团来!"他阴沉着黑黢黢的脸,边说边怒气冲冲地向前走去。34团,即后来的“塔山英雄团”。</p><p class="ql-block"> 如果因作战不利部队被撤换,这对36团指战员来讲很是蒙羞,江海急忙拉住江师长,指了指脚下说:“这是2营指挥位置,你看2营长、教导员已经下到6连,2营长已负伤……”</p> <p class="ql-block">  换将不如激将。江师长在用激将法唤起进攻中遭遇挫折的36团指挥员的斗志。当看到他们不怕牺牲,将指挥位置大大地前移向纵深,动情地问江海:"你准备怎么办?"江海坚定地指向前方:"你看前沿还有五个暗火力点,右侧还有一挺重机枪……不打掉这些暗火力点谁来也没有办法。"</p><p class="ql-block"> 看到师长沉吟不语,江海请求说:"给我配两门山炮、你看9连已经接近前沿了……"</p><p class="ql-block"> 师长一边耐心听着,一边观察着战场形势,转而问江海道:“山炮放在哪?”江海手一挥,指了指自己的左侧:"就放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看着与敌火力点的距离和角度,师长惊异地问道:"你把山炮当机枪用?"</p><p class="ql-block"> 江海斩钉截铁地说:"就当机枪用!这里离敌前沿也只有500米。"</p><p class="ql-block"> 师长又问:"一门炮行不行?"</p><p class="ql-block"> 江海答:"一门炮也可以。"师长满意地点头同意了。</p><p class="ql-block"> 江海立即派出一个排下山,抬来一门日制山炮。山炮连长王尚信,随江海打过三次仗,都取得了胜利,这是他第四次支援36团,对攻击铁架山,信心十足。江海先向他介绍了眼前敌人情况,重点指出了5个暗火力点及侧后的地堡重机枪火力点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江问:“带了多少炮弹?”</p><p class="ql-block">王答:“带来18发炮弹。”说话间,炮手们已迅速架好炮、测准距离、标定火力点。</p><p class="ql-block">王又说:“前面暗火力点,每个给它2发炮弹,那个大地堡给它3发,保证炮弹够用,还剩下5发炮弹。他娴熟地摆炮布阵,给炮弹分别确定了归宿。</p><p class="ql-block"> 一切准备妥当,9连开始继续行动,只见敌前沿5个暗火力点一齐向我9连开火。这时,江海从山炮正后方看到,我山炮第一发炮弹就从地堡射孔中钻了进去,连续8发炮弹射出,敌5个暗火力点顿时哑巴了,最后用3发炮弹端掉了敌重机枪暗堡。</p><p class="ql-block"> 9连乘机冲上铁架山主峰,敌人的手榴弹雨点儿似的往下扔,我们几个送爆破筒的战士,刚跳上陡崖便光荣地献出了生命。8班长李子明猛然跃起身来,嘱咐副班长石法令说:“你用机枪压制这个地堡的火力,掩护我去送爆破筒!”石法令忙说:“你掩护,我去!”李子明严肃地说道:“咱们都是为了受苦人翻身,都是为了大伙能过好日子,我去你去都是一样!”说毕,头也没回,便跃上了陡崖,捡起牺牲的战友手中的爆破筒,箭似的向敌地堡冲去……李子明又倒下了,石法令又抱起李子明的爆破筒,飞身跃到鹿砦跟前,“轰”的一声炸开一道缺口,后面的战士们顺着缺口冲进地堡,消灭了敌人,占领了山头。</p> <p class="ql-block">  此时,山下的江海团长又发现30多个敌人反冲锋过来,他果断命令王尚信开炮,只见3发炮弹准确落到敌群中。2营也随后继续向主峰进攻,战士们仍然用架人梯的办法,以战友的肩膀作支撑,一个接一个,冒着敌人的炮火,勇敢地攀上了主峰。</p><p class="ql-block"> 这次攻击,由于炮兵的有效配合,仅用15分钟便将敌人大部分歼灭,完全占领了铁架山主峰。</p> <p class="ql-block">  六、潘德表政委英勇捐躯</p><p class="ql-block"> 进攻中,政委潘德表负责的战地政治工作异常活跃,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模范带头,他还亲自指挥6连冒着敌人的炮火异常艰难地向铁架山主峰攀登。他的警卫员张凤柏后来回忆说:“给潘政委当警卫真难。在枪林弹雨中,他都是指挥靠前,昂首挺胸,毫不畏惧,很少看到他低头隐蔽。他常说:我如果贪生怕死,畏首畏尾,还怎么指挥战士们冲锋陷阵?!”张万年晚年在回忆这场战斗时说:“在战斗中,政工干部身先士卒,牺牲在前,是我们36团的光荣传统。”是的,潘德表的前任王大伟,就是在1946年11月宽甸战斗中靠前指挥,观察地形时误踏地雷牺牲的。</p><p class="ql-block"> 2月17日凌晨,36团干部们来到铁架山南侧的一个阵地上观察地形,寻找向市内进攻的道路。突然远处一阵哒哒的机枪响声,紧接着一串子弹噗噗地打在附近的泥土里,由于阵地上人多目标过大,团首长立即命令警卫人员先撤下去,只留下少数干部。