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娃娃呱呱坠地

百灵鸟

<p class="ql-block">  暑热难耐,阴雨与骄阳交替,无法出门,书法零基础的我突发奇想:临贴摩写篆书!一可认字,二可涵养性情,三可入“心静自然凉”之境,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p><p class="ql-block"> 于是动笔抄录吴昌硕的《修震泽许塘记》原文,五天竟然录毕。</p><p class="ql-block"> 尽管初次临贴抄写,字迹难看,但零的突破仍然很有成就感,在此露丑以纪念我的“丑娃娃”呱呱坠地。如果以后能坚持下去,或许能有进步呢!</p> <p class="ql-block">《修震泽许塘记》全文如下(原文无叠字,凡有叠字处,皆为本人写错重写所为):</p> <p class="ql-block">‌《修震泽许塘记》的原文描述了震泽地区的水患问题及其治理过程。</p><p class="ql-block">《修震泽许塘记》是一篇记录震泽地区水患治理过程的文章,作者‌吴昌硕。文章首先介绍了震泽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水患情况,指出由于水涨湍澈,南北西都有塘堤,但因年久失修,导致多处损坏。随后,文章详细描述了当地人士如何通过募捐和政府支持,对塘堤进行修复和加固的过程。修复工作包括拓宽、加高塘堤,修复桥梁,以及在关键部位使用石塘以增强防洪能力。整个修复工程历时数月,最终成功完成了对塘堤的修复,有效解决了当地的水患问题。‌</p><p class="ql-block">此外,该文还记录了震泽地区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反映了当地民众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团结和努力,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通过这篇记录,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p><p class="ql-block">《修震泽许塘记》不仅是一篇历史文献,也是研究古代水利工程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料。 通过这篇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应对策略,以及他们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同时,这也为我们今天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p> <p class="ql-block">吴昌硕《修震泽许塘记》全文:</p><p class="ql-block"> 震泽当苕霅之冲,水涨湍澈,为田畴害,以故南北西皆有塘䌛,吴江至平望为北塘,䌛平望至王江泾为南塘,而䌛平望至南浔,䌛南浔至湖州,初名荻塘。自唐刺史于公頔重修之,因是又名頔塘。而就平浔界线内言之,则县之西塘也。塘为苏湖水陆要道,腴田十数万亩,资保障焉。塘亙四十八里,除浴字圩,朱家浦,三百餘丈石砌外,餘均土塘。十数年来,轮船冲刷,震荡奔腾,日侵月削,坍塔随之,加之连年水灾,田久浸灌,坏塘三千八九百丈。塔损桥梁十六七处,当是时乡民百计堵御,田亩仍多被淹,而六里亭,钓字圩等处,塘没水中,坳垤崎䧢,失足毙命者,常常有之。光绪三十三年,邑人唐君乃亮,谈君麟书,黄君元惢,周君积厚,邓君樟华,以修塘请于省宪,就水利局拨龙银四百元,餘饬就地筹措,工钜款绌相顾束手,佥议筹款难鸠,工尤不易。此非吾鄦公莫肯任也,于是复请于省宪,以许玉农大令文濬董其役,大令固曾宰震泽者也,既莅会则咨于众曰:水患难平,而轮船上下,塘之坏且日甚一日,土塘不足恃也。然限于财,绌于力,可奈何。令(今)酌拟办法,先从标治,狭者广之,低者崇之,缺且陷者平治之,其紧对漾荡,回湾转角,易受冲刷之处,则专石瓦屑,和泥而固筑之,桥之属于塘者,均宜修治,使车马舟楫,水陆成坦涂,不独禾稼无漂没之患,其最当冲要如杨湾,糉子圩,浴字圩,三官塘等处,宜增易石塘以捍之,土塘有饭钱无工资,汝圩甲任之,石工非六七千金不办,集款督役,则吾与首事者任之,于是会县论圩甲,而自捐银千元以倡之,起丁未九月迄戊申二月自平望三官堂达浔东极乐寺,修筑土方,二千八百九十八丈,修桥十有四,曰东济,百步,铺浜,富村,谢路,星禄,兴民,众安,清泽,政安,杨定,安庆,蠡思,观音。大修之桥二,曰大朱家桥,小朱家桥,修石塘二,曰浴字圩,朱家浦,计二百八十八丈四尺,新石塘三,杨湾,糉子圩,三官塘,计二百七十三丈六尺,而谈君复于己酉之冬,筹募银千余元,于浴字圩续修石塘六丈四尺,添建石塘四十八丈六尺以竟厥功,盖戊申二月以后,大令赴句容任,工暂中止也,是役也,先后用银七千七百二元六角,邑人士德大令之勤,请定西塘之名为许塘并镌勒捐銀姓氏于石,以垂后。</p><p class="ql-block">宣统二年庚戌十月安吉吴俊卿并篆。</p>