张凤柏和几个警卫员也都撤到后面隐蔽。原来是市内方向一处敌暗火力点的机枪不停地朝我阵地打来,江海团长气愤地拿过战士的机枪,举枪要还击,潘德表从江海手里要过枪说:“老江,我还没有打过歪把子,你们隐蔽好,我来解决它!”说着转身进入战壕,他抄起机枪,把一梭子弹全部射向了敌人,敌人的机枪顿时哑巴了。当他转身返回时,另一侧敌暗火力点机枪突然又响了起来,只听“噗”的一声,他身体猛地一颤,附近的江海团长急切地问:“被打着了?”他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对江海说:“我……不行了……”说着,嘴里涌出鲜血栽倒下去。张凤柏见状急跑上阵地将政委背了下来,军医毕杰增赶到前沿,对伤情进行检查,只见一颗子弹从他的背部穿透左胸,此时的潘德表已经停止了呼吸。</p> <p class="ql-block">1981年夏,笔者在广州拜访过吴克华司令员,在场的还有41军军长毛余(时任解放鞍山纵队警卫营长),他们谈起当年在鞍山观察地形时同样遭遇险情:打下铁架山后,纵队指挥所从南部的高官岭继续向市区推移,准备指挥发起对市内的总攻。突然遭遇到市内方向敌暗火力点的袭击,毛余等警卫人员迅疾将吴司令掩护拖拽到安全地带。</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次遇险,吴克华在《三进鞍山》中也写道:“为了使部署得当和指挥上取得主动,我和参谋长李福泽同志,会同主攻部队的指挥员江燮元、田维扬、蔡正国等同志,一起到贮水池的山头上侦察。这个山头,是我们刚从敌人手里夺来不久,当我们上去之后,大概被敌人发现,先是向我们打炮,我没理他。但在继续往前走时,却被他们突然反击的部队袭击。”这些出没无常、难以观察到的暗火力点,确实对我军威胁和伤害极大。这个“贮水池的山头”,即今35中北侧的山岗。</p><p class="ql-block"> 政委和战友们壮烈牺牲,激发了36团全体指战员复仇杀敌的斗志,他们高呼着为潘政委、为牺牲的战友报仇的口号,向鞍山市内发起总攻。1948年2月19日,鞍山获得解放。</p><p class="ql-block"> 七、热血洒钢都 青山埋忠骨</p><p class="ql-block"> 这场激烈浴血攻坚战,夺去了政委潘德表等70位36团指战员的生命,2营营长王希信、5连副指导员张万年等数百人负伤。</p><p class="ql-block"> 1948年3月19日,36团全体指战员在鞍山北部大乐屯,为铁架山战斗牺牲的烈士举行了追悼复仇大会,主席台竖立着潘德表烈士的大幅画像,悬挂着64位烈士们的英名(后经查实是70位烈士),两侧悬挂着多幅挽联,其中最大的一幅写着:"八年抗战转战中原,为民族解放,大江流水增光彩;苦斗三载塞外寒冬,为人民事业,铁架山岗聚英魂。"</p><p class="ql-block"> 随后,潘德表烈士的遗体,安葬到12师后方本溪连山关,2010年又移葬到鞍山烈士陵园。其他烈士,安葬到辽阳亮甲区鸡鸣寺村(今属河栏镇),后因建设汤河水库,又分别迁葬在下达河的北塔沟和梨树沟两处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附:铁架山攻坚战烈士英名录(70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潘德表 团政委 广东广州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 春 5连指导员 山东招远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玉春 5连副连长 山东栖霞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俊卿 6连连长 山东文登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学贤 6连指导员 山东蓬莱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刁进清 于牵忠 王文有 王世均 王吉昌 王英义 王春贵 石连奎 田义和 兰有滨 王殿荣 朱太华 任凤鸣 伊日树 刘福堂 刘德功 孙长有 孙仁开 孙永芳 孙庆义</p><p class="ql-block">李 万 李长盛 李玉发 李玉财 李子明 李志清 李希俭 李青波 李春志 时年州 何仁生 宋福生 迟贵发 张仁恒 张双义 张国治 张忠智 张金遂 张振江 张德礼</p><p class="ql-block">陈万海 范国瑞 罗志美 金兆礼 金镂全 周凤山 周成学 周喜宾 郑万全 单治林 宗学义 赵家有 荣树贵 侯国栋 姜永安 姜永春 徐庆林 高凤启 高文库 黄玉康</p><p class="ql-block">黄金石 傅日昌 臧玉桓 黎草太 x 焕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4年7月26日)</p><p class="ql-block"> (作者系鞍山烈士纪念馆原馆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1:笔者曾于1981年走访过41军,拜见过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吴克华将军、海南省军区司令员江海,以及潘德表烈士的夫人石坪、警卫员张凤柏等。此文是由当时的采访和吴克华、江海、张万年及潘德表烈士的儿子潘宏征等回忆文章编写而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2:烈士英名录来源:一是追悼会照片展示的64位烈士英名,二是《中南军区烈士英名录》,三是民政部1980年代主编的《革命烈士英名录》,较追悼会上多出的6位烈士,或后来因战伤复发等原因所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3:感谢为解放鞍山身负重伤,1953年因战伤复发牺牲的31团团长魏福连的儿子魏苏彬赠予我《胶东子弟兵》一书,助成此文。</p> 美编:甜梦 <p class="ql-block">百姓才艺网版权免责声明</p><p class="ql-block">1、凡本网注明“来源:百姓才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百姓才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百姓才艺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p><p class="ql-block">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百姓才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p><p class="ql-block">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p><p class="ql-block">4、本网刊登的企业、个人及商品信息介绍均以企业、个人、商品联系实际为准,本网不负任何责任。</p><p class="ql-block">5、来函邮箱:2142381365@qq.com</p><p class="ql-block">热线电话:13390308114 17710468163</p><p class="ql-block">百姓才艺网微信公众号:wwwbaiyi163cn</p><p class="ql-block">文字友情链接:欢迎文明办网、知名网站合作,电子邮箱:2142381365@qq.com 微信:13284205026</p><p class="ql-block">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央视网 新浪 国务院办公厅 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央统战部 中国民主同盟网 文化部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台湾网 腾讯网 搜狐网 中国作家网 中国青年网 中华诗词学会 中国诗歌网 中国网 中国搜索 中国人才网 辽宁省人民政府 盛京文学网 贵州作家网 辽宁文学艺术网 鞍山文明网 中国书画家联盟网 中华佛缘网 百 度 千华网 老皇历网 鞍山政府网 中国微时代网 华人频道 艺术甘肃网 京津冀文化网 承德好人网 中外美术网 中国宋庄画家网 中国梦唱歌网 诗道中华 陕西文化网 西部文学网 中华人物网 品牌陕西网 中国拥军人网 青年网青年在线 西咸传媒网 中国发展新闻网 中国都市新闻网 中华丹青网 中国传媒联盟 大辽河文学网 中国艺星网 中国公益网 天狮大中华网 天狮集团官方网站 黔青网 百姓交易网 中华发展报道网 天津文学艺术网 法讯参考 中国新闻在线网 书画家百科 东北作家网 今日报道网 </p><p class="ql-block">图片友情链接:欢迎依法办网、知名网站合作,电子邮箱:1048906388@qq.com 微信:13065448107</p><p class="ql-block">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辽ICP备:</p><p class="ql-block">13011247号—1 </p><p class="ql-block"> 全国公安备案号21030202000076